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疫情暴露出很多问题,有哪些值得我们深思?今后该怎么做?

老周大哥


我们从高等教育的角度来对本次疫情进行总结与反思。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的公共卫生医疗基础设施比较薄弱,相比成熟市场国家,与GDP的比重较低,急需加大力度投资建设。


2、医学系统人才队伍依旧偏少,应该鼓励更多的高考学子填报医学专业,医学院校应适当扩张。


3、医学专业结构设置不合理,众多周知,报考医学的学生中绝大部分去了临床医学、口腔和护理三大专业,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作为医学下的边缘学科,几乎无人问津,这一状况必须得到改变,否则,疫情再次来临的时候,困难重重。


4、高校、党校在紧急事件时需发挥特殊的作用。


为什么这么讲呢?下边我们展开详细的分析。


1、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今天40年的时间里,我们的GDP总量增加了240倍,但是同期我们医院的数量只增加了3.55倍,从1978年的9293到2018年的33009个,这个扩张数量是远远低于GDP增量的,但你反观我们的高速铁路里程,高速公路的里程,增长非常吓人,截至目前,高速公路里程已经突破14.3万公里,比美国的10万公里出头还多将近一半,现在已是高速公路运营里程世界第一大国;高铁方面,去年底,突破3.5万公里,约占全球7成,当然是全球第一了。


但是我们的基础医疗设施非常薄弱,除了北上广深杭州等东部经济较发达区域外,中西部的基础医疗设施相对来说很薄弱,这也是这次为什么疫情发生后,全国一线的医院都调集起来支援武汉的重大原因,因为湖北的基础设施根本无法容纳那么多人隔离治疗。

因此,疫情结束后急需对基础医疗进行大规模建设,建议采用PPP模式,调动国有资本、民间资本一起参与,这方面可以借鉴地铁、高铁、高速公路建设的诸多经验。


2、医学人才队伍力量薄弱,这个又和第一个问题密切相关,因为基础医疗设施较少,所以即便我们的高校大规模的培养医学人才,但是将来学生没地方就业,发挥不了应有的社会价值,这条闭环就没办法形成,因此目前医学相关院校没有大规模扩招的现实需求,当然也就不敢放开招生了,但若第一个得到解决了,那么医学相关院校必须提前进行人才培养,以便各级医院进行人才储备,只有这个良性的闭环形成了,才能真正解决整个医疗体系的短缺问题。


3、医学内部专业结构设置及引导方向的不合理必须得到改观。


首先,设立公共卫生学院的大学太少,要在更多有条件的大学设立公共卫生学院,尤其是综合性大学,要起到挑头作用,这次疫情告诉大家控制类似的传染性疾病大规模传播靠的是很多学科综合交叉的能力,而不单单是医学的力量。目前国内设立公共卫生学院的大学总计不超过90家,且大部分设立的时间很短,比如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是2011年才设立的。


其次,在学生报考时要给予更多正面引导,鼓励学生报考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也需要在培养体制和就业机制上做一些改观。


现在的高考学子大部分会选择临床、口腔和护理三大医学专业,其它的医学专业则不大受欢迎,尤其是公共医学,主要原因在于需求量小、没有处方权、收入不如三大专业等等,这些需要在制度层面做一些改观,否则,即便设置了更多的公共卫生学院,但报考人数太少,那也办不下去,长期下去只会形成恶性循环。


4、大学和党校等公立机构的教学办公场地在紧急事件时如何应用。


大家都知道上个世纪三线建设时,国家在很多三线城市修建了很多良好的基础设施,只是很多无人知晓而已,这部分基础设施在紧急时刻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市区的大学和党校在紧急时刻到底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这点需要我们深入思考,比如这次的湖北省委党校、江汉大学、湖北商学院等都被临时征用为隔离地,这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隔离场地不足的问题,每年国内都有一批大学会建立新校区,在新校区建设时,在校区设计上,我们需要植入公共事件发生时的应急功能。


元祖聊高考


我们必须反思,为什么会这样的结果?我们有没有疏忽大意了?城市治理有城市治理的难度,不能听见风就是雨,但必须要有深沉的忧患意识。

第一,中国人,真要管住自己的嘴!教训真是惨痛的。17年前的那次疫情,被证明就是祸从口出,病毒最初来自中华菊头蝠,果子狸与它们接触感染后,再将病毒传染给人类。这次武汉的新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按照钟南山院士的分析,很大可能,来源是野生动物比如竹鼠、獾等。一句话,还是吃出来的。但都吃出这样的疫情来了,我们难道不应该认真反思吗?我们真就管不住自己这张嘴了?

第二,比恐慌更可怕的,是轻慢。刚开始一切似乎很平静。但突然间,确诊病例大幅增加,很多省份乃至境外都有,甚至有医护人员确诊,以及整个新年中国都笼罩在一种焦虑中。我们必须反思,为什么会这样的结果?我们有没有疏忽大意了?城市治理有城市治理的难度,不能听见风就是雨,但必须要有深沉的忧患意识。

第三,认真,中国人没有办不到。好在,最初几天迟疑后,一切迅速进入快车道。领导人高度重视,指示批示;武汉开始管控出行秩序,最终实施封城;全国也紧急行动,放了一个超长的假期。各路媒体,不管旧媒体还是新媒体还是自媒体,都开始科普各种疫情常识:要戴口罩、勤洗手、少出门。

各种硬核村主任也纷纷登场,展现了民间的智慧;中国企业更纷纷捐献爱心,甚至海外游子也从国外运回大批救急物资。

在灾难面前,中国人有恐惧,更展现出的是强大凝聚力。这种悲壮中的速度和激情,是很多国家无法做到的。

第四,灾难,更见证人性和善良。突如其来的疫情,确实就像一次集体急刹车,让我们看清发展中存在的隐患和问题,也看清谁是雪中送炭谁会落井下石。反正,确实有国家要员宣称,这有助于增加该国就业,如此冷血言论,遭到各方挞伐;也有邻国紧急运来援助物资,急人所急让人感动。更有很多逆行者,医生、护士、工程救急人员,向武汉集结。

第五,我们人类,终究还是太渺小。难道不是吗?科学是在进步,医疗水平是在提高,但隔几年,总有一轮大型公共卫生危机,总有大批民众被夺去生命。我们都是普通人,平时难免纠结于收入的多少,人事关系的复杂,各种酸甜苦辣;政客们还在计较着权力的大小,国际上各种权力的游戏,一场又一场的战争。但有没有看到,在大自然的伟力面前,我们人类是多么脆弱渺小。更可悲的是,有些病毒,还是我们人类自找的。

这些渺小的人啊,不是团结共抗灾难,却还各种争斗不休!太可悲了,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和贪婪才是。


深蓝日照


大家好,我谈谈我的看法,疫情过后,我们面对的是一种挑战,也是种机会。特别是对互联网方面的项目,更是机会多多,如果抓住了,那就是财源滚滚来。还有这次疫情,让更多人暂时没法工作,所以如果有一份跟互联网相关的第二职业,那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老谭是一位新晋的社交电商创业者,愿意分享我的历程。

来自于一个日入300的网赚人的自述。




老谭创业记


第一,其实在中医这次疫情是可预测的。而且根据五运六气,这样的疫情会有什么症状。这些也是可以预知的。至于在哪里爆发就有点困难。国家可以充分发挥古中医学的预测功能给各医疗单位和机构做提前预警。

第二,这次疫情没有第一反应让中医中药全面介入也是一个错误。非典已经用事实说明中医对瘟疫方面是有西医无可比拟的优势。有时不需要明明白白的治死人,只要糊糊涂涂治好人就好。不要西医治死人无罪,中医特别是民间中医治好人反而有罪。


龙腾四海81385471


深思的地方很多,首先要知道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其次健康身体的免疫力,存款,住所,情绪,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深思的。今后我们更要注意身体健康,最好在家自己做饭吃,在外用餐,要用一次性筷子,最主要的是懂得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不能乱吃。同意我观点的请传递下去。



老翟先生


第一,地方政府肆意妄为,加强中央集权!红会事件,口罩事件,上层处理疫情不及时,下层不积极配合工作,导致疫情波及全国,第二,不要再依靠房地产支撑地方财政,大灾大难面前房子不能填饱肚子,透支状态下的民众没有幸福感可言!第三,大力发展农业,改变依赖进口食物的局面,安全第一,大力调整消费市场打掉中间商,不要让城里人买不到,农民满水沟里倒,做掉投机倒把的人


用户3715996298250408


1,居安思危

生活在和平发展的时代,虽然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得到最大的满足,但是我们还要居安思危。从这次疫情中可以看出我们的忧患意识还不够强。

2,眼光远见

从这次疫情中可以看出,有一些吹哨人还是有远见的,个人成长过程中还是要提升一下能力和见识。

3,培养人才

从前的模式是现场教学,这次疫情推动了网络教学,远程教学。

4,价值观

应该正确引导年轻人的从业理念。对于像医生等职业,要给与高度的重视和培育。


枕边书阁


1、得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能烹饪、有Wi-Fi。

2、得有足够的存款,能够放心的不上班也能在家呆几个月。还得起房贷、信用卡。

3、知道了健康对我们的重要性,一定要多运动,提高保健意识,增强免疫力。

4、得有心仪的伴侣,互相照应,分担日常生活。

5、要知道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

6、做自己喜欢的事,喜欢的工作。善待自己。

7、尽量不要在外面吃饭,聚会。要学会保护自己。

8、事态无常,带上爱的人,常出去旅游,放松心情。想去的地方、想看的风景,尽早看


美丽0908


17年前非典肆虐中国,面对新型的非典病毒让国人措手不及。当时就查清了这种病毒来自于野生动物。但是非典过后并没有引起人们的警觉和重视,17年后同样来自野生动物的新冠病毒重新卷土重来保护野生动物和大自然共存已迫在眉睫。国家应该适当控制青少年的价值观控制明星的高薪酬。高薪高酬多投给医疗科研机构,大力发展教育和医疗事业。


张栩森


反映了国人以下问题:

一、不能与自然(动物)和谐相处。

二、轻视疫情风险,抱有侥幸心理。

三、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心理准备和防备能力不足。

四、暴露了一些国人缺少素养、失去良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