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张口就说谎:孩子有问题家长吃药,才是正确的教育方式

3岁的米娅不小心把牛奶洒到地上了,她慌张地环顾四周,发现没人看到,于是她跑到书架旁乖乖看书去了。等妈妈出来问米娅怎么回事,米娅指了正在睡觉的喵星人说,“猫咪弄的”。妈妈心里直犯嘀咕,这么小的孩子就会撒谎,长大了还了得。

我们会告诉孩子不能撒谎,撒谎的孩子便会成匹诺曹,会跟《狼来了》里的小孩一样没人相信。但孩子依然说谎,教育惩罚奖励都不管用。

解决孩子说谎的问题,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要用辩证的思维看问题,了解孩子说谎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药到病除。

孩子张口就说谎:孩子有问题家长吃药,才是正确的教育方式

孩子说谎其实是道德认知层面的问题。道德认知是个心理学名词,跟我们通常理解的品行德行没有关系,是判断事物对错的准则。孩子说谎,是他认为说谎对的,他心中的准则告诉他可以这样做。那么问题来了,孩子的道德认知是怎样形成的呢?

孩子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

心理学家科尔伯格指出,人的道德认知有3个阶段:前常规道德、常规道德和后常规道德。

第一个阶段是前常规道德,小学及青春期前的儿童大多都处于这一级别。在前常规道德阶段,孩子判断事物对与错的准则来源于与他亲近的人,通常是家长。家长说这是对的,家长的做法让孩子认为是对的,孩子就认为是对的。

第二个阶段是常规道德,青春期中期及很多成年人都处于这一级别。青少年开始从通过行为的外部结果和个人得失做出判断,转向基于人群的规则和规范做出判断。

第三个阶段是后常规道德,这是极少数成人能达到的状态。后常规道德是更高等级的道德原则,是符合社会利益最大化,且具备自身选择的道德准则。

孩子张口就说谎:孩子有问题家长吃药,才是正确的教育方式

通过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我们可以看出,孩子都处于前常规道德阶段,他们判断事物的准则都是来自于家长。那么对于谎言,作为家长的我们是如何看待的呢?

家长的谎言观会影响孩子

这世界上应该没有绝对不撒谎的人吧,谎言是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培根说过,人们喜爱谎言,不仅因为害怕查明真相的艰难困苦,而且因为他们对谎言本身具有一种自然却腐朽的爱好。撇开诈骗犯大坏蛋,单说生活中“善意”的谎言,就会让我们应接不暇。

周末带孩子玩,公司打电话让加班,谎话随口就来了,“不好意思,周末我带孩子回老家了,实在赶不过去”。这边正和老公吵着架,鼻子眉毛气得都冒烟了,孩子怯生生地问一句,“妈妈,你跟爸爸吵架了吗?”,马上做好表情管理,微笑地跟孩子说,“没有,爸爸妈妈聊天呢。”

大人除了自己说谎,有时候还会拉上孩子一起。比如,带身高120的孩子去游乐场,游乐场规定,120以上的孩子要买全价票。有的家长就会跟孩子说,量身高的时候稍稍弓着点腰,弯着点腿,省下的钱给你买冰激凌吃。

孩子张口就说谎:孩子有问题家长吃药,才是正确的教育方式

当然,你会说,这些谎言都是善意的,但别忘了,不管善意恶意,在孩子看来都是谎言。更可怕的是,大人对谎言的默许,会影响孩子的是非观,让孩子认为,说谎是无伤大雅的事情,孩子最初的道德观就这样形成了。

应对孩子说谎,家长要选好招

大人的世界离不开谎言,孩子也一样,出于各种不同的目的,他们也会说谎。找到孩子说谎的原因,从家长伸张找原因,孩子有问题家长吃药,才能对症下药,让孩子对谎言有正确的认识。

  • 1. 逃避惩罚

文章开头的米娅用小小的谎言把洒牛奶的错误推给小猫,就是为了逃避可能会有的惩罚。孩子都会有这样的本能,犯了错,会通过否认错误,隐瞒实情让错误看起来跟自己无关。

孩子都有过这样做的经历,但后续孩子是继续用谎言逃避惩罚,还是能勇敢承认错误,就取决于家长的做法。

家长贴士:

孩子犯了错该惩罚吗?该惩罚,但惩罚的方式至关重要。就拿米娅弄洒牛奶来说,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劈头盖脸的批评孩子,“告诉你要小心要小心,你怎么就这么莽撞呢,你要累死妈妈呀”。如果是这样的话,我敢保证,下次米娅会用另一种谎言来逃避错误。

妈妈应该怎么做?告诉米娅,牛奶不小心打翻了没关系,但要及时告诉妈妈,这样我们可以尽快收拾好,省得滑倒受伤。然后,让米娅一起收拾牛奶。用实际行动告诉米娅,犯错不可怕,比犯错更不好的是不诚实,只要勇于承认错误,我们可以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

孩子张口就说谎:孩子有问题家长吃药,才是正确的教育方式

  • 2.获取关注

孩子还有一种撒谎的原动力就是获取关注。孩子会编造很多美好的场景,他周末坐飞机去玩了,他坐宇宙飞船了,他在运动会跑得最快,他得了第一名,这就是大人眼中的“吹牛”。但在孩子看来,孩子只是用“编故事”的方式获取小伙伴羡慕的眼光,他把故事的主角说成了自己而已。

对学龄前的孩子来说,他是分不清想象和事实,把自己想象的故事当成事实讲述出来,这是孩子的发展特点决定的,并不是什么不好的行为。

家长贴士:

孩子有用“吹牛”的方式获取关注的行为,家长要从两方面引导孩子。

一是告诉孩子想象和事实的区别。提醒孩子,你刚说的是你想的,还是真的?让孩子思考想象和现实的区别。

第二,要多鼓励和表扬孩子,给孩子更多的关注。孩子有足够的自信和安全感时,就不会通过“吹牛”的方式来博取关注了。

  • 3.实现自己的目的

孩子会有自己的小私心,他想去游乐场玩,想买新玩具,不想去幼儿园,有时候他会用”骗人“的方式实现目的。比如,早晨起来说肚子疼,逃避上幼儿园,回到家说自己不舒服,博取家人同情换取更多看电视的时间。用说谎的方式来实现目的,是孩子最严重的说谎方式。

孩子张口就说谎:孩子有问题家长吃药,才是正确的教育方式

有些我们看来无伤大雅的小谎言,也会影响孩子价值观的形成。前不久江西上饶22岁的男青年,用钥匙划伤宝马车,想逼迫父亲把车买下来,跟小孩子说自己肚子疼不上幼儿园的行为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实现目的不择手段。

家长贴士:

对孩子的小伎俩,家长要明察秋毫,不能让孩子稀里糊涂得逞。孩子说自己不舒服,不能去幼儿园,家长要明确告诉孩子,不舒服要去医院看医生,实话实说,很多事情可以商量,如果说谎,那就没得商量。

如果孩子确实不想去幼儿园,可以在孩子说出真正原因之后,适当给孩子一些变通,比如晚点去,早点接回来,让孩子意识到,实话实说才可以达到目的。

孩子张口就说谎:孩子有问题家长吃药,才是正确的教育方式

不管孩子为啥说谎,家长都要做好示范,从自己不说谎开始。即使是我们认为离不开的善意的谎言,也可以换一种表达方式。

就像夫妻吵架被孩子发现了,我们可以坦诚告诉孩子,爸爸和妈妈有些问题看法不一样,所以刚才吵了几句,我们会很快解决好问题。因为即使你告诉告诉孩子没事,孩子也能敏锐的察觉到父母间的异常。与其这样,还不如

坦诚面对,也给孩子做个好示范,做个诚实的人

愿孩子的每个谎言都能被认真对待,这样才能让家里无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