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喜欢在墙上“乱涂乱画”,别急着责怪孩子,或是“涂鸦期”

圆圆三岁了,在幼儿园里老师教孩子们学习画画。圆圆非常喜欢这些色彩鲜艳的画笔,不仅在白纸上画,也在家里的白墙上画。圆圆妈妈很是头疼,家里精心装饰的墙面壁纸,被孩子充满童心的作品毁得乱七八糟,重点是很难清理。

圆圆妈妈非常为难,孩子为什么就喜欢在白墙上画呢?自己应该禁止圆圆在墙上画画吗?虽然看到被毁坏的墙壁很心疼,却也担心禁止孩子画画会破坏孩子的童心。

相信许多家长朋友在生活中都曾遇到过这样的困扰:孩子们仿佛有一个特殊的时期,当他们拿起画笔,家里的地板、墙壁、桌子…都成为了他们眼里天然的画布。

曾经有科学家做过这样的实验:给一群孩子分发画笔和白纸,孩子们纷纷在白纸上绘画,当画笔在纸上留下各种各样的痕迹,孩子们会表现得非常开心。其实,这个年纪孩子们在纸上、墙上、家具上的涂鸦行为,正是他们在认识世界过程时,对艺术的第一步探索。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涂鸦期”。


孩子总喜欢在墙上“乱涂乱画”,别急着责怪孩子,或是“涂鸦期”


涂鸦期

通俗来说,涂鸦期就是孩子们艺术绘画活动的开始。孩子们从一岁起,在平面上自由、不规则、无方向地画出点、线的行为,实际上是一种无意识的本能活动,在这种行动中孩子可以感觉到快乐。孩子们的乱涂乱画虽然形状糟糕,却是他们对于艺术的初体验。它能够协助孩子们建立逻辑思维,培养初步的审美,还能够释放儿童情感,实际上是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行为。

涂鸦期还可以分为“随意、控制、圆圈、命名”四阶段。

1.随意的涂鸦: 涂鸦期的初始阶段,此时幼儿的绘画属于无意识行为,点、线、面的控制都很混杂。

2.有控制的涂鸦:成长期孩子手部、手臂力量的增强,幼儿可以作出向同一方向的绘画。随着绘画动作的重复,孩子的控制力和协调感也在增加。

3.闭合的涂鸦:

这个阶段的幼儿可以作出具有闭合特点的绘画,如形状不一的圆圈。这种涂鸦代表孩子控制力的进一步增强,以及对圆形的认识。

4.命名的涂鸦:幼儿进入了想象阶段,孩子会通过脑海里的想象对绘画作品进行命名。这样的涂鸦行为证明幼儿思维的增强,以及绘画活动从初步的无意识涂鸦变为有意识的思想活动。


孩子总喜欢在墙上“乱涂乱画”,别急着责怪孩子,或是“涂鸦期”


涂鸦期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意味着什么?

1.涂鸦是孩子表现自我的方式。

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虽然不像成年人一般通过外在的衣着造型等来表现自己,但他们也有表达自己想法的独特方式,也就是涂鸦。尽管在大人看来,幼儿的涂鸦不过是杂乱的点和线,实际上孩子们正通过这种方式释放情感,就像说话一样。

禁止孩子们涂鸦,如同于切断了孩子向外界表现自我的一个渠道。长此以往,孩子们有可能降低交流欲,不再想向外界表达情感。

2.促进手眼协调,增强身体控制力。

当孩子们处于涂鸦初期,由于肌肉不发达,手臂等控制力较差,他们的绘画看起来很混乱。但孩子们长时间涂鸦练习之后,他们对于身体的控制力会逐渐增强,手眼更加协调,就可以变为有方向的绘画。

涂鸦,一方面能提高孩子感觉能力,另一方面增强身体控制,促进孩子精细运动的发展。

3.帮助孩子思维的发育。

绘画作为一项艺术活动,能够较好刺激孩子想象力的发展。孩子们通过涂鸦练习,最终能够将无意识的绘画活动转变为有意识。

一方面孩子通过涂鸦认识理解世界,另一方面孩子们也用自己手中的画笔对世界再创作。在不断的涂鸦创作中,丰富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孩子总喜欢在墙上“乱涂乱画”,别急着责怪孩子,或是“涂鸦期”


如何应对孩子的涂鸦期?

1.重视涂鸦期对孩子的意义。

作为父母,我们要充分意识到:涂鸦期对于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都有重要的作用。孩子不仅能通过涂鸦的方式来表现自我,更能促进身体的协调、帮助思维发育。如果我们能重视孩子在涂鸦期的发展,未来孩子在表达能力、身体协调性、对艺术的敏感度以及个人审美等方面都会有较优秀的表现。

2.理解孩子胡乱涂抹的行为。

孩子在涂鸦期时有较强的表现欲与创造欲,在墙壁家具等地方胡乱涂抹是一种非常正常的现象,我们不应该把这种行为看作孩子调皮捣蛋。如果看到孩子拿画笔弄脏了家里,就对孩子严厉呵斥,很可能把孩子正在发展的创作力毁坏掉。比起可以洗刷的衣服墙壁,不如先保护一下孩子的童心,再循循善诱,寻找能帮助孩子进行涂鸦练习的好办法。


孩子总喜欢在墙上“乱涂乱画”,别急着责怪孩子,或是“涂鸦期”


有哪些方法可以引导孩子更好地进行涂鸦?

面对幼儿画出的有些糟糕杂乱的作品,我们家长需要更多的耐心。随着孩子年纪的增长,涂鸦练习更加频繁,孩子的控制力、想象力都会到达另一个层面,帮助孩子画出更美丽的作品。那么面对涂鸦期的孩子,我们有什么方法能引导孩子更好地练习涂鸦呢?

1.给孩子提供抒发涂鸦欲望的场所。

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一张白纸实际上不是最佳的创作场所。在白纸上绘画,孩子需要经常按着纸,对孩子肌肉控制能力的要求较高。但如果是一面墙,或一张桌子,孩子绘画都能更方便。

家长如果不想让孩子的涂鸦破坏到墙壁,可以将白墙包裹上一大张白纸,既能给孩子提供创作空间,也保护了雪白的墙壁。一张纸画满了,还可以换上另一张。或者,家长也可以给孩子固定绘画场所,比如告诉孩子:只能在这面瓷砖上画。等到孩子画满了比较好清洗的瓷砖,家长也可以不费力地把痕迹洗掉。


孩子总喜欢在墙上“乱涂乱画”,别急着责怪孩子,或是“涂鸦期”


2.多欣赏、多交流孩子的画作。

涂鸦期的孩子通过涂鸦向外界表达自我,我们肯定孩子的绘画作品,也是在激励孩子创作与表达。在得到家长的支持后,孩子能够受到正面情绪的影响。

同时,家长还可以与孩子讨论创作内容。前文中我们提到过,孩子在涂鸦期后期可以由无意识的绘画转向有意识的,并且对绘画进行命名,这个过程证明孩子的思维逻辑在发展。尽管有些孩子画出的还是杂乱的线条,但如果家长能够经常问孩子,“你画的是什么呀?”孩子也会通过天马行空的想象回答家长,“我画的是白云、花朵…”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促进孩子思维的发育,增强孩子的想象力。


孩子总喜欢在墙上“乱涂乱画”,别急着责怪孩子,或是“涂鸦期”


3.和孩子一起涂鸦。

家长不仅仅是孩子的抚育者,也是孩子们的第一个朋友。不论孩子画得如何,家长的陪同都能给孩子以正面的影响,帮助孩子创作过程中的表达。

在陪孩子涂鸦时,家长要注意,不必以成年人的想法过多束缚孩子。在孩子的世界里,草未必是绿色,云未必是蓝色。绘画的过程中应任由孩子发挥,并和孩子积极讨论。过多的束缚孩子,会抹杀孩子的灵感与创造性。


孩子总喜欢在墙上“乱涂乱画”,别急着责怪孩子,或是“涂鸦期”


涂鸦,是幼儿认识世界、理解世界时,通过孩子手中画笔进行的再创作。尽管孩子笔下的线条不够美观,却是孩子表达自我的珍贵体现。这个过程里蕴含着孩子创造思维、想象力,艺术审美等多方面的萌芽,需要我们的呵护与照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