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浙大复旦等一些211院校毕业的学生后面的职业发展其实并不一定比清华北大的差?

小建898


个人奋斗的差异。不管上什么大学,关键看上大学后你的拼搏壮态,还有与你的专业有关。不要说985大学,不少二本的学生,最后的出路也不比北大学生差。


思维独行侠486


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面临和题主类似的问题。

在上高中时也曾产生过这样的困惑,有一天一个哥们给我说:“老师天天讲好好学习,都不知道好好学习的意义到底在哪里,你看社会上有一些企业家,他们小学都没毕业,照样混的风生水起,而那些学习成绩比较好的人,甚至研究生、博士生毕业出来之后,却要给这些老板打工,学习再好还是个打工仔。”

以当时的认知水平,总感觉这个哥们的话哪个地方有问题,但具体又说不出来具体的问题在哪里,仔细想下感觉非常有道理,现实的情况却是这样的。

后来才知道这就是非常著名的“幸存者偏差”,是一种典型的认知归因谬误。

据说是在二战期间,盟军的战斗机遭受到了重创,为了分析具体的原因,就组织了科学家对成功返航的战斗机进行分析,很多科学家觉得应该加强对于机翼的防护,因为回来的战斗机机翼都遭到了重创,只有一个统计学家认为应该加强对于飞机引擎的保护,如果引擎出现了问题,飞机就很难有机会返航。

更有意思的是,这个案例被改编以后,成为了2018年全国二卷的高考作文。

之所以会陷入到幸存者偏差当中,主要是因为我们的大部分认知是通过对比得到的,而在进行对比时很容易忽略掉参考标准。

举个简单的例子,很多人都知道五星级酒店和小卖部的矿泉水价格是不一样的,如果你在小卖部花了5元钱买了一瓶矿泉水,这个价格肯定是贵了,但如果你花5元钱在五星级酒店买瓶矿泉水,这个价格一点也不贵。

在判断价格贵还是不贵,关键是看以什么样的标准来进行比较。同样的在比较清华北大一流名校和211院校毕业生的职业发展前景时,也要进行区分,不能拿清华北大比较差的学生和浙江复旦大学这些比较好的学生进行比较。

毕竟目前高考是分省进行的,同样是清华北大的毕业生,有些时候同一所学校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差别,要远大于不同学校同一层次学生之间的差别。

之前有个朋友本科读的是非常普通的211院校,考研的时候考上中科院某很厉害的研究所,当时他们宿舍里面有清华、北大毕业的,还有一些一般985院校毕业的,只有他的本科院校稍微差一些,后来他跟别人讲这件事情,别人听完之后就会说:“哦,原来清华北大的学生也不过如此吗?”

如果仅仅用个体来比较,情况确实是这样的,但是如果总体和总体之间进行比较,就会发觉情况是完全相反的。清华、北大每年有30%左右的学生会选择出国留学,然后有40%多的学生会保送本校,余下一部分是考研或者是找工作,要知道选择考研的学生基本是处在后面20%,甚至10%的位置,这个朋友是普通211院校毕业,他们学校大部分都需要考研,而能考上中科院比较厉害的研究所,在普通211院校中就算不是处在前10%,最差也是前20%。

用一个学校的前20%的学生和另外一个学校后10%的学生比较,这样比较得出的结果肯定也没有太大的意义。

另外更重要的一点是,其实人与人的成就是很难比较的,不同性质的工作职业发展的道路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比如像明星、主播这样的工作,在前期的时候收益肯定是比较高的,但是像律师医生这样的工作肯定是越老越吃香,在前期甚至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职业发展前景在哪里。

期望我的回答能对您有所帮助


升学与考试


浙大复旦本身与清华北大的差距就不是很大

同属985的第一梯队,c9。

清华北大现在高考时也要到处挖状元,不然状元就被其他高校挖走了,早已经不是那种状元必上清北的时代了。

清华北大也有自身的弱项,尽管两所高校已经属于综合院校,但说起清华就是理工强,北大文科强,而浙大复旦则是更综合的院校,也有自己的优势。

每个高校都有地域性,就像清华北大北京生源的比例更高,浙江大学则是浙江生源的比例最大。

每个地域的生源质量是有差异的,从传统而言,南方就比北方考试更厉害,所以在明清时期,科举考试都会限制南北的比例。

江浙沪教育与市场经济更紧密,学生读书时期浸染的商业氛围也很浓。清北则是政治中心,尤其是北大,一直被视为领头羊。所以,互联网时代南方的商业领袖相对来说更多一些,而且在很多时候把商业领袖放在政治家的前面。

所以,进哪个大学读书是智力因素,而如何发展则是与个人、社会、高校、地域有很大的关系,是综合影响的结果。


大学专业深一度


浙大复旦毕业生职业发展为什么不比清华北太差呢?答案就是浙大复旦实力接近清北,它们的学生与清北相比当然也不会太差。下面从三个方面进行粗略分析:

一、浙大复旦属于国家顶尖级大学一。它们不只是211院校,他们还与清北等院校同属于985院校。211院校全国有110多所,而985院校才有39所,忽略了浙大复旦为985院校,那是给他降了很大的级别呀,另外,复旦浙大还与清北等属于首个中国顶尖C9联盟成员及双一流综合性大学。

二、浙大复旦,综合排名紧挨着清北。清北都是排名在一二之间,而浙大复旦排名也紧跟在清北之后,一般排在中国顶尖大学的前五名,学校综合实力可见一斑。

三、浙大复旦每年高考所招学生的分数,也是比较接近清北所招学生的分数。学生分数差不是很远,所以学生的实力差距当然就不会太大了。

当然,以上的结论是浙大复旦与清北的毕业生差距不太大,但并不能说明没有差距,金牌银牌铜牌,差距不大,但它们意义相去甚远。

而且题主所说的不差,所用的标准是什么?我估计是乱猜吧!你若真的要进行比较,就得把清北与浙大复旦的所有学生的就业,依博士、硕士和本科等层次作比较统计,然后依数据再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如果采用田忌赛马方式进行,那么结论肯定对清北不公,也是不厚道的。





蒙旭登


其实,这个现象可能是一个由于人多导致的概率问题所产生的错觉,实际上不一定复旦浙大等211院校的毕业生发展的比清华北大更好,毕业以后的发展差别不是很大,但是总体来说,可能清华北大的学生会更好一点!

首先,高考能够考上复旦浙大等985/211高校的学生在智力或者学习能力等方面与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差别不是很大,可能只是输在运气或者其它方面,这些985/211学校在教育方面差别也不是很大,也就是说,毕业生质量总体是差不多的!

其次,学历只是敲门砖,这些学校能够敲开的门其实也差别不大,大多数企业也不是非北大清华不要,最多都是以985/211来衡量,之前说过,虽然这些985/211学校的学生没能够考上北大清华这两所顶级大学,但是他们却在智力与学习能力上差别不是很大,所以,毕业参加工作以后他们的机会是公平的,竞争也是公平的,因为工作以后一切靠能力。

身边也有清华大学毕业的同学,也有浙大的同学,从工作以后的发展看来,清华大学的本科生发展的更好一点,而浙大的研究生跟电子科大的研究生平分秋色,待遇与工作能力都相当,所以说,清华大学的毕业生真的不见得比其它学校的毕业生混的差,其它985/211学校的毕业生也有混的好的。

题主说的这种现象产生只是一个错觉,毕竟除了清华北大还有其它37所985/211大学,毕业于这些大学的学生要比清华北大多的多,人多,出知名校友的概率也大很多,只要有那么几个有名的人出来,就给人感觉比清华北大的学生混的好,这就好比那些支持读书无用论的人经常举的例子说:“我们村的二狗子才初中毕业,人家现在当老板呢,刚刚毕业的大学生都给人家打工呢。”,由此他们得出一个结论,读书没啥用,这其实就是思维固化与无知的体现,要是全国所有的初中毕业生都当了老板,大学生去给他们打工,或许这个结论还可以成立,其实,要是真正的去统计下这些高校毕业生的工作情况,估计清华北大的学生普遍混的好的人更多一些!





学个习


首先必须更正一下,浙大复旦可不是一般211高校啊,都是顶尖985高校,排名可能不如清华北大,但这完全是同一个层次的高校。就好像斯坦福、哈佛、加州理工、牛津、剑桥、帝国理工。所以,如果就题主的表述,这道题完全没有意义,同一层次高校毕业的学生,凭什么要差?

好吧,我们去掉浙大复旦,就保留211高校,即为什么有的211高校毕业生发展不比清华北大的差。我们分三个环节来解析一下:

第一个环节:高考

一个人能上什么样的大学多半取决于三大因素:勤奋、智商和教育资源。我们一般认为,能考上清华北大的人,要么三个方面都很好,要么其中一两个方面特别优秀。相对而言,考211高校的人,则通常只占了其中一个,或者三个都相对普通。很典型的例子就是有的人很聪明,但因为家庭条件或者区域原因,上的中学比较一般,基础不扎实,考211就算不错的了。也有智商一般,但家庭条件比较好,从小各种好学校各种补习班,进高中后成绩能保持在中等偏上,也能考上211。如果比较这三个因素,上清华北大的整体强于上211高校的。

第二个环节:就业

按目前国内的情况,毕业生就业一般也取决于三个因素:学历层次、毕业学校和实际表现。其中毕业学校是上一个环节的延续,但有些人可以通过考研考博来改变(不过对一些看重第一学历的单位不管用)。学历层次是个关键因素,对于一些专门职业比如高校教师、科研人员等来说,学历比学校更重要,可能宁愿招双非的博士也不会要清北的本科。至于实际表现,总体来说清北这样的学校平台更高培养质量更高,但211高校也不乏脱颖而出的优异生。从这个环节开始,211高校的学生其实就有机会实现逆袭了。我有两个高中同学,一个是清华本科毕业去企业,另一个是西南石油博士毕业留校,两个人差不多专业,但西南石油这个职业发展明显更好一些,生活质量也更高。

第三个环节:职业发展

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考验的是一个人的工作能力、情商、人脉资源以及运气。这里面,人脉资源和工作能力可能会受益于你的毕业学校,比如说清华北大的优质校友资源,但并没有独占性的优势,像一些行业院校在行业内可能会有比清华北大毕业生更大的人脉资源优势,比如华北电力大学在电力系统,中国石油大学在石油系统,北京邮电大学在电信系统等等。工作能力同样也没有明显优势,因为大学4年的锻炼远远比不上工作后几十年的锤炼。至于情商和运气,跟你毕业学校更是完全没有关系。总的来说,工作超过5年,学历、学校、学习成绩等要素基本已经不再起作用了。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人的职业发展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赛跑,不管是清华北大、211还有双非学生,不同的只是起点,最直接的影响也就是35岁之前,后面的发展,完全看个人。至于说211超过清华北大的,双非的超过211的,高中毕业的超过大学生的,一切皆有可能。


高校人才真经


其实,北大、清华、浙大、复旦都是历史悠久的大学,只是北大、清华因为坐落在北京,在清朝和近代史上,北大和清华率先萌芽新思想,成为思潮的中心,其影响力之大,全国各地优秀的仁人志士皆汇聚于此,推动了北大和清华发展,百余年间,这两所大学汇聚了全国最顶尖的学生,还有最牛的老师,科研成果丰硕,震惊世界。

而浙大和复旦,因地理位置因素,其影响力要弱于北大、清华,但两所大学一个处于上海,一个位于杭州,这两个城市都是当今一线城市中经济发展的楷模,也为浙大、复旦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培养的学生并不输清华、北大,杰出的校友遍布各行各业。


手剥笋


清华北大学生的家长远非复旦浙大能比的


平安pinganwushi


大学只是开始,同学仍需努力。


无qwerasdf


地域因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