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原本是六大名著,為何後來少了兩本?

人不範二枉少年_


確實是有“六大名著”這個說法,但這是後人牽強附會,這種說法的形成大約在清末民初一段時期。

所謂的“六大名著”,是指咱們熟知的“四大名著”之外,另加了兩本書,分別是《儒林外史》、《聊齋志異》。

實際上,“四大名著”這個說法出現的時間很晚,是在新中國成立後,因為出版社的需求而刻意推出的說法,可以理解為一種營銷手段。

那為什麼出版社要去掉兩本呢,多兩本不是可以賣出更多的書嗎?這其中是有原因的。

四大的說法有歷史淵源

早在明朝,文學家王世貞就提出了《史記》、《莊子》、《水滸傳》、《西廂記》為四大奇書,但是後來馮夢龍說,你這個分類不對,《史記》是史書、《莊子》是道家經文、《水滸傳》是通俗小說、《西廂記》是雜劇,四種不同種類的書,怎麼能被歸納到一起呢,這不是瞎胡鬧麼。

於是馮夢龍提出《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金瓶梅》為四大奇書,到這裡,就全是小說類讀物了,分類十分合理,人們也十分樂意接受這種說法。

到了清朝,就十分尷尬了,因為一本叫《紅樓夢》的曠世奇書橫空出世,半部殘書稱霸中國,四大奇書根本不夠看的,叫五大奇書又不合適。

你知道,在中國,四這個數字還是具有特殊含義的,人有四肢、年有四季,歸類的時候,中國人也習慣以四、六、七這些數字,沒有說用五的,五象徵權力,不能隨便用。

這樣一來,就只會把《金瓶梅》淘汰掉,實在因為這本書中所寫內容太多露骨,不像其他幾部書,大家當個樂子看就行了。

就這樣,去掉《金瓶梅》,補上《紅樓夢》,成了清代人的“四大奇書”。

六大名著

到了晚清時代,四個名額明顯不夠用了,因為明清兩代的小說,就跟唐宋兩代的詩詞一樣,遍地都是,你下樓買盒煙都能遇到10個寫小說的,其中精品雖然不多,但也不是沒有,比如明末馮夢龍寫的《東周列國志》、《三言二拍》,許仲琳寫的《封神演義》,清代錢彩、金豐合著的《說岳全傳》等。

在這些眾多的明清小說中,除去前面提到的四大,其文學性、可讀性、流傳性最強的,就是清代蒲松齡所著的《聊齋志異》和吳敬梓所著的《儒林外史》。

所以在清末到民國這段時間,民間流傳著“六大奇書”,就是在四大的基礎上,加上了這兩部。

《聊齋》和《儒林》為什麼被淘汰?

說起來,這兩部是被淘汰的主要原因,還是在內容方面,四大都是長篇小說,一個故事貫穿始終,而《聊齋志異》是短篇小說,全書將盡500個獨立小故事,《儒林外史》雖然名為長篇小說,但實際上其中的故事很多也是獨立成篇的,只是有一個王冕的故事,作為全書的核心思想。

《聊齋志異》:

這是一本託鬼狐言人世的書,蒲松齡先生想象豐富,在書中,描寫了很多不可思議的東西,比如在《鳳仙》一篇中,他就寫出了最早的“照相”故事;在《晚霞》一片,又破天荒地第一次在文學作品中正面描寫舞蹈演員的日常生活;在《夜叉國》中,他又寫了一個島國的人物生存狀態,比《魯賓遜漂流記》早了近100年。

同時,在書中,他又用辛辣的筆法,狠狠地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和醜惡,很多篇目中矛頭直指最高統治者,揭露官場黑暗的同時,他也對水深火熱的老百姓表達了同情,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聊齋志異》都是禁書。

但是呢,書中有太多露骨的內容,現在我們能獨到的《聊齋志異》,都是刪減版,那些香菸的畫面我們是沒有機會看到的,並且在思想方面,蒲松齡雖然跟大多數同時代的人相比還是思想前衛,但他還是飽受封建思想荼毒,在書中很多地方可以看出來,他筆下還是有少量糟粕內容的,這就不太適合作為名著來推廣了,那個年代,蒲松齡先生的墓都被挖了,這些鬼魔狐怪的事……你懂的。

《儒林外史》:

吳敬梓先生這部書,跟《聊齋》的本質是一樣的,他們都是通過文學作品的方式,來揭露社會。不一樣的詩,《儒林》更加依託於現實,《聊齋》則偏重於用虛幻。

整部《儒林》,在第一回用王冕的故事交代了整個故事的主體思想,接下來的故事,也幾乎是短片內容的連接,就是說,故事是散的,但是思想是統一的。

所以這也跟四大的評選標準有一定差別,故而被淘汰。



也可自話


眾所周知,中國的四大名著為《紅樓夢》、《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但是估計鮮有人知,四大名著曾經是六大名著吧。

清末明初,六大名著產生,除了以上四本,還有一本是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另一本是吳敬梓的《儒林外史》。這兩本書大家應該並不陌生,可以說在文壇上有重要地位。

《聊齋志異》是清朝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當年蒲松齡科舉考試屢試不第,於是他投入了他所有的才華和精力來創作這本書。《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顧名思義,文中多寫妖魔鬼怪,其實是為了揭露封建統治者的黑暗,抨擊科舉制度的腐朽,反抗封建禮教的束縛。

全書中,描寫愛情的主題佔多數,表現了作者強烈的反封建禮教的精神,其中一些通過花妖狐魅和人的戀愛,表現作者理想的愛情。在老百姓之間廣為流傳,深受大家的喜愛。

《儒林外史》是清朝吳敬梓創作的章回體長篇小說集,全書的中每個故事雖然沒有情節連接,但卻有同樣一箇中心,那就是反對科舉制度和封建禮教的毒害,諷刺因熱衷功名利祿而造成的極端虛偽、惡劣的社會風氣。

整本書在一方面真實地揭示了人性被腐蝕的過程和原因,另一方面也讚美了少數人能堅持自我,守護人性,不忘初心,從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這本書憑藉著對人物性格細膩的刻畫,高超的諷刺手法成為了中國古典諷刺小說的佳作,代表著中國古代諷刺小說的高峰,在國際漢學界影響頗大。

為什麼這樣兩部著作,如今卻不在幾大名著範圍內呢?

實際上,有四大名著的說法是在新中國成立以後,可以理解為當時出版社的一種運營手段。早在明朝,馮夢龍提出將《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金瓶梅》歸為四大奇書,其中《金瓶梅》為四大奇書之首,這本小說通過對西門慶及其家庭罪惡生活的描述,體現了當時民間生活面貌,揭露了明代中葉社會的黑暗和腐敗,具有較深刻的認識價值。

這四本書全為小說類讀物,分類合理,老百姓也都接受這四本為四大奇書這一說法。到了清朝,《紅樓夢》的出現引起了轟動,它完全可以和前面四本書相媲美,但是叫五大奇書又不大合適,因為在中國,人們習慣用四、六、八這些數字,很少有用數字五的,就文學價值來說,《金瓶梅》和《紅樓夢》都是不可估量的,但由於《紅樓夢》敘述地更為完整,且《金瓶梅》內容著實有些露骨,所以綜合考慮被淘汰,於是《紅樓夢》頂替了《金瓶梅》成為了四大奇書之一。

後來,《聊齋志異》和《儒林外史》開始在民間廣為流傳,於是到了清末明初的這段時間,民間開始流傳起六大奇書,但後來《聊齋》和《儒林》卻慘遭淘汰,說起原因,主要還是因為內容方面,前面四大名著都是長篇小說,而《聊齋志異》卻是短篇小說,整本書全是一個個獨立的小故事。

《儒林外史》雖然是長篇小說,但整本書基本上卻也是獨立的短篇故事,情節上沒有太大的聯繫,雖然思想是統一的,但是故事是零散的。這便是是兩本著作慘遭淘汰最大的原因。

還有另外一個小原因是說因為當時出版社印刷出版的時候,由於是計劃時代,上級要求只能出版一定數量的古典小說,由於六大名著的印刷數量遠遠超過上級要求,所以沒有出版。雖然這兩部小說被淘汰了,但是它們的文學價值卻沒有被埋沒,時至今日,六本名著依舊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仍然是必讀的經典之作。


文來現實


中華上下5000年,文化源遠流長,在我國古代有很多著名的小說,流傳到現在最為出名的就是四大名著了。一提這四大名著相信大家脫口而出,那就是曹雪芹的《紅樓夢》,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吳承恩的《西遊記》以及施耐庵的《水滸傳》。這四部名著成為我國文學史上的經典作品。

其實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本來我國是有六大名著的,一直流傳在民間,只不過建國後慢慢的演變成四大名著了。其中被刪除的那兩部名著就是清代吳敬梓的長篇小說《儒林外史》和清代作家蒲松齡的《聊齋志異》。

為什麼在建國前是六大名著而建國以後成了四大名著了?其中的淵源又是什麼呢?

第一,與國家出版要求有關。

其實這四大名著和六大名著國家根本沒有給特定的叫法,只是人們約定俗成的。

剛剛建國,國家不論是在經濟上還是文化思想上都比較匱乏,國家加為了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要求出版社在最短的時間內出版一些優秀的文學作品,來豐富大家的生活。可是國家規定只要求出版四本經典小說,出版社的人員根據人民群眾的廣大要求,考錄再三決定選擇高質量高品質的四大小說《紅樓夢》,《三國演義》,《西遊記》和《水滸傳》。

其實被刪除的這兩本書當時在社會上反響也很大,只不過礙於制度的規定,沒能及時出版。不過這兩部小說寫的也很好,最後還拍成了電視劇,一直讓人們對故事的情節念念不忘。

第二、與小說的內容有關。

大家都知道《儒林外史》是一部諷刺小說,內容大部分是描寫社會的種種不公現象,對當時社會的影響是相當大的。而《聊齋志異》想必大家也有所耳聞,這本書有400多篇短篇小說組成,大多是描述人鬼情未了的愛情故事,從中也表達了作者對當時統治者的不滿以及思想的反叛。雖然這兩部小說內容很精彩,但是對大家的思想改進不如其它四部名著更明顯,所以教研組人員經過深思熟慮決定把這兩部刪除了。其實現在想想也很可惜。

雖然《聊齋志異》和《儒林外史》沒有被大家廣泛的流傳,但是它們一直在社會上流傳,得到人們的好評。這兩部著作在中國文學史上的貢獻和價值仍然是無可估量的。


妞媽教育心得


哈嘍,大家好,我是嘟嘟,用心為您解答

我們從小讀書就被告知中國有四大名著,分別是吳承恩的《西遊記》、曹雪芹的《紅樓夢》、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和施耐庵的《水滸傳》。可以說這四本鉅作在中國乃至世界都有廣泛影響,如今四大名著都被拍成了電視劇,而且版本各異,可見四大名著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力。

雖然四大名著影響深遠,但是造就“四大名著”這個稱號乃是一個巧合。其實建國初期前,根本沒有“四大名著”的說法,而對應的說法是“六大名著”,這是當時的文化大家們選出來作為古典文學代表作品的文學鉅作,分別是《水滸傳》、《三國演義》、《紅樓夢》、《西遊記》、《儒林外史》和《聊齋志異》。新中國成立後,國家為了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增強國人的文化涵養,在人民社的號召下,以極短的時間內出版了前四本的經典之作並向社會廣泛推廣,可以說這樣的推廣一經流傳廣受好評。然後其他出版社紛紛效仿,也只是出版了前四本,於是《儒林外史》和《聊齋志異》就無故落選了,之後大家就像約定俗成一樣稱這四本文學鉅作為“四大名著”。

其實,縱觀這六部文學鉅作,每一部書籍都是傳世佳作,只是一個巧合造成了小小的“遺憾”,實乃可惜。

好了,這期問答就到這裡了,我是嘟嘟,我們下期見!


嘟嘟侃劇


四大名著的說法是有時代侷限性的一個叫法。這個叫法是從建國後出版社出版了《紅樓夢》《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傳》四部書集後被貫以四大名著之稱的。注意這個稱呼和種類是有時間分界線的。即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至今天這麼稱呼。在1949年以前還有《儒杯外史》《聊齋志異》《金瓶梅》《西廂記》在列,因此建國前民間是有8大名著之稱的。即上述8部著作。建國後到今天為止是四大名著之稱。從2019年起的今後時間內可能還會有墨言的《紅高粱》、金鏞的《射鵰英雄傳》、魯迅的《魯迅文集》、毛澤東的《毛澤東選集》入選,使之共同成為建國70年後的8大名著。

個人觀點,不妥之處請評論。

作者王正峰




王正峰


四大名著對於中國人來說是非常熟悉的,這四本書是我國古代的長篇小說,即使在現在也是非常的受歡迎,甚至在現在也有人一遍又一遍的讀,每次讀都會有不一樣的感受,因為這不僅僅是小說,還有極高的文學素養。就像三國演義中的故事,就像紅樓夢中的古詩詞,每一句拿出來都可以與唐詩宋詞相比了。

那麼今天給大家介紹另外兩本書,這兩本書在我國文學史也是極具盛名的,喜歡的人也非常多,就是《聊齋志異》和《儒林外史》。本來在中國文學界可以並稱六大名著,不過因為一些“誤會”,現在只有四大名著,但是仍然不可否認他們的文學價值,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這另外的兩大名著。

《聊齋志異》是有蒲松齡所寫,用了幾十年的時間寫了431篇,也就是有四百多個小故事。每一個都是關於各路妖魔鬼怪,來滿足大家對於玄幻對於妖魔的各種各樣的幻想。書中對人鬼愛情的描寫大多也是蒲松齡生活的真實反應,他的妻子美麗賢惠,一直在他的身邊默默地陪伴著他,給了他生活的樂趣。還有這部作品做於明清時期,科舉考試採用八股文的形式,極大的限制了參加考試人們的思維。並且由於當時官場的黑暗,蒲松齡在科舉考試中失意,通過這部小說諷刺了當時社會有多麼黑暗,科舉舞弊,官場腐敗等等。這部作品裡面的很多故事已經被拍成了電視劇,我們許多人肯定都看過。

還有一部諷刺社會現實的作品就是《儒林外史》,這部小叔是由吳敬梓所做,這部小說在人物方面用詞非常細膩,其諷刺手法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在我國古代的諷刺小說中享喻盛名。這部小說描寫了當時人性的脆弱,人性的黑暗。當時的官場人人都不只想著發財,如何討上司關心。作者在文章中用了非常大的筆墨在這些方面的描寫,與此同時也對那些能夠堅持自己內心,有自己的思考,不隨波逐流的人們的讚揚。

這六本雖然沒有被文學家們並列評論為六大名著,但是他們包括的文學價值一點也不輸於四大名著。這兩部作品都抨擊了當時社會的一些黑暗,表達了對於這些黑暗事情的無奈,無力改變,用了許多寫作手法,通過各種妖魔鬼怪和其他各種載體,也表達了對於美好社會的期望。總而言之,我們都認為他們的文學研究價值之高,所以有空的時候不僅要看看四大名著,也要看一看這兩部優秀的作品。


任瀟悅


《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金瓶梅》,《紅樓夢》,《聊齋志異》.被稱為是六大名著。《金瓶梅》落選是因為裡面有一些淫穢地描寫,所以落選了,《聊齋志異》雖然題材很好,但是在白話文小說開始盛行的時代,他卻運用了艱澀難懂的古文,明顯地落後於時代。所以《聊齋志異》也落選了,不被大眾所推崇了。.


如幻如夢70730



管錢莊


首先需要明確,所謂六大名著的概念是建國以前廣泛傳播的概念。分別是《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聊齋志異》和《儒林外史》。

現在我們所熟知的四大名著是其中的《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和《紅樓夢》。可以看出來,缺少了《聊齋志異》和《儒林外史》。

那麼六大名著是怎麼變成四大名著併為人所熟知的呢?另外兩部又是為什麼掉落下原本的寶座呢?

原因其實是建國以後,國家為了提高我們人民的基礎文學素養,決定向大眾推廣幾本一直以來廣受好評的中華文化的代表作品。而人民出版社最後敲定了出版四大名著。

推敲人民出版社這樣做的目的,一方面現如今的四大名著確實對推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以至於四大名著之名,放之四海而皆知。證明了當時他的選擇是沒有錯的;另一方面其餘兩本落選的原因,可以看出兩本書的很明顯的特性,以諷刺的手法寫作,針砭傳統文化的糟粕部分,宣傳狐妖鬼怪。很明顯這種題材與我們國家當時破四舊,破迷信的方針是格格不入的。最終也導致了兩本經典在那個時代的不被推廣吧。

而這兩本我是都讀過的,小時候也看過聊齋的電視劇,也是風靡大江南北的劇嘛。下面給大家大致介紹一下這兩本能和四大名著相提並論的書呀。

《聊齋志異》,作者蒲松齡,被後人稱頌”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木三分”。蒲松齡因數次的科舉失敗不得志而最終心灰意冷,開始在家鄉附近蒐集各種有趣的鬼神妖怪的故事,最終著成了聊齋。聊齋之名來自他的書房名,誌異就是記載各地發生的奇異的事情。其中最出名的是那些多情而有義的狐妖們!

《儒林外史》創作於清代,作者吳敬梓。他以入骨的諷刺手法而聞名天下。這本書也是中國古典諷刺文學的巔峰之作。主要內容是針砭時弊,最出名的應該是那篇《范進中舉》了吧,作者運用深刻而細膩的動作、心理描寫諷刺了當時科舉制下的社會。

兩本書都在世界範圍內受到廣泛的讚譽,想要更多的瞭解中國古代文化的推薦去看一下哦。(附兩人的故居照)


沉醉古詩文


四大名著是長篇小說的鉅著。代表了中國文學史改變轉折的代表作品,即由文言文轉向白話文之間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還有一部長篇小說《金瓶梅》,其文學成就亦與之並列。由於它帶有色情的描寫。被部分文人定為下流:之書,曾當成禁書。以文學成就而論,應該有五大名著。《儒林外史》,《聊齋志異》是故事會,小小說,雜誌之類書籍,誒不上鉅著,更不可以定為名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