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最近,这三大疑惑已有权威解答,带给我们三点思考与启示

观点摘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有其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面对疫情,我们不能以偏概全,应当客观全面;不能捕风捉影,应当相信科学;不能急于求成,应当稳中求进,全力打赢这场人民战争。

「抗疫」最近,这三大疑惑已有权威解答,带给我们三点思考与启示

抗疫夫妻兵,图片来源人民日报

疫情是否会有超长潜伏期?核酸检测是否百分百准确?新冠肺炎是否会与人长期共存?

近日,困扰大家的这三大疑惑,已相继得到专家们的权威解答。

  • 第一大疑惑:疫情潜伏期到底是多长时间?

近日,河南出现2例超长潜伏期病例,潜伏时间均在1个月以上,这打破了此前大家所知晓的潜伏期人知。

那么,疫情潜伏期究竟是多次时间?这点疑惑在大家心中打上了大大的问号。假如潜伏期增长,那么此前隔离14天之后接触隔离人员,是否会出现二次感染和病发?这一连串的问题,都得到了权威的解答。

那位"钟南山说动,我们才动"的钟南山解释:

此前他们针对1099例病例已经有了研究,当时得出潜伏期的结论是4天的中位数,绝大多数是2-7天。

这1099例病例中,也有特例,比如最长的24天,超过14天的也有13例。这并不奇怪。

在数以万计的确诊病例中,极特殊个例不具有参考价值。大家大可不必人人自危。

「抗疫」最近,这三大疑惑已有权威解答,带给我们三点思考与启示

图片来源解放军报

  • 第二大疑惑:核酸检测是否完全准确?

与潜伏期的个例如出一辙,近来关于核酸检测的消息也是闹得沸沸扬扬。个别媒体报道,核酸检测阳性率只有30%—50%,引起了大家的疑惑。

核酸检测结果是否完全准确?准确率不到一半,那么意味着近半数疑似病例患者将不能得到及时医治,必然会蔓延病情。

这一疑惑也已得到解答:核酸检测主要难度在取样上,对鼻、对咽的取样很讲究,不一样的采取,可能导致大相径庭。

因此,一方面要加大核酸检测的准确性,另一方面应当与临床诊断结合判断,及时准确判定病情。

「抗疫」最近,这三大疑惑已有权威解答,带给我们三点思考与启示

图片来源解放军报

  • 第三大疑惑:新冠肺炎是否会与人长期共存?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王辰回答记者问时提到:

新冠肺炎与SARS不同,SARS传播学和致病性都很强,很快把宿主杀死然后病毒自身也不容易存活。而新冠肺炎有可能转成慢性疾病,像流感一样与人类共存。对此我们从临床诊治和生产生活防范方面都要做好相应的准备。

这段话信息量很大。

首先,明确了是有可能与人类长期共存的;

其次,共存后危害性将减少,像流感一样,相信那时候也有特效药;

最后,抗疫工作仍然艰巨,做好充足准备。

「抗疫」最近,这三大疑惑已有权威解答,带给我们三点思考与启示

图片来源解放军报

三大疑惑一一得到了权威解答,也带给我们一些思考与启示。面对疫情,专家的解答固然是权威的、可靠的,但是是否所有的问题都需要依靠专家来权威解答?毕竟,专家有更急迫更重要的事要去做,处理病患比应对媒体来得更为重要。

第一,面对疫情,不能以偏概全,应全面客观。

以个例代替全部,以特殊代替普遍,是典型的以偏概全、狭隘主义。事物都有其局部性与整体性,也有个性与共性的逻辑关联。

通过这些以上疑惑我们不难看到,少数媒体都在往往在"个例""特殊"上博取眼球,赢得关注。比如河南2例超长潜伏期,完全是极特殊个例,此前钟南山院士已经给出了全面客观的真实数据,有以个例来宣传,确实有失偏颇。

这一点,不仅媒体要注意,大家在阅读信息时也应注意。是官方媒体还是网络传言,是大报大刊还是花边新闻,相信党媒、相信权威会更加全面客观。

「抗疫」最近,这三大疑惑已有权威解答,带给我们三点思考与启示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

第二,面对疫情,不能捕风捉影,应相信科学。

科学是击退疫情的有力"武器"。我们在看待和处理疫情防控工作,必须相信科学,也依靠科学。

科学研究也是我们最终战胜疫情的"支点",真正的战胜是全方位的战胜,是彻底的战胜。研究分析透病理,搞清传播机制,研制特效药物,才算得上是全胜。这些,需要科学技术的有力支撑。

「抗疫」最近,这三大疑惑已有权威解答,带给我们三点思考与启示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

第三,面对疫情,不能急于求成,应稳中求进。

稳中求进,是我们当前乃至一段时间以内疫情防控工作的总基调。

要稳,万万不能再出现失管失控导致的大面积蔓延,更不能谣言四起导致人心惶惶,更不能失职渎职导致无人问津。这些我们所经受的教训,也是我们下步工作必须避免的"雷区"。一步一个脚印,挨家挨户排查,一例一例救治,切不可急。

要进,工作思路要与时俱进,工作作风要扎实求进,工作方法要不断精进。当然,也不能只稳不进,冒进不稳。

总而言之,近来疫情防控工作成效显著,让我们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仍不可疏忽大意,仍要走好脚下的路,做好手头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