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竖一:尽快运用中医思维以最大限度地做好预防


罗竖一:尽快运用中医思维以最大限度地做好预防


据媒体报道,2020年2月21日,在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庞星火通报称,北京一位哺乳期员工居家隔离期间复工,导致公司同事等66人集中医学隔离。

此类情形,其实之前也有。譬如,2月16日下午,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庞星火就介绍过,一返京人员确诊后,已经导致其所在单位几十人隔离。

“因为这个病例回京后没有隔离观察14天,他导致了他单位几十个人被隔离。”庞星火说,更为值得关注的是,这名患者在食堂吃饭时,在处理餐盘时,和他一起聊天的密切接触者没有戴口罩。这个聊天对象当时被确定为密切接触者,昨天也被检测为阳性。

实际上,全国其它一些地方同样发生了此类事件。据不完全统计,已经有好几百人由于同事被确诊而导致其被隔离。

就本质而言,勤洗手、量体温、居家隔离、使用消毒液等举措,跟戴口罩一样基本都是西医思维的产物——可统称为口罩们,然其防护作用实际上并不可高估。譬如,事实证明,对于“一半以上的不发烧”之早期感染新冠病毒者来说,量体温都是流于形式。

还有,国家高级别专家组成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主任王广发,被感染新冠病毒后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讲道,他在发热门诊感染的可能性最大。“我进去(发热门诊)就是穿着隔离衣,然后戴上N95的口罩,戴上帽子。大概是这种装备,所以有可能存在一个漏洞。”王广发说的这个漏洞就是没戴护目镜。

王广发认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以结膜炎首发,那最大的可能就是结膜被污染了”。

诚然,武汉有一西医专家对结膜感染之说予以否定。但是,护目镜基本上是很多一线医护人员的标配。

何况,一个残酷的事实是,2月17日,中国疾控中心的一份报告显示医护人员感染超过3000名。

一般而言,医护人员的防护意识、能力,是远超普通大众的。也就是说,尽管口罩们的防护作用不可小觑,但其并不具有根本性的防护作用。

但是,最近一段时间全国很多地方都开足了马力,近乎“疯狂”生产口罩们,即口罩、护目镜、防护服、温度计或消毒液等用品,包括大量新上生产线。

这,确实是市场需求决定的,然客观而论,这也是整个中华民族的莫大悲哀。

《黄帝内经》有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也就是说,一个人能否感染新冠病毒,通常取决于其自身的正气是否足,即抵抗力强不强,而并不是由口罩们所决定的。

家喻户晓,西医至今尚未搞清楚新冠病毒,所以,至今都无法找到其心目中的“特效药”。换言之,西医已经或未来使用的这样那样的“有关”洋药,基本上都是在碰运气。

然而,对于中医来讲,面对新冠肺炎这样的“新病”,跟其它很多病一样,只要“辨证施治”,即恰如其分地利用中药、针灸等等方式予以“扶正祛邪”、“扶正固本”等,那么,新冠肺炎患者差不多都能康复。

“事实胜于雄辩”。据媒体报道,作为甘肃省定点医院的礼县第一人民医院,在该院院长、甘肃省名中医金玉盛的亲自把关下,从1月26日接治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开始,就让中药全程深度参与,而整个救治工作完全由中医主导,西医只是其配角。2月18日下午,最后1例确诊新冠肺炎患者,在礼县第一人民医院治愈出院。至此,整个陇南市的治愈出院率达到100%.

其实,在新冠肺炎重灾区的武汉,中医药的显著疗效也是日益明显。例如,2月15日,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在接受采访时也直言道,采用中医疗法,几乎是100%的有效率,治愈率极高,且对患者没有任何后遗症。

正因如此,2月13日召开的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才强调道:强化中西医结合,促进中医药深度介入诊疗全过程,及时推广有效方药和中成药。加快药物临床试验,有效的药抓紧向救治一线投放,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

然而,由于存在中西医利益之争,以及认知问题等因素,所以,在某些西医专家主导救治方案的湖北,其利用中医药的积极性普遍不高,甚至在某些程度上还有抵制。例如,让全民寄希望于这样那样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知的洋药,以及猴年马月可能会研制出来的“特效药”、好象可以跟新冠病毒的变异也能始终保持同步的孙悟空之七十二变一样的疫苗。

对此,2月11日湖北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发布的一份通知也予以承认:湖北新冠肺炎患者中医药使用比例只有30.2%,远低于全国87%的水平,中医药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影响了救治效果。

但是,在高层的大力推动下,在体制内外众多正能量的积极努力下,前期主导新冠肺炎救治受限于先天性致命缺陷的西医,于客观上逐步成为中医药主导下的配角。

例如,截至2月16日24时,湖北全省225所定点救治医院,确诊患者58182人,中医药使用率达83.3%(武汉市80.0%)。其中,42家定点中医医院收治确诊病例4978人,中医药使用率96.4%,患者发烧、乏力、咳嗽等症状和影像学显著改善,总有效率为81.3%。已经开放的9家方舱医院8159张床位,在院患者6966名,基本做到中药应服尽服。

不过,需要特别点赞的是,以中医大家仝小林院士为代表的中医团队,在其开始主导有关救治时,就于第一时间留给患者服用中药,而且给一线医护人员也服用预防或治疗的中药。除此以外,给疑似病例同样服用中药。

现实中,不少人常常会说中医药见效慢,但事实上中医药很多时候并非“慢郎中”。例如,有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详细临床数据表明,中医药并非慢郎中,大多数患者在服用中药后咳嗽、发热、乏力等症状即可快速缓解,而对于重症患者同样有效。同时,中药还能起到降低轻症向重症转化的几率,提高重症好转率。

上班,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但是, 2月19日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的有关信息表明,在室内工作者,包括长时间身处于地铁、公交等环境者,感染新冠病毒的可能性还是有的。

那么,究竟该怎么办呢?

据兰州大学第一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张炜介绍,由于甘肃省卫生厅原厅长刘维忠等老领导在力推中医药良性发展等方面早已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所以疫情伊始,在甘肃省委省政府和省卫健委的大力支持下,甘肃多家定点救治医院从除夕起,就已经开始为一线医护人员煎取中药,提供防护保障了。

在1月25日,作为定点医院的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就开始让一线医护人员全体服用预防中药,并佩戴香粉,且利用古方发掘出“薰香”而在医院很多地方都进行消毒驱瘟。

正因为对一线医护人员的防护非常到位,所以像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至今没有一位医护人员由于工作性原因导致感染新冠病毒的。

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在中医防护措施于前期非常不到位,而过度依赖口罩、防护服等西医防护措施的湖北省,其一线医护人员被确诊感染新冠病毒者达到全国的近九成,共1502例,而武汉就有1102例。

显而易见,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的做法,当是为数众多的上班族,以及有关单位学习的榜样。换言之,有关人员服用中药预防,有关单位利用熏香、艾条等等净化相对比较封闭的空间,都是亟须推出的更为有效而更安全的做法。

是故,早就知道自己几斤几两的口罩们说,上班后能救人命的还是“他”,即能彻底消除疫情的原来是“他”。但遗憾的是,至今很少有人听到、很少有人真正搞懂了。

因此,笔者于此稍作解释:“他”者,中医药也。同时,给各位有缘人转送一个由红墙御医王鹤滨高徒、中医大家张觉坤开出的预防方:大枣、生姜和葱白一起熬着喝。另外,张觉坤还特别提醒说,扶正祛邪、扶正固本等是确保世人远离新冠病毒的重中之重,可惜现在尚未得到全社会的普遍重视。

最后,再提醒一点,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史载祥教授学术继承人、全国第二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第二届首都群众喜爱的中青年名中医、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原主任医师、北京慈方中医馆馆长贾海忠教授讲得非常好:“正气存内,邪亦可干”。换言之,任何人都可能会染上新冠病毒,然不能据此就说,这人的正气不足,所以才感染上了。事实上,这人的正气了能是很足的,只是由于其身体不认识新冠病毒这一邪气,而来不及“驱邪”罢了。

综上所述,笔者罗竖一认为,全国各地亟须改变目前颇为流行的口罩们式的预防措施,而尽快运用中医思维以最大限度地做好预防,不然,新冠肺炎疫情再度爆发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