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將珍版度與人——《十竹齋箋譜》《十竹齋箋譜圖像志》與中國傳統經典復活

【百道編按】明朝末年,南京十竹齋主人胡正言用餖版、拱花兩種技藝套印了《十竹齋箋譜》,之後整套箋譜復刊重刻的歷史記錄便非常少。2016年開始,南京十竹齋再度以國家圖書館藏鄭振鐸捐贈明崇禎初刻本《十竹齋箋譜》復刻重刊,並於2019年問世,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配套出版了《十竹齋箋譜圖像志》。該作品如何將雕版印刷最高工藝餖版、拱花成功復活?百道網採訪了南京十竹齋畫院董事長陳衛國。

且将珍版度与人——《十竹斋笺谱》《十竹斋笺谱图像志》与中国传统经典复活

《十竹齋箋譜》

箋紙自南北朝源起後,一直是文人雅士鍾愛之物。發展到明代末年,箋紙更是成為一種風尚。花箋上因印有淡雅的圖案,或山水、或花鳥、或人物而備受推崇,尤其是名家箋紙。制箋者將印有圖畫的雅緻箋紙歸類整理彙編成冊便成箋譜。

《十竹齋箋譜》是明代最具名氣的箋譜之一。這部餖版拱花木刻彩印的箋畫集共4卷,由南京十竹齋胡正言組織用餖版、拱花兩種技藝套印,於崇禎十七年(1644)刊行。

餖版、拱花是胡正言發明的雕版印刷技藝。所謂"餖版",是將彩色畫稿按不同顏色分別勾摹,而後,每種顏色刻成一塊小木板,再依次逐色套印或疊印,最後形成完整的彩色畫面。拱花技藝則是胡正言繼餖版之後,又發明的一項技藝,通過雕刻成凹線的陰版,經砑印使紙上的圖案拱起,呈現淺浮雕效果。餖版、拱花技藝代表了中國雕版印刷的最高水平。《十竹齋箋譜》內容涵蓋歷代賢哲名流、歷史典故、古人詩意、山水、花卉、文物博古、清供雅玩等,題材豐富,被魯迅譽為明清以來文人士大夫清玩文化之最高成就。

不久前,《十竹齋箋譜》水印木刻版重刊問世,由全國古籍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主任李致忠和南京古籍收藏協會會長、十竹齋餖版拱花水印木刻傳習所所長薛冰為其題寫序和跋。

且将珍版度与人——《十竹斋笺谱》《十竹斋笺谱图像志》与中国传统经典复活

特裝本《十竹齋箋譜圖像志》

同期出版的《十竹齋箋譜圖像志》,則是目前為止看到的首部系統研究解讀《十竹齋箋譜》中箋畫圖像的大型圖書,國家圖書館授權使用鄭振鐸捐贈的明代初版箋譜原圖,由十竹齋畫院編著,著名藝術理論家範景中和韋力分別為此書作序,書籍設計由視覺傳達類金獎獲得者趙清完成。這部圖像志對《十竹齋箋譜》中15組123幅箋畫的用典出處、釋義進行了解釋,並以中、英、日三種文字,可以讓更多喜愛箋譜的人士得以瞭解和欣賞。由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出版。

《十竹齋箋譜圖像志》出版後,得到業內外廣泛好評,並摘下國內美術圖書領域的專業獎項——第28屆“金牛杯”優秀美術圖書評獎的“優秀美術圖書金獎”和“優秀裝幀設計獎”兩項殊榮。之後又在日本及中國的臺灣、香港等地獲多項設計獎。

且将珍版度与人——《十竹斋笺谱》《十竹斋笺谱图像志》与中国传统经典复活

《十竹齋箋譜圖像志》

點擊圖書封面可在三大網店購買

出版社: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9年11月

《十竹齋箋譜》與《十竹齋箋譜圖像志》挖掘古代藝術文化寶庫

用著名古籍收藏家韋力的話來說,《十竹齋箋譜》在手工時代用藝術的形式將人類從二維世界帶進了三維世界。《十竹齋箋譜》有70多個箋畫作品,全部靠手工實現了彩色立體印刷,而且是精細的彩色立體印刷。從內容到形式,再到技術,整體成為一部巔峰之作,所以魯迅在上世紀30年代評價《十竹齋箋譜》是“明清以來文人士大夫清玩之最高成就”,可謂對它一個非常準確的定義。這部箋譜最早是在1644年,亦即明代崇禎十七年集成出版,初刻版後,1645年又增補一些畫面後再次出版,之後便少有成套復刊重刻的歷史記錄。

因為在中國歷史上雕版書重印再版的記載是非常多的,很多書都多次出版。但《十竹齋箋譜》在1930年代魯迅從日本把它帶回來之前幾乎沒有整體重印再版的記錄,其技術難度可見一斑。刻一兩張容易,但把四卷全部刻下來,確是一項巨大的挑戰。而魯迅曾接受了這個挑戰,他和鄭振鐸於1934年開始重刻《十竹齋箋譜》,但由於中間歷史、戰爭等多方面原因,再加上魯迅去世,這項工作就斷斷續續在1942年完成,1952年北京榮寶齋將其重新刊印發行。

直到2016年,十竹齋畫院才又重新啟動這項工作,那為什麼要重刊復刻箋譜呢?十竹齋畫院董事長陳衛國說,《十竹齋箋譜》是中國古代箋譜的巔峰之作,它有幾個方面的成就值得一提。

第一是針對文化藝術領域。整個箋譜是一部特殊重要的文化藝術經典著作。共4卷,有283個畫面。整套作品代表了中國古代對文人士大夫階層的綜合修養、道德情操、思想品德的基本要求,或者說是比較高的一個目標要求。這種要求並非像教科書一樣可以將其書寫於紙上,成為教案,或是用一些議論文、散文說明,或以說教形式體現,而是用最簡單的繪畫作品來呈現的。“箋譜有200多個畫面,每個畫面都非常簡單,就那麼幾筆或者就那麼幾片葉子、幾朵花,或是一個很小的山水,人物、器物,但它每一個畫面背後都有一個非常深刻的人文故事,這便是編輯體系的一個高峰,也是美術創作的一個高峰。”陳衛國說起來如數家珍。

且将珍版度与人——《十竹斋笺谱》《十竹斋笺谱图像志》与中国传统经典复活

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收藏《十竹齋箋譜》圖為陳衛國與所長桝屋友子

箋譜復刻重刊後,已陸續被中國國家圖書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和東京大學等機構和個人收藏。

且将珍版度与人——《十竹斋笺谱》《十竹斋笺谱图像志》与中国传统经典复活

陳衛國向中國駐日本大使館文化參贊石永菁贈送《十竹齋箋譜圖像志》

第二是作品的實現手段。它不是一個繪畫作品,而是版畫作品,代表了中國古代版畫的歷史巔峰,也是人類在手工印刷時代的技術巔峰。 十竹齋有兩個特色技術:餖版和拱花。餖版,簡單說就是多色套印,但它的多色套印是一版一色,一色一印或一色多印。也就是說如果一個畫面上有7個顏色,就至少要有7個版子,每個版子上只能容一個顏色。如果這個顏色在套色的過程中出現漸變暈染,那就可能不止一塊板子或者不只要刷印一次,可能是兩塊三塊,或者兩次、三次,所以它就形成了多版套色式一版一色,一色一印的特點。這對技師的水平要求非常高,它要求版畫的效果和工筆小品一模一樣,操作中甚至要高於某些工筆小品,這是它的技術特點,而編寫《十竹齋箋譜圖像志》也是重刊復刻《十竹齋箋譜》的需要。

復刻重刊《十竹齋箋譜》對聖人先賢藝術成就的致敬

此次重刊復刻《十竹齋箋譜》與以往不同的內容,其中之一就是底本。南京十竹齋畫院經授權使用國家圖書館藏鄭振鐸捐贈的1644年初刻版箋譜原圖,將初刻版所有圖案全部掃描,一一分解,逐張研究其技藝、圖像特點,然後進行復刻。陳衛國介紹,“2019年8月22日,我們在北京國家圖書館召開新聞發佈會,將復刻出的一函四捲成果對外發布。作品從裡到外都跟明版是一樣的,封面採用手工製作的櫻桃紅灑金粉蠟箋,裡面使用的礦物和植物顏料也都是中國傳統的手工顏料,宣紙是純手工古法特製的宣紙,以手工純桑蠶絲雙線鎖訂,裝入手工榫卯結構楠木匣,匣內襯香樟木夾板。全部的工藝,甚至包裝盒都跟1644年初刻版箋譜一樣。”

且将珍版度与人——《十竹斋笺谱》《十竹斋笺谱图像志》与中国传统经典复活
且将珍版度与人——《十竹斋笺谱》《十竹斋笺谱图像志》与中国传统经典复活

《十竹齋箋譜》

在此過程中,有三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參與技術環節,有將近20多個資深成熟工匠藝人參與篆刻、雕板和印刷。目前整個工程尚未完全結束,預計2020年下半年會完成990部箋譜。“2019年7月,我們在日本東京舉辦十竹齋箋譜雕版水印展,展出的兩部《十竹齋箋譜》分別被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和東京大學收藏。” 陳衛國說,“《十竹齋箋譜》重刊復刻,從這個時代的角度來看,是我們用一種最原始的、最樸素,同時也是最具儀式感的方式,對聖人先賢藝術成就的致敬。我們不需要去創新,在不瞭解古人究竟如何去創造的時候,你就談不上創新,學習和了解古人的優秀成果,在當下的條件下實現它,就是活化傳承,其實也是一種創新。所以我們這種方式用李致忠的話講叫‘原貌畢肖’,這就是我們的目標,如今已達成這一目標。”

第二個不同之處就是在復刻重刊箋譜的過程中要去研究它。文人士大夫在使用箋譜的時候並不是簡單地在漂亮的畫面上寫一首詩或一封信就可以了。箋畫本身帶有強烈的故事背景,其畫面完全可以覆蓋他們所要表達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使用者只需把剩餘內容寫在上面就可以了,這便是箋譜文化。以蘭花為例,他們一看這個紙上的圖案就知道對方想說什麼,有時候文字只是附註。 “我們把箋譜裡所有箋畫的背景資料全部進行了整理,前前後後用了三年時間。《十竹齋箋譜》在明朝時候,就做到每個畫面都有一個題字,就像一個標題,簡單的兩三個字就指向一個方向,跟畫面所描述的內容結合巧妙,所以我們就去查這些背景,發現它所涵蓋的範圍非常廣。”陳衛國講起來滔滔不絕。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箋譜將其分為33類,每個類別有典型的故事交代給讀者。“所以看到這些,我們就非常感動。很多專家細緻入微地幫助我們,他們來自國家圖書館、南京圖書館、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南京大學(簡稱“南大”)、南京師範大學(簡稱“南師大”)、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簡稱“南京市外辦”)以及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簡稱“南航”)等等。”他說。

陳衛國還表示他們將每一個圖像的歷史背景、原典的出處、原文、現代漢語的解釋,並將這些內容翻譯成英文和日語出版。如此一來,不僅中國人可以去了解自己過去讀書時的追求和嚮往,外國人也可以知道這些故事的由來。但因時間和精力有限,圖像志只出版了123個畫面,15組,約佔整個箋譜的40%。

範景中和韋力分別為圖像志寫了序。陳衛國介紹:“範先生的序將近1萬字,去年春節時幾乎沒休息,每天都在家寫,還到上海圖書館查閱資料。在序中,他強調普通的知識如何化為‘文明’,所以一錘定音,書名就叫《十竹齋箋譜圖像志》,還親自題寫了書名。”

韋力研究藏書,閱讀的中國古書特別多,收藏量非常大。他的序標題為“書以圖勝” ,這簡單4個字就是他對這部作品的評價。韋力曾親自到南京和安徽,尋找四百年前胡正言的那些蛛絲馬跡。 “所以我們對參與箋譜工作的專家學者們甚是感激,在這個時代,這種精神非常難得,我深為感動。”陳衛國發自內心地說。幾年來,薛冰、陳衛新、徐憶農、陸遠、閻明罡等幾位在南京生活工作的專家幾乎春秋寒暑都全情投入,付出了大量時間和辛勞。

《十竹齋箋譜圖像志》新穎設計體現東方美學

《十竹齋箋譜圖像志》的設計由趙清擔綱。 “比如整部作品裡日文和中文都採用了豎版,是右左讀的。但現代漢語和英語如果用豎版排,閱讀起來就有點怪,所以這兩部分設計為橫版,即左右讀。這部書的排版就顯得很有意思,錯落有致,有豎版,有橫版。韋力第一次拿到書的時候,用現在一個比較時髦的詞,他覺得有點魔性:變化多端又有吸引力。所有古文原典原文的標點符號,趙老師也都全部重新做了設計。” 陳衛國說。

作品中所有古文原文的漢字全部採用管俊的管體字,這個屬於書法體,跟一般的印刷體有所不同,所以在閱讀古典原文的時候,讀者會有一種欣賞書法作品的美妙感受。“裡面還有些筒子頁。因為這部書基於《十竹齋箋譜》的原譜,中國古書裝訂肯定都是筒子頁。但是現代的書裝訂成筒子頁後,裡面會有兩頁紙沒有字,就會形成浪費。 而且重印復刻版如果全部做成筒子頁,就顯得過於傳統。”所以趙清把第二個筒子頁剪開,變成正常頁,就是一個筒子頁帶兩個正常頁,正常頁碼上印字,筒子頁上印畫,如此循環往復。“我覺得這種跳躍也是他獨具匠心的一個設計,他也是絞盡腦汁才完成的。”

且将珍版度与人——《十竹斋笺谱》《十竹斋笺谱图像志》与中国传统经典复活

特裝本《十竹齋箋譜圖像志》

這15組123幅箋畫從裸背裝幀來看是一條條的赤橙黃綠青藍紫,共15種顏色。其實是一個紙折過來的一頁,把它裁掉,也可以自然地把這15組分開,同時又有了一個輕鬆跳躍的過渡,因為這15個顏色都很活潑,橘紅、粉紅、粉藍,粉黃,非常漂亮,讓整部作品一下子充滿了青春陽光的氣息。“還有在書的前面,我們加了一張凹凸版印刷的老版百年設計,也是十竹齋一個非常重要的標誌。”

此外,《十竹齋箋譜》是一函四卷,而這15組在《十竹齋箋譜圖像志》每一卷的分佈是不均勻的,有的裡面可能牽涉到兩組,有的三組,有的是整卷都在裡面。將其訂在一本,就要顯示出這四卷的過渡。“所以我們用了一個加黑的熒光,把1644版《十竹齋箋譜》原序用咖啡色印在了書的最前面。整部書還牽涉到了思路的轉換,古今的轉換,各種元素的跳躍,真的是花了很大心思。”

後期,十竹齋畫院又推出一本平裝版《十竹齋箋譜圖像志》。 “因為純手工重刊的《十竹齋箋譜》只有九百多部,並非人人可以獲得。《十竹齋箋譜圖像志》特裝本又太重,攜帶、閱讀起來都不太方便。它可作為《十竹齋箋譜》藏家的一部工具參考書,在翻看箋譜的時候查閱資料。我們就特意做了一本小16開平裝版《十竹齋箋譜圖像志》。這本書裡只選了50個畫面,基本都是些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我們隨書附贈一本印刷的信箋紙,大家可以寫一寫,畫一畫,還可以作為一本普通書籍來收藏。”陳衛國說。

且将珍版度与人——《十竹斋笺谱》《十竹斋笺谱图像志》与中国传统经典复活

平裝本《十竹齋箋譜圖像志》

多種形式向廣大讀者傳播中國傳統文化

水印木刻版《十竹齋箋譜》、江蘇鳳凰出版社配合《十竹齋箋譜》出版的特裝中英日文《十竹齋箋譜圖像志》,以及一個可隨身攜帶的16開平裝版《十竹齋箋譜圖像志》, 三者呈遞進關係,讀者可根據自己的喜好與需要進行選擇。

水印木刻版《十竹齋箋譜》只做了990部,每部都有編號,價格稍貴,可作為收藏品。目前來看,整個箋譜的讀者群體也是積極擴大的,中青年愛好者越來越瞭解和喜愛,《十竹齋箋譜》是一個版畫集成作品,多數人以收藏為主。還有一些海外人士喜愛原汁原味有醇厚彌香的中國的傳統文化。

“年輕人喜歡中國傳統文化非常讓人欣慰。這出乎我的意料,因為開始我們也覺得讀者對象可能會是一些研究古籍的老專家。我們顧問團隊裡絕大多數都是這類專家,但他們研究出來的成果能讓年輕人喜歡,我覺得文化傳承的意義便在於此了。”陳衛國深感欣慰地說。

且将珍版度与人——《十竹斋笺谱》《十竹斋笺谱图像志》与中国传统经典复活

《十竹齋箋譜圖像志》

點擊圖書封面可在三大網店購買

出版社: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9年04月

再說《十竹齋箋譜圖像志》,它是一個印刷出版的書籍,體量較大,而平裝版圖像志數量更多一些,其讀者群有幾個層次,首先是學藝術的學生。“不管是中學還是大學,只要學中國傳統藝術,中國傳統美術或其他此類學科,應該備一本放在身邊,因為中國的藝術與文化的粘合度非常高,是分不開的。我們用箋譜、圖像志,替讀者們完成了資料收集,它可作為一本工具書、參考書,或是日常提示自己學習的書。”陳衛國侃侃而談。

其次,對於要學習文化藝術、古典文學領域外語的讀者,陳衛國認為這本書也是不錯的選擇。它包含詩經、史記、漢書、論語及相關故事,並做了翻譯。英文由南航和南大的兩個英文組進行翻譯,日文由南京市外辦與中國的專家合作完成。這就為學外語或進行對外交流的讀者們提供了一條捷徑。他解釋道,“因為查字典未必準確,而且需要把單詞賦予一個特定語境裡。 這部作品至少替讀者完成了一大半工作,想要精益求精,可以自己再進一步鑽研。但對大多數人來說,作品中的表達足矣。”

再次就是對家長的教育比對孩子的教育更重要。因為大人的行為和思維方式會衝抵學校老師的教育。比如老師在學校裡教育孩子要像關羽那樣講大義,而有些家長在家裡卻告訴孩子要功利,避免惹禍上身。如果有這本32組人文修養方面的書來時時提醒家長,引導他們去完成向“文明”“高標”“極修”的進化,這可能會對孩子未來塑造優秀人格起到積極作用。

現在有很多年輕人喜歡玩 “手帳”筆記本,拿信箋紙去寫寫,畫畫,會覺得饒有趣味。“今年我們還推出《十竹齋箋譜日曆2020》。有些朋友用它每天抄一首唐詩或詩經,畫一張小畫。日積月累,一年下來就會有很大的進步。讀書不分身份職業,成本也很低,只要想讀書,就能找到時間。我們這本書就是補充了中國傳統文化傳播方式的一種新形式。”他說。

且将珍版度与人——《十竹斋笺谱》《十竹斋笺谱图像志》与中国传统经典复活

“野老吐何力之談,郊童含不識之歌”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包羅萬象,箋譜是一個特別的部分。“作為一門綜合藝術,《十竹齋箋譜》系統性地黏合了文化、藝術與工藝,讓大家能夠從不同的角度去感受它的獨特魅力,從中獲得不同的體會、收益和感悟。”陳衛國做出了這樣的總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