學校如何實施教師培養?

攝影維度361


一、明確培訓目標:

面向全體教師,以師德為首,以教育科研能力培訓,教師計算機全員培訓和青年教師培訓為重點,以實效為目的。通過實施全員崗位培訓,使廣大教師提高職業道德素養,確立正確的教育觀念,瞭解本學科的發展趨勢,完善知識結構,提升知識層次,具有較強的教育教學能力、實踐創新能力和教育教學研究能力,提高履行崗位職責和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和水平,適應基礎教育發展的需要,成為覺悟高、觀念新、業務精、能力強、善創新的教育工作者。

提高培訓對象的師德修養和課堂教學能力、教學科研能力、校本培訓能力、現代教育技術能力。具體目標如下:

1.良好的師德修養。通過理論學習、榜樣示範、吸收內化,進一步提升師德修養和綜合素質。

2.較強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對新課程各個教學環節的研究、分析、錘鍊及反思,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執教能力。

3.一定的課堂教學研究能力。通過導師的理論引領、教學資料收集和運用,課堂教學科學研究,進一步提升課

堂教學研究能力。

4.引領校本培訓能力。通過理論聯繫實際、策劃、組織及活動等途徑,進一步提升引領校本培訓能力。

5.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能力。通過現代教育技術理論學習,課件製作等方面的實踐訓練,進一步提高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能力。

二、在培訓內容上,要著重提升師德素養和課堂實踐能力

培訓內容豐富多彩,培訓方式靈活多樣

(一)加強科研理論搶佔觀念更新的陣地,開學初對教師進行備課、上課、批改的培訓,每週五培訓好教師如何走進新課程。

(二)利用週二集體備課時間組織教師學習理論和科技教育知識,或組織教師觀看素質教育及科技教育錄象帶,感受外界教育形成的發展變化。

(三)有計劃派教師省內、外出學習及時瞭解教科研動態,開闊教師的眼界,帶回最新的教育信息,為深入進行科技教育研究做好充分的準備。

(四)堅持對各學科的培訓,著眼未來教師素質要求,大力提倡並積極組織教師參加高層次學歷教育,同時根據新課標對教師的要求對不同學科有目的培訓。

(五)堅持研培結合,充分發揮教研帶培,科研促培的優勢。在科研,教研中培訓教師隊伍鍛鍊,鍛鍊教師隊伍,堅持在課題上培訓,在研究中提高。

(六)堅持網上培訓,為了提高教師前瞻性,每位教師堅持上網學習,記好筆記寫好心得。

增補教育素養。我所理解的“教育素養”,是指從事教育工作的人所必須具有的心理、精神、思想等方面的優秀素質。它主要包括較完美的品行品德、思想境界、慈善關愛、人文精神、健全人格、文明規範、讀書習慣和對教育的忠誠度等。之所以說要“補課”,是因為上述這些“素養”,未能在一部分已經在崗的和即將上崗的老師們身上很好地體現,甚至某些方面可能還出了重大的問題,比如家教盛行,人文精神的嚴重缺失,敬業精神衰減,使命感降低,學習習慣較差等問題。

強化教學能力。教學能力是教師科學實施教學行為的基本能力素質,它主要表現為教師的教育教學技術、教學規範、課堂設計、作業設計和處理等這些方面上。在現階段,這些方面水平的高低又與下列因素密切相關:對課程改革核心理念的把握和理解;對學科課程標準認識和整體領會的水平;對學科教材體系的認識和教學中的準確執行程度等。實際上,教學素養就是一個教師的教學操作和實

踐能力。通常我們對教師教學水平的評價主要看的也就是這一方面。在這方面比較突出的問題有:一是對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唸的認識有偏差、誤解,對各學科課程標準和教材體系的整體把握不準確,不到位;二是教學的設計能力有明顯不足或者嚴重不足;三是課堂教學實踐能力方面有明顯缺陷,教師調控課堂、組織真實活動、解決“生成”問題的能力方面有所欠缺。

提高科研水平。論文的寫作、課題研究以及課改之後為某些專家學者所熱捧的“反思”寫作,可算是當前教師科研的主要內容。在辛苦的教學之外,為什麼要做這些事,如何做這些事,需要一個令人信服的解說,以實現教學科研的“科學化”。

充實學科新知。現實教育中,沉重的課業負擔,無形的升學壓力,同行間的競爭,教師們用於自我學習、提升和更新專業知識和技能的空間已經被擠壓到無法想象的地步。在這種情形下,指望教師們完全靠自己拓寬知識面、提升專業水準是有一定困難的。如何通過培訓讓教師們在有限的時間獲取更多的專業新知識,這一點應該被培訓的設計者所關注。

掌握管理、組織、協調的技巧和方法。當我們努力打

造學習型學校、教育家團隊、發展共同體時,就不能不提及教師管理班級和課堂、組織教研組和備課組研修、協調班級或年級組教師協同“作戰”等方面的知識和技巧。這幾乎是每一個優秀教師都必須具備的能力,但在傳統的培訓領域中卻總是被忽略,如今理應倍加重視

三、做好培訓安排

學校要在充分尊重教師、徵求教師意見的基礎上,儘量人性化地安排培訓項目。比如集中某一時段進行培訓;比如減少集中培訓時間;比如可以將外出學習考察式的培訓與觀光旅遊療養結合起來。

指令性的集中培訓與指導性的自主研修的關係。按照分層原則組建“小股”團隊進行短期的集中研修當然不可或缺,甚至圍繞共通性的專題進行全員性的培訓也有必要。而校長和專家引領、指導下的所有教師的自主研修應該成為暑期培訓的主要形式。而實際上,這種方式恰恰是教師素質提升、專業發展的主要路徑,據專家的研究表明:教師教學實踐能力的提升,只有通過教師教學實踐的日積月累並對教學實踐的反思而獲得。但值得注意的是,對反思的理解要準確,對教師自主研修的要求要恰當,硬性規定老師讀多少書,寫多少讀書筆記、反思隨筆等做法都要十分慎重。

嚴格管理與人性關懷的關係。暑期培訓比平時培訓組織難度要大一些,培訓的領導和管理就越加重要。專門的分管領導和考核評價機制誠然不可缺,一把手校長的全程參與就更顯得尤為關鍵。當然,培訓前的動員特別是培訓意義的解說起著很大的作用。培訓過程中,校長的人性關懷應始終如影隨形,這也是與培訓管理的嚴要求、教師發展的高標準一點也不矛盾的。

四、在培訓方法上,要注意多元有機結合。

從各地各校的實踐來看,立足校本的培訓,若想實現培訓的高效,必須精心選擇培訓的策略,特別關注於培訓的形式和方法的變革。然而就培訓的策略而言,最好能做到以下四個結合:

點和麵的結合。將適合某一群體的專題項目與面向全體的通識性項目的培訓相結合。揚州教育學院附中針對學校中層幹部進行暑期封閉性短訓,同時面向全校教職員工又有幾天目標指向十分明確的介紹、交流與研討,既突出了重點,又保證了全面。

高與低的結合。將教師按照管理、職稱、教學能力和實績等,劃分成不同的組別,確定不同的培訓目標,制訂不同

的培訓方案並進行針對性的培訓,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培訓的無效勞動成分,達成效益的最大化。

長與短的結合。針對細小問題的一兩次短訓與解決普遍性問題的多次的長期培訓交替著進行,關鍵是解決問題,不在於次數的多少和時間的長短。

內與外的結合。校本培訓自然是以在校內進行為主,但偶爾也可以運用校外的“基地”,借鑑校外的經驗,邀請外地的專家,甚至還可以與其他學校聯合解決教育教學的問題。

就具體的培訓形式和方法而言,下列四個結合最為有效:

講故事與談感受結合。圍繞師德主題,通過精心組織的教師故事講述,引發參與者的反省、思考並誠懇的對話交流。這顯然要比官員和學者的闡述和訓誡高明得多,文章開頭提及的案例便是如此。

課例與研討結合。觀摩某一或某幾節課,針對課堂教學中出現的某一問題,以本學科組教師為主體,適當吸納其他學科教師參加,在專家的引領下,會診問題,尋求問題解決的策略,達成某一方面教學事件能力的提升。

五、通過培訓學習應使教師有所收穫

1、教育教學觀念的轉變。首先在培養目標上要求全

面發展、其次在育人方法上要求提倡育人為本的觀點,教師育人的角色已由原來的主體變為主導。

還有在教學模式上的轉變,應將傳統的經典性的教學模式向啟發式、開放性的模式轉變,注重能力培養和創新意識。現在的教學模式的發展趨勢是重能力、重學生、重學生心理教育;在教學方法上的轉變,應落實從落後的教學方法向科學的教學方法轉變,例如:可以積極開展呈現型的、實踐型的、發現型等教學方法的探討與研究;在教學手段上的轉變,應合理地把粉筆加黑板的落後手段向現代教育信息技術和網絡作為主要手段的有機轉變。總的來講,應積極和科學地開展由傳統型向教育現代化方向轉變的教育實踐活動與研究。

2、教學培養目標應由偏重灌輸知識型向注重培養能力轉變,理論來自實踐,並要用之於實踐,在教學中應突出學生應知應會教育。

3、教學研究方向應由側重研究教法向研究學法轉變。這就是落實以學生為主體的實際體現,教師的角色從帶路人轉為引路人,教師成為教學研究的指揮者。

4、積極參加集體備課,集體備課能將大家的智慧集中起來,能揚長避短,實現智力資源共享,業務能力互補,經驗隨時交流,整體水平優化,充分發揮骨幹教師的作用,

5、青年教師積極開動腦筋,大膽提出自己的見解和問題,促進老教師更深入地思考問題,把備課提高到一個新水平,在授課後,寫好教學後記。

六、幾點建議

1、加強培訓教師的專業修養。

2、加強培訓工作的領導力度。

3、加大培訓經費的投入。

4、積極組織培訓教師外出學習。

5、大膽採用先進的培訓模式。

6、建立健全培訓工作的有關規章制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