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学进行慈姑栽培?有没有什么好方法?

笠翁话农村


如何科学进行慈姑栽培?有没有什么好方法?


种植技术分享。

慈姑是泽泻科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也叫剪刀草、燕尾草,生长在池塘、沼泽、沟渠、水田里,叶子像箭头,开白花。地下有球茎,以球茎作蔬菜食用食味好,营养丰富,主要在春节前后供应市场。一般食用方法是炸盐麻味脆片、慈姑煮猪脚等。市场零售价一般是每公斤10元左右。

慈姑主要在长江以南各省区广泛栽培,充分利用池塘、沼泽地、沟渠和不适宜栽培水稻的烂水田等水域种植。

慈姑生长发育及对外界环境条件的要求

慈姑性喜温暖湿润及充足的阳光,不耐霜冻和干旱,一般春夏间栽植。土质以肥沃松散、富含有机质的为最适宜。慈姑虽然能结实,但是用种子繁殖的经济效益低,一般都是用球茎的顶芽进行无性繁殖。慈姑生长发育过程及对外界环境条件的要求有:


1、球茎萌芽:当春季的气温上升在14℃以上后,慈姑顶芽就开始萌发,在基部一、二节间伸长,第三节上着生的鳞片逐渐转变成绿色,发生了须根。萌芽生长的适宜温度是15—20℃。


2、叶的生长:慈姑初期发生的叶形小,随后发生的叶片较大,气温在20℃左右,大约在7—10天抽生产一片叶,气温继续升高,大约5天就可以抽生一片叶。如果气温下降时,抽生叶片变慢。气温在5℃以下时,植株地上部枯死,叶龄一般为40—50天。


3、匍匐茎的生长:在温度较高时,20℃以上,匍匐茎的顶端向上土而生长,抽出叶片,并且在基部生根,形成分株。在温度比较低时,15℃以下,匍匐茎的顶端向土中生长,顶端数节贮存养分,形成球茎。


4、球茎形成:球茎形成的过程要有良好的内外条件,既要在球茎形成前,植株能旺盛的生长。在球茎形成过程中,保持较大的叶片面积和良好的生长状态,这是内在条件。稳定而适当的低温,良好的水肥和日照是外部条件。温度在10—20℃,白天、晚上的温差较大日照充足,有利于球茎的形成。

慈姑的栽培

一、育苗

慈姑育苗有利用整个慈姑球茎和只利用球茎顶芽两种方法。用整个慈姑球茎育苗移栽,因为苗期营养充足,秧苗粗壮,所以产量比较高,但是需要大批的球茎,投资比较大 。因此,在生产上一般合适采用整个慈姑球茎育苗移栽的方法,大多数栽培都是利用慈姑顶芽繁殖。顶芽最好是在冬季采收时将球茎折下来进行窖藏。


1、催芽:为了促使慈姑早出芽,育苗前可先进行催芽。催芽的方法是将留种用的顶芽从窖中取出,用草席围好,上面覆盖湿草,干燥时洒些温水,保持在15℃以上和一定的湿度,经10-15天出芽后,再进行秧田育苗。如栽植较晚,气温已达15℃以上时,可不经催芽而直接育苗。每亩秧田用顶芽大约10公斤,可以供15亩大田栽植用。


2、秧田准备:选择深厚肥沃的水田作为育秧田,施足底肥,带水耕耙,然后划出秧池,每个秧池宽1.3—1.5米,池间留30—40厘米宽作为人行小道。


3、下秧:清明前、后下秧,以株、行距各8—9厘米为宜。栽插深度要求顶芽第三节位入土1.5—2厘米,以利生根,太浅不利于发根,还容易使顶芽浮起来。


4、秧田管理:下秧后7—8天开始发芽生根,秧田要保持水深保持3厘米左右,以利提高土温,促进幼苗生长健壮。

二、定植

栽培慈姑也要选择肥沃深厚的上等田,定植前施足底肥,每亩定植田施腐熟厩肥4000公斤左右,深耕耙平。慈姑秧苗的定植要根据各地的气候条件,一般多在五—6月上旬定植,秧龄35—40天。定植时拔起秧苗,摘除外围叶片,仅留16-20厘米叶柄,以免定植后遇风摇动,影响成活。植株的行距因品种而异,一般生长期长、发棵大的株、行距为40厘米见方,定植栽植时将根部插入土中深度10厘米左右,随即将根部泥土填平。

三、田间管理

慈姑整个生育期要保持浅水层,严防干旱。苗期要浅水勤灌,以提高土温。栽植后约1个月,可排水晒田,使根深扎。高温期间,夜间可灌水降温,植株大量抽生匍匐茎时,保持土壤干干湿湿,促使大量抽生匍匐茎。后期维持浅水,保持球茎膨大的需要。慈姑生长期,需肥量大。为了不断满足慈姑生长发育对肥的要求,慈姑在封行前中耕2—3次,追肥2—3次,追肥以有机肥为主。前期以氮肥为主,后期增施磷、钾肥,以促进球茎的膨大。


慈姑栽植1个月至开始形成球茎止,需经常进行中耕除草。后期去老叶,以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在球茎膨大期间,每株仅留7—8片叶,将外叶和老叶剥去,改善行间通风透光条件,减少病虫危害。待新叶抽出2-3片时,还要向根际培土,以利球茎生长。白露以后,慈姑大量抽生匍匐茎,进入结球阶段,这时应保护绿叶面积和地下根系,以加强养分的制造和吸收。

四、病虫害防治

1、黑粉病,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退绿的小斑点,逐渐变为黄绿色的泡状凸起,严重时叶片干枯,影响球茎发育膨大。


防治方法:在发病初期及时喷药防治,可以选用80%乙蒜素乳油1000倍液,或12.5%粉唑醇乳油2500倍液,或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多菌灵超微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2%戊唑醇悬浮剂80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8000倍液,或40%氟硅唑乳油8000倍液,或40%多硫胶悬浮剂500倍液喷雾,10-15天一次,连续防治2-4次。


2、蚜虫,可以用40%乐果乳剂1000倍液防治。


3、钻心虫,可以用48%毒死蜱乳油1000-2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或10%虫螨腈乳油20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1500倍液喷雾,交替用药,每隔7天一次,连续防治2次。

五、采收

11月—12月间,慈姑经过初霜后茎叶枯黄,就可以开始采收,采收时排干田水,用锄挖。留种时要选择肥大,没有病害。顶芽生物弯曲的球茎作种。选择好后,即将顶芽切下,切口不能过高,要多带球茎组织,以利发根。顶芽切下以后,排成薄层,在阳光下晒1—2个小时,晾干表面水分后,就可以贮藏备用。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老周说三农


慈菇又名茨菰,通常我们所说的慈菇即是指华夏慈菇,属泽泻科慈菇属慈菇亚属的一个重要变种。慈菇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作一年生或二年生栽培,而温带多作一年生栽培。

慈菇球茎每100克中,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25.7%、钙8毫克、磷260毫克、铁1.4毫克,还含有矿物质和维生素。慈菇既可做菜食,又可加工成慈菇片和慈菇淀粉。慈菇的耐贮性强,贮存期可从11月中旬至第二年清明,因而为冬春蔬菜供应淡季的优良的水生蔬菜。

慈菇在中国、日本、印度、朝鲜被作为蔬菜栽培,我国长江流域及长江流域以南的省份均有栽培慈姑的习惯。下面给大家分享下慈菇高产质优的栽培方法,首先先讲解下慈菇的植物学特征以及慈姑适合栽培在什么环境里。



慈菇的植物学特征

慈菇叶片为箭形,具有长柄,着生于短缩茎上,短缩茎每生长一节,抽生一片叶;短缩茎上的腋芽萌动向土中生长,成为匍匐茎,匍匐茎在生长过程中,当气温高于20℃以上特别是土温较高时,其顶端向土面生长,抽叶生根,形成分株;当气温低于15℃以下时,匍匐茎顶端积累养分膨大形成球茎。球茎卵形或近球形,皮白色,淡黄色或乌红色。球茎高3~5厘米。根为须状根,从短茎基部发生,具细小分枝无根毛,一般栽培种开花较少,而野生慈菇开花较多,栽培慈菇始花期一般在7月中下旬,而野生慈菇的始花期一般在5月中下旬。开花植株从叶腋抽生花梗1~2枝,圆锥花序,少数总状花序,雌雄异花,雌花在下,0~8轮,雄花在上,4~24轮,花白色,花萼、花瓣各3枝。雄蕊多数,多数心皮离生,集成球形。结实后形成多数密集的瘦果,瘦果扁平,斜侧卵形,具喙,顶生,具翅,有微齿。慈菇种子的发芽率极低,发芽后长成的植株在当年只结细小球茎,生产上都用球茎进行无性繁殖。



慈菇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慈菇对环境条件总的要求是温暖、湿润及富含有机质的土壤,生长期间要求通风透光,具体的条件如下:

①温度:慈菇的球茎在14℃以上的温度下才能萌发,球茎萌发后,如果温度达到20℃左右时,每8天能抽生出一片新叶,8~9月份的气温高,慈姑抽生新叶的速度会加快,大概每5天可抽生出一片新叶,当温度达到25~28℃时,会开始抽生匍匐茎;温度在20℃左右时,在日照条件满足的情况下较容易形成球茎。气温低于10℃时,植株生长会放慢;气温高于35℃时,叶片抽生的速度会过快,这会导致地下球茎的养分消耗加快,膨大速度会放慢;假如高温天气持续的时间长,会导致匍匐茎向地面生长,这会引发发育中球茎萌生新芽,导致球茎不能正常膨大。

②光照:慈菇是非常喜光的作物,短日照有利于地下球茎膨大,长日照能让地上部生长健壮。因此,在定植慈菇时,定植密度不要过于密集,在慈菇生长过程中,发现有老黄叶片时应及时摘掉,以增加植株之间的通风透光性。

③水分:慈菇生育期间的水分要求较高,以“浅—较深—浅”和严防干旱为原则。苗期宜保持3厘米左右浅水;结球期间一般应保持7厘米水层,以后随着球茎成熟,逐渐落浅,后期水分不宜过大,否则将使球茎延迟成熟,或刺激部分顶芽提前于当年萌发

④土壤:土壤须选用熟化土壤,富含有机质,但不能过于疏松稀烂,否则慈菇质地疏松,品质差,土壤过于板结,则球茎不能充分膨大。

⑤肥料:慈菇适宜于有机质丰富的土壤生长,因此,多施有机肥有利于慈菇的生长,多施磷肥、钾肥除能让球茎更加膨大,还能改善球茎品质。据试验,每亩施氯化钾13千克并配施氮素化肥,既有利于改善品质,又有利于提高产量和单个球茎的重量,同时,耐贮能力也得到提高。



慈菇优良品种介绍

①刮老乌:原产江苏省宝应县,又名紫园,植株粗壮,叶片及叶柄深绿色,叶片宽大。球茎皮青紫色,球茎球形,肉为白色,顶芽粗壮且弯曲,部分球茎顶芽旁有一侧芽。较早熟,生育期200天。单株结球10~15个,球茎平均重35克,最重达80克。球茎苦味较浓。一般每亩产750千克,高者达1000千克以上。抗病性极强。

②苏州黄:原产苏州。植株高90~100厘米,叶柄及叶片色绿色。球茎呈微纵扁的卵圆形,皮黄色,肉呈黄白色,顶芽长4~5厘米,粗1~1.5厘米,略扁而弯,较晚熟,生育期190~200天,单株球茎10~15个,球茎平均重30克,最重可达85.0克,每亩产750~1000千克。品质较好,肉质细密,苦味少。

③南宁白慈:原产广西南宁。株高110~120厘米,叶长35厘米,叶宽10厘米,球茎卵圆形,皮白色,肉白色,单株结球10~15个,最大重可达90克。苦味少,每亩产750~1000千克。



慈菇高产栽培技术

※生长季节※

慈菇在无霜期生长。一般清明萌芽,小暑到白露生长叶片,大暑开始抽生匍匐茎,立秋至白露匍匐茎发生最多。秋分至寒露结球,寒露至立冬地上部分枯死,球茎成熟,立冬至第二年清明皆可采收。

※茬口安排※

①早茬慈菇:A.冬闲沤田→早慈菇→采收贮藏越冬。即清明至小满直接用球茎或顶芽栽插,立冬收早慈菇。B.席草慈菇套作:慈菇→席草秧,即10月到翌年2月栽席草,4月上旬将慈菇插入席草行中,7月中旬刈割席草,11月收慈菇后栽培席草秧

②伏茬慈菇:夏茭或席草→伏慈菇→油菜、绿肥、越冬菜或慈菇在田间越冬。即夏茭、日本席草在夏至小暑后采收。伏慈菇于小暑至大暑栽植,立冬至小雪排水采收。小雪至大雪栽油菜、绿肥、春芥菜或慈菇在田间越冬。

③晚水慈菇:早稻或早藕→晚慈菇→晚慈菇越冬即早稻,早藕于立秋前后采收,慈菇于谷雨催芽育苗,立夏移苗,立秋前后栽植,越冬后至春分萌芽前采收完毕。



※培育壮苗※

☆选种:慈菇育苗有利用整个球茎育苗和球茎顶芽育苗两种方法。无论那种方法都要选用成熟、肥大的球茎,顶芽要健壮。春分至清明地温上升,开窖取出贮藏的顶芽摊晾后堆于室内芦席上。催芽时在河水中洗去烂叶。春挖的晚水慈菇不必窖藏,顶芽摘下后堆在室内芦席上即可。根据实际情况,每亩需用球茎65~115.0千克。

☆根据茬口分期育苗:秧田要求精耕细整,施足底肥,播插深度一致,一般要求第三节位入土,以利着根。

①早水慈菇于清明至谷雨插芽,大小芽分开,行距3~5厘米,株距3厘米,待长出1~2片叶时便可栽植。

②伏水慈菇于立夏到小满育苗,株行距均为6~7厘米,苗高40~50厘米,有4~5片大叶时栽植

③晚水慈菇在清明至谷雨插芽,立夏至小满选地势高的水田移一次,株行距均为12~15厘米。栽后控制水肥防止徒长。




※深耕熟化,施足基肥和追※

慈菇对一般土壤的深耕20厘米,熟化土层。施肥量因田底肥瘦和茬口而不同。早水慈菇生长期长,基肥应以有机肥为主,每亩施猪、鸭粪30~40担或青草100~200担,与席草套作的慈菇,于席草收割后补施猪厩肥15~20担,人粪尿20~30担。茭白茬田底肥,可不施基肥,在慈菇生长期看苗补肥。晚水慈菇定植后营养生长期只有35~40天,故基肥应以速效肥为主。

早水慈菇的施肥原则是“早期控,后期补”。营养生长期主要施有机氮肥,防止高温徒长。结球茎期施人粪尿20~30担或尿素10~15千克。晚水慈菇的施肥原则是“早期控,中期稳,后期足”。营养生长早期施碳铵或尿素10~15千克,摘叶停止后用化肥和猪厩肥拦和塞于植株四周。


※适时早栽,合理密集※

早水慈菇的生长期长,单株体积大,叶片多,球茎栽植宜稀,行株距60厘米× 50厘米,每亩2000~3000株。晚栽的植株矮,叶片数少,结球也小,故宜密植,行株距43厘米× 36~43厘米,每亩栽3500~4000株。栽植愈迟,密度应愈高,立秋后栽植每亩不少于4500~5000株。





※摘除老叶,处理好匍匐茎※

为改善光照条件,防治病虫害,应清除老叶。在江南地区,一般于大田栽植秧苗后15~20天,将植株外部老黄叶摘去,埋入株旁土中,仅留中央新叶三片,以后每隔20天左右一次。早水慈菇在立秋后不再摘叶,晚水慈菇于白露停止摘叶。摘叶的同时除草并在根际蕹泥。据试验,采用未摘叶、全摘叶、不摘叶三种处理比较,以未摘叶的效果为最好。既可摘去外围黄叶增通风透光,减轻植株负担,又不伤叶面积,从而促进了同化作用。在华南地区,一般在立秋至秋分这段时间对慈菇定植,定植至立冬前后,分次摘除老叶,一般在植株有7~8叶,外叶开始变老黄时,摘叶一次,每次摘叶后保留4片新叶,球茎形成前,停止摘叶。其次,在生长期间,温度尚高时,凡是匍匐茎成长的分株,都应结合摘叶、除草,及时拔除埋入田中作肥料。


※水层管理※

慈菇生育期间的水层管理应保持“浅—较深—浅”和严防干旱为原则。早水慈菇前期灌水3~5厘米的浅水,以提高土温促进生长。定植成活后匍匐茎成活以前(6月上旬至7月上旬),保持水层7~10厘米。匍匐茎抽生前后(7月上旬至8月中旬),宜增加水位至13~20厘米,在8月下旬至10月下旬生长的后期,应逐渐排水防止球茎萌芽。




※采收、留种和贮藏※

长江流域在当年立冬成熟至第二年清明发芽前皆可采收,随挖随吃,也可在立冬后挖起在室内用湿沙埋藏或窖藏。华南地区栽培的慈菇,通常是在春节前后采收,采收后利用球茎进行育苗繁殖。

慈菇留种通常是在采收时,选取具有本品种性状的植株作为留种母株,对选择好的母株选取饱满充实的球茎作种。留种要求冬前催芽,带些肉质茎,摆成薄层放在阳光下晾晒1~2小时,晾干表面水分,然后贮藏,每50千克慈菇一般可以摘取顶芽6~7.5千克,每亩大田约需留足顶芽12.5千克

贮藏的方法是要选地势高处挖窖,上口直径50厘米,下口直径70厘米,深60厘米,四壁拍实,窖底铺一层干净的稻草。顶芽与沙拌匀入窖或每铺6厘米厚的芽再铺一层湿沙,堆成馒头状,上面盖一层草,再盖干土20~30厘米,做成馒头状,并适当拍实,防止雨水侵入。


朋友们,关于慈菇植物学特征、环境要求、优良品种介绍、详细的栽培管理流程等等就介绍到这,感谢大家的阅读!!!(完)


南粤新农人


慈姑之名就源自那根状茎末端膨大的诸多球茎,慈菇红烧腊肉味道鲜美,常采集炒食,要知道它可是江南“水八仙之一”呢!丰富的淀粉及蛋白质加之众多的微量元素集于一身,深受人民的喜爱。目前在长江以南各省广泛种植,其变种——华夏慈姑因植株粗壮,叶片肥厚,而球茎肥厚而被选育专做栽培食用。慈菇高产栽培方法在于科学管理。

慈姑种芽处理和优质选种

慈菇因为它主要是利用种芽来繁殖、生长。应选择健康、大小适中、完全成熟的种芽,然后切除部分球茎,再用多菌灵浸泡20分钟左右后将其晾干,进行越冬储藏,在播种之前,将其放到清水中浸泡两天左右即可播种。

慈菇科学定植间距

5月中旬当慈姑苗高35厘米时,就可按行距60厘米、株距40厘米定植,定植时要将苗插入土中,防止漂秧缺棵。

日常田间水分管理

1、植被层水分以浅水勤灌为主,在高温多雨情况下,适当放水搁田,以防引起徒长。在高温干旱情况下,注意适当深灌凉水,以防引起病衰。植株生育前期保持3~6厘米浅水,梅雨季节,植株易生长过旺,可于7月上、中旬进行一次搁田,以控制地上部生长,使长相转为稳健,提高植株的抗性。

2、慈姑虽然是一种水生植物,但它对水分的需求非常严格,慈姑种植的水位管理是相当重要的,播种时水田的水位一般控制在三厘米左右,等到十天左右,再继续往田间注水,水位还是控制在三厘米左右,生长期时水位需保持在4厘米左右,如温度高于25°以上,我们需合理增加水位,控制在6至10cm左右,注意,秧苗种植以后需时刻保持土壤湿润。

进行科学施肥管理

1、慈菇在整个生长生育过程中,做好施肥可以提高慈姑的品质和产量,种植后一星期左右就需要进行施肥,主要以腐熟的农家肥为主,为了能达到养分的最佳利用效果,在它的生长过程中,我们需要遵循促、控、促的原则来施肥,施肥过程中,我们主要要以腐熟的农家肥为主,配合氮肥、磷肥、钾肥使用。

2、植株移栽7-10天活棵后追肥1次,每亩施尿素10公斤或人粪尿1 000公斤。7月上中旬再追肥1次,每亩施草木灰70-75公斤或碳酸氢铵100公斤促球茎膨大。植株生长前期要适当搁田,搁田程度以田不陷脚为宜。及时除草和剥除植株上的老黄叶及部分侧芽,增强田间通透性。

慈菇病虫害防治

1、危害慈姑的主要病虫害有黑粉病、蚜虫、螟虫。黑粉病可用25%多菌灵5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800倍液,或25%粉锈宁8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2、蚜虫可用40%乐果1 500倍液喷雾防治。螟虫可用25%杀虫单600-800倍液喷雾防治。

慈姑适应能力很强,喜欢温和的气候、背风的环境,水田或其他陆地浅水区都能生长,在栽培过程中要注意保证光照充足,并注意防范风雨袭击,因为风雨易造成慈姑叶茎析断,影响球茎的生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