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咏鹅》的骆宾王,内心有个侠客梦

于易水送人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写《咏鹅》的骆宾王,内心有个侠客梦

这是骆宾王在武则天改唐王朝为“武周”后,写的一首送别诗,送的对象是谁,我们不知道,但他在文中表达的那种慷慨激昂、九死无悔的情感我们能感受的到。

写《咏鹅》的骆宾王,内心有个侠客梦


《史记》记载,荆轲承诺燕太子丹要前往秦国刺杀秦王,但荆轲由于一直都在等助手,所以迟迟没有出发,这时,太子怀疑荆轲改变主意,催促荆轲,荆轲没有办法,只能仓促前往。易水河边,大家在给荆轲送别。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伉慨,士皆嗔目,发尽指冠。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太子及知道这件事的宾客,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为荆轲送行。到易水岸边,饯行以后,上路,高渐离击筑,荆轲和着拍节唱歌,发出苍凉凄惋的声调,送行的人都流泪哭泣,一边向前走一边唱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又发出慷慨激昂的声调,送行的人们怒目圆睁,头发直竖,把帽子都顶起来。于是荆轲就上车走了,始终连头也不回。)

故事的结局,每个人都知道了,图穷匕见的荆轲最终没有完成自己的使命,他丧生于秦朝的大殿之上,秦王一统全国。

写《咏鹅》的骆宾王,内心有个侠客梦


这时的骆宾王跟当年荆轲心情差不多,他虽然不像荆轲一样,孤身前往刺杀武则天,但他对武则天的统治极为不满,可是,反抗的时机尚未成熟,他内心极度彷徨、苦闷。

英勇的荆轲一去不返,而易水河依然流淌,水仍然如同当年一样寒冷,但骆宾王的心和血却是热的。

暂时的受挫,不会消磨他的意志,只会令他更加坚强。当一切都准备好了以后,他一定会像当年的荆轲一样踏上征程。不管前方是刀上火海,还是万丈深渊,他一定会义无反顾,永不回头。

写《咏鹅》的骆宾王,内心有个侠客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