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書脈·趙佶:我本藝術家(下)無力的“亡國之君”

中國歷史上,有很多傳奇的帝王。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說到了千載難遇的“大藝術家”宋徽宗趙佶在藝術方面的諸多造詣:什麼書法上的“瘦金體”了,繪畫上的花鳥工筆了,瓷器上的中國歷史上首座官窯了,絲竹管絃,金石園林,道學茶藝了,他趙佶是無一不通,無一不曉……但是,不管這位“大藝術家”的藝術貢獻再多,卻仍免不了在青史上落一個“昏君”的罵名。

說到趙佶當皇帝這件事,我們都會想到一個詞——“亡國之君”。其實人家趙佶沒當亡國之君,人家當了“亡國太上皇”,在滅國前及時地把皇位傳給了後邊的趙桓。

玩笑不多開,其實,說正經的,北宋王朝雖有積弊,但在趙佶繼任初期尚算固若金湯,怎麼看也不至於淪落到亡國。趙佶的“前任”——他哥宋哲宗趙煦,那是整個北宋王朝數得著的治國強人,一生嘔心瀝血地推行變法,在他兢兢業業的努力之下,首都汴京城被打造成了傲視全球的金融都市,屢次犯邊的西夏和遼國也被打得跪地求饒。總管北宋王朝叫“弱宋”,其實人家那會還是挺富挺強的。

那麼問題來了。一個“鐵桶”般的北宋江山,一個一身是才的趙佶,這二者交融在一起,本該是繼往開來,將宋王朝帶上康莊大道的節奏。怎麼區區二十多年,竟淪落到汴京淪陷、金人入侵的局面呢?這一切是否真的全是趙佶之罪呢?

中華書脈·趙佶:我本藝術家(下)無力的“亡國之君”

亡國之君趙佶


中華書脈·趙佶:我本藝術家(下)無力的“亡國之君”

很多人知道宋徽宗趙佶“輕佻”。賞花弄鳥,詩酒風流。當時“治國小能手”宋哲宗英年早逝,當向太后召集群臣一起開小會商討誰堪繼大統時,輔政老臣章惇就是以這個理由反對的:“端王輕佻,不可君天下!”

但其實,端王趙佶有點“輕佻”是不假,但他在當時擁有超高人氣,不是沒有理由的。他為人有素養,待人接物給人如沐春風之感,因此做王爺的時候人緣就非常好。哪怕後來當了皇帝,也是脾氣超好。舉個例子——有一次大臣給他提意見,吐沫橫飛地說了倆鐘頭,後來一急之下還把他的龍袍扯壞了,這要是擱別的皇帝,估計早就押他下去斬了,但是趙佶沒有。不僅如此,他還鄭重地把龍袍脫下來收藏起來,說要留下自省。這品格也沒誰了。

而且,趙佶初期繼位時,是非常刻苦的。沉迷書畫不假,但是每天的公務也從沒落下。但是事實上,我們應該看清的一點是,這時候的宋王朝雖然經濟上昌盛,然而政治上的內部爭鬥卻已達到了一個白熱化的程度。自仁宗朝起,北宋就在變法革新的道路上不斷試探。但是變法勢必會觸動既得利益者的既有利益。因此也自仁宗那時起,宋朝廷內部就分裂為了新黨和舊黨,兩黨相互撕鬥傾軋,歷經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矛盾不斷升級。而徽宗接手的正是這樣一個矛盾重重且錯綜複雜的朝局,面對這樣一個局面,他也曾絞盡腦汁希望結束兩黨之爭。他想了半天,最終的決定是在兩黨之間搞個平衡,建立一個“聯合政府”,以恢復國家安定團結,還百姓一個太平盛世。他也是這麼著手去做的——他重用曾布,讓他去聯合新舊兩黨的人員。當然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舊黨再次對新黨發動了攻擊,即使是對曾布這種保持中立的,他們也不斷彈劾,稱他為“兩面三刀的小人”、“牆頭草”。趙佶被平息不了的黨爭弄得不厭其煩,他意識到自己的策略必須改變,於是二者權衡之間,他慢慢地倒向更為聽話、依附皇權的新黨一派。當然,他改變策略的一個標誌,就是換掉位高權重的舊黨宰相章惇,起用新宰相——這個人就是蔡京。

為啥是蔡京?很多人印象裡,這蔡京不是個“好鳥”,這回“昏君”和“奸相”湊一塊了。其實這倆人剛主朝政時,還是做出不少成績的。就比如蔡京在理財方面很有天賦,剛剛當上宰相,他就著手改善國家財政,在浙江杭州和福建明州地區設置了市舶司,對往來的貿易船隻收取關稅。還丈量了土地,收取土地稅。因此,在他趙佶任用蔡京的第二年,北宋王朝就消滅了財政赤字。別以為徽宗趙佶在統治期間只會徵稅,其實趙佶為老百姓提供了很多的福利政策,比如建立“居養院”,收留60歲以上無人贍養的老人、孤兒、殘疾人等;他還建立了“安濟坊”,專門幫助沒錢看病的窮人治療。福利院加免費醫療,這在當時也是相當先進了吧。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北宋政治上這個“爛攤子”真的是太爛。宋徽宗趙佶雖然在明面上重用新黨,暫且結束了黨爭,但是舊黨的影響畢竟太大。宋代時興盛一時的“程朱理學”,就是在舊黨的帶領下興盛的,甚至成為了中國思想文化的主流。在這種理學思想的指導下,百姓以至於後世,又怎能不對趙佶百般怨懟?

趙佶無能嗎?並不。只是他是一個太過出色的藝術家,對藝術上投入的精力難免使他於朝政分身匱乏。前期的趙佶一直希冀政治與藝術十全十美,開創一個太平盛世。然而愈到後來,他愈感到分身乏力。儘管他積極提供惠民政策,但是他蒐集珍玩字畫、建立園林、福宮、道觀的行為使得百姓對他怨聲載道。而且由於趙佶篤信道教。在位期間,曾經多次向第三十代天師張繼光問道,尋求長生不老之術。還自號“教主道君皇帝”,給自己弄了個政教合一的身份。其實趙佶信道教的本質也是與民為善,當然,這也為他的統治帶來了不好的影響,那就是地方建觀成風,勞民傷財,甚至有一些慵懶無聊之輩,乾脆捐身道觀,靠著國家供養為生。國家混吃等死者日益增多而勞動生產者卻在潛移默化中越來越少,北宋江山看似繁榮,實則卻在步步削弱。

中華書脈·趙佶:我本藝術家(下)無力的“亡國之君”

勞民傷財的“花石綱”

面對這樣的情形,趙佶終於感到力不從心了。從前“白日治國,夜勤筆墨”的壯志漸漸不在,他只想放鬆一下自己。怎麼放鬆?那就是跑出宮去,寄情詩酒美人,聲色犬馬。儘管後宮三千佳麗望穿秋水地等待著他的到來,他卻迷上了去青樓楚館偷腥。當時京城有位名妓,叫李師師。色藝雙全,名冠汴京,是當時文人雅士、公子王孫競相爭奪的對象。不少文人墨客都為這位俏佳人留下了自己動人的筆墨:

“遠山眉黛長,細柳腰肢嫋。妝罷立春風,一笑千金少。

歸去鳳城時,說與青樓道:遍看穎川花,不似師師好。”

——晏幾道《生查子》

“眉共春山爭秀,可憐長皺。莫將清淚溼花枝,恐花也如人瘦。

清潤玉簫閒久,知音稀有。欲知日日依欄愁,但問取亭前柳。”

——周邦彥《洛陽春》

自古文人才子格外愛那些色藝俱全的美人。趙佶雖為一國之君,骨子裡卻是個實實在在的文人。他很快被這個李師師迷得不能自已——據記載,趙佶常常微服出宮,去李師師處過夜。宮裡人盯得緊了,他竟然直接派人挖了一條地道,從皇宮直接通到李師師處,玩得太有水平。

中華書脈·趙佶:我本藝術家(下)無力的“亡國之君”

影視劇中的李師師

就這樣,晚年的趙佶在詩酒風流和美女簇擁下,徹底“棄療”了。朝政的弊病,他解決不了,也沒時間解決。這是個千古難題,有政治大才者尚且難以挽救北宋民族的危亡,何況他趙佶,從本心上只是一個藝術家。本想做個凡人,卻奈何危樓傾塌?


中華書脈·趙佶:我本藝術家(下)無力的“亡國之君”

趙佶平常喜歡詩酒風流,那也就罷了。這若是趕上邊疆安定的時候,他也能做個太平皇帝。但偏巧這個時候內憂外患堆積,一個決策的不慎,就是整個王朝的悲劇。

宋哲宗趙煦在位時,一門心思地對付西夏。如果按照哲宗的對外計劃,這個時候,西夏大概已經全部被宋王朝收入囊中了。西夏一旦收復,大宋將喜獲絲綢之路,那將是一場完全的翻身仗。然而這緊要關口,趙佶忽然犯了“輕佻”的毛病,臨時調轉了槍口,聯金滅遼。正是這個嚴重的決策失誤,不僅宋人魂牽夢縈的“燕雲十六州”沒拿回來,還把“腰包”裡所有的錢都賠給了金國。

燕雲十六州,是大宋的一個夢想。可惜夢了三百年,終是一場空。所謂“燕雲十六州”又稱“幽雲十六州”, 即今北京、天津北部,以及河北北部地區、山西北部地區,具體包括幽州、順州、儒州、檀州、薊州、涿州、瀛州、莫州、新州、媯州、武州、蔚州、應州、寰州、朔州、雲州。這十六州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也是保障中原地區的地理屏障。五代十國時期,天下大亂,燕雲十六州被割讓給遼國(即契丹),中原失去了與北方遊牧民族之間的天然和人工防線,因此時常遭到遊牧民族犯邊。“弱宋”之名有大半原因都是拜這收不回的“十六州”所賜。

中華書脈·趙佶:我本藝術家(下)無力的“亡國之君”

燕雲十六州圖示

破財真能消災也行,然而所謂的“歲幣”並不能滿足金人的胃口。此時的大宋王朝於他們而言,恰如一個軟透的柿子,此時不捏,更待何時?於是金人舉兵攻宋,一時間天下大亂,百姓陷入水深火熱之中。

這個時候,趙佶慌了,金銀財寶、字畫珍玩並不能給予他保護自己子民和疆土的能力。而曾讓他引以為豪的獨具藝術美的宮殿、園林,也在金兵的鐵蹄之下淪為廢墟。儘管他在愛國將領李綱等人的建議下將皇位禪與太子趙桓——也就是後邊一塊被金人擄走,鬧了一出“靖康之恥”的宋欽宗,但是依然難以挽救大宋如江河日下的命運。

接下來的故事,大家就都知道了。京都淪陷,徽、欽二帝被擄北上,隨著金兵的車陣,一同去草原上當“套馬的漢子”了。

後來,雖然南宋的軍隊聯合蒙古滅了金,但這二位,終也只是將落帝國的餘暉而已。

中華書脈·趙佶:我本藝術家(下)無力的“亡國之君”

靖康之恥

晚年的趙佶和兒子趙桓流落在五國城(今黑龍江省依蘭縣),過著悽苦的晚年生活,惶惶如喪家之犬。

據聞,當趙佶聽到當時宋王朝的金銀財寶被金人擄掠一空後並不十分在意。唯獨聽到那些藏書和字畫被搶去或焚燬之時,才仰天長嘆。

中華書脈·趙佶:我本藝術家(下)無力的“亡國之君”

趙佶《閏中秋月詩帖》局部

這位投錯胎的“大藝術家”,也曾為自己的江山作出努力,奈何最終成了鏡花水月一場空。在經歷了國破家亡之後,他無以為寄,又寫起詩詞來:

“玉京曾憶舊繁華。萬里帝王家。瓊林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

花城人去今蕭索,春夢繞胡沙。家山何處,忍聽羌笛,吹徹梅花。”

——《眼兒媚·玉京曾憶昔繁華》

我們一邊感嘆著徽宗趙佶驚才絕豔的藝術才華,一邊卻也惋惜痛恨著這段屈辱的歷史。“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倘若歷史能從頭,他只做那個“輕佻”的端王趙佶,而不是宋徽宗,那麼他一定會是流芳青史的大藝術家。千古書畫,多情詩詞,怎奈何,生於帝王家?


中華書脈·趙佶:我本藝術家(下)無力的“亡國之君”

下期預告:

下一期文章將為您帶來

“清醇沉潤的玄妙觀重修三門記(上)”

本文已在本心書法APP中發佈,

各大應用市場搜索“本心書法”即可下載。

微信搜索“本心視界”關注訂閱號,獲更多書法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