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与战术之辩:赫连勃勃消灭庞大的后秦,真是靠游击战术吗

坊间一直有个传言,说十六国时代的大夏国皇帝赫连勃勃发明了古代版的游击战术。

这个传言并非空穴来风。公元5世纪初,赫连勃勃刚刚起兵时,面对强大的后秦帝国,夏军实力不足,赫连勃勃就曾阐述过这样一套战法:

<strong>“我若专固一城,彼必并力于我,众非其敌,亡可立待。吾以云骑风驰,出其不意,救前则击其后,救后则击其前,使彼疲于奔命,我则游食自若,不及十年,岭北、河东尽我有也。”

人们也据此认为,赫连勃勃最终成功击败后秦,建立大夏帝国,就是靠这套战术。事实上,赫连版游击战术固然高明,但它本质上就是一种具体战法。两国国家的较量,一种战术岂能决定大局呢?持这种看法的人,无疑犯了以点概面的认知错误。

一、铁弗遗孤变身乱世枭雄

探讨赫连勃勃的战术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赫连勃勃的来历。

在赫连勃勃之前,历史上并没有赫连这个姓。赫连勃勃本姓刘,是匈奴铁弗部首领刘卫辰的幼子。


战略与战术之辩:赫连勃勃消灭庞大的后秦,真是靠游击战术吗

匈奴人自号姓刘,原因是当年南匈奴内迁后,一部分匈奴认为自己的祖先曾迎娶过东汉的公主,故而追随母姓,改姓了刘氏。匈奴屠各五部刘渊,就是这样改的姓。刘卫辰亦是如此。

赫连勃勃十一岁那年,铁弗匈奴与拓跋鲜卑因为争夺生存地域爆发了惨烈的战争,此前两部一直互斗了数十年,但随着拓跋部英主拓跋珪出世,铁弗匈奴逐渐落了下风,在这场终极战争中,刘卫辰及其宗族五千余人都被拓跋氏杀死。

少年赫连勃勃被同情他的鲜卑薛干部落送到了后秦避难。

赫连勃勃在后秦的庇护下长大成人,后秦皇帝姚兴见赫连勃勃英武非凡,但提出让赫连勃勃回归朔方——即铁弗匈奴的故地,让他统领铁弗和诸部杂胡。

姚兴为何有此举动呢?因为后秦和新兴的北魏又刚上了。

羌人后秦和鲜卑北魏,当时呈东西对峙态势,双方在今内蒙、山西一带沿黄河分界,其中朔方、河套地区是部族混居之地,后秦无力彻底控制,便试图寻找一个当地部落首领,让他替后秦镇守大门口。

说白了就是看门狗。

姚兴物色来物色去,选中了刚刚成年、剽悍勇猛的赫连勃勃。当时后秦很多明眼人反对派此人去朔方,认为赫连勃勃不是可养之犬,久后必成大患。但姚兴当时对拓跋珪甚是畏惧,加上主要力量用于收拾河西诸凉,所谓病急乱投医,赫连勃勃就这么被放虎归山了。

二、赫连勃勃的游击战术

赫连勃勃是个很有野心的人。

他想恢复铁弗匈奴的故土,甚至想重现当年屠各匈奴灭亡西晋、建立正统王朝的辉煌。他的野心不是没有人看出来,秦帝姚兴的弟弟姚邕就看出来赫连勃勃野心外露,绝不能让他去统领故旧部众。但姚兴当时揣着其他心思,还是力排众议坚持了自己的做法。

然而后秦人的担心后来果然成了现实。

赫连勃勃一到朔方,就迅速召诱铁弗旧部,并笼络了三交城附近的五部鲜卑(今陕西横山一带),形成了一个强硬的部落核心。

这个时间很短,赫连勃勃402年到朔方,407年就悍然背叛反秦,建立了大夏,自称天王。赫连勃勃认为,刘姓是原来祖先随母的姓氏,这样于宗法不合,于是改成了赫连,也就是天的意思。


战略与战术之辩:赫连勃勃消灭庞大的后秦,真是靠游击战术吗

大夏都城统万城遗址

放出去的狗开始咬人,后秦自然要收拾。但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姚兴此时与河西诸凉打得正热闹,根本抽不出足够的兵力北上讨伐赫连勃勃。赫连勃勃也就愈发有恃无恐,猖狂地蚕食后秦北部的部落。

<strong>但正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后秦占据着关中、河南、河东、陇右的大片土地,国家体量是大夏的几十倍。而大夏甚至连一个稳定的都城都没有,赫连勃勃所谓的领土,其实就是游移不定的牧场。

<strong>大夏是绝对没有实力和后秦正面对抗的。

战略与战术之辩:赫连勃勃消灭庞大的后秦,真是靠游击战术吗

此图所示大夏,是赫连勃勃扩张后的形势

也就是在这个阶段,赫连勃勃审时度势地提出了经典的游击战术。这套战术最大的基础,<strong>就是大夏军队以骑兵为主,而后秦军队则是步骑混杂,夏军在速度上有着绝对优势。因此,夏军可以采取高速袭击的战术,不断深入后秦腹地劫掠,消耗秦的实力。一旦秦军来反攻,夏军则可以快速逃走。一

<strong>那么这套战术好用吗?相当好用。我们来看一次经典的游击战斗:朔方——木城战斗。

408年,姚兴痛感赫连勃勃之扰,于是从西线战场中抽调精锐二万人,派大将齐难率领,全力进攻朔方,企图毁掉赫连勃勃的老巢。赫连勃勃坚决不背守城的包袱,闻讯果然弃城北退,撤到朔方东北的黄河对岸。

齐难大军并没有携带船只,绝不敢在敌军面前渡河,这样极易遭到半渡而击的风险。但若长留朔方,从此占领铁弗腹地呢?秦军尚没有如此强大的力量,且不容补给,长久驻军必然遭到打击。无奈之下,秦军只能撤退。

归途中,缺乏粮草的秦军大肆劫掠铁弗部众,引起当地部民极大愤慨,不断有人给赫连勃勃报信。赫连勃勃迅速率骑兵追击,抢在齐难大军的前面设伏,双方交战,夏军一举俘斩七千余人。齐难正欲引兵再战,赫连勃勃却又退开。

秦军久居关中,军队构成系步骑混杂,在速度上远远不及赫连夏的骑兵。是以只能被动挨打。秦军退至木城(今陕西榆林),赫连勃勃再次追及,双方大战,秦军全军覆没,齐难被生擒。

<strong>此战被认为是秦夏对峙的转折点,后秦此后屡发大兵,均是败多胜少,410年姚兴御驾亲征,在平凉击败夏军金纂所部,成为秦军仅有的遮羞布。

此后直到414姚兴去世,后秦再也没有取得一次像样的胜利,后秦除关中和河南以外的领土,果真如赫连勃勃所言,都被大夏国收入囊中。

然而,如果我们回过头琢磨一遍,赫连勃勃的游击战术究竟在其建国过程中发挥了多大作用,我们会发现另一重更深刻的东西。

三、战略与战术之辩

<strong>从战争的基本规律看,正确的战略才是胜利的决定性条件。

古代有所谓庙算胜者胜。也就是说,在战略上算清楚敌我力量对比、战争形势、战争条件,也能争取致胜的把握。

而战术作为战争的具体手段, 虽然会影响局部战斗的胜败,但并不能最终决定战争走向。

很多人都会提到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是前秦与东晋庞大战争中的一次局部战斗。东晋在战斗中取胜,这是战术级别的胜利。那么我们看,淝水之战后,东晋灭亡了前秦了吗?

东晋在淝水战后借势举行了北伐,虽然一度深入到河北一,但并没有光复旧土。东晋北府军被前秦的残余军队击退了。

而前秦的崩溃,事实上是军事失败导致的内部矛盾激化。

<strong>也就是说,东晋局部战斗的胜利,并没有争取到全局的胜利。

由此而论,如果赫连勃勃仅仅是几次朔方——木城战斗这样的胜利,是绝对无法由此取得对后秦的最终胜利的。

赫连勃勃胜利的秘诀,在于他高出姚兴一筹的总体战略。

什么战略呢?我把他总结为:

<strong>避开北魏,进攻后秦,远交近攻,绝不出头。

怎样解释这个战略?这还要从姚兴派赫连勃勃北上说起。

四、姚兴的失招与赫连勃勃的高招

姚兴绝非昏主,臣子们能看出赫连勃勃是个喂不熟的狼,他岂能看不出?

<strong>姚兴之所以要派赫连勃勃去朔方重振铁弗部,其基础条件是拓跋氏北魏的存在。

拓跋珪杀了赫连勃勃的老爸刘卫辰,赫连勃勃能不和拓跋珪死拼?而且铁弗故地仍然和拓跋本部重叠,在根本利益上存在矛盾,两虎相争,必有一伤。纵然不伤,用赫连勃勃这个恶狼,好歹能牵制拓跋珪大量精力。

如果按照这个剧本演下去,别说赫连勃勃,就算让他爷爷、爸爸复活,爷儿仨绑一块,跟拓跋珪硬拼,也绝无复兴的可能。

<strong>但是,赫连勃勃在战略上来了个突然转向,彻底打乱了姚兴的如意算盘。

赫连勃勃走的第一步棋,就让后秦惊掉了下巴。赫连勃勃并没有找拓跋珪报仇,而是把战略目标定位为后秦。

为何?难道杀父之仇不报了?非不欲报,实不能报。如果刚有了点实力就想去打北魏,这无异于找死。就算祭出游击战的绝招,也对付不了铁骑如云鲜卑骑兵。

再看当时的战略环境。当时北方是“两强诸弱并峙”的局面。

两强即西部的后秦与东部的北魏。诸弱则包括河西后凉、南凉、北凉、西秦、西凉,以及辽西的北燕,同时,陇南仇池还有一个独立的氐族割据势力,漠北又新崛起了一个游牧民族柔然。


战略与战术之辩:赫连勃勃消灭庞大的后秦,真是靠游击战术吗

这些乱八七糟的国家,彼此之间矛盾错综复杂。赫连勃勃高明就高明在,他理清了诸国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并制定了合理的战略进取计划。这就是所谓的:<strong>避开北魏,进攻后秦,远交近攻,绝不出头。

北魏实力太强,而且朔方紧邻的代北、河东、幽州,都是形胜之地,不好打,所以只能暂避其锋芒。那么有人问了,拓跋部与铁弗部是世仇,你不打我,难道我不会去打你吗?

赫连勃勃也看清了,拓跋部进入河北后,其生存空间不断扩大,代北朔方一带不再是其必争之地,拓跋珪没有非打铁弗不可的理由。而且相比新兴的柔然和南方的东晋,铁弗部既弱且小,不是首要解决的敌人。所以朔方与平城虽然近在咫尺,赫连勃勃却敢于安枕拓跋之榻下,而无被击之忧。

为何又要选择后秦作为进攻对象呢?原因有二,一则岭北一带部族众多,后秦没有力量去控制,二则后秦在战略上犯了多面出击的错误,不仅铆着劲打河西,还好死不死地出兵进攻东晋,招惹那位不世出的杀星刘裕。

势分则力弱,赫连勃勃敢于进攻体量比自己几百倍的后秦,就是瞅准了姚兴战略上的短视。他一面与河西诸国交好,一面不断出兵袭扰后秦平凉、安定、高平等西北部的要地,刻意把后秦注意力转向西部。这一招其实也是向北魏暗送秋波,老子虽然明面上不和你通使交好,但我不往东方打,你也不要端我的后路。

赫连勃勃还非常注意不当出头鸟。

他势力扩张之时,手下的舔狗们劝说,不如攻下后秦重镇高平,然后在那里建都称帝,以显赫连氏之威名。

赫连勃勃粗中有细,猛而不傻。他严辞拒绝,理由是,高平地处后秦与河西诸国的中心地带,你一称帝建都,马上会引发各方的敌视。而且如果把都城定的过于靠近后秦腹地,无疑会减少敌方的打击距离和打击难度。

总而言之,赫连勃勃的游击战术固然高明,但他的高视诸方的战略,才是他一步步走向胜利的根本。

战术胜利只能求一时之胜,战略胜利才是万世不替的法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