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人一定要在縣城買房?

鄉鎮小店


為什麼有些人一定要在縣城買房?

現在,很多農村人都願意在縣城買房,我認為有如下因素。

1、生活水平的提高。

改革開放以後,農民從土地上解脫出來了,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能幹什麼就幹什麼,願意到哪裡去就到那裡去,“八仙過海,各顯其能”,生產力獲得很大的解放。上個世紀就湧現出了很多萬元戶,即使外出打工,如果是木工或者瓦工的話,一年也可收入十幾萬元。所以,幾年積攢下來,在縣城買個房子還是有這個條件的。


2、思想觀念的變化。

過去,農民追求的是在農村蓋房子。人的一生,總要有點成績,在農村來說,這個標誌就是給後代蓋一棟象樣的房子,說明這家人家還是夠標準的,最起碼兒子娶媳婦有資格了。現在這個觀念變了,在農村蓋房子已經不能說明你有什麼身份和本事了,而是在縣城有房子,才是被鄉民羨慕稱道的事情。所以,大家就紛紛去縣城買房了,沒有錢,借錢或者貸款也要買。


3、地理位置方便。

絕大多數鄉村離縣城都不太遠,近的十里二十里,遠的也就是五六十里地。大多數縣城都處於本縣中心位置,交通方便,公路四通八達,現在基本上家庭都有小汽車,最低也個三萬兩萬的面的,所以,距離已經不是問題。無論是去縣城,還是到鄉下,都是十幾分鍾,最多半個多鐘頭的時間。

4、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縣城的環境和條件都優於鄉村,無論教學水平還是醫療設施,都要比農村先進,這就解決了讀書和看病的問題。在購物方面,超市林立,市場繁榮,買點什麼東西方便齊全。環境優美,安全衛生,公園可以休閒,到處可以健身,冬天集中供暖,解決了農村人冬天受凍問題,天然氣輸送到家,解決了做飯火源問題,等等。


總之,在縣城買房,標誌著農民向現代化生活又進了一步。雖然比不上大城市,但是,對於世世代代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來說,的確是人生的一大進步,如果大多數農民都進城生活了,那麼,我們的城市化目標就實現了。


原野的風471


本來就住城市的人不存在這個問題,因此這個問題應該是針對住農村地區的人來講的,那麼農村人為什麼要在縣城買房呢?我個人認為有以下因素:

1、現在縣城的房價還不高,還在很多人的承受範圍內,部分人在縣城買房屬於投資行為,也有擔心以後想買買不起的,還有就是群體效應,看到別人在縣城買房了,自己也趕緊買。

2、農村教育醫療等條件較差,現在年輕一代人更加重視對後代的教育培養,縣城裡面幼兒園小學初中等教育軟硬件設施都比農村地區好,文化氛圍好,醫療條件好,有利於小孩的成長。比如我認識的一對年輕夫婦就在鎮上班,然後在縣城買房讓父母陪孩子上幼兒園。

3、攀比心理,農村地區逢年過節聊天的話題基本上都是誰誰買了新車,誰誰在哪裡買了房子,說者一臉炫耀,聽者也暗暗較勁,市裡房價高買不起那我就在縣城裡面買!

4、縣城離家近,既可以照顧小孩的發展,如果老人住不慣要在老家住的話,來回也方便。

5、經濟條件允許改善生活。農村地區生活普遍艱苦,交通不方便,物質缺乏,有些地方買個鹽可能要翻山越嶺。像我那裡有些村落是整個村子都搬走了,很多人去縣城買房做小生意了。


阿幾日記


為什麼非要買房呢?因為要娶媳婦,現在的女孩只要結婚,就會像男方要房子。不管在哪裡現在已經變成一種風俗了,相比村裡來說,縣城確實好一點,學校交通工作都比較方便,當然事無絕對,我們這家裡兩個女孩的,人家也買房子,因為沒有負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