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希望砸90亿加码生猪养殖,温氏频频出手收购!如何看待养殖巨头们现在的扩张?

琅琊榜首张大仙


无论养殖巨头的新建、加码和收购,国内养猪巨头的快速扩张已成定局,预计大型猪企将成为未来养猪业的很大占比和最重要的组成。

由于ASV的影响和长期存在,今年猪价已经在养猪历史最高价位维持很长时间。2019年12月07日,据中国养猪网猪价系统监测数据显示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为34.94元/公斤,虽比前段时间的最高均价有所回落,但未来一段时间的仍然会保持在较高价位,恢复生猪生产是养猪业以后的头等重要大事。

前段时间报道,新希望集团就准备200亿巨资在四川省内新建生猪生产基地,温氏、天邦、正大等巨头都开始签约合同,布局生猪养猪基地项目。再到现在养猪巨头的加码和收购,预计养猪格局将有很大的改变,下面来具体分析一下。

一、目前生猪生产恢复的现状

ASF威胁、抗风险能力、资金成为恢复生猪生产的最大制约因素。

1.散养户

由于散养猪的饲养现状决定了散养户在养猪过程中很难做到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很难防控接触性传染的ASV,成为最大的养猪风险隐患。因此,散养户会有很大数量的减少,即使在如此高猪价的情形下,很难短时间恢复信心继续养猪。

2.猪场复产

猪场复产的信心要稍微好些,在防控疫情的很多措施上有相对比较好的条件。规模猪场复产也要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遭受损失没有能力在继续复产,二是进行复产的成功案列有但太少。现存母猪场正在有计划的考虑新的育肥养殖基地。

与一位长期服务全国猪场的同行了解到,总体上说,原址复产的猪场仍然处于停止状态。一些条件稍好的的规模猪场或新手开始重新选址新建猪场进行复产,一些受到引种、进猪难和高价格的影响也迟迟没有行动。

3.养猪巨头

从有关报道和实际了解的一些信息看,新希望、温氏、天邦、牧原等等养猪巨头无疑是走在恢复生猪生产的最前面。无论是从新建猪场的投入速度和数量,还是既有原种母猪、生猪的恢复数量上来看,都有一个与以往不同的特点,母猪存栏、生猪出栏设计规模超大,成多地方场址分布。

二、养猪巨头扩张的优势

在恢复生猪生产的过程中,养猪巨头本身所具备现有条件所表现的高速增长和养殖规模整体萎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具体的的优势如下:

1.既有存栏母猪群优势

养猪巨头内部就有相当数量的母猪存栏数,或许局部也受到损失,但现存的原种母猪、扩繁母猪群能够比其他猪场更快速的繁殖并恢复数量增长。只要经过几个繁殖周期,能繁母猪存栏数就会大量回升,无需承担外购风险和资金,就具备恢复能力。

与此同时,生猪也有相当量的出栏,在目前高猪价的情况下,养猪巨头每月的获益能力是相当可观。根据和行内人士了解的情况,少数养猪巨头每月的获益过亿,还在逐步计划扩大母猪存栏数,就这一点就是占到恢复时间和数量的有利先机。

2.防控能力强

养猪巨头和大型猪场由于投入大,风险意识强,生物安全一直是养猪过程中被重视的首要因素。加上猪场所具备的现场人员专业素养和养猪设施设备,在ASF长期存在的条件下,生物安全比一般规模猪场更为严格和可靠,最大程度地保证养猪安全。

猪场对所有进出猪场的人、猪、车、物、有害生物、饮水等传染源、传染渠道上的阻隔措施上形成了完整的制度和操作流程。比如把猪场分为几个等级区域,严格区分靠近或进入人员安排,出售猪时采用远离猪场的中转制度等等。

猪只健康的首要因素是保证优质合格的饲料,养猪巨头都有自己的饲料厂,在原料品质、配方设计、饲料加工设备和工艺上具有优势及饲料安全保证措施。在提高猪只抵抗力的功能性添加剂使用方面更舍得投入,为以后的安全生产提供了最大可能的保障。

猪场多点饲养、多地方猪场布局更有利于猪只疾病的控制和传染。比如说有的猪场的保育舍一般远离母猪舍和育肥舍,而非操作流程式的紧靠一起;育肥猪场是单独存在,这些设计和安排更具专业养猪的合理性。

3.养殖成本相对低

规模猪场的先进养猪设备设施、猪场管理很多程度上决定着养猪成本。养猪巨头智能化养猪设备使用普遍,特别是在自动喂料和观察设备上,能够避免很多人为的因素,更精准的提供猪只营养,保证猪只更好的生产效益。

猪场也相当于工厂,需要实施目标管理,提高猪只的最佳生产性能指标。大型猪场和养猪巨头更容易实施严格的猪场管理和目标管理,降低养猪的单位成本。比如母猪PSY、肥猪料肉比、成活率等等最佳养猪生产指标。

饲料成本低,大家不难发现,养猪巨头都有自己的饲料厂。饲料成本占养猪成本的60-80%,饲料厂大进大出的生产过程中,原料成本远比一般猪场使用的饲料便宜得多,而且质量和安全得到最大程度的保证。比如优质的鱼粉、豆粕等原料,饲料霉变的控制等等。

三、利于带动养猪合作形式

养猪巨头的迅速扩张和先行,对恢复生猪生产起到重要的带头和决定作用,估计将来大型的规模猪场还会增多,以弥补养猪量萎缩的部分,同时也会带动公司加猪场,公司加农户的合作空间。在特殊情况下的养猪,为了安全第一,散养户、一般规模养猪场或想养猪的新户,和养猪巨头的合作或许有更大的空间。

综上所述,养猪巨头的先行和迅速扩张对于恢复生猪生产具重要的作用,后续的猪场复产、新建猪场或家庭养猪场的补充、散户的复养,经过一段时间后,广大的消费者就不用再买那么高价的猪肉了。

草木七舍欢迎大家留言指正!

草木七舍


您好!发财马来解答这个问题。

前言:春回大地,气象更新。虽然上半年受疫情影响使我们养猪业遭受不小冲击,但上下发力我们迎来了胜利。眼下受政策层面的种种养猪利好、猪周期的利好、生猪及能繁母猪存栏全面恢复需要时间等因素带动,大型养殖集团都抢抓机遇洽谈投资、扩种繁育(新希望六和在越南平福省建猪场:11月投产,首轮出栏规模达到75万头、并计划在整个四川布局建设生猪产业化项目;温氏华统股份合资设立了浙江温氏华统牧业有限公司:注册资本4亿元、11月26日,温氏产投获得河南省新大牧业股份有限公司61.86%股权;金新农与正邦高管合资设立江西金永食品有限公司,注册资本4000万,2020年出栏生猪10万头,存栏母猪1万头……)。

当前的养殖巨头们是你方唱罢我登台,其今后养猪业发展趋势大体为:

1.生猪养殖越来越规模化、集约化,或容易形成后续产业联盟或区域行业发展垄断。

  • 生猪养殖投入不再像过去小而全投入少,现在投入动辄上百、上千万或者放大N多倍。
  • 现在大的生猪养殖集团,生猪与母猪存栏量单场少则上万、多则上百万。虽然对弥补当前生猪存栏量不足有诸多益处,但后续容易形成产业联盟或区域行业发展垄断。

2.人们越来越注重养生及食品安全,今后生猪要求绿色发展及养殖全产业链发展。

  •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越来越注重养生及食品安全。有道是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粗制乱糙不绿色发展的食品企业已无生存空间。
  • 传导至养猪业,无论大小同样要健康、绿色发展。而且有条件的要尽量产、供、销及食品加工一条龙的全产业链发展。

3.当前中小散户退出养猪业为数不少,加之政策层面种种养猪利好,养殖集团竞向开枝散叶。

  • 由于去年的猪价低糜,到元旦前后达到低谷4.7-4.8元左右/斤。加之环保的压力使中小散户不想养、不能养局面持续加码。
  • 中小散户撒出养猪业,一定程度上助力猪源减少步伐。由此又推波助力猪价上扬,加之政策层面的种种利好(诸如重庆年出栏5000头以上猪场给予短期贷款贴息支持、近日农村农业部印发《加快生猪生产恢复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众多猪企加紧谋划、抢抓机遇求发展,竞向开枝散叶。

4.疫情影响下,非瘟疫苗上市仍需时日。生猪养殖内功管理时不我待,养殖生物安全防控不容小觑。

  • 当前非瘟疫苗研制虽取得一定成绩,但距离临床应用还需时日。
  • 今后无论大小生猪养殖企业或养殖场(户),苦练内功严管理、挖潜降耗求发展并做好自身场生物安全防控就显尤重要(守住门、看住人、管住车,重点是拉猪人车,严防外来猪肉制品。做好
    安全屏障:设立高大结实围墙、区域屏障:设立场外大门口道路白化,应用石灰乳掺烧碱溶液、意识屏障:设立场外大门口专用消毒通道)。

5.形势倒逼,中小养猪场(户)养殖压力越来越大。

  • 随着生猪养殖的越来越规模化、产业化,大型猪企生猪养殖水平越来越精益求精、规范高效(养殖投入产出比越来越尽善尽美)。
  • 有道是时不我待,中小养殖场(户)如不自我加压、强化内功管理,或与大型猪企的养殖水平差距将越来越大。

小结:生猪养殖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时下养猪业建议做好内外功管理、研判市场行情、搞好自身场生物安全防控,紧跟养猪业发展大势。力争生产出更多且更加符合民众健康需求的猪肉制品,为我们国内养猪业健康快速发展增光添彩。

我是发财马(张宏中)关注三农助力三农,欢迎寄语!

2019-12-08


发财马


新希望砸90亿加码生猪养殖,温氏出手收购。如何看待养殖巨头们现在的扩张?

进入下半年以后,新希望,温氏,傲农,牧原等大型养猪集团都加大了新猪场的建设以及投资。

温氏股份9月份发布的公告很有意思,9月销售商品肉猪同比上月减少了58.60%;销售收入同比减少了15.95%。



在别的公司销售数量和收入都在上涨的时候,温氏却下跌了。下跌的原因是公司加大从三元杂商品猪中挑选优秀母猪留作种源,以及实行提升单头体重的养大猪策略。

看到了吗?大公司为了维持猪场的扩张,后备母猪都不够用了,只能从商品猪中挑母猪做后备了。

怎样看待养殖巨头都忙着扩张?

这些养殖巨头的扩张其实是很正常的,为的就是抓住今年猪价比较高的机遇,以及把握住相关部门的政策鼓励。



  • 今年养猪利润很大。

不管是中小散户还是规模猪场,今年只要猪场有猪并且没有得病的,都赚钱了。前段时间猪价最高能到一斤20元以上,按照一头育肥猪300斤出栏,平均价20元/斤的话,一头猪毛利五六千元,去掉2000元的成本,一头猪还能赚4000元。

这在往年是根本不可能的,今年养一头猪赚的钱能够抵上平时三头猪的利润。

对于规模猪场来说,他们生猪养殖的成本更低,利润更丰厚,而且这波猪价的上涨最少能持续两到三年左右,养猪这么多年终于赶到一次红利,怎么能让它跑掉?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加大扩张力度了。



  • 相关部门鼓励养猪,养殖巨头提前进行下一步养猪业的布局。
现在进入养猪业,不管是从上到下,各级相关部门都十分支持,并且开出了很多优惠政策来鼓励猪场扩大规模。

不管是相关部门提供的贷款免息或者优惠,还是在猪场建设过程中所需要手续的审批都十分快捷。

对于一些养殖巨头来说,本来就是计划未来三到五年,在相关地区布局下一步的猪场建设,趁着这个机会把猪场建设起来不是两全其美吗?

总结

总之,养猪虽然近两年行情应该都不错,但是风险和机遇并存,养殖巨头有钱,有资源,有技术可以扩张,作为普通养殖户还是要三思,不要盲目。


农村养殖新鲜事


近期的集团化猪场可谓是动作频频,包括牧原股份:4.8亿在省外建36家子公司 ;温氏股份:8.1亿收购新大牧业;唐人神:在河南卢氏县新建100万头生猪养殖全产业链项目;新希望六和:河南台前县建50万头生猪产业项目,收购全生农牧100%股权。如何看待养殖巨头们现在的扩张?

1)后期养猪利润可观

首先从集团化猪场的疯狂扩张中我们可以预测后期养猪利润将会非常可观。目前的生猪价格为16元/斤,出栏一头肥猪的利润可以达到2000元左右,若是生产成绩更好,利润可能更高。而且根据目前我国生猪产能恢复的进度看,一直到明年下半年生猪价格都会维持如此高价的运行,保持高额的利润。

2)集团化猪场貌似找到了防控非瘟的方法

很多农村散养户不敢复养或者补栏的主要原因就在于非洲猪瘟,根据国外的防控经验,该病一旦进入我国想快速清除掉是不可能的,而且据专家预测后期大概率会同蓝耳的状态一样,清除是清除不掉了只能各家依靠各家的本事进行预防。在该病还没有确切的疫苗上市,有效的药物进行治疗,规模化猪场敢如此大面积扩张可以从侧面推断他们可能找到了防控非瘟的方法。

3)国家政策的支持

同样都是养猪的,但是国家对于规模化猪场和集团化猪场的态度同对农村散养户的态度是完全不同的,虽然最近有关专家多次提到了农村散养户,但是仔细都会发现针对农村散养户的帮助和补贴都是建立在规模化猪场和集团化猪场的基础上的,所以从根本上我国生猪养殖规模化的道路并没有变。

4)以后养猪是有钱人的“游戏”

生猪养殖原本是农民创业的“首选”项目,但是因为非洲猪瘟的存在以及生猪行情的不稳定,很多农民已经不敢养猪了。但是集团化猪场以其较高的养殖技术和充足的资金作为支撑,可以在这场规模化猪场和散养户的斗争中占据上风。后期农村散养户的数量恐怕会越来越少,而规模化猪场的数量将会越来越多。


果然悠


新希望砸90亿加码生猪养殖,温氏频频出手收购!如何看待养殖巨头们现在的扩张?

做企业的一切是利益驱动的,这个最好理解了,没有利润,谁愿意起个大早呢?在当下非洲猪瘟肆虐时期,相应国家号召,扩群养殖生猪的,冲在最前面的是哪些企业?大家都能看的到,是上市公司和规模猪场,其实国家对这些大公司的扶持力度是最大的,很多好的政策,其实他们是最先获利和收益的,一些小场,散养户,可能没有这么多的机会去收到这么好的待遇。




新希望砸90亿加码生猪养殖

12月5日,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决定继续加大在生猪养殖业务的投资力度,建设9个生猪养殖项目,项目总投资额近90亿元。新希望的项目中有8个位于中国大陆,分别为广西河池、湖北襄阳、河北定州、广西南宁、湖南郴州、山东莱西,以及辽宁锦州,还有1个则位于菲律宾。据统计,若所有项目都满负荷生产,将会新增商品猪出栏近700万头,带动饲料增量超过200万吨。




非瘟后,很多饲料公司进军生猪养殖业

非洲猪瘟发生后,国内的生猪产能,降的非常明显,官方统计的数据是减少了30%左右,很多机构调研数据显示,远远不止这些,据说局部降幅达到50%左右,有些甚至更高。饲料销量下降是最严重的,所以出现了,很多以往做饲料的,自己开始养猪的。比如某胞胎等,而且进军的量外界宣扬都是很大的,一方面是看重缺猪时期,猪价行情的利好,另一方面也是在鼓励养猪,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使得饲料销量上涨。





我是兽医小卢,是一名执业兽医师,平时大家在养殖方面有任何的疑问都可以私信我,相互交流,服务三农,立足养殖,有喜欢养殖的朋友也可以关注一下,每天都会给大家分享最新的养殖资讯,实用的养殖技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兽医小卢


关于这些养殖巨头在各地遍地开花,其实在我们这边农村也有所感受,因为新希望在我们临近乡镇上一个村庄投资了7.7亿元,离我们村庄只有四公里左右,今年已经正常生产运营,年出栏商品猪数量高达50万头。其占地规模高达1100亩地,采用“公司+农户”的养殖模式,可以带动附近养殖户建设现代养猪场,并实现当地屠宰加工后输出到附近大中城市消费。



另外,这些养殖巨头配套建设也非常完善,在我们这边不仅包括大型商品猪聚落养殖场,还包括待建的种植园、种养殖结合区域和加工贸易服务区,大体涵盖了大型养猪场、屠宰场、种植高端经济作物区、有机蔬菜区、果树区、防护栏区和本地应季农作物种植区,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当地农户本地就业问题,同时也通过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规模经济效益方式促进附近农户增收。

不过,由于这些大型养猪场的涉入,在一定程度上也冲击了当地农户养殖市场的供需关系,毕竟农户养猪规模有限,可能全县养猪规模量还不如养殖场数量多,因而大型养猪场的投入运营,短期内造成当地养猪供应量成倍增加,使得中小养殖户丧失了市场竞争力,可能在本轮养猪周期内很难再有能力恢复养殖信心!



另外,这些企业在本地开展运营过程中,也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例如我们这边新希望投资的大型养猪场,居然部分工作岗位不招本地人,尤其是距离养猪场较近村庄的农户直接不予聘用,使得当地农户并没有参与其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好处!再一方面,这类大型养猪场提供的商品猪完全是以商品流程方式生产,离过去农户长期保持的传统生态养猪方式渐行渐远,虽然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猪肉市场需求量,但并不符合健康猪肉的生产模式!毕竟这些养猪场的生猪几乎一生都没见过太阳,却一生以饲料喂养长大,使得肉质口感并不如农户喂养的生猪肉好吃!

所以说,大型养猪场虽然满足了消费者的猪肉需求,但随着人们生活品质提升,使得健康饮食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对于生态种养殖而来的绿色农产品往往需求越来越高,因此,我感觉这些养殖巨头虽然目前在各地大肆扩张挤占市场份额,但并不会阻碍未来以生态养殖为基础的传统养殖户的发展之路!(以上为个人见解)


龙百晓生


受非瘟疫情的影响,去年以来,国内生猪产能大幅度下降,到2019年11月份,官方的数据是生猪存栏同比减少41.4%,能繁母猪存栏同比减少37.8%。这个数据的背后,是多少消失的猪场,多少无奈退出的养猪人,而这些被动出局的猪场和养猪人,绝大部分都是小猪场和散户,数量或以百万计。

受产能大幅下降的影响,现阶段猪价的上涨及其带来的一系列影响,大家都很清楚。猪肉,在中国人的餐桌上的地位,是其他肉类无法替代的。这是一个万亿的大市场,有人退出,一定会有人快速填补。

所以对于养猪巨头们,尤其是上市的猪企来说,现在是一个抢占散户退出的市场,加速布局的机会,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百年一遇的机会。对于规模企业来说,现在扩张,甚至也是没有选择的选择,因为不进则退,对手都在扩张,你不动,就会慢慢落后,最终被淘汰。

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现在国家对于生猪生产的扶持力度前所未有,对于大企业来说,此前扩张最大的阻力,养殖用地、资金等等问题现在都已不是问题,这样的机会,也是可遇不可求的。


畜牧大集网


新希望砸90亿加码生猪养殖,温氏频频出手收购,如何看待养殖巨头们的扩张?

这是养殖要赚钱的信号!“绑住你的脚,捆住你的手,养殖要跟巨头走。”此话不假,但不是名言,是我自己总结的,大家看看就好!不过盯着养殖巨头的一举一动,紧随布局自己的发展规划,却是一个成功的经验,你们认为呢?



一、养殖现断层,巨头在扩张

我是贵州的,别的不说,单就温氏集团公司在贵州的投资,就已经是一个不小的规模了。前不久在一场“贵州○广州”养殖发展研讨会上,温氏集团董事长又提出,要继续加大对贵州生猪养殖的投入,总资金将达到27亿元;并投资8.1亿收购了新大牧业。

从全国大型集团化公司的动态上看,各个巨头也是动作频频、不甘落后。

如牧原股份在省外投资了4.8亿在省建立了36家子公司;唐人神集团在河南卢氏新建了100万头生猪养殖产业链项目;六和集团在河南台前县新建了50万头生猪产业项目,并收购全生农牧100%的股权。

为什么养殖巨头们如此热衷于养殖行业的扩张?难道他们就不担心“猪周期”的再次上演吗?

从去年非洲猪瘟病毒进入国内并广泛传播开始,国内生猪养殖行业遭到了重创,太多的中小型养猪场和农村零散养猪户损失惨重,不得不退出了这个行业,造成了生猪产能的急剧下降。

而巨头们有资金、有实力、有技术、有科研团队,生猪产能的严重萎缩正好给予了巨头们千载难逢的扩张机遇,他们抵御养殖行业市场风险和防疫风险的能力较强,所以他们当然就会扩张,不愿错过这次发展的机会。


二、散户应跟上,合作得共赢

大型养殖集团公司运作的模式一般都是采取的“公司+农户”的模式,既公司出资金、出技术、出资源,农户出土地、出劳力。这是一种不错的合作方式,相互间能够取长补短、资源共享。

农村散户和中小型养猪场在抵御风险方面明显不能与大型集团公司相抗衡,正好就可以与这些公司采取合作的态度,共同发展。同时当遇到风险来临时,大型养殖集团还能够尽可能保护到散户和小型养猪场的利益,使损失降到最低,这方面温氏集团就做得非常好!

所以我认为在当前养猪行业产能严重不足的形势下,不要担心大型养殖集团的扩张,他们的扩张对于恢复生猪的产能反而是一件好事,对于重塑养殖户的养殖信心也能带来积极的作用。


三、规模化养殖是发展的趋势

在目前我们这个养殖大国里,虽然农村零散养殖和中小型养猪场还占据着很大的比例,但是零散养殖和小型养猪场具有资金实力弱、技术水平低、应对风险差等劣势,所以科学化、规模化的养殖模式将会是发展的趋势。

特别是通过去年以来非洲猪瘟疫情的洗礼,充分暴露了零散养殖的弊端,很多零散养殖户被迫退出了养殖行业,造成了生猪总体产能的急剧减少。

而通过大型养殖集团的合理扩张,能够优化组合、整合资源,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有机的把农户养殖和公司运作结合起来,就可以相得益彰、各取所需了!


综上所述,在当前国内生猪养殖的严峻形势下,我认为国内各个养殖巨头们的大力扩张不是坏事!散户们应该紧跟巨头们的步伐,积极布局,加强合作,就能重新恢复生猪产能,实现各方共赢!

大家对此怎么看呢?欢迎你写出你的想法,我在评论区等着你哟!


洒脱农人


未来养殖业是以资本和技术驱动的行业,养殖集中度会越来越高,饲料厂会为养殖企业配套服务。新希望集团具有强大的饲料生产能力,当前产能过剩,利用率仅过半,新希望兼并山东六和是刘永好下的一步好棋,具坊间传闻六和的创始人张唐之想把企业卖给中粮,当时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以为六和百分之八十的业务在山东,与中粮布局全国相悖,所以就没有并购,现在看来真的失策,六和在山东、江苏、河南、东北都是强势企业,其微利经营理念在山东所向披靡,成长为一方诸侯,当然随着新希望入局,发生了很多变化,但整体向好。闲置的生产能力是巨大的资源浪费,如果大力发展养殖产业会强力发挥其多余的饲料生产能力。养殖行业会向美国养殖模式转变,寡头竞争优势明显,养殖技术会越来越重要,未来散养户会消失,技术及规模都是大短板。国家会扶持大养殖企业,来稳定供求关系。


田宝伟


2019猪业逐鹿中原

牧原股份:4.8亿在省外建36家子公司 

温氏股份:8.1亿收购新大牧业

唐人神:在河南卢氏县新建100万头生猪养殖全产业链项目

新希望六和:河南台前县建50万头生猪产业项目,收购全生农牧100%股权

2.家庭农场、规模化猪场仍在苦苦挣扎,他们的命运几乎掌握在经销商手中,他们的抗非复养方案只能是经销商说了算。

3、看到巨头们疯狂扩张,我只想到了中国千万家庭农场,散户何去何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