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菇是什么?为什么老东莞人说“隔夜慈菇,卖田也要食”?

苏枫樱


慈姑是什么?为什么老东莞人说“隔夜慈姑卖田也要吃”?

慈姑我们地方叫茨菇,也叫剪刀草,既是蔬菜也是一味中草药,大部分人喜欢吃它,是因为它不仅营养丰富,最主要的是具有食疗功效。


在花腰妹的家乡,茨菇和莲藕是我们当地栽种最多的水生植物,每年一二月份种植,八至十二月期间收获上市,每亩平均产量在2500公斤左右,产值达5000多元,再加上我们山区独特的气候和优质的水源和环境,栽种出来的茨菇个大、品质好,没有苦涩味,深受市场和消费者的喜爱,所以也是我们当地的一项特色农业产业。


茨菇我们常种植在水稻田里,叶子像箭头,开白色的小花,地下的球茎就是我们常食用的茨菇,颜色为黄白色或者青白色,茨菇多产的时候一株可以收获10多个球茎,所以民间常把茨菇称之为“乳珠子”或“蔬菜卵”。

茨菇做为蔬菜来说,主要成份是淀粉,富含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还含有钙、铁、锌、钾、磷等微量元素,其营养价值较高。


而茨菇作为中药来说,有补肾、健脾胃、止泻痢、化痰、润皮毛、消炎败火等功效,对人体机能有调节促进作用,具有较好的药用价值。

民间偏方里常用茨菇煎汤服用治疗小便不利或肺热咳嗽,用茨菇炖肉或者以蜂蜜拌蒸食用,可以益脾润肺,治肺虚咳嗽痰血等,还可以将茨菇捣烂与生姜汁调匀后涂敷在皮肤痛处,有消炎、退肿和止痛的效果。


在我们当地,茨菇的吃法有很多种,最经典的就是我们的“茨菇宴”,全席原材料全部都是茨菇,煎、炸、蒸、煮、炖、炒、舂,还有凉拌、茨菇饼、茨菇圆子、茨菇酸菜等20多个菜品,其中吃的最多的就是茨菇煮排骨或者茨菇红烧肉。


如果喜欢吃素菜的,也可以做成油炸茨菇片,或者一个个先煮熟后加入花椒、辣椒等佐料一起放在研臼里舂吃,既开胃又特别下饭,味道很好。但是一定要记得做茨菇菜要刮皮哦!

以上就是花腰妹眼里的茨菇了,正因为茨菇独特的药食功效,所以老东莞人才有了“隔夜慈姑卖田也要吃”的说法,看了我的介绍,你对茨菇有了解了吗?


花腰妹


如果举办一届古怪食物的评选大赛,茨菰一定榜上有名。

全世界范围内,似乎也只有中国正儿八经地拿来入菜,而且仅限定江南地区。名义上与茭白、芡实等共列“水八仙”之中,但是茨菰的爱好者远不如其它“七仙”来得多,吃不惯的朋友不在少数。

北方人知道茨菰,多是从汪曾祺先生的那篇《咸菜茨菰汤》中看来,不过即使汪先生本人,也非茨菰的铁杆粉丝,文中说,“我小时候对茨菇实在没有好感。这东西有一种苦味……真难吃”即是明证,老先生之所以后来反过来怀念得交关,无非是乡愁作祟罢了。

所以汪先生的粉丝有机会到了南方,试过茨菰后大失所望,也很常见。那股苦味,无法形容,较苦瓜又不同,确实叫初尝之人难以适应。

但茨菰的强烈个性也因此得来,沈从文先生说茨菰的格调高,就是这个缘故,不然,跟土豆又有什么分别?

一切古怪食物,皆可通过训练的过程慢慢接受。当你学会欣赏,又会渐渐吃上瘾,从此变成一个茨菰痴也有可能。

其实茨菰是名副其实的健康食物,《本草纲目》认为茨菰“达肾气、健脾胃、止泻痢、化痰、润皮毛”,是生津润肺的佳品,当今空气污染严重,大家呼吸困难,不妨多食茨菰以御之。 茨菰叶如同燕尾分叉,故又名燕尾,但不如茨菰叫得普遍,也作慈姑。多说茨菰一株产十二子,如慈姑之乳诸子,当然有点道理,但是按照“食家饭”俞沁园姐姐的说法,两个同音名字,呈现烹饪时个性的两面,更能得到我的共鸣。

猪油是茨菰的最佳拍档,做红烧肉时,可下茨菰,有了猪油的滋润,苦味收敛,变得若有若无,至少不会让人一下子逃之夭夭。炒肉片也行,半肥半瘦没问题,全是瘦肉的话,请记得另加一勺猪油。

茨菰遇上猪油,就成了慈姑,否则即成孤家寡人。所有的蔬菜都不合衬,只有咸菜相宜,汪曾祺先生怀念的咸菜茨菰汤,一点油也不下,清高的文人饮之,会想起自身。

像对付苦瓜那样,增甜也是不错的武器。炊饭时埋入茨菰,及熟,蘸白糖或者蜂蜜,也很可口。

最会吃茨菰的是苏州人,路边小贩将茨菰片了,下油锅氽脆,是送酒的恩物,比麦当劳的洋薯片不知高明多少。


猪油帮主老波头


东莞人团年饭的饭桌上有三道菜不可没有,其一是鱼,以示“年年有余(鱼)”。其二是“慈菇”,以示子孙满堂。主妇做得特别多,又不切开,当然不入味,吃不完,以示子子孙孙永不断。隔夜慈菇特别入味,东莞有谚语:“隔夜慈菇,卖田也要食。”。其三是鸡,团年饭必有鸡,家家杀鸡,故广东歇后语:年尾鸡公唔敢啼(提)。


慈菇是一种水植物,它的果实为黄白色或青白色球茎,顶端有肥大的顶芽,外形有点像马蹄呈长长的圆形,富含淀粉、蛋白质、糖类、无机盐、维生素B、C及胰蛋白酶等多种营养成份。不仅可作蔬菜,而且还有较多的药用功能,中医认为,慈姑主解百毒。

慈姑怎么吃

慈姑的营养丰富,但是怎么吃才能发挥慈姑的最佳口感呢?

慈姑的烹饪方法主要有炒、烧汤和红烧三种。红烧的慈姑吃起来非常粉嫩润滑,但是可能会有点微微的涩味。慈姑汤则清新让人唇齿留香。而炒的慈姑酥脆可口,不管是炒,还是汤,还是红烧。慈姑特有的味道总是吸引着人们。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慈姑不适宜和素菜一起做,这是因为慈姑和肉菜一起做的时候会吸进一些油脂,这样能中和慈菇本身的苦涩味道。而和素菜一起做的话,慈菇也会吸收其他蔬菜自带的菜味和苦味,从而变得异常苦涩难吃。

慈菇属于水生蔬菜,对铅等重金属具有较强的吸收、积累能力,所以慈菇球茎表皮的铅积累量较高。因此在食用慈姑时不要怕麻烦,一定要认真去除表皮,把顶芽掐掉。


慈菇的功效与作用

1、慈姑是一种低脂肪,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并且慈姑含有秋水仙碱等多种生物碱,有防癌抗癌肿、解毒消痈的作用,常用来防治肿瘤。

2、慈姑是性凉的食物,能够生津润肤、清热下火。中医还认为慈菇能够入药来辅助治疗肺痨和哮喘。所以综合来说慈姑具有润肺的功效,能够滋阴润肺,去除肺燥肺热。使人呼吸畅通舒适。以及护心功效,保护心脏,保护心肌细胞,预防或是缓解心悸、心率失常等。

3、慈菇还具有解毒的功效,能增加免疫细胞的活性,消除体内的有害物质。同时慈姑还能利尿消肿,清除体内毒素和多余的水分,促进血液和水分新陈代谢,利尿、消水肿。

慈姑的做法

说了这么多,你一定想知道营养如此丰富的慈姑要怎么做才好吃吧。慈姑的做法非常多,像红烧,炒,滚汤,炖肉或以蜂蜜拌蒸食用。下面来介绍一道慈姑烧肉怎么做。

慈菇烧肉的制作材料:

主料: 慈姑 猪肋条肉(或五花肉)

调料: 姜3克,酱油5克,白砂糖8克,料酒10克

1、 将猪五花肉切成小块待用;

2、慈菇刮皮洗净,切成滚刀块或者个人喜欢也可以切成丁块或切一半即可。

3、开火等锅热了,倒入花生油烧热,放入葱段、姜片爆出香味,然后放入肉块煸炒出油,看到肉块变色后加入酱油、料酒和少许水,用大火烧沸后转小火焖烧约1小时;

4、最后放入慈菇和白糖用火烧沸,焖至酥烂,装盘即成。


慈菇的宜忌人群

很多食物都不是所有人都能够食用的,所以在对待每一种食材上面,我们都需要清楚它们的习性功效等,以便我们可以根据每个人不同的身体体质选择适宜自己的食材,这样在享受食物的美味的同时可以起到一定的食疗作用。

因为慈姑性凉,味苦甘。归肝、肺经。且具有活血,通便,滑胎等等的功效。所以适宜孕妇临产前或产后,或难产,或胎衣不虾时食用;也适合有习惯性便秘者,泌尿系结石患者、咳嗽痰中带血者宜食;贫血、营养不良性水肿、脚气病和神经炎患者食用。但是妇女怀孕初期不宜多食,又因为慈姑涼湿,痛风病人不能吃。通过这些你应该大概了解了慈姑的性质,也由此知道了什么人适宜食用,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哦。


慈姑的挑选方法

挑选慈姑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挑选那些形状完整,有关泽圆润的,看起来结实没有裂开或缺损。

从纹路上看要清晰的,如果纹路有皱缩纹的,就不要挑选了,一般都是放了比较久或老了的,吃起来会比较苦涩。

再次要看表面有没有变色的,快根有没有腐烂的,一般新鲜的慈姑都是表面没有变色,没有腐烂的快根。

而市场上出售的慈菇分成长形和圆形两种,长形一般有三节,吃起来较香较脆;圆形肉色为白,淀粉含量较丰富,口感略苦。所以在挑选的时候,可根据个人口味选购。

一般来说,炒慈姑的话可以选择三节长形慈菇,而炖煮类可选择圆形慈菇。


一人四处游


慈姑清甜可口 却不能多吃

慈姑是长在水田里的一种水生植物,长在水田里的球状茎块可以吃。

可以水煮、清炒,也可以搭配肉类炒。

口感清甜,微苦,微涩,淀粉多,有饱腹感。

喜欢吃淀粉类食物的人,也许都爱吃慈姑吧。

自家种的慈姑,个个饱满圆润。

怎么看,怎么喜欢。它的味道像某种人,与你若即若离,未必人人喜欢

清水洗净,装盘待切,连皮都不需剥

对半切,即可

质地灰白,看起来粉粉的样子

装盘待煮,清炒,什么配料都不放

口感比类似莲藕,却略爽粉,不比莲藕香气浓,气微,味道微甜带些许苦涩,据说含微量元素很多,性寒,而不能多吃。

(头条号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i6386467782761906689/#p=1)


阿兽文旅


慈菇是东莞人过年、结婚摆酒必备的一道菜,慈菇本身没什么味道,主要用花腩肉南乳煮,隔餐食味道更好。慈茹因其外形似小男孩的JJ,所以人们都用这道菜来预意来年添个男丁,婚宴上、过年好常会讲祝生翻个慈茹丁。但本人东莞土生土长40多年没听过“隔夜慈菇,卖田也要食”这句话,而且这句话用东莞方言讲出来也不顺口,本觉得这句用普通话讲较押韵。应该不是东莞人讲的吧。


我来自火星滴


金庸笔下有“江南七怪”,江南的水乡可是有这 “水八仙”, 水八仙”包含了 慈菇、荸荠、芡实、菱角、茭白、莼菜、水芹、莲藕 。如果严格来说,走舌尖系列的“水八仙“里,无论是颜值和口感,慈菇都不是出类拔萃者,但是美食圈里,从不以单一标准论英雄,就算不好看,就算口感略有苦涩,“慈菇“也照样有人青睐,赢得一波忠实的 ”慈粉“。

壹周君第一次听说慈菇,真的还是从汪曾祺老师的散文里,文章里,壹周君看到了两种风格和口感的 “慈菇“,也就是两个文学大家从不同维度的评价,在那篇《咸菜茨菰汤》中看来,汪曾祺说“民国二十年,我们家乡闹大水,各种作物减产,只有茨菇却丰收。那一年我吃了很多茨菇,而且是不去茨菇的嘴子的,真难吃。”而沈从文老师则喜欢这种水里的植物,沈先生吃了两片茨菇,说:“这个好!格比土豆高。”吃菜讲究“格”的高低,也只有文学大家想到出来,壹周君只是普通人,第一想到的便是,到底这东西好吃不?

第一次看到慈菇,是在江南的水田里,一片片慈菇水田,叶片是利箭形状,根部壮实。从外形上,慈菇和芋头有几番相似。慈菇因为长在地下的,丰收的时候,要用铁锹扒开,再从泥土里分拣出慈菇,清洗干净。 村里精心种植的植慈菇的农民告诉壹周君,其实,慈菇不难吃,要看具体的土地,如果土壤适合,种出来的慈菇粒粒饱满,又粉又大,因为他不用化肥,只用草木灰肥,所以口感要好得多。

一般来说,慈菇和肉一起红烧,味道可以综合肉的油腻,比如五花肉烧慈菇,因为猪肉让慈菇消除了一些苦味,有点像苦瓜,这苦味变淡后,倒成了一种隐隐的风味。也有油炸慈菇片,当作零食,可惜这油炸壹周君不敢多吃,有机会尝试做一些。

中医认为认为茨菰有助于生津润肺,感觉可以跟燕窝媲美了,除了苦点, 也没有什么不好。但是民间有高人,茨菰还可以外敷,比如把鲜慈菇切碎,加上适量生姜汁调匀,涂敷于皮肤肿痛处,立马消炎、退肿、止痛。

看到慈菇,联想起汪曾祺和沈从文,壹周君感叹,食物吃到最后,往往吃到的是情感和乡愁,是你记忆中的味道而已。


武汉壹周


广西南部,大年初一,大多家庭吃素,慈菇是必不可少的一道菜;意为父母慈祥,子孙满堂。也很多人认为:观音即慈姑,大年初一吃素,相等于一年吃素。意为整年一片慈祥如意。


心待怒放


慈菇、慈姑、茨菰、发音差不多,其实也是同一种东西。慈姑与芡实、莲藕、茭白、水芹、莼菜、菱角、荸荠并称为水八仙。菜市场一般卖的不多,除非是在偏南方一带,特别是江南地区的菜市场中,一到季节,就小堆小筐的卖,像卖青椒西红柿那么自然。

相对来说,很多人熟悉慈姑却是在汪曾祺先生的书里,汪先生提到沈从文先生家做的一道慈姑炒肉片,也提到自己不喜欢吃慈姑的“嘴子”,两方面都让人印象深刻。


对我自己来说,如果一定要吃慈姑的话,我是更喜欢吃嘴子的。吃嘴子比较轻松,能吃出叶茎类蔬菜的口感,煮烂了以后,很吸味道,吃多了也不觉得怎么样。不像慈姑块,明明也没多大,却感觉怎么都吃不完,饱腹感特别强,虽然有粉,吃起来却既不脆也不像土豆那样有面糯的口感,油盐也难进入,每次吃慈姑都像完成任务,不吃完不准离席那种。所以平常难得买一次来吃,一年中唯一买的一两次不是烧肉烧汤就是炸成慈姑片,好吃是好吃,但并不会想着第二天再去买来吃一顿。


炸慈姑片,得费点功夫切片,然后擦干水分。真正做起来倒不难,经常下厨的话,倒小半锅油烧热,把慈姑片分几次放在漏勺里浸油捞炸几下就得了,沥油同时顺带撒上辣椒面和盐,当零食吃。如果平时不常做菜,嫌炸过的油浪费的话,也可以用平底锅弄,在平底锅滴涂少量油,小火慢煎两面,调味也是那两样就行了。

慈姑炒肉片,我做这一道菜时,要么事先把慈姑片焯到半熟,要么就是慈姑和肉片炒拢以后,加一碗汤加上锅焖煮到收汁,放盐和酱油提味,这样做出来比较适合我喜欢的熟度,慈姑味道也能多有一些。直接入慈姑片干炒到熟的做法就没试过,想来慈姑片得切得薄一些才行,但慈姑实在不好切片。

慈姑还可以挨着红烧肉一起烧,浓油酱赤的一锅做出来,再油盐不进也能多出几分味道来。

慈姑焖鸡焖排骨,先加干辣椒姜蒜炝锅,下鸡块或排骨和切小的慈姑炒香,加调味料初调出个味道来,然后加水或加汤焖煮到自己喜欢的熟烂度,尝尝味道,再添加些胡椒粉之类的,出锅撒点葱花青蒜面,香。

嫌麻烦的话,直接熬一锅排骨慈姑块汤,也还可以。

酸腌菜炒慈姑。酸咸味适度的湿咸菜,用来炒慈姑,吃起来也倒别有一番滋味。

如果觉得慈姑太硬,就加水烧成咸菜慈姑汤,慈姑放得少一些,用那汤泡饭吃,倒是真不错。

也有比较小的慈姑品种,那个吃起来感觉压力就小很多,不过不太常见菜市场里头卖。

(图片整理自网络)


美食家大雄


这个问题我来答一下。

因为我不是珠三角的,是地处粤西的湛江吴川。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只能说说我家乡对慈菇的风俗习惯。在我家乡,慈菇又名水菇。

习俗一:我们这平时是不吃慈菇的(起码是我家)。但年初一早上就肯定会吃一次,在我记忆中,好像每年也只吃这一次。因为家里年初一是吃素的,而这一道菜,即是糖炒慈菇。因为是吃素嘛,整桌菜不是咸就是甜,而小孩子最喜吃甜,所以小时候年初一特爱吃慈菇。甜甜的、粉粉的,所以记忆非常深刻。

习俗二:还是与过年有关。过年走亲戚都会带礼物,一箱箱的。当客人回家时,礼上往来,主人家就会收下一小部分的礼物,然后会在箱子里放上红包、生蒜、慈菇,特别上一年新婚或家里未生男孩的,其中慈菇就喻意生仔,因为慈菇形状类比嘛。主家祝客人添个男丁。

小时候在我们家乡也见过有种植的,但现在就没见过了,一是地形的改变,水田都荒废了。二是一年中就过年才有人买卖,种植的经济帐划不过来。

以上就是我对慈菇的认识。说下你家乡的风俗?


爱写作的白村


慈菇,又称剪刀草、燕尾草、蔬卵,属泽泻科,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在连城已有百余年种植史,县志中有莽菇,即慈菇也,味甘而带苦和慈菇,俗称蔬卵。别名张口草、华夏慈菇、燕尾草,分布在江以南各地广泛栽培。

《本草纲目》记载慈姑“苦、甘,微寒,无毒。”有泻热,解毒,通淋等食疗功效。生津润肺,补中益气,可用于咳嗽、痰中带血、小便涩痛、疮毒、湿疹等病的食疗。是无公害绿色保健食品中的珍品。”

慈菇叶形奇特,适应能力较强,可做水边、岸边的绿化材料,也可做为盆栽观赏。

吃慈姑要去皮吗?慈姑是南方地区冬春季比较常见的水生蔬菜,慈姑和肉类的结合总能让人们吃得津津有味。有人说慈姑连皮吃,有人说不行,到底吃慈姑要去皮吗?

吃慈姑要去皮吗?

冬春季节最缺乏蔬菜,而美味的慈姑却在冬春季大量上市,所以自然成了很多人的饭桌菜品。慈姑一般是去皮后炒食、红烧、煮汤等,我们知道,很多食物的皮比肉还有营养,慈姑的皮是不是也比肉好呢?吃慈姑要不要去皮呢?

慈菇富含淀粉、蛋白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消炎解毒、生津润肺、补中益气的作用。但慈菇属于水生蔬菜,对铅等重金属具有较强的吸收、积累能力。如今大部分地方的水质都是严重污染的,所以,吃慈姑一定要去皮!

目前,铅已是环境中的重点污染物之一,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及“三废”物质的大量排放,水体中的铅等重金属含量越来越高。如人们食用加工粗糙的慈菇,就可能会导致慢性中毒,对健康产生较大的危害。有研究发现,随着水体、土壤中铅浓度的增加,慈菇各部位铅含量呈上升趋势,铅残留量以慈菇球茎表皮最高,顶芽次之,去皮球茎最少。当土壤和水中的铅浓度达到每升50毫克时,慈菇顶芽的铅残留量为每公斤0.22~0.25毫克,表皮的为0.29~0.37毫克,均超过每公斤0.2毫克铅这一无公害蔬菜产品国家标准限量值。

如果将慈菇球茎表皮去除后,铅残留量为每公斤0.11~0.12毫克,低于国家标准,这时食用,相对安全。

慈菇球茎在土壤中成长,表皮直接接触土壤中的铅而导致吸收和积累较多,从而使得慈菇球茎表皮的铅积累量最高。为保证慈菇食用安全,加工时首先不要怕麻烦,认真去除表皮,其次不要怕浪费,要把顶芽掐掉。

除了慈姑的皮不能吃,还有5种常见的食物是不能吃皮的,看清楚了!

这5种果皮不能吃

1、柿子

成熟的柿子香甜可口,而柿子皮含有大量鞣酸,食用后会在胃酸的作用下与蛋白质发生反应,产生沉淀物,储蓄毒素,最后会引起多种疾病。

2、土豆

土豆皮含有“配糖生物碱”,长期食用在体内积累后,就如同慢性毒药,症状不明显,但是会对身体产生危害。

3、银杏

银杏皮含有“白果酸”、“氢化白果酸”等有毒物质,食用后会伤害我们的大脑,也很容易中毒。

4、荸荠

荸荠生长于潮湿的地里面,它的皮积聚了大量的化学物质和有毒物质,还可能含有寄生虫,连皮吃可能会引起身体不适,甚至中毒。

5、红薯

红薯皮含有大量碱,吃多了会不舒服;另外,黑褐色斑点的红薯皮已经收到感染,产生的有毒物质会伤害我们的肝脏,甚至会引起中毒,严重者可能会导致死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