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在家,孩子无聊,焦虑,暴躁,父母警醒原来自律比成绩更重要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很多城市按下了暂停键,大家一起开始了长达一个月的居家隔离生活,空间的有限性成了彼此的放大镜,自己,爱人,孩子,带来的各种惊喜与惊吓接踵而来。有人说不再竞争中消亡,就在对比中成长。


疫情在家,孩子无聊,焦虑,暴躁,父母警醒原来自律比成绩更重要


别人家的孩子:上课,作业,学习

我家的:电视,iPad,手机


别人家的:画画,游戏,看书

我家的:躺吃,躺睡,躺玩

别人家的:干家务,做饭都是小能手

我家的:你的事情你干,我的事情还是你干

别人家的:生活有序,早睡早起

我家的:晚上不睡,早上不起

很多父母疑惑为什么别人家“岁月静好”,我们家的却成了“灾难片现场”原来自律比成绩更重要。

疫情在家,孩子无聊,焦虑,暴躁,父母警醒原来自律比成绩更重要


所谓自律就是再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自己要求自己,变被动为主动的自觉和自我约束。曾经海清在网络上发的一段和儿子的对话引发网友的热议

海清:陪你出去踢会球

蛋妞:写完作业

海清:踢完球再写

蛋妞:明天还有明天的

海清:你确定你是在过暑假吗

蛋妞:要不然呢,怎么又这么多时间写

海清:请问哪里来的这么多作业,不可以不做吗,可以好好玩玩吗?

蛋妞: 我再写一个科幻小说


疫情在家,孩子无聊,焦虑,暴躁,父母警醒原来自律比成绩更重要


很多人留言小小年纪就这么自律,长大了还得了。自律的人更容易成功是人们的共识,前段时间著名球星科比意外陨落,很多人都为此痛苦不已,他不仅是篮球领域的一颗星,在自率方面更是所有人的榜样,他曾说“你见过凌晨四点的洛杉矶吗,我每天都见到”。果然他的成功离不开他的自律。


疫情在家,孩子无聊,焦虑,暴躁,父母警醒原来自律比成绩更重要


培养自律的最佳时机?

孩子培养自律的最佳时间是3-10岁,3岁之前是孩子存在感和安全感培养的重要时期,父母要尽可能的多陪伴,满足孩子的需求。

3岁以后开始开始有了独立的意识,有自己的想法,同时因为接触同伴和社会的机会越来越多,会受到来自外界各种各样的约束,对于自由和规则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这个时候是培养孩子自律的最佳时期。

10岁以后孩子开始进入青春期,思想更加独立,也会开始变得叛逆,如果小的时候没有培养好的规则和界限意识,自律的培养就会难上加难。

既然自律对一个人有如此重要的影响,那么父母如何做才能培养孩子的自律呢?


疫情在家,孩子无聊,焦虑,暴躁,父母警醒原来自律比成绩更重要


一、培养孩子的内在驱动力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

有一次带UU去邻居家玩,两个小朋友拿玩具盒子装满水让后把水果玩具全部放在水里面“游泳”孩子们玩的很开心,还不时的用手去拨动水,试图让玩具可以游走的快一点,就这样不一会客厅的地面上就出现了很多水。

小朋友自己拿来拖把处理地面上的水,因为不太会操作,他们的拖动让更大面积的客厅占满了水渍,朋友忍不住提醒“不能这样拖,你们要把水往中间拖”“这样不行,越拖越多了”“小心后面的电视”终于在小朋友的努力下,地面上的水没有了,但大半个客厅的地面都沾满了水。两个小朋友却像大功告成一样欢呼雀跃,“妈妈我们拖完了,虽然有点气喘吁吁,但是很开心”

这样不行,容易滑倒,朋友看到这样的收尾不太满意就拿来拖布,很快将地面上的水渍擦了干净,两个小朋友前一秒还因为自己的劳动成果洋洋自得,后一秒脸上的笑容就开始变的僵硬,变得默不作声。

内在驱动力的建立过程:

疫情在家,孩子无聊,焦虑,暴躁,父母警醒原来自律比成绩更重要

孩子从我想做—我要做—我能做——我做到了这个过程能够激发孩子对于自我能力的肯定,认为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能够做到自己想做的事,只有有了这样的信念,才能够在遇到问题时从我不敢做到我想做,从我不能到我想尝试,而一个自律的孩子是能够自己主动做事,而主动的前提是我想做,我要做。

二、培养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

陪孩子写作业一直是很多父母头疼的问题,经常由父母因为陪写作业暴躁如雷,甚至突发心脏病,在最近这段时间因为作业发生的亲子对抗每天都在上演。

试想如果这段时间你的另一半总是指挥你做事,你是什么样的感受,或者你做每一件事都被人盯着监督着,你又是什么样的感受,每个人都喜欢做自己想做的事而非别人安排的事,孩子也不例外。

1.帮助孩子制定作业计划

一个对于自己的作业有目标的孩子,她能够清晰的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什么时间完成,所以他们会更加主动积极的去做。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想法,可以和孩子一起列计划,可以是一天的也可以是一周的


疫情在家,孩子无聊,焦虑,暴躁,父母警醒原来自律比成绩更重要


2、启发式的引导孩子

做完了吗?

怎么还没开始?

赶紧做啊?怎么这么慢

都几点了?让你早点你不听

我们常常用这些带有指责,批评甚至辱骂的语言希望可以帮助孩子,结果却常常事与愿违,父母可以通过问孩子

“你的计划是什么?”

“接下来你要做什么”

“你有什么计划”“

这些启发式的提问来引导孩子反思自己的完成情况,当孩子感受到被尊重,自己是作业的主人,那么他就会更有动力去完成。


疫情在家,孩子无聊,焦虑,暴躁,父母警醒原来自律比成绩更重要


3、兴趣第一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

尤其是年龄越小的孩子,兴趣的培养比学习本身的结果更重要,曾经有妈妈咨询小菲说5岁半的儿子最近一说让写作业就哭闹,就是不愿意写。

了解后才知道原来孩子的幼儿园从小班开始每天就布置家庭作业,让孩子抄写作业,刚开始孩子不愿意,家长就强制要求孩子,但是最近突然就不愿意了,而且无论她怎么要求都不管用。

孩子是通过玩来了解世界,幼儿期的孩子更是如此,比起孩子学了多少知识,认识了多少字,孩子对学习的兴趣才是影响她一生的最关键的因素。


疫情在家,孩子无聊,焦虑,暴躁,父母警醒原来自律比成绩更重要


三、先自由再自律

蒙台梭利说:“没有体验过自由的人,不可能知道什么是自律”

运动APP keep的界面是“自律给我自由”但今天我们想说先自由再自律,就像我们常常说没有体验过被爱的人不懂得爱人一样。

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男孩从小在妈妈的呵护下长大,从小学到高中妈妈都陪伴在身边照顾他的日常生活饮食起居,孩子学习很好,一直都名列前茅,平时做事说话也都很有礼貌,亲戚朋友都羡慕不已。

后来爸爸因为出车祸,妈妈不得已要回家照顾爸爸,妈妈有点担心怕孩子离开自己无法应付,孩子很开心,因为终于可以自己一个人生活,结果妈妈离开不久就接到学校的电话,说孩子成绩一落千丈,而且经常逃课,等妈妈再回到孩子身边的时候发现孩子简直就像变了一个人,邻居告诉妈妈孩子这段时间早上上学迟到,而且整天没精打采,细问之下才知道原来孩子最近迷上了网络。

自律的前提是自由,只有感受过自由的人,才懂得规则和界限的重要。就像一个从来没有在十字路口迷茫的人无法体会到红绿灯的重要,一个从来没有感受过狂风暴雨的人不知道风和日丽的美好,一个从来处处受控,无法做自己的人无法知道自律的重要一样。

疫情在家,孩子无聊,焦虑,暴躁,父母警醒原来自律比成绩更重要


有人说不经历生死,永远不知道活着的意义。这次的疫情让很多人对未来有了新的思考,有人说等疫情结束原本没有计划的旅行要安排上,原本想买因为价格考虑的LV要买,原本觉得赚钱是人生的目标,现在觉得只有健康最重要。那么我们的父母经过这次的“亲密相处”是否也对养育有了新的的认识,自律的人生从来都是稀缺的,而我们要做的可能才刚刚开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