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美國作家問道終南,尋找中國現代隱士


一個美國作家問道終南,尋找中國現代隱士

不知道朋友們是否有印象,2018年底有一則新聞,說近年來,終南山作為修行道場的名聲越來越大,慕名前往修行的人,也越來越多,加上政府不允許私自蓋房,於是,山上現有的茅屋草棚變得十分搶手,普通茅屋的租金漲到了好幾千,條件稍好的要上萬,終南山上5000多名隱士,超過一半的人因為付不起房租,選擇了下山回家。



朋友們如果看過這篇報道,再看今天路上讀書推薦的這本書《空谷幽蘭:尋訪中國現代隱士》,對於作者比爾•波特這本書的副標題,你可能就會發問:隱士需要尋訪嗎?終南山上不是滿得溢出來了嗎?


一個美國作家問道終南,尋找中國現代隱士



其實,住在山裡、號稱修行的,不一定是隱士,可能是在辟穀的減肥人士啊,可能是在製造話題的藝術家啊,還有可能是做直播的網紅啊……冒牌隱士的大量湧現和頻繁搶鏡,已經篡改了我們對隱士的定義和想象,在這個娛樂化的時代,我們能看到的不是真正的隱士,而是有人在扮演隱士。


1.隱士傳統是怎麼形成的?


比爾•波特之所以對隱士鬼迷心竅,是因為偶然看了一些關於中國佛教、道教的書。在書裡,他不僅讀到了歷代隱士的生平故事,也瞭解了有關隱士的種種知識,比如,第一個進入深山隱居的是什麼人,他為什麼要這麼做,隱士群體是怎麼形成的,以及,不問世事的隱士又是怎麼獲得世人尊重,被譽為“深谷幽蘭”的,等等。



歷史上有文字記載的隱士,最早出現在公元前2200年,也就是堯的時代。



堯是一位明君,他老了之後,看自己的兒子丹朱又兇殘又無能,就想找一個有德行的人來治理天下。他首先找到隱士許由,就對許由說:“許由啊,我這裡有個皇位需要你繼承……”許由大吃一驚,反問,“你已經把天下治理得這麼好了,我來取代你,不是坐享其成、沽名釣譽嗎?再說,你看鷦鷯這種鳥,在林子裡築巢,也不過是佔一根樹枝。偃鼠啊,到河裡喝水,也只是喝滿肚子而已。我要整個天下有什麼用呢!”這個許由不僅拒絕了皇位,還幹了一件事。什麼呢?他還跑到河邊,用河水洗耳朵,表示不想聽不想聽不想聽。


一個美國作家問道終南,尋找中國現代隱士



皇位總是要傳下去的嘛,後來,堯找到了舜。在正式禪位之前,他對舜的品行和能力進行了全方位的考察,包括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嫁給他,看他能不能處理好家事,又讓他總管百官,看他能不能服眾,等等。最後,堯還讓舜經歷了一項特殊的考驗,就是讓他到荒山野林裡獨自生活了一段時間。這個通過考驗的舜,果然沒有辜負堯的期望,他接替堯,成了一位傑出的帝王,而且,後來他為自己找繼承人的時候,也效仿堯,找了一位隱士。結果啊,那位名叫善卷的隱士拒絕他說,“我春天耕種勞動,秋天修養身體,白天日出而作,晚上日落而息,日子過得不知道多逍遙,我要天下幹什麼!可悲啊,你根本不瞭解我!”說完,揮一揮衣袖,就跑到深山裡去了。



從堯舜的故事裡,我們知道,他們那個時代就已經有隱居山林並且受人尊敬的隱士了。那麼,在許由和善卷之前呢,在有文字記載之前呢,也有隱士嗎?誰才是最早進入深山的人,他們又是怎麼獲得社會名聲的呢?



對石器時代遺址的發掘可以推斷,隱士的前身是薩滿。美國著名學者米爾西亞•埃利亞德就說過,中亞和北亞的人們,最初的信仰是薩滿。薩滿是什麼意思呢?簡單地說,是一些喜歡在森林或人跡罕至的地方漫遊的巫師。人們認為巫師具有超越常人的精神力量,能夠神遊體外,抵達天國,跟神靈交流,為塵世中的人們謀求福利,獲取知識。說到這兒,大家想想,薩滿的生活方式,跟後來的隱士是不是有些相似?


一個美國作家問道終南,尋找中國現代隱士


不過,問題來了,薩滿是怎麼變成隱士的呢?是這樣啊,在新石器時代,薩滿在社會生活中還佔有重要地位,他們負責祭祀祖先,與神靈溝通,並根據溝通的結果做決策,所以,他們是整個社會的決策人。但是,到了公元前第三個和第二個千年,也就是比堯舜再早一些的時候,官僚作為一個階級從平民中分化出來,並將決策權掌握在自己手中,而後,他們又接管了祭祀儀式。薩滿就此失業。



失業的薩滿們只能離開城市,進入群山,變成隱士。不過他們並沒有被遺忘,恰恰相反,當皇帝和官僚們需要與神靈交流的時候,他們總是會向隱士尋求幫助,因為隱士們諳熟天象,瞭解自然,被認為比普通人更有智慧,而且,因為他們生活在人群之外,不受世俗價值觀念的影響,所以又被認為比普通人更加高潔超脫。


一個美國作家問道終南,尋找中國現代隱士



看到這裡,大家是不是明白了,為什麼堯在物色繼承人的時候,會看中一個隱士,考驗舜的時候要讓他獨自到荒山野林裡去生活一段時間。因為從堯舜的那個時代起,就有一種觀念在中國人心中根深蒂固了,那就是,只有真正遠離過世俗凡塵,體驗過精神上的寧靜與專注的人,才能獲得智慧和德行,才值得尊敬。



這種觀念,後來被吸納進了中國的道教、佛教和儒教的教義,成為了其信眾的理想境界。於是,不管是道士、和尚還是讀書人,只要是誠心修行、渴望精進的,一生中總要過上一段與世隔絕的生活,做一回隱士。也正因為如此,薩滿之後的隱士,大致可分為道教隱士、佛教隱士和知識分子隱士三種。


很顯然,比爾•波特要尋訪現代隱士,最好的辦法就是從寺廟和道觀開始了。


2.道教隱士的歷史和現在


20世紀末中國大陸開放旅遊後,比爾•波特來到了北京,根據廣濟寺的方丈淨慧法師的指引,比爾•波特去了終南山。



在中國的神話傳說中,終南山那可是天神的家,也是薩滿們煉製仙藥、飛昇上天的秘密基地。同時,它還是道教的發祥地之一,傳說道教第一經典《道德經》就是在終南山裡寫出來的。


一個美國作家問道終南,尋找中國現代隱士


參觀完老子廟及其附近的祠堂,比爾•波特他們沿著一條滿是積水的的磚路,走到了一座名為煉丹爐的小祠堂。這個煉丹爐,據說是老子煉製長生不死藥的地方,但小得只能容納一張供桌和三把椅子。比爾•波特在椅子上看到了一個七十九歲的老道姑。她出家已經五十多年,近二十年來,為了修習禪定,一直過著隱居的生活。道姑告訴比爾•波特,十年前她剛來這裡的時候,這一帶還有不少隱士,有和尚也有道士,現在那些人不是死了就是搬走了,不然就是回寺廟或道觀裡去了。



比爾•波特很想跟女道長多打聽一些隱修者的消息,可惜他聽不懂對方的河南方言。好在當天晚上,他見到了樓觀臺的主持、陝西省道教協會會長任法融。任道長十九歲出家,已經當了四十多年道士。他告訴比爾•波特,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已經很難找到清心寡慾、願意過寧靜生活的人了,而道教的修行,要求所有教徒都必須找一塊與世隔絕的地方,獨自生活一段時間。道教曾經是中國的國教,而現在,整個中國能稱得上大師的道士和道姑,已經不到一百五十人。


3.大道入塵,大隱於市


結束了隱士尋訪之旅,比爾•波特回到美國,有人就問他了,中國隱士和美國隱士的有什麼區別啊?比爾•波特回答說,我們每個人都需要獨處時間,只是有些人需要得更多,在美國,隱士指的是那些喜歡獨處的、有點神經質的人,而在中國,隱士常常是社會精英,他們隱居不只是為了自個兒待著,更像是在攻讀精神覺醒的博士學位,通過隱居,這些人變得更有智慧,更仁慈了。比爾•波特還說了,中國隱士是他見過的最幸福、最和善的人。


一個美國作家問道終南,尋找中國現代隱士



當然了,比爾•波特也承認,中國隱士無法徹底脫離人群,古代如此,當下更是如此。無孔不入的旅遊業已經滲透到了每一片深山老林,現在在中國,要找一塊離群索居之地,已經變得越來越困難了。還記得一開始提到的那則新聞嗎,昔日的修行勝地終南山,現在房租猛漲,物價也被抬高,山上原本住著隱士5000多人,超過一半選擇了下山回家,這些人中,有沒有真正專注內心、追求智慧、但因為環境太過糟雜、或者付不起房租而被迫放棄的修行者呢?答案是肯定的。



不過我們中國還有一句話,“小隱隱於野,大隱隱於市”,意思是說,藉助寧靜的環境讓自己的心平靜下來,這很厲害,更厲害的是那些身在喧囂之中,仍能靜下心來追求智慧的人。20世紀佛教淨土宗的大師印光,就曾經在普陀島的一間關房裡住了幾十年,嚴格來說,印光並沒有脫離人群,沒有隱居,因為每天都有和尚把飯和水從門縫裡塞進他的房間,但幾十年裡印光沒有出過門,也沒有見過任何人,他一直在坐禪,在閱讀經典。我們能說,他不是在隱居,不是在修行嗎?或許,在這個時代,我們不得不修改隱士的定義,然後呢,我們再來一次“都市幽蘭”的尋訪之旅。


排版|涼山

路上讀書:全球名校博士30分鐘精讀一本好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