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烽火戲諸侯”,破綻太多,褒姒或許是一個被歷史冤枉的女子

江山美人,自古英雄所求。在史書的記載中,江山往往與美人攪雜在一起,江山因美人而丟失的例子很多,諸如商紂王與蘇妲己,周幽王與褒姒等記載常見於史書之上,因此便有了紅顏禍水之說。

今天分析下“烽火戲諸侯”的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的故事出自司馬遷的《史記•周本紀》,按理說《史記》在諸多史書中是可信度比較高的,不應該對該記載有懷疑,但是關於這個記載,卻又存在不能令人信服的地方。


分析“烽火戲諸侯”,破綻太多,褒姒或許是一個被歷史冤枉的女子


烽火戲諸侯的故事,《史記》的記載大概是這樣的:周幽王得到一個叫褒姒的美人,周幽王對之神魂顛倒,日夜陪伴夜夜笙歌,甚至,為了褒姒,周幽王不惜廢掉正後申氏和太子,可見對褒姒寵愛的程度。

然而褒姒美若天仙卻冷若冰霜,自從進宮後就沒有露過一絲笑意,這可急壞了周幽王,擁有天下卻看不到美人一笑,於是,在身邊佞臣的慫恿蠱惑下,點燃軍情告急時用的烽火,招來天下諸侯勤王,以戲弄諸侯的方式博取褒姒開懷一笑,最後褒姒笑了,西周王朝卻在褒姒的笑聲中開始發抖。

司馬公的記載真假,作為後人真的沒有資格去質疑,畢竟司馬公在史學界的地位擺在那。僅僅是從客觀的因素上去分析分析,僅供茶餘飯後聊聊而已。

周幽王,大約公元前782年到公元前771年在位,是西周王朝的最後一個帝王,本政績平平,卻因“烽火戲諸侯”的典故,讓他名揚歷史。


分析“烽火戲諸侯”,破綻太多,褒姒或許是一個被歷史冤枉的女子


王朝的權力更替,基本是由上一代指定,或許某種原因由皇族指定繼承的,一個王朝的得來很是不易,所以在皇權繼承上相信沒有哪一個帝王視為兒戲,會指派一個弱智皇室後裔作為繼承者,所以從這一點看,周幽王絕非弱智,何以弄一個烽火戲諸侯,將軍情大事視為兒戲?他又不是瘋了。

質疑“烽火戲諸侯”故事的真實性,以下幾點足可:

一,作為周天子,周幽王富有天下,周朝尚屬於奴隸制社會,天下臣民皆可稱為他的奴隸,是可以隨意使喚奴隸的,甚至性命能否存在都在君王的喜怒之間,褒姒怕不怕死?憑什麼不對主人笑?

二,周幽王絕對不是弱智,否則能不到他接替皇權,既然不是弱智,他應該知道烽火點燃意味著什麼,一個女人的一笑有那樣重要嗎?至於以點燃烽火為代價?

三,作為天子,後宮佳麗雲集,他又不是沒有見過美女,褒姒笑與不笑完全影響不了周幽王,褒姒能在周幽王身邊冷了一年多還能讓他神魂掉到?這絕對不可能的事情,整天一張臉拉著,恐怕連進宮的機會都不得。


分析“烽火戲諸侯”,破綻太多,褒姒或許是一個被歷史冤枉的女子


理性分析,或許歷史上真有褒姒其人,笑不笑呢?絕對笑了,還笑得花枝亂顫,笑得周幽王滿懷春色,正因為褒姒不但會笑,還笑得特別,笑到得到專寵。這就影響了一些人的利益,甚至包括申後在內的後宮,對她懷恨在心!

再後來,在各種原因之下,西周滅亡了,回顧歷史,每一個大事件都得有人出來背鍋,這下好了,那些嫉妒褒姒的人可以憑空捏造理由,幽王治國能力本就平庸,於是一切罪過都加在了這個女人身上。

流言傳久了就會成為能顛倒黑白的事實,後來傳承多年後,司馬遷將之記載進入了史記,就這樣褒姒成為了亡掉西周的罪魁禍首,這罪一背就是幾千年!

以上只是常理分析,這裡有一個實例,或許足可以說明“烽火戲諸侯”是子虛烏有的事情:

2012年《法制晚報》的報道稱,清華大學在整理獲贈的戰國竹簡(這就是著名的清華簡)時,從中發現關於西周滅亡是因為周幽王無理由進攻申皇后父親的封國,導致申後父親反而聯合北方少數民族,一舉擊敗了周幽王的部隊,西周因此結束,而這些遠古竹簡中並沒有所謂“烽火戲諸侯”的記載。


分析“烽火戲諸侯”,破綻太多,褒姒或許是一個被歷史冤枉的女子


戰國竹簡是早於《史記》的成書時間的,由此可見,“烽火戲諸侯”或許真的就是一個以訛傳訛的記載。

由此可見,即便史上真有褒姒其人,不過也就是一個長得豔麗一些的女人,因受到君王的寵愛,而為周幽王自己的無能導致西周覆滅背上一個重重的歷史黑鍋!

褒姒是一個女人,上蒼賜予她一副好容顏,她是幸運的,而因此她又背上一個千年之罪,她又是不幸的。正應了那句歌詞:男人的罪女人來背!只是這個罪背得有些過於沉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