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詠鵝》的駱賓王,內心有個俠客夢

於易水送人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衝冠。

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寫《詠鵝》的駱賓王,內心有個俠客夢

這是駱賓王在武則天改唐王朝為“武周”後,寫的一首送別詩,送的對象是誰,我們不知道,但他在文中表達的那種慷慨激昂、九死無悔的情感我們能感受的到。

寫《詠鵝》的駱賓王,內心有個俠客夢


《史記》記載,荊軻承諾燕太子丹要前往秦國刺殺秦王,但荊軻由於一直都在等助手,所以遲遲沒有出發,這時,太子懷疑荊軻改變主意,催促荊軻,荊軻沒有辦法,只能倉促前往。易水河邊,大家在給荊軻送別。

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漸離擊築,荊軻和而歌,為變徵之聲,士皆垂淚涕泣。又前而為歌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復為羽聲伉慨,士皆嗔目,發盡指冠。於是荊軻就車而去.終已不顧。

(太子及知道這件事的賓客,都穿著白衣戴著白帽為荊軻送行。到易水岸邊,餞行以後,上路,高漸離擊築,荊軻和著拍節唱歌,發出蒼涼悽惋的聲調,送行的人都流淚哭泣,一邊向前走一邊唱道:“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復又發出慷慨激昂的聲調,送行的人們怒目圓睜,頭髮直豎,把帽子都頂起來。於是荊軻就上車走了,始終連頭也不回。)

故事的結局,每個人都知道了,圖窮匕見的荊軻最終沒有完成自己的使命,他喪生於秦朝的大殿之上,秦王一統全國。

寫《詠鵝》的駱賓王,內心有個俠客夢


這時的駱賓王跟當年荊軻心情差不多,他雖然不像荊軻一樣,孤身前往刺殺武則天,但他對武則天的統治極為不滿,可是,反抗的時機尚未成熟,他內心極度彷徨、苦悶。

英勇的荊軻一去不返,而易水河依然流淌,水仍然如同當年一樣寒冷,但駱賓王的心和血卻是熱的。

暫時的受挫,不會消磨他的意志,只會令他更加堅強。當一切都準備好了以後,他一定會像當年的荊軻一樣踏上征程。不管前方是刀上火海,還是萬丈深淵,他一定會義無反顧,永不回頭。

寫《詠鵝》的駱賓王,內心有個俠客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