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家办公的第二周-习惯

尽管我们逐渐提倡在家远程办公,也一直支持远程工作和技术支持,但是真正实行起来,家中办公与公司多少有一些差异。

焦虑中开始一天的工作

伴随着假期的结束,过渡到工作状态,养成的习惯依然是一睁开眼睛,便看确诊人数。

今天是周五,伴随着昨日的下降人数,今天让人担心的反弹出现了。聚集性病例,监狱,大家把焦点集中在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时,却忽视了这样一个特殊的场所。每每看到数字上涨,就头疼,随着时间的推移,抗击疫情的信心也在消磨,我一直以为,我们举国之力抗击疫情,可以速战速决。但没想到,病毒的顽固和强传染性、长潜伏期,让这场仗打的着实吃力,甚至有持久战的苗头。

病毒像是播撒种子一般,撒遍中华大地,漂洋过海,开始亚洲蔓延。

除了中国,邻国日本、韩国、新加坡,都受到影响,而且数字在不断上涨。真的很担心,这个病毒,遍布全球,最后无法控制。这一周,都是伴随着疫情数字的上涨,特效药物没有下文的心烦意乱开始办公。无论多么烦恼,工作还是要继续的。

逐渐适应工作节奏

从起床到洗漱,吃早餐,九点准时守在电脑前。检查微信问题,检查邮件,处理前一日的问题。像客服一样,对问题进行处理和解决。之前从未想过会在家办公,也就未准备书桌,在京东下单,找了隔日可达的店铺,买了书桌椅,避免了继续蹲在床头办公的命运。很感谢疫情期间的配送的工作者,他们保证了我们日常所需,能够快速到达每个家庭。而他们,尽管有防护和免接触配送措施,却还是有一些风险的在工作。

这一周,生物钟调节的还可以,终于没在白天办公时会感到想睡觉,算是纳入正规。

在家办公有个特点,就是所有活动似乎都推迟了,就连提报问题过来,我也观察出来了规律:早上10点之前,一般是没有客户在的,十点之后陆续开始,一直持续到下午,同日常上班不同,现在工作任务最多的时间,变成了晚上。似乎,大家还在假期的节奏里没走出来。尽管我的生物钟调整,但实际上,工作时间变成了早上九点到中午十二点,下午两点至六点,晚上七点至十点左右的节奏。

由于,大家无法面对面沟通,最后的工具最方便的就是现在的微信。而微信,最大的特点就是实时性。谈完工作,不免寒暄几句,然后讨论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工作和生活的界限变得模糊。之前很少在微信聊天的人,现在也可以聊几句八卦,做饭,家常。大家不见面,还是需要沟通的。而日常工作在一起,除了开会方便,就是有一些个人的吃饭时间,可以和同事们聊聊工作以外的话题。

对于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距离真的产生了美。因为我们看不到对方的表情,也不存在对某个微小细节的猜测,从而减少了误解。尽管文字也会有误解,但是语音之后,许多事情也可以说清楚。直到现在,已经无法区分面对面沟通,和远程沟通的好处和坏处。现在看来,许多工作性质,似乎有电脑就可以办公了。

五花八门的问题

第二周的在家办公,适应的还可以,除了远程访问内网会不稳定,断网,其余问题倒是还好。

但是朋友圈的朋友们,远程办公也是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由于网络问题,视频会议断线,导致沟通断断续续的;再比如,远程操作公司电脑,却由于网络和电脑处理器老旧的问题,此端一直操作,彼端却毫无反应的无奈;再有就是,有孩子的同事,开会时被孩子打断,甚至还跟同事们聊天的尴尬;还有统一工作时间推迟,变成十二点到十二点办公的操作。

五花八门的朋友圈远程办公,也是增加了不少乐趣。大家无法见面,用朋友圈状态,来分享下现状也是不错的。

等待好消息

一周又过去了,时间过得快也不快,快的是,已经办公两周,一转眼又是周末;慢的是,每天看疫情的状态,却迟迟等不到拐点。

心疼前线的医护人员,医疗资源的严重短缺,他们是怎么数着日子度过这两周的;心疼国内的经济,有多少企业在这场疫情中摇摇欲坠。这场疫情,我们损失了太多宝贵的生命,对我们的经济造成了太大的影响。甚至听一位朋友讲到,公司当月的收入,可能连主管的工资都发不够,对于小企业,资金链断裂,一整个月的停业,相当于灭顶之灾。而对于个人来讲,又有多少人失去了本可以养家糊口的工作?

疫情之下,不免反思。

我们是否应该有更加完善的医疗应急措施?小汤山形式是否可以更加完善?是否应该储备更多的医护人员?而这种防治大规模传染病的情况下,我们每个人是否都应该积累相应的知识,即便不够救助病人,能做到不添乱也好?

对于企业,尤其是实体经济,是否也应该有对应的应急措施,保证自己的资金链可以安然度过风险时期,或者通过其他金融规避的方式?

对于个人而言,我们是否应该反思自己的生活习惯,日常太多的宣传偏向于消费导向,我们是否应该归回理性消费,为自己做好财富积累,方能度过危机?

当然,这一沉重而漫长的课程,教会我们更多的是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珍惜健康的身体。一场疫情,我们平日烦恼的事情,都变成的浮云,猛然才发现,自己平时都在为一些不甚重要的事情烦心。

无论怎样,还是期待,远方有更多的好消息。在这场战役中,除了赢,我们别无选择。


宅家办公的第二周-习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