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死崇祯皇帝的槐树为何被铁链拴了200年直至枯死?

用户61402240


这只是一场政治表演罢了!一颗槐树因为政治的需要,被称之为罪槐。还要铁链缠绕,直到枯死。

崇祯十六年,李自成所率领的的顺军攻入北京城。在北京的崇祯皇帝在砍杀自己的皇后、妃嫔、女儿后,手提三眼铳逃到了紫禁城后的梅山上,最后崇祯帝在身边只有太监王承恩的陪伴下吊死在这颗槐树上,明朝灭亡。

后明山海关总兵吴三桂,放清军入关,在一片石打败李自成的顺军,满清入关占领了北京。在当时清算上满、蒙、汉八旗只有20万人面对明庞大的人口和土地等战略资源还是心有戚戚焉。在这种心态下,清兵入关时,是以为崇祯皇帝报仇并消灭李自成为口号。在这种政治口号下,清自然会进行一系列的政治表演以争取汉族士大夫阶层的支持,就这样这颗只不过因为崇祯皇帝在它身上上吊的槐树,被称之为罪槐,并且铁链加身直到枯死。

后清朝定鼎天下,又将崇祯帝以皇陵规制埋葬。清的统治者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自己毕竟是打着为崇祯皇帝报仇的旗号,这点政治优势不能放弃。二为了树立正统思想,警惕后人。

清毕竟是以少数民族统治中国,再加上历代统治者大兴文字狱,为的就是在人心中确立自己的正统地位,所以这棵槐树的罪名自然是不可免除。

清顺治帝、康熙帝两位君主曾多次下令文武百官路过这颗罪槐下轿、下马用来反思自己和提醒自己,两位皇帝这么做为的就是警示满朝大臣兢兢业业努力做事,不要最后清朝落得跟崇祯帝一个下场。

后上世纪60年代,这棵树被毁。现有的是后人种植的。

一棵槐树看几百年风云,实则这棵树又有什么罪过?只不过是清的统治者出于各种考虑,为了宣扬自己的正统,收买人心,以利于自己统治的稳固的一场政治秀罢了。这棵槐树也不过是因为人而招来了无妄之灾。前人之事,后人评说,历史给了我们深厚的启示。


怪咖侃历史


槐树本无罪,奈何吊死过皇帝。这位皇帝还不是一般皇帝,他是明朝末年亡国之君崇祯皇帝,一个被大家口口声声说成是劳模的皇帝。因为吊死了崇祯,所以槐树身上被上了枷锁。这又是什么道理呢?<strong>

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城,崇祯帝爬上景山上吊。

其实早在潼关失守的时候,崇祯皇帝就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末日到来了。所以他赶紧发出命令,让地方上带兵的将领们都回来勤王。但是没有人来,有的是地处偏远,消息还没传到,比如说云南的沐王府、四川的秦良玉等。有的则是压根不想来,比如说湖北的左良玉、山海关的吴三桂。

眼看着李自成就要进城了,崇祯帝知道援兵前来相救已经没什么希望了。他真的不知道,自己原来混的这么惨,手下没有一个听使唤的将领可以任用了。

亡国之祸加上援兵不来的双重打击,使得崇祯精神上出现了问题。他先将自己的三个儿子偷偷送出了紫禁城,随后就在后宫大肆杀戮,杀了自己好几个女儿、后妃。

在这之后他便跑上了景山,景山就在故宫后面。故宫就是挨着景山建造的,崇祯皇帝可以从景山上俯视整个紫禁城的风貌。

这个时候的崇祯皇帝已经发现紫禁城被攻占了,李自成正带着人马在紫禁城中烧杀抢掠。崇祯皇帝万念俱灰,选择在这棵歪脖子树上上吊了。从此这棵歪脖子树,就不是一棵普通的树了,他被施加了帝王光环。



槐树招谁惹谁了?为什么要被铁链锁住?

李自成不争气,打下了北京城却没有坐稳江山。在山海关战败以后,李自成立刻带着人马和财宝逃回了西安。

而顺治皇帝在多尔衮的拥护下,入主北京城。到了北京城以后,多尔衮为了安抚大明臣子之心,立刻吩咐人将崇祯皇帝以皇帝礼仪安葬,并且给这课歪脖子树挂了一圈铁链,并且将其命名为罪槐。

这棵树表示非常冤枉,自己什么都没做,为什么要给自己套上铁链,又被命名为罪槐呢?难道就因为这个不相干的人在这里上吊了?

还真是因为如此,当时满清入关的时候,所打着的旗号可不是夺取天下,而是为崇祯皇帝报仇雪恨。有这么一层关系在里面,那明朝的官员们对满清自然好感倍增。

所以当时不知所以然的官员们全都投靠了满清王朝,甚至有人认为吴三桂带领清兵入关,其实是跟他们达成了合作协议,是吴三桂请来复国的救兵。

天真的大明臣子们很快就意识到了一点,清军入关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为了夺取天下。包括安葬崇祯皇帝,包括命名罪槐,都是为了夺取大明的江山。

没有高人指点,多尔衮是想不出这么一招的。

顺治皇帝还小,压根就不懂事,所以朝中大权一直都是多尔衮把持着。他虽然文武双全,但是对汉人的习俗文化并不是很了解。

而且多尔衮当时就打算占领燕云十六州的领地,甚至都没有渡过黄河的想法。那么是哪位高人指点了多尔衮呢?这个人叫范文程。

我们需要记住这个人的名字,因为没有范文程,压根就不会有满清王朝276年的统治。当年多尔衮所率领的满洲八旗军满打满算也不过只有二十万人,所以要他们夺取天下,谁都不相信,包括他们自己都不信。

可是范文程告诉多尔衮,满清不仅可以夺取天下,而且可以稳定地治理天下。范文程是汉人,但是一直都在东北长大,所以最初入士就是在努尔哈赤手下做官。

他可是一心向着满清王朝,所以他告诉多尔衮,入关以后,一定要善待明朝的官员。善待他们最好的办法,首先就是要好好安葬死去的崇祯。

既然崇祯皇帝已经死了,那就完全可以拿他来做文章了。范文程的想法十分深邃,因为他明白要想坐稳江山,就必须要夺取人心。

他自己是汉人,所以非常清楚汉人身上的优点和缺点,当年吴三桂投降多尔衮,范文程的功劳也是不小的。

在他的努力之下,槐树成了罪槐,被锁住了两百多年,而满清王朝也跟着这棵槐树一起延续了两百多年。

罪槐已经不在,现在看到的是替代品。但是那段历史还在那里,不得不说,范文程这一招实在是太厉害了,给了一个汉人将领投降满清的好借口。

结局:罪槐在之后遭到剥皮铲毁,下场凄凉。

其实被套上铁链也就算了,毕竟没有真正伤害过罪槐。后来八国联军侵华的时候,他们更是把这条铁链给顺走了,也算是抢掠到了极致。

别看现在那些英国贵族上层们一个个都以贵族自诩,其实往上数三代,他们都是强盗的后人。哪有什么天生的贵族?还不都是抢掠了别人的财富得来的?

再说回罪槐,其实他的命运远没有这么结束。在1966年,罪槐遭遇到了它人生中最不幸的一天,因为它的皮被红卫兵们给剥了。奄奄一息过了五年时间,1971年,这棵罪槐终于被连根拔起。

我们现在已经看不到原来的那棵槐树了,现在所种植在那里的,据说是跟当年罪槐一模一样的歪脖子树。可怜罪槐一生无辜,最后落得被剥皮的下场。

崇祯帝除了自杀,其实已经没有其他选择。就算他南下,也不可能得到手下人的支持。所以他只能选择自杀。

而满清入关以后,不管他找哪棵树上吊,那棵树都要变成罪槐。这是为了达到他们的政治目的。毕竟给一棵树定罪,还是非常容易的事情。


江湖小晓生


给那棵歪脖子槐树栓铁链,是满人高明的统战策略所致。

满人入关,为笼络汉人。干了四件漂亮之事。

第一,顺治皇帝专遣官员赴孔子故里祭祀孔庙,表明满人尊孔,拜孔子为师。

第二,厚葬崇祯,摄政王多尔衮率领朝廷众臣、八旗贵族集体吊唁。

第三,给崇祯的次女长平公主朱媺娖完婚。

长平公主十六岁时许配给都尉周显,因李自成闯军直逼北京未来得及完婚。在崇祯皇帝最后时刻,为防止长平公主被闯军玷污,用宝剑对其斩杀,公主下意识用左手臂遮挡,被断臂昏厥,五天后才恢复意识。满人发现后继续给予公主礼遇,并寻找到了周显,按照公主嫁驸马规格为他们完了婚。

第四,给吊死崇祯的那棵歪脖子杨树取名“”罪槐”,并拴上铁链惩戒。

——寓意崇祯是正统皇帝,命不该绝。而这颗槐树有罪,从而暗喻闯军有罪。而清兵入关,是来为崇祯皇帝报仇的。要将作孽的槐树戴上铁链,要将闯军斩尽杀绝。

这副铁锁链一直拴在哪颗槐树上,还有更深的意思;

——朱皇已死,爱氏皇帝已立,这颗树是改朝换代的见证,也是清朝存在合法性的证明。

清朝顺治皇帝下令,但凡臣子路过这颗“罪槐”时,必须下马以示敬畏。

——这当然显然不是敬畏这棵槐树,而是要求敬畏(那位吊死的)故宫皇帝。而故宫虽换了新皇帝,那也是必须要敬畏的!

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这副铁链作为珍贵历史文物,被法国士兵盗走,迄今下落不明。

上世纪文革十年中,这颗歪脖子槐树被视为封建迷信之物,被无知无畏的红卫兵鄙视并破坏,逐渐枯萎,经批准后被砍伐。为1996年,为尊重历史、刺激旅游,在原地重新移栽了一颗百年槐树补缺。

谌人


这是清朝政府在收买人心。

说到这棵树,我是老北京人。小时候经常去景山公园玩儿(|1957至1963年),从景山的东门进入,顺着道路往南一拐,走几步。路西的坡上,可以见到这棵树了。

那时只有景山公园对少年儿童免费开放,离家不远经常去,当时那棵树还在,好像还没完全死,没看见什么铁链,这棵槐树并不是歪脖儿,而是从根儿上就斜向东方长的,向坡下倾斜,当时由于保护措施不到位,小孩顺着斜树杆上下爬着玩。早就没了树皮,树干磨得非常光滑,为了怕树倒了,树干中部下边有个门字形木装置支撑着。

后来就几十年没去了,等结婚生子带孩子就玩,那棵树就不见了,只剩下一个有文字说明的牌子立在那里,也没有石碑。



老知青147544332


说起吊死崇祯皇帝的槐树,为何被铁链栓住,就不得不提崇祯皇帝的一生了。

崇祯皇帝朱由检,其实是一个悲剧,在其幼年时虽说生在帝王家,衣食无忧,但是并没有享受到父母的呵护,小时候过的并不幸福,在五岁的时候亲生母亲就已经撒手人寰,后来先后被两个庶母带大,直到父亲去世,哥哥朱由校登基做了皇帝,朱由检被封为信王,日子才好过了一点,然而仅仅过了七年,哥哥天启皇帝朱由校便早早归天了,由于天启皇帝没有子嗣,便在临终前传位弟弟朱由检,至此朱由检开启了他的皇帝生涯,改年号为崇祯,后世称崇祯皇帝。

明朝传到崇祯皇帝的时候,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按照历史王朝的兴盛规律,明朝此时已经是晚期衰落时期了,社会弊端已经暴露无疑,且深入骨髓,此时的大明王朝,如同一个身患重疾的老人,行将就木。就算没有天灾,外敌等因素,明朝当时的情况也极不容乐观,更何况天灾,人祸,外敌不断。

崇祯皇帝可谓是极其勤政,节俭。然而一个合格的皇帝并不是仅仅节俭和勤政,就是一位英明的皇帝。勤奋的皇帝并不代表就是合格的君主,一个国家的兴盛与衰落,和君主是否勤政没有直接关系。作为一名君主的最高境界,敢于大胆的放权用人,让人才最大限度的发挥才能。而不是事必躬亲,亲力亲为,崇祯刚愎自用,生性多疑,既不知人也不会用人。崇祯在位十七年,任用辅臣前后多达五十人,更换之频繁,前古未有。这本来就给病入膏肓的大明王朝,雪上加霜。

当时天下大旱,百姓流连失所,加上瘟疫横行,而此时为了抗击辽北满清,朝廷又加大对百姓征税的力度,本就生活不下去的百姓纷纷起义,尤其是李自成的大顺军,一路更是势如破竹,兵锋直指皇都,纵然崇祯皇帝让秦皇汉武和唐宗宋祖一齐上身,怕也无法收拾如此局势。

李自成的大顺军很快便攻破了京城,亲眼目睹皇宫的慌乱,四散逃命的人和正在城中烧杀抢掠的大顺军,崇祯皇帝明白自己的大明王朝完了。于是他派人将三位皇子偷偷送出去,为不让妻儿收到玷污,便亲手杀死一女,砍断一女手臂,逼死一妃一后。

然后自己带着太监王承恩,去了景山,在整个紫禁城最高点,目睹了整个皇城的大火,他已经没有了逃跑的勇气,明朝皇室祖训便是天子守国门,君王社稷死!祖宗定下的规矩绝对不可以破的。

于是崇祯在一件袍服上留下了绝笔:“朕自登基十七年,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诸臣误朕,致逆贼直逼京师。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随后便在一颗歪脖子槐树上,上吊自杀。

原本只是一颗普通的槐树,结果皇帝在上面上吊自杀了,这可开创了千古第一次,这颗听普通长的还有点歪的槐树,因为被施加了帝王光环,变得极不一般,它不在是一颗树,因为它见证了一个王朝最后的衰落,它变成了一个象征。后面的事我们就不一一赘述,直至清军如关,占领京城,顺治皇帝率军入关后,首先做的不是烧杀抢掠,而是第一时间厚葬崇祯皇帝,并且以帝陵的规格为其修了陵墓思陵。并且惩罚了这颗歪脖子槐树,用铁链将其锁住,并起名叫‘罪槐’,这很好理解,就是犯罪的槐树,它的罪就是因为崇祯皇帝在它身上自杀了,这一切不过是满清在粉饰自己而已,做给天下人的,以收买天下人的心,这一招果然有用,当时满清入关时才二十多万人,根本不得民心,很多人视满清为蛮夷之人,结果此招一处,民心稳定不少,天下人对满清的看法也大大改善。

事实上顺治帝在入关时才几岁,这一切根本可能出自他手,而是摄政王多尔衮,多尔衮是一名武将,这么精妙的办法不太可能出自他手,多尔衮身边必有高人,他叫范文程,本是万历年间的秀才,但是不得志,便转身投靠了满清,为满清入关立下汗马功劳。

在他的建议下,多尔衮将槐树用铁链锁住,并起名‘罪槐’,槐树本无罪,奈何成了政治牺牲品,在此后的两百多年里,‘罪槐’一直铁链加身。历史总是那么奇妙,同样的事在满清统治者身上同样出现,一九零零年八月,八国联军攻破北京,满清统治者远没有崇祯皇帝的气节,率先逃跑,八国联军在京城大肆抢掠,窜至景山,把锁在‘罪槐’树上的铁链当做战利品抢走了。

在身上锁了两百多年 的铁链终于松开了,树若是有意识想必定然开心不已,时间到了一九六六年,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一群特殊的热血青年冲上景山,扒光了‘罪槐’的树皮,并且截断树枝,不知此举有何深意。没有树皮树枝的‘罪槐’苟延残喘到一九七一年,完全枯死,被领导下令铲除。

自此见证两个王朝的衰落,并且吊死崇祯皇帝的槐树走完了一生,画上了句号。后来景山作为旅游景点,景山公园工作人员又从别处移植过来一颗槐树,据说和以前的‘罪槐’一样,到底一样不一样谁也不知道,天晓得当初为何要扒光它的树皮,截断树枝,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究竟有多少珍贵的文物和象征被毁掉,我们也无从得知,至今景山公园在‘罪槐’原来的位置,还长有一颗槐树,只不过是一个替代品。


一个老男人历史


1644年4月25日,崇祯皇帝在太监王承恩的陪同下,于煤山一棵歪脖槐树上吊死。时至今日,煤山已经叫做景山。

吊死崇祯皇帝的树,曾经被清朝统治者套上锁链,顽强地存活了两百多年。不过,目前在景山公园中我们看到的那棵槐树,已经不是当年的那一棵了。

(崇祯剧照)

那么,吊死崇祯的槐树为什么会被套上锁链?它后来又去了哪里呢?

崇祯皇帝是个悲情人物。尽管他即位之后便勤于政事,励精图治。但彼时的明朝已经是大厦将倾,他也有心而无力了。

在不少人看来,崇祯皇帝即位后诛杀魏忠贤,是加速明朝灭亡的一招臭棋。实事求是的说,一个王朝离开了任何一人,都不会立即停摆。崇祯的过错在于,诛杀魏忠贤的同时,也把阉党给一网打尽了。阉党倒了,东林党人开始为所欲为。富人的赋税被免,穷百姓的赋税反而加重,国家财政的问题也更加严重。就这件事来说,崇祯实在是太心急了。

雪上加霜的是,当时地球又进入了“小冰河时期”。北方土地大旱,无数百姓流离失所,很多公职人员也失了业。再加上连年瘟疫不断,各地村落整片整片的消失,万千河山一片死寂。

百姓们吃不上饭,也没法安稳地过日子,农民起义也就开始一波一波爆发。而北方的满清,又一直虎视眈眈,不断在边境进行骚扰。明朝军饷开支巨大,本来就捉襟见肘的财政,更是直接崩溃。

纵然崇祯皇帝给秦皇汉武上身,也无法收拾如此崩溃的局面。

(李自成剧照)

李自成的大军很快攻入京城。崇祯为了避免妃子和公主遭受侮辱,在闯军到来前,提前将一众妃子赐死。他的女儿长平公主,被崇祯亲手砍掉了一只手臂,陷入了昏迷;而另一位年仅6岁的女儿昭仁公主,也被崇祯直接砍死。

绝望的崇祯来到煤山,在看完紫禁城最后一眼后,他在蓝色袍服上写下绝命遗言,随即吊上了歪脖槐树。

歪脖槐树吊死了崇祯,也结束了大明王朝两百多年的统治。但实际上,槐树并不知道自己做了一件多大的事情,甚至连天下的百姓们,也并没有意识到。

槐树的意义,是在清兵入关后,才开始被放大的。在占领北京后,顺治帝昭告天下,将崇祯皇帝移葬到思陵。与此同时,顺治还下令给吊死崇祯的歪脖槐树加上锁链,并起名为“罪槐”。但凡大清官员路过“罪槐”,都必须要驻足停思。

当然了,当时的顺治帝还是个几岁小孩,这一系列行为,多半应是摄政王多尔衮所为。

(多尔衮剧照)

那么,多尔衮将一颗槐树问罪,其目的究竟是什么呢?

清兵入关,对于大明的子民来说,无异于一次异族入侵。要想消除民族间的隔阂,让清朝能够顺利地一统天下,必然需要用一些手段。

清朝将槐树定罪,实际上就是在告诉人们,我们是在惩治灭掉大明的罪人,我们的行为是在为明朝复仇。那么,哪些人是仇人呢?当然是李自成、张献忠之流。至于南明政权,也是阻碍百姓们安居乐业的叛乱者,自然也归于仇人之列。

为槐树定罪,为清朝统一天下,安上一个合理的名目,是清朝民族融合的一招妙棋。只是可惜,这棵槐树却莫名背上了罪名。

有人为“罪槐”鸣冤,写了一副对联:“君王有罪无人问,古槐无过受锁枷。”

直到1900年,在清朝也走上穷途末路之时。八国联军入京,将锁链作为文物夺走,槐树才终于卸下了包袱。槐树的锁链,见证了整个大清王朝由盛转衰的全过程。在失去锁链没几年后,清王朝也走向了灭亡。

不得不说,八国联军确实掠夺了一件了不得的文物。

之后的半个多世纪里,槐树一直顽强地活着。

但在1966年,一群热血的青年冲上了景山,把槐树的树枝折断,将树皮全都剥了下来。这棵槐树终于寿终正寝。1971年,这颗已经死去的槐树被正式移除。在十年后,公园管理处把景山南坡一颗碗口大小的小槐树移植了过去。


张生全精彩历史


1644年3月18日,崇祯皇帝在煤山留下最后一道圣旨,然后把头伸进歪脖老槐树上挂着的白绫里,结束了他的一生。


崇祯的圣旨说:

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贼直逼京师。虽朕薄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之误朕也。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去朕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崇祯说诸臣误我,好像很委屈。真的吗?

崇祯在位的时候,杀了不少大臣,内阁首辅杀了俩,兵部尚书杀了俩,都督督师杀了十一个,其中包括袁崇焕,包括替他背锅的陈新甲。

杀了这些人丝毫没有扭转大明的颓势,反而导致了群臣和崇祯离心离德,后来李闯兵锋直逼京师,崇祯有迁都的打算,希望手下的大臣提议,为啥没人急皇帝所急呢?

人们都怕变成兵部尚书陈新甲。

当年陈新甲是崇祯心腹,奉崇祯之命去和后金谈议和。



由于保密工作没做好,事情暴露,清党上书弹劾,崇祯下旨把陈新甲斩首,用陈新甲的血向大臣证明这事儿都是陈新甲干的,和我没关系啊,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

大臣们都是一步一步打拼出来的人精,这么大的事儿,没有皇帝授意,给陈新甲八个胆他也不敢啊。

大家心里明白,不说而已。

李闯打来,崇祯动了迁都的念头,他曾找内阁首辅陈演来和自己唱双簧,让陈演动议南迁,自己一附和,这事儿就成了。

陈演不是傻子,有陈新甲珠玉在前,这次不管迁都成功或者不成功,大臣们肯定有不同意见。



以崇祯的品性,翻脸比翻书快,他一定会拉自己替他背锅,陈演知道只要自己建议迁都,不管成败自己都会和陈新甲一样在闹市被杀,再悲惨点全家都会被连累,杀的人头滚滚。

毕竟,这种事崇祯皇帝干了不止一次了。

所以崇祯想要南迁时,群臣皆不言,崇祯又拉不下脸了自己拍板迁都,迁都之事也就不了了之了,崇祯错失了最后一个翻盘的机会。

事后他大怒,但是却无法把这愤怒发到陈演身上,陈演成功保住了性命。

皇帝没有自己的团队,大臣们和皇帝离心离德没人替他着想,这个王朝也就走向了没落。

17年前,崇祯登上帝位时,他接手的大明王朝局面不好但是离崩溃还远。

边关有兵马抵抗金人,朝局也在皇帝的掌控中,大臣们不管是文官还是手握重兵的边关要员,皇帝说杀就杀了,挟天子以令不臣这事儿在大明根本不存在,就连权倾天下的九千岁,也是崇祯一句话就让他连条老狗都不如了。

和历代亡国之君比起来,崇祯的开局不要太好哦。

但是崇祯就有本事在这种局面下,一步一步把大明拉入泥塘之中。

相比于明朝的很多皇帝,崇祯帝是勤勉的典范,他在位的17年勤于政事,生活节俭,不好美色,就喜欢工作工作。

17年天天985。

勤勉方面崇祯比他哪位木匠哥哥强太多,木匠哥哥每天沉湎于木匠活,无为而治,除了辽东,在位期间天下竟然没有大的兵戈动乱。

崇祯上台以后,四方烟尘起,崇祯皇帝四方出击,两线作战,疲于应对终于把大明拖垮了。

崇祯很悲怆,崇祯很愤怒,他如此努力如此勤奋为何无法挽救大明于即倒。

难道,勤奋有错吗?

天道固然酬勤,但是勤奋的力量如果用错方向,那就错了。

崇祯败在太勤奋了。



他啥事都想管,但是又啥责任都不想背,这就很让人无语了。

崇祯好面子,眼里揉不得沙子,他一上台就把前朝的皇帝的宠臣魏忠贤给办了,为了有个好名声,他交好东林的文人,把魏忠贤征缴的杂项税废了很多。

其中包括了士人集团愤恨优丁免粮等商业税。

东南是商业重镇,东林党人大多出于斯,把商业税免了,等于他们为家乡的父母兄弟挣了一大笔钱。

但是朝廷连年用兵,军饷还是要从税收中收,东南不收了就西北收呗。所以很多军饷征赋都加到西北百姓身上,那几年赶上小冰期,连年灾荒,西北连草根都吃没了,老百姓们易子而食。

人们真的饿极了,开始吃自己家的孩子,但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舍不得下手,就和邻居交换着吃。

老百姓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呢?四个字:人间地狱。

但是即使这样,税不能少拿,而且越交越多。

这时候如果有人能让老百姓吃口饱饭,他们会把命都给了那人,这就是为何李闯被打到只有十八个人了,依旧很快能聚集百万之众的原因。

闯王来时不纳粮。

这句话现在看来就是一句口号,在当时人们心中这就是救命的符咒啊。

崇祯在遗诏中说:勿伤百姓一人。

但是他对百姓也着实没有多好,崇祯从上到下人心皆失。

清朝入关后,用铁链子锁住槐树,无非是一种作秀,为了稳定人心的作秀而已。

君王有罪无人问,
古槐无过受锁枷。

大槐树挺冤的。


======================


薛白袍


“君王有罪无人问,古槐无过受锁枷。”

这句诗出自上世纪50年代,是某先哲在吊死崇祯皇帝的槐树下吟咏的诗句,此句大约是对这歪脖子槐树传奇一生的最完整概述了。

原本,这棵有点歪的槐树只是一棵普通的槐树,可1644年3月19日拂晓,一棵白绫被搭上其树干后,它的命运便倏忽急转。

伴随着崇祯皇帝的自缢,这棵槐树自此再也不再只是一棵槐树,它迎来了它的另一种“树生”。

如果树也能写自传,这棵槐树大约会将3月19日定为自己人生的转折期了。

这一天,农民起义军领袖带领农民军攻入了北京城,此时的明宫一片混乱。生性刚烈的崇祯皇帝朱由检亲自击鼓上朝,可鼓声起、鼓声落,无一人相应。

此时的崇祯自知大势已去,在巨大的刺激下,他的精神几近崩溃。城楼下的战火照亮了崇祯苍白的脸也刺红了他的双目,他站在台阶上,耳边是不断涌入的各种人声、嘈杂声,他清楚地意识到:大明的江山就要就此断送在他的手里了。

上位的这些年,崇祯一直努力想要挽救大明的颓势,可他终究还是败了。这一败,失的是天下,失的是所有。

崇祯颤抖着走到宫内,他已经在心底做好了最后的盘算。周皇后、袁贵妃和3个儿子来到殿内后,他简单叮嘱了儿子们几句,便命太监将他们分别送往外戚家避藏。

做完这最后的安排后,崇祯接下来的行为大约可以用:残暴杀人狂魔来形容了。他先是命皇后、贵妃自尽殉国,随后便挥刀疯狂砍向了自己的几个亲生女儿,长平公主被他砍断了手臂昏死过去,6岁的小公主则被他砍成了两截。

从崇祯此时的疯狂行为来看,他的精神已经几近崩溃。人在精神完全崩溃时,只有一个结局:疯狂或者死亡。

崇祯毕竟不同于一般人,精神崩溃下的他并未疯,这与他见过的风浪有关,也与他心底的信念有关。与其他昏庸致国亡的君王不同的是,他的亡国更多的是大势所趋。

崇祯自出身开始便被赋予了保卫大明江山的使命,登上帝王位后,他更加将这一使命视为此生唯一使命。这一使命最终也促成他逼死皇后妃子、杀死女儿的疯狂行为:身为帝王家的女子,不能让农民军糟蹋,所以,死是更好的结局。

崇祯的绝望是空前绝后的,跌跌撞撞爬到后山后,崇祯望着烧得正旺的战火欲哭无泪。此时的他已经取下了官冕,他散落的发丝凌乱在风中。

良久,他脱下蓝色袍服在上面写下了一行绝笔信,写完扔掉墨笔后,他便吊死在了这棵歪脖槐树上。随后,他身边的太监王承恩也陪他一起自缢于此树。

伴随着崇祯的自缢身亡,持续统治中国276年大明王朝正式画上了句点。而作为崇祯自缢所在的这棵槐树也成了大明灭亡的象征,因为见证了一个朝代的衰落,自崇祯自缢那天起,它便也不再是一棵树,而是活成了一个象征。

歪脖槐树的象征意义之被强化是在顺治年间,顺治率清军入关占领北京后。第一时间干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下旨重新安葬崇祯帝,陵墓叫思陵。第二件事便是,给歪脖槐树上铁链以示惩戒,他还下旨从此以后此槐名为“罪槐”。

一根铁链,名前的一个“罪”字,自此,歪脖槐树便不再是凡尘里的自由树。这棵槐树被定罪后,它的树生便更加困苦了。

如果树有意识,此时的它大约是会喊冤的。没有科学可以证明大树有无意识,但日本科学家江本盛博士曾在书籍《水知道答案》里证实:水在听到褒贬词汇时,会结出完全不同的结晶。

还有人曾证实,树木甚至可以被骂死。有人曾做过实验,每天派人不停对着一棵大树咒骂,不久大树便会枯萎而死,而承受褒奖的大树则会越发茁壮。

如此,被拴上铁链并且不停承受参观者哀叹、唏嘘等各种负面情绪的槐树,难道不会因此而受影响吗?何况,从始至终,槐树都是躺着中的枪。说来,它的成为“罪槐”仅仅是因为顺治想借它背锅。

罪槐背的这锅,便是“使崇祯亡(吊死崇祯)”,这锅背得冤屈,冤屈得说不出话,即便它能说话。

被无辜安上罪名、拴上铁链后,罪槐成为了清朝皇亲、大臣定期瞻仰的对象。顺治在给槐树改名后,曾下令凡朝中皇亲、大臣,路过煤山歪脖槐树时,要下马观瞻静思。

静思,思什么?自然是思大明的由盛转衰,思进取思自强!这期间的古槐,成了大明王朝的耻辱柱,也成了大清的警示钟。《康熙王朝》中陈道明饰演的康熙大帝,曾在大殿怒斥群臣时大喊:

“崇祯皇帝朱由检吊死在煤山上的那棵歪脖子树在看着你们呢!忘啦?”

这之后200多年后,八国联军打进了清皇宫,大清自此走向没落。颇为耐人寻味的是,八国联军在侵华期间顺便“侵”走了古槐上的这条铁链。

从这年开始,囚禁罪槐的锁链终于被解开,大清的气数也走到了最后。罪槐的锁链之锁、开之间,正是清朝的寿命。

1966年,在那特殊年代里,已脱锁的罪槐被前来游览的红卫兵扒了树皮、树枝做纪念。人要脸、树要皮,没皮后的老槐奄奄一息。1971年,这棵几近枯死的老槐被园林部门下令铲除。

自此,崇祯皇帝上吊的老槐树的树生便彻底画上了句点。

后来被当做旅游景点参观的老槐树并非吊死崇祯的“罪槐”,而仅仅是1996年景山公园工作人员找来移植的。

这棵槐树与先前的罪槐一样,都是歪脖子,且都是老树(新槐年约150岁)。只是,此树,早已不是彼树……


记者李满


非常感谢能够回答这个问题

中国历史上每一代的最后一位皇帝结局都不是非常好,毕竟每一个王朝的更迭都代表着新的统治者的崛起,为了彻底清除前朝的影响,都会将前朝遗老清理干净。所以也有统治者在被推翻了政权后,选择自缢,这样一来就会少受很多的侮辱,从而保全一个皇帝最后的尊严。而这其中就有崇祯皇帝朱由检。1644年4月25号,崇祯皇帝看着大势已去,故而吊死在煤山的一个歪脖树上。

这无疑不是一个王朝落幕的悲哀,而且说到底,其实明朝的衰落并不能归咎到崇祯帝的身上,可以说是背了锅。而且崇祯帝在面对城门告破的时候,并没有选择弃城而去,反而是一心想着和京都共存亡,从此也可以看出他的骨子里其实还有着一位统治者的高傲。而随着和崇祯皇帝的吊死,一起被载入历史的,自然是那棵煤山上的歪脖树,它因为崇祯帝的关系,被赋予了一定的意义和历史痕迹。

当时的李自成攻入北京,第一时间肯定是想要找到崇祯的下落,毕竟一个国家的统治者所代表的意义众所周知,如果真的任由崇祯帝逃走,那真有可能会东山再起,所以抱着斩草除根的念头,肯定是想要找出他来,结果在几天后有士兵发现了崇祯帝的尸体和留下的遗书,而后崇祯帝的尸体连同周皇后的尸体都被放在东华门示众,之后附近平民将他合葬在了田贵妃的墓穴中,清军入关,有将其葬在了思陵中。

回到吊死崇祯皇帝的歪脖树,李自成作为农民起义,本身不会去关心树的问题和意义,所以在确认崇祯帝死亡后并没有在意歪脖树,故而也就没有什么风波出现。但是后来,随着清军入关,这课歪脖树才又被人提了起来。那么为何会有人再度关注其这个吊死崇祯帝的歪脖树呢,按理说明朝统治已经灭亡了,其实这个歪脖树对于当世的统治者来说意义并不是很大。

但是清军虽然入关了,却有一个很大的短板,那就是一直在关外生存,对于如何稳定人心,如何维护社会稳定都不得其法。所以为了强化和汉族之间的关系,他们打出了为明朝皇帝复仇的大旗,站在了道义的制高点,对各路的起义军进行了征伐。而在之后的顺治帝时期,顺治帝就下令将这个歪脖树使用锁链给锁了起来,并且将其命名为“罪槐”,为的是对于歪脖树的惩罚。而且还规定了凡是清朝的官员,在经过这个地方的时候都要下马步行,以示对于前朝崇祯皇帝的尊崇。但是说到底,这还是统治者为了拉拢人心的一种方法。

而由此,这个歪脖树算是登上了历史的舞台,成为了焦点。很多人都会来到这个地方凭吊崇祯帝。毕竟当时很多地方反清复明的口号喊得震天响,说明还是有不少人都自认为是明朝遗民。自此之后的二百多年,这棵歪脖树就一直被铁链锁着,背负着不该有的罪名。到了晚清,如同当年日落西山的明朝一样,清朝也走向了它历史的终点。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光绪西逃,留下了联军在北京烧杀抢掠,而这棵歪脖树有没有逃过他们的贪婪。八国联军将锁着罪槐的铁链也一并抢走了,而这棵槐树也自此算是得以解脱。1966年的时候,由于保护不当,被人将这棵树的树皮和树枝剥去折断,槐树也由此死亡。1971年,周恩来总理签字,同意将罪槐移除。1981年,公园管理处又将一课小的槐树种植在了这里,1996年,有在这里移植了一棵树龄达一百五十年的槐树,替代了之前的小槐树。


栉比舆言


这棵吊死崇祯皇帝的槐树已经死了很久了,不过现在的替代品还在景山东侧的小路旁。树前面立有“明思宗殉国处”的碑和“崇祯皇帝自缢处”的介绍。这里就是当年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的归宿。

当年,清朝为了收服民心,为崇祯皇帝发丧,礼葬崇祯。对这棵吊死过大明皇帝的槐树也拴上了铁链,以示惩罚。清朝还规定,任何清朝皇室成员,路过此处都要下马行礼。

说起来这棵槐树也真是够倒霉的,遇上了崇祯这个皇帝。就算自杀找个什么不好,非要找这棵树来吊着,可谓是飞来横祸。

说起崇祯,这个皇帝真可谓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昏君。可是,奇怪的是,他不认为自己是昏君,而被他忠于职守的表面现象迷惑的人,也不认为他是昏君。崇祯在临死前的遗书里说道,“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贼直逼京师,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致逆贼直逼京师,然皆诸臣误朕也。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大家看到崇祯在最后的遗书里,还念念不忘百姓,都大为感动。以至于李自成看了,也说“君非甚暗”。可是,在崇祯执政几十年,大明形势江河日下,内忧外患,崇祯就没有一点责任吗?难道真的就是他说的“皆诸臣误朕”吗?

我们可以看明朝最后的历史,可以看到,崇祯没有作对过一件事。他没有能力,还要事事插手,事情经他插手肯定失败,然后他就去找替罪羊。搞得他的手下,做事的都死于非命,不做事的明哲保身。大家从上到下,都等着一起灭亡的那一天。

到了最后,崇祯还彻底毁掉了明朝的江山。他为了面子,不愿意在历史上留骂名。所以在危急时刻,没有把政府南迁。最后,整套中央管理机构全部留在了北京,先给了李自成,后给了清政府。这是清政府做梦都想不到的好事。有了这些管理机构,才使得清朝真正成为可以管理中国的政权。否则,清朝是不敢入主中原的。

而崇祯自己不走,他也不让太子皇子南迁。最终太子落入李自成之手,后被清朝诬杀。这使得南明群龙无首,被清军各个击破。虽然江南义民反抗风起云涌,可是在清朝正规军的镇压下,最后都失败了。

可以说,崇祯是这一切的罪魁祸首。他断送的不仅仅是大明的江山。而他推卸责任说,都是诸臣误他,可是,这些被他认为人人可杀的文臣,在清政府中,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些人中出现了许多名臣,开创了清朝的基业。后人评价说,不是群臣是亡国之臣,而是崇祯是确确实实的亡国之君。

崇祯到最后,李自成打到北京城下,他还在宫中束手待毙。他敲钟召集群臣,没有一个人到来。他发了疯一样杀自己的亲眷,还存着一丝幻想,想越城而逃。可到了最后,连逃跑都没有做到的崇祯,只有看着满城的炮火,自缢在景山,做了他最后祸害的一件事,那就是祸害这棵无辜的槐树。

清政府在入住北京后,一些明朝的臣子还抱有幻想,以为清朝是来帮助明朝复国的。而现实打碎了他们的幻想。清朝得到了崇祯留下的遗产,得到了整套可以治理中国的政权机构,清朝统治者改变了捞一把就走的主意,决定留下来不走了。不但不走,还要建立一个全国性的政权。

为了减少人民的对立心理,同时让自己在法理上站稳脚跟。清朝把自己从明朝的敌对关系,转换成朋友关系。他提出的借口是,自己入关之时,随着崇祯之死,明朝已经灭亡了。这个时候,整个天下已经按照法理,属于李自成的大顺政权。

而清朝入关打败李自成,一方面是为了崇祯皇帝复仇,一方面为灭亡的明朝复仇。从这方面来说,清朝是明朝的朋友,明朝的遗老遗少应该对清朝心怀感激才对。

另一方面,清朝打败李自成,灭了大顺政权,那么法理来说,清朝政权是从李自成的大顺政权手中夺取的。那么,清朝占有的江山,不是来自明朝,而是来自李闯。至于整个南明政权,清朝根本就不承认是合法的政权。

这样一来,清朝就为自己找到了统治中国的理论依据。而为了支撑这个理论,它也要为此采取必要的行动。

清朝为崇祯发丧,以帝王之礼安葬崇祯,它将自己包装为明朝的继承者。而这棵槐树,居然吊死了崇祯皇帝,当然是罪大恶极了。作为明朝的继承者,清朝当然不能放过这棵槐树,因此,清朝统治者用铁链将这棵槐树栓起来,以儆效尤。

同时,在神化的皇权里,皇帝是为天子,是代替上天来统治世间的,是至高无上的。皇帝的生死,代表着人间的变迁。因此,凡是非自然死亡的皇帝,都会给人间带来灾难。从这个方面来说,清朝也要惩罚罪槐,祓除灾难。

由于以上种种原因,使得这棵没招谁惹谁的槐树,成为了统治者眼中的罪槐。它被铁链子栓了两百年,来赎它身上莫须有的罪。不过,它作为那段历史的见证,用以警醒那些后来的统治者,也尽了自己的历史责任。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