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得意之舉卻差點引火上身,還原衣帶詔事件始末,劉備或成關鍵


曹操得意之舉卻差點引火上身,還原衣帶詔事件始末,劉備或成關鍵

建安五年春,董承、吳子蘭、王子服等人的衣帶詔事件敗露,除了漢獻帝與劉備,參與者一概處死。漢獻帝自然是殺不得,曹操還得靠著他,平定天下不服。劉備則是藉著平定偽帝之由脫離了危險圈,雖說曹操有派朱靈、路招一路監視,但袁術遭到攔截後退回壽春,朱靈等人就這麼跟劉備分道揚鑣,回京覆命,完全沒有主觀意識到曹操的監督用意。

人放跑了,就得追。曹操派去劉岱、王忠追擊劉備,而劉備則是馬不停蹄地斬殺車胄、據守下邳小沛二城、引誘東海昌霸叛曹,並且派孫乾積極聯和袁紹,自然而然,曹操這支先行部隊吃了敗仗。

眼下北面袁紹蠢蠢欲動,劉備又在徐州另起爐灶。很多人就說:與公爭天下者,袁紹也。今紹方來而棄之東,紹乘人後,若何?

但曹操的回答是:夫劉備,人傑也,今不擊,必為後患。如同‘煮酒論英雄’時曹操所說: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

不管是附庸諸侯,或者另立城頭,曹操對劉備的評價依然沒有改變。

但,有個細節。

曹操得意之舉卻差點引火上身,還原衣帶詔事件始末,劉備或成關鍵

‘煮酒論英雄’時,曹操說話時的態度是:是時曹公從容謂先主。用的是從容二字。當然,這不難揣測。畢竟劉備身居許都,漢獻帝也在許都,連漢帝都是挾的,更何況是劉備。同時,從容二字也同樣反映出曹操對劉備的忌憚,因為劉備是漢室宗親,對於殘存而且頑固的皇室勢力而言,無疑是多了一個支撐。

這點,劉備心裡也跟明鏡一樣。

因此劉備答應了董承等人‘誅曹’的計劃,他知道曹操內心是容不下他的。

胡衝吳歷曰:曹公數遣親近密覘諸將有賓客酒食者,輒因事害之。備時閉門,將人種蕪菁,曹公使人闚門。既去,備謂張飛、關羽曰:"吾豈種菜者乎?曹公必有疑意,不可復留。"其夜開後柵,與飛等輕騎俱去,所得賜遺衣服,悉封留之,乃往小沛收合兵眾。

只是劉備裝的過頭,加上曹操生性本就多疑,讓劉備不得不棄‘漢室’而逃,而且是連夜出走,留下董承等人在原地冷風吹了一臉。


曹操得意之舉卻差點引火上身,還原衣帶詔事件始末,劉備或成關鍵

劉備的出走,曹操依然派人一路監督,自然是對皇室勢力少了一份擔心。但董承卻依舊不死心。

獻帝起居注曰:承等與備謀未發,而備出。承謂服曰:"郭多有數百兵,壞李傕數萬人,但足下與我同不耳!昔呂不韋之門,鬚子楚而後高,今吾與子由是也。"服曰:"惶懼不敢當,且兵又少。"承曰:"舉事訖,得曹公成兵,顧不足邪?"服曰:"今京師豈有所任乎?"承曰:"長水校尉種輯、議郎吳碩是我腹心辦事者。"遂定計。

董承夥同王子服、吳子蘭等人加上自己的心腹長水校尉種輯、議郎吳碩,組成了‘諸曹’小分隊。但這小分隊自成立之後,卻再無動作。反倒是劉備,從外部有了抗曹的舉動。

曹操傳:四年,備之未東也,陰與董承等謀反,至下邳,遂殺徐州刺史車胄,舉兵屯沛。五年春正月,董承等謀洩,皆伏誅。

衣帶詔是建安五年被發現,而劉備卻早在建安四年就脫離了曹操,並且舉起抗曹大旗。殺車胄、聯袁紹,一系列舉動把曹操徹底搞蒙。

你我不是才‘煮酒論英雄’?我尊你劉備是英雄,你劉備當我是反賊?這從何論起?昔日他可是數次幫助了劉備,還為他滅了呂布。只是帶劉備回了一趟許都,他就藉機搶佔徐州舉起抗曹大旗。

所以,曹操篤定自己的擔心是對的。劉備突然間的抗曹,意味著許都的皇室勢力對曹操已經是早有打算。只是曹操領劉備回許都這一步是柄雙刃劍,差點致自己於死地,也讓皇室露出馬腳。

那麼為何董承等人自定計以來,就沒有了動作呢。

也是因為劉備。


曹操得意之舉卻差點引火上身,還原衣帶詔事件始末,劉備或成關鍵

劉備反曹,曹操的先行部隊又敗給了劉備,這一消息令董承等人過分相信,或許不用捨身行刺曹操,單憑劉備就能將曹操消滅,進而匡扶漢室。可是天不遂人願,原本擱置一邊的衣帶詔事件,卻因董承的心腹,議郎吳碩與董家人的不合而洩密,致使東窗事發,‘誅曹’小分隊因此被誅滅。

看到詔書的曹操肯定怒火難平,不顧諸將反對,不顧北方勁敵袁紹,執意討伐劉備。

魏書曰:是時,公方有急於官渡,乃分留諸將屯官渡,自勒精兵徵備。備初謂公與大敵連,不得東,而候騎卒至,言曹公自來。備大驚,然猶未信。自將數十騎出望公軍,見麾旌,便棄眾而走。

就如劉備聽到曹操親率大軍前來,也是一臉驚訝,還真當自己是個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