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阻击战中的“贴身保镖”

2020年初在中华大地中爆发的新冠疫情,让老百姓体验了一把“独乐乐”式过年生活;也让医务人员、警察等相关行业人员放弃了假期,走向了战场,成为了最美“逆行者”。

这些身着“制服”参加战斗的群体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平时默默无闻,甚至是受人诟病、不被理解,但这次疫情中他们却始终镇守抗击一线、任劳任怨,在防范疫情的扩散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小区物业。

此次疫情的扩散速度之快、传播范围之广,实属新中国以来的首次。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之下,各地均出台了甚为严厉的人员管控措施,大都对小区采取了封闭式管理、有确诊者采取封楼等严格限制人员出入。这种规模下管控,仅仅依靠公职人员、社区工作人员,显然不现实,作为小区日常管理(服务)的物业自然而然的参与到这项重要工作中。

长期以来,国人与物业大多存在一些矛盾,主要集中在:1.责任落实不到位,管理不规范,服务态度欠佳;2.小区环境建设没有达到预期;3.对小区资源的利用上存在喧宾夺主的情况。究其缘由,物业虽然身穿统一制服,但并非执法行业,仍是服务行业,其工作的最高目标是为了让业主满意。对于小区而言,物业属于被管理者。

在抗疫行动中,政府赋予了物业监管人员活动的职责后,可以说发生了角色转换,物业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管理者。正是这种底气,也让物业在落实工作中更加积极主动的开展工作,这体现的是被尊重的价值认同感。

如何引导民众尊重劳动者,除了通过基本的国民教育引导正确的价值观,在促进行业发展上,规范行业标准、提高薪酬吸引更加优秀专业的人才、树立品牌形象同样至关重要。只有通过合理竞争和发展的优胜劣汰,才能最终实现业主与物业的双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