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易中天浅知厚谈?如何评价其人其学?

朱佑煜


易中天老师是值得称道的,从百家讲坛品三国起步,再认真研究中国历史,企图还原历史真現,送给大众,精神可佳。∴


肖文波谈天下


易中天,武汉大学中文系,师从唐宋诗词专家胡国瑞。在武大讲学期间,座无虚席,每每爆满。前武大校长刘道玉称赞他为巨大成就之人。后任厦大教授,单单从他的简历来看,就已经不简单了。

初知易中天先生,还是在央视百家讲坛中,听他讲述品三国开始的。我是半途中才看这个节目的,结果感到易中天先生讲得非常好,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后来就一直锁定这个节目看了下去。

虽然三国一书内容情节我很熟悉,但易中天从人物性格、做人道理并且结合各版本及批注等方面旁征博引,细细勾勒,仍然让我着迷。从此我喜欢上易中天了。

易中天是一位平易近人的老人,谈吐风趣,见识广博!是一位值得尊敬的优秀学者!

然而易中天先生有中国历史学者的通病,明知演义小说不真实虚构的 (自己也承认),但他们还是喜欢用演义及小说等文艺作品证明历史,还用真实史书来证明演义小说,反复如此,这是一个研究历史的学者不应犯的错,历史学者应力求解秘历史真相,事实求是;不应援引文艺小说和演义假东西来证明历史讲历史,没说服力的!

易中天先生是一位专业功力深厚的学者,不存在浅知厚谈的问题,他只是犯了许多历史学者的通病!


倚楼听风雨209167325


易中天是当今少有的良心学者,其学养和人品与金灿荣,张维为等无耻之徒相比,有云壤之别。

一个学者就算没有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但万万不能到处招谣撞骗,更不能以欺骗无知民众为己任,以误国害民为天职。

学者的天职在于批判,在于维护公平正义,就如同孔孟一般,何曾见过他们为权力唱赞歌,他们永远都站普通民众的立场上,他们永远在为民请命,永远在为人类的和平而努力。


沉醉的文人


我也听过三国,现在视频节目也看过。我总怀着高兴心情去看,因我年龄不小读书少,看个热闹。

我想起文艺节目有跨界,很逗笑。还一本正经在比赛。我正是带着这好情绪去看百家讲坛等。所以当多人在批评谁时,我怎没发现。是水平低所致,但要求我师条件也不高。只会去记住有用的,或以为就这口才令我佩服,就这快快对答更令我佩服。

我可能见识少所致,说明一点我有些说乱了,我是对所有名师名嘴而言。很多学不尽的优点,知识。我有些不滿意的是,不是我们听课人好心建议,而是名家的互相有时不太尊重。


李287275412李泽祥


最初知易中天先生,还是在央视百家讲坛中,听他讲述品三国开始的。我是半途中才看这个节目的,结果感到易中天先生讲得非常好,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后来就一直锁定这个节目看了下去。

虽然三国一书内容情节我很熟悉,但易中天从人物性格、做人道理并且结合各版本及批注等方面旁征博引,细细勾勒,仍然让我着迷。从此我就很关注易中天了。

易中天先生不象某些人一出名就爱装逼耍大牌,他从教授到名人始终保持本色,依旧平民做派、学者风范。

易中天先生最大的页献就是对历史进行的普及教育,不按纯教条,而是漫谈和故事化,不管是晦涩难懂古代文史,还是历史典故,都能平民化的语言讲来,普及到大众。这反被某些人说成浅知厚谈,其实大错也。现在易中天先生从讲坛又走向了著书立说,其中《易中天中华史.奠基者》已发行,足见其历史功底深厚。


湘水微波


这个评价有一定道理,但也不完全客观。

易中天是文学教授,但是靠的是讲历史出名。说起来是一个跨界。虽然中国有文史不分家的说法,但时至今日隔行如隔山,文学和历史研究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文学毕竟是一个主观色彩和感情色彩比历史学更为浓厚的领域。当代历史学在经过德国兰克学派的改造之后,其实已经越来越往社会科学领域的方向转型,和人文科学的关系反倒日益疏远了。

易中天的百家讲坛视频和出版的书籍我都看过一些,总的来讲,从历史学层面上来看,只是一个加工编辑的工作而已,本身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历史创见,严格来说他只能说是一个历史爱好者。有些引起争论的观点,在历史学内部早就有人谈过,他不是这些观点的最早阐发者,只是传播者。普通人对于历史领域的认知非常有限,当然很多人有一种错觉,觉得看过几部电视剧就是某一历史方面的专家了。这些观点在历史学界早已被反复讨论过,相关的争论也早就已经进行,现在大多归于平静。比如他对于曹操的很多评价,其实就是现代历史时对于曹操的主流评价而已,只是很多人死抱着三国演义中的论断,不愿意更改,还一厢情愿的把小说中的曹操当成历史中的曹操,从而对他的评价有不满而已。

我对于他比较负面的评价,来自于他那套涵盖了上下五千年的煌煌巨著。第一,这是典型的无知者无畏的行为。现在历史学行内的学者没有几个人敢写通史,主要是因为太难了。写通史要驾驭大量的素材,没有数十年在这一方面全方面的耕耘和努力,根本不可能做到。易中天只是一个跨界的历史爱好者,根本没有这种学术积累。写通史在历史学界最容易出现的结果,就是因为自己能力不足,导致在各个方面千疮百孔,被人批的不像样子。所以现在的学者都是回避通史,基本上都专注在自己的特定领域,凭借着扎实的学术研究和充分的史料,才能让别人挑不到错。易中天在这本书里面一上来就下了很多论断,但其实这些论断有很多都是中国近代以来某些学者的个人意见,或者从国外引入的一些观念,有不少还被现在的历史学研究所否定。

第二,易中天本人对于历史研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真知灼见,对于相关历史的评判都是从其他人那里间接获取的。从这个角度上讲,这些书根本构不成学术著作的水准,说到底其实就是易中天写的长篇历史散文罢了。对于某些历史观点的选择和废弃体现了他个人的一些判断,但是这种判断并不是基于学术水准,而是基于个人喜好,失掉了历史研究基本性的要求,也就是客观性的要求。

第三,易中天的思想接受了大量的中国近代时期特殊情况下形成的一些概念,对整个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的观点偏于负面,没有跟上历史发展转型的步伐。这个是易中天本人历史成长环境导致的,中国近几十年的发展实在太快,有相当一部分人的思想意识没有办法跟上历史发展潮流,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不应该热炒这些相对过时的思想。

总的来说易中天在历史层面上看,其实也只能是一个爱好者的水准。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讲他浅知厚谈倒也不能说没有道理。但反过来看,易中天毕竟还是坚守了底线。虽然在百家讲坛的时候有不少调侃之语,但基本思想内容还是比较严格的,按照历史学界内的一些观点进行介绍,没有发奇谈怪论更没有耸人听闻之语。他的著作虽然比较浅薄,在历史学层面上来看都不具备任何的专业价值,而且思想内容相对过时,但如果纯粹以历史科普读物的要求来看的话,倒也可以接受。

至于对易中天个人品性的评价,这个非他身边人不能做出评价。没有和他接触过,更没有与他有过深入交流,这方面就不宜发表评论。


用户4325101516


关于浅知厚谈,大家知道易中天老师应该大部分都是通过百家讲坛这个栏目吧。

那么如果他在一个以科普教育为主要目的的地方,大谈学术,大做报告,要知道什么东西一旦专业,高深起来就会带来一个后果,那就是无聊。

所以易中天先生更多的是在讲故事,或者说是符合史实的说书,这样大家才会喜闻乐见对吧。我甚至一度以为再也没有什么比吃饱了,躺在沙发上,听着电视里的小老头讲有趣的历史故事来的幸福的事情了吧。

再者,如果细心的人应该还记得他在第一章节就开章明义,建立了三个理论模型,我查找了一下,及:

历史形象:官方主张形象,不一定是历史真相。

文学形象:文学塑造形象,有真有假。

民间形象:民间流传形象,有真有假。

后面的所有篇幅,都是在围绕这三个理论模型展开做探讨。关于曹操,周瑜,孔明,等等众多人物做一个非常扼要的真实形象分析。当年明月写的《明朝那些事儿》才叫科普。易中天老师已经说过,《三国演义》是文学形象,《三国志》是历史形象,两者完全可以并立存在,它们都是不同考量维度里的真实形象,你怎么理解都没错。所以,讲故事并不代表它不真实,而能把故事讲好,摸清楚来龙去脉的人,一定也不简单。

记得很早年就看过一个采访,有人问到易中天,有人说“学者就应该在书斋研究发表自己的成果而不是登堂入室,来这样宣传甚至炒作自己。”他的回答我现在都记得。大概是: 历史文化的研究者分两部分,一部分去研究,但是如果是单纯闷着头研究,历史研究就成了小众的东西,所以就需要第二种人,来把历史传播出去,让更多人爱上历史。两种人不分高下,都对历史研究学习有贡献。而易中天先生自己的的确确是在做第二种事。





夏瞄浅谈


至少在对待中华文明史和中国人有无信仰这两个问题上是属于浅知但也无厚谈。中华文明只有3700年是西方学者首先提出来的,易中天是学舌重复而已,依据都是以炎黄是传说,夏代无遗址证据。易中天可否定近2千年前的汉代司马迁写史记中夏代的记载。汉代司马迁写史记中的夏代难道是自己脑子凭空编出来的吗,史记中有关商代的记载到了近代西方学者也不承认,直到甲骨文发现才不得不承认。说中国人无信仰更浅薄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就是靠有信仰的千百万志士用鲜血和生命耸立在那里的。易本人无信仰但不要亵渎为信仰而献身的烈士的高尚精神。


想往大青山


问这种问题,恐怕不太了解易中天先生。

易中天,湖南长沙人,武汉大学硕士留校并任教,讲课风格幽默而不失学术性,每次上课学生们都特别喜欢。他这个人深受老校长刘道玉先生的赏识。

邓晓芒在武汉大学是教黑格尔哲学的专家,学术水平极高,与易中天合著《红与蓝的交响:中西美学比较》,邓自己也出版过很多学术著作《灵之舞》《人之境》《灵魂之旅》等,那都是硬货啊。

可惜,回来易中天去了厦门大学,邓晓芒去了华中科技大学。

觉得易中天知道的不多,那是你只看过他的随笔和品三国之类的吧。其实,仅就百家讲坛而言,易中天在其中分析问题、分析人物、分析历史脉络的本事也是那一类人中少有的。

易老师是在讲学术,其他人大多是讲故事。



左山堂


总感觉对学问要有敬畏之心,人有限的生命决定了谁的知识都是有限的,不是无底洞,也都是局部的,不可能方方面面总揽入脑洞,切忌夸夸其谈,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

大家公认毛主席文武双全,学识广博,大公无私,中外驰名 。但举国的领袖毛主席仍平易近人,谦虚谨慎,胸襟坦白,厌恶脱离实际的夸夸其谈,自始都在学习,临终都在看书。

开天辟地的伟人尚且如此探讨无底的学问和知识,应该值得各领域的专家或教授亦或本小民学习。学无止境,踏踏实实做学问,避免出现像前不久,某名校某教授课堂上读错别字的事发生,会贻笑大方一阵子的。

当然他(她)向观众展现了各自在专业方面研究的成绩是值得学习的。

具体的评价因为没有全方位的了解,难以言说。

以上谈的别无他意,一点感想而已。人谦虚谨慎点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