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什麼到了中年朋友就越來越少,甚至沒朋友?

綿陽市餐飲人楊貴


人生就像一個漏斗,從最初的大範圍的積攢人脈到最後的沉澱過濾,到中年經歷過人情冷暖之後發現,上有老下有小,中間還有多年的小災小病,舉目望去,能夠依靠的人只有自己,自己照顧好自己的一個家才是最重要的,人到中年才發現:朋友不是人生的必需品,家庭和睦才是人生的必需品

1.人到中年之後,心理能力都已經非常成熟了,為人處事幹練豁達,這時就算有朋友也不會時常走動了,只會在關鍵時刻幫一把,那是一輩子的兄弟姐妹的情誼,不用拿出來炫耀和細說的

2.人在中年更在意的是親情的和諧,都有自知之明,再沒有了年輕的血氣方剛,該有的沒有的都能夠淡定地接受,適時調整自己的心態去適應社會

3.人在中年之後健康意識逐漸加強,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沒有一個好的身體一切都是空談,

由此看來,中年人沒有朋友是在經歷一番苦難之後,學會了:自己才是解救自己的唯一靠山,友情曾可貴,親情價更高


瑤丹媽0730


前段時間,我邀請幾個老朋友、老同事一起聚個會,本來都答應好好的,最後也沒兩個人到場。

沒來的,有一個是大孩子生病了,老婆要帶老二,他要帶老大去醫院。有一個是老婆剛生了二胎,他回老家了,一時半會回不來。

可以說,多數是由於家庭原因,這也能夠理解。畢竟,像我們這樣的中年男人,基本上是上有老下有小,工作和生活的半徑,大都是在上班和家裡度過的,極少有時間能在一起聚一聚,最多是點對點去人家家裡拜訪,老婆孩子都帶上。

人到中年,精力也跟不上,更喜歡宅在家裡,不想再折騰,或者做一些無意義的事。

總結為一句話就是:中年人的荷爾蒙緊縮了。

所以不是中年人沒有朋友了,而是很少有意願再去結交新朋友。有的只是那些生意或者是工作上的夥伴,想發展私交併不容易,因為在時間和精力上都不允許。人生苦短,琢磨琢磨,還是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事業和家庭上,畢竟,養活一大家子並不容易。

回過頭來,有些中年人沒有朋友了,那說明在中年以前,有些朋友也只是過客而已。

能在中年還在交往的,一般都是沉澱下來的知交,值得一輩子往來,應該珍惜。

不管身在何方,只願友誼地久天長!

喻派職言,15年人力管理經驗的職業導師。智聯招聘HR公會、linkdin(領英)、《CHO首席人才官》(雜誌書)、三茅人力資源網、第一資源等多家媒體專欄作者,文章曾被300多家公眾號轉載,曾在傳統報刊媒體上發表文章數十篇,出版有《績效管理頂層設計》、《互聯網+人力資源管理新模式》等書。

喻派職言


很筒單,因為人越活越老是自然規律,越老越明白“朋友”的真正內涵價值意義是必然法則。朋友,不過是二個月亮偶爾相聚在一起之意;而天無二日,更沒二月。若有,則必一真一假,一天一地,一此一彼。如,水中月、鏡中月、目中月、心中月等。可見,不是隨便一個朋友皆能從小到老、從識到別、從生到死始終一成不變的。若有,則可用“人生難得一知己”褒揚。故,人越老,朋友越少;是符合人生自然法則規律的。不必大驚小怪,疑惑自己。


成雙結對做好人好事


我是從對朋友付出真心,付出真誠,有時候連借錢都不用她們還(六百以下)吃飯唱歌逛街幾乎都是我請,來我家好酒好菜招待,可是到最後才發現,你對別人好,不代表別人也能一樣對你,所以歷經一次次的絕望,你把別人當朋友,可能在別人眼裡你只不過是一個認識的人而已,歷經越多,失望越多,失望越多後,也變得成熟了很多,現在我都喜歡獨來獨往了,這樣很好,不用照顧別人感受,不用為了友情強迫自己去陪她們逛街,感覺很好,社會很現實,我再也不會和熟悉的人傾訴心事,因為說不定他們就是嘲笑你的人,倒不如在網上說說,反正大家也不認識,說出來心情也好很多,有時候網上不認識的人都比現實中的同事朋友真實


愛歌愛唱


本人40歲,一路走來沒有發現一個真朋友,真的能做兄弟的朋友這世上幾乎沒有,尤其在經濟發達地區,人們之間的關係幾乎都是利益關係,有錢所謂的朋友多,沒錢你點個朋友圈的贊回覆什麼的人家都不理!


我是顧不二


現下大環境,人到中年,還在糾結有沒有所謂的朋友,那真是白活幾十年。

父輩們中年那個年代,雖說已經開始市場經濟,已經有人白貓黑貓富起來,但是人跟人之間還是近,還是有很多的傳統,很多的人性的本真。

現在社會快的讓人透不過氣,中年人至少也是70後,80前,壓力幾座山那麼大,活著就已經相當不易。老人漸老,身體一天不如一天,孩子還小,教育問題教育花銷層出不窮,如果還想二胎,或者已經有二胎,那更是一場席捲全家人的風暴。

中年人自身的信仰坍塌,價值觀、社會觀,這裡就不說世界觀了,也沒觀過幾個國家,不好說世界觀。各種青少年時代十幾年建立起來的觀,都成了子虛烏有。

中年人年輕時沒那麼多花樣,沒那麼多電子設備,沒那麼多錢,那時候社會還簡單。下了班,放了學,28單車呼嘯來去,認識不認識喝頓酒都能聊到大半夜,到處是朋友。

後來?沒有了後來。一路走,漸行漸遠,離開了原來的單位,離開了那個城市,離開了那個人,離開了那個熟悉的環境。後來有了電腦,靠QQ聯繫。後來有了手機打電話,發短信。再後來智能手機一統天下,所有的所有都在手機裡,微信裡。人與人之間,只剩下手機。

中年人本來就是孤獨的,看透了,看懂了,活明白了。所謂的不惑並不是不困惑,是沒那個力氣沒那個必要再去困惑。

中年人,保重!


牛六的六


人到中年,像一場馬拉松跑到了中場,隨你一起奔跑的朋友,跑著跑著,有的被你落到了後面,有的跑到你的前面,能夠相伴的最後發現只剩下了自己。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主要原因無處乎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彼此沒有共同經營友誼的時間

就拿我個人的成長經歷來說吧,我和菊是大專同學,從大專畢業後,我們就在一個城市工作生活。我們聯繫最緊密的一段時間就是三十多歲時,我有兩年時間工作清閒,菊沒工作,於是我們可以有大把的時間在一起吃飯逛街。那時菊有幾件衣服,和什麼人來往,家裡都養了什麼花等等,我都一清二楚。可是後來我調到機關工作,工作非常忙,可是菊依然很輕閒,她想逛街想吃飯,我都得在工作,於是時間長了,陪在她身邊的人就不是我了,當時我還有些失落,慢慢就釋然了。轉眼好多年過去了,我們都進入中年,我還是那樣忙,菊單位要求嚴,也得天天上班,彼此聯繫的就更少了,於是我和她的距離變成了輕點一下鼠標的距離,就是這個只需要一秒就可以完成的動作,我們誰都沒有輕易去做?為什麼呢?因為我們已經習慣了這樣的一種平靜。朋友還是朋友,只是友情像一杯很濃的酒,放在那,時間久了,酒精都揮發了,那還是一杯酒,只是已經沒有了味道。

二、不是朋友遠離你,而是我們自己走遠了

剛開始走向社會時,很多同學朋友起點都差不多,可是十年,二十年過去,大家成長的的就不太一樣,導致的結果也有很大差異。有的人從沒錢變有錢,有的人從有錢到沒錢,有的人離婚了,有的人升官了,有的還是老樣子。因為各自的經歷不一樣,那麼在一起的心態也都不一樣,慢慢發現我們都不是原來的那個自己,原來的那種平衡關係被破壞,友情的小船就算沒翻,也無心乘坐了。而我對此身有體會,比如我現在機關工作多年,回頭我再和原來那些沒工作的朋友溝通,就發現在思維方式,對事物的認知等方面,我們都有很大的差異。就連和瑩維繫了20年的友誼,在中年這段路程,也是風雨飄遙。進入中年後,我慢慢沉靜下來,開始喜歡看書,寫東西,也因為看書,對生活的很多事都看淡了。而瑩幾乎是不看書的,所以也無法讓她跟我分享讀書的快樂。她每天忙著掙錢,忙著爭名奪力,一見面就是今天掙了多少,買了哪哪的樓投資增值,而我對這些並不感冒,如此,見面還聊什麼呢。年輕時聊的家長裡短,到中年再說,都是老生常談,寡然無味。於是我常常想起那句歌詞:“我們已經走的太遠,已經沒有話題,你看你看月亮的臉。”我想她的感受和我也是一樣的。只是誰也沒有捅破這層窗戶紙,只是將二十多年友誼之舟開至此,都沒有了方向,只好順風而行,順其自然。中年的我,才明白,友情地久天長是件多麼難的事。

三、中年負重和懂得太多,對待友誼早已風輕雲談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要維繫的事情太多,各種事情分散著你的精力,一方面無精力去顧及友誼,一方面面對生活的各種壓力,各種煩惱,早就學會了獨自承受,再也不會像年輕時那樣,有點事就想找朋友說。因為很多事情能夠自己去槓,需要朋友的時候就少了。再有就是人到中年越來越懂得人的一生得到真正的友誼真是太難,我們曾經擁有的友誼實在是經不起漫長歲月的雨打風吹,一路走來,總會發現友誼裡有這樣那樣的不盡人意的地方,也彼此經歷一些事情後,檢驗出友情的真假。如果年輕還去計較,去想改變彼此,如今中年,對此都能釋然了,都能學會睜一眼閉一眼,無力去修修補補了。這樣的友情無疑已經不再純潔。表面的維護是出於各種利益關係。所以很多時候,人到中年朋友可能並沒有少,想要聯繫還是原來那麼多,只是能夠真正懂真正相知的人沒有了。

所以中年,只有我和我在雙手緊握,默默前行,孤獨而悽美。


春天的江湖


人在三十歲之前交的朋友都是以感情為出發點的。在三十歲以後的朋友是以利益為主,三十歲以後的朋友倒不如叫利益夥伴。如果一個人在三十歲之前交的朋友是利益關係的話說明這個人道德有問題,如果三十歲以後還是交以感情為主的朋友那麼說明這個人的智商有問題。

這就好比你去應酬,人家請你吃飯,對在坐的所有人哪個是你可以傾訴肺腑之言的?如果是從小玩到大的朋友過年聚會。不管自己事業有多大的成就,請放底自己的身份。畢竟,從小到大的朋友以後都不會再有了。

逢人只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

入山不怕傷人虎,只怕人情兩面刀。

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不信但看杯中酒,杯杯先敬有錢人。


於海濤


1、人到中年對事物和人的辨別能力已經成熟,不會像年輕人一樣容易激動亂交朋友了。

2、從青少年到中年每個人都會面對不同的人群,也和其中的一部分成為了朋友,這樣就形成了整體的社會關係。

3、在此過程中由於不同見解和性格、地域差異,有的朋友也會疏遠,甚至淡忘,而有的就成了知己朋友“鐵哥們兒”。

4、到了中年以後隨著閱歷的豐富和工作、生活環境的影響,在結交朋友中就慢慢開始做減法了,能成為真正朋友的越來越少。

5、還有就是到了中年以後人都比較淡定了,事業比較成功的也沒有時間參與朋友交流,事業平平的也不願參加無意義的社會交流了,接觸朋友的機會也開始減少。

6、所以人到中年朋友

減少甚至沒有朋友也是正常現象,而整觀人生過程能成為真正朋友的也是寥寥無幾。

評論區討論

謝謝!


一種責任


因為到了中年,你的才華本事已定局。有錢,有勢,有關係,有時間必然有很多關係的朋友。相反,沒錢沒勢沒關係,997不停工作,既沒錢又沒時間,何來的朋友,加上看清了人情世故,自己只能靠自己努力去打拼了,不想看到別人的勢利眼,所以人到中年越來越少朋友,甚至沒有朋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