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婆面前,大媳婦做什麼是不是都是應該的?怎麼處理好與公婆的關係?

小芳的臺灣生活


在自已能力範圍之內 多做一些力所能及 多做少說 對自已身體健康非常有益 別去計較別人的評價和眼光看法


TommyPerfect


我媽(66歲)就是我們這個大家庭的大兒媳,我爸兄弟姊妹5個,當面我爸結婚的時候,家裡弟弟妹妹都該沒結婚,所以我媽就是家裡的大嫂,當時那個年代就是幹活掙工分,後來我大姑我小姑都陸續出嫁,家裡就剩我二叔和我小叔,我二叔個頭不算高,在我們家裡長的也不算好看,所以家裡就很著急,一個勁的給他介紹對象,我那時候雖然還小,但也有記憶給我二叔相信的情景。後來終於有了合適的,也就是我現在的二嬸,但就在他們結婚第三天我爺爺就去世了,我這個新進門的二嬸比誰哭的都厲害,她不想讓別人在後面戳脊梁骨,說她命不好,當然我們一家人沒有人這樣說過。都是外人想看笑話的在說。

我爺爺去世的時候,我小叔還在上高中,我爸媽就擔當了家裡老人的責任,不管什麼節日,都是他倆張羅全家人吃飯等等。包括我二叔蓋房子,也是我爸媽幫忙蓋起來的。後來我小叔高中畢業沒考上大學,那個歲數在農村就開始張羅相親找對象了,我小叔長的很帥又是高中生,所以相親的頻率對我二叔多的多,相的多了也就挑花眼了,那時候只要相親就是我媽和他去,最後相的都疲了,就找了同村的一個姑娘。接下來就面臨結婚,但我爺爺那看房子太舊了,我小叔也才剛踏入社會沒有啥錢,就在這種情況下,我爸媽做了個決定,這個決定要是放在今天,根本不會發生的決定。決定把我們住的新房子和我小叔住的看房子換了。也就意味著我小叔不用費吹灰之力就在現成的新房子裡結婚,而我們家需要翻蓋看房子。是不是我爸媽很偉大,最重要是我媽,要是她不同意,怎麼可能換的成呢。

我媽作為大媳婦的故事還有太多太多,等以後再分享吧。


驕傲小工舉


在公婆面前,大媳婦做什麼都是應該的?我覺得作為大媳婦應該心胸開闊些,姿態放低些,給其他媳婦做好榜樣。如果老是斤斤計較,自己是不是做多了?吃虧了?算來算去只能算得自己心累!怎樣處理好和公婆的關係呢?我想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做起。下面分享我的觀點。

一、去除私心,視公婆如親媽

現實中,大多數公婆關係不和諧,只主要原因為公婆和媳婦都存在一定的私心。公婆總認為媳婦再好不如親閨女,媳婦總認為公婆再好不如自己親媽。因此,相互心理總是存在一定的戒心和隔閡。因此首先要從改變自我做起。

1、消除戒心,減少隔閡。在平時的生活和相處中,坦誠和公婆相待。多一份真誠 ,少一分虛偽;多一份實實在在,少一份做表面文章。從而儘量減少心理上的隔閡和疏遠。

2、將心比心,換位思考。多站在公婆的角度和立場思考問題,遇事多換位,相信沒有過不去的坎。

二、動之以情,以真情待公婆

1、付出真情真意。人心都是肉長的,如果你對公婆真心真意好,相信公婆也不會對你虛情假意。

2、多多關心體貼。平時多理解、關心、關注公婆的生活、健康、心理等,加強溝通談心,增加婆媳感情。

3、孝順公婆。

做兒媳的一定要孝順公婆,扮演好兒媳的角色,盡好做兒媳的義務,讓老人舒心開心。

三、冷靜智慧,及時化解婆媳矛盾

婆媳之間發生矛盾在所難免難免,作為兒媳要儘量現在冷處理,避免爭鋒相對。

1、多反思自我。婆媳矛盾雙方肯定都有問題,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作為兒媳應多靜心反思,自我剖析審視。

2、多冷靜處理。發生矛盾時,一定不要意氣做事,儘量選擇以柔克剛,冷靜智慧處理。避免將矛盾激化,儘量做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3、多溝通談心。平時發現沒有苗頭性、傾向性的婆媳矛盾時,主動和婆婆談心,承認自己的錯誤,消除誤會,將矛盾消除在萌芽狀態。

總之婆媳關係相處,既是一門學問也是一門藝術,關鍵是要以誠相待、以情對待。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啟發和幫助。

關注@情感第一眼 為你點燃一盞心燈 照亮前行的心路!


情感第一眼


閨蜜也是家裡的大媳婦,她的先生兄弟兩人,沒有姐妹,結婚八年,婆媳關係和睦,與妯娌關係也不錯。私以為她的處理方式非常值得借鑑。經她同意,和大家分享一下。



  • 情感上,不要把公婆當成爸媽。

不把公婆當爸媽,這樣既不會對他們有更多的期待,也不會在心中形成比較。遇到矛盾,也更能理解他們為什麼這樣做了。閨蜜的弟媳婦非常優秀,情商也高。婆婆經常當著閨蜜的面誇弟媳婦如何如何。剛開始,閨蜜也會和我吐槽這一點。後來想明白了,父母看自己,當然認為滿是優點。而別人看自己,則會有許多評價標準。剛好,公婆也屬於“別人”。他們就會從待人接物,收入,處理夫妻關係等等各個方面來綜合“考量”自己。這不合理,但人在世上,誰還沒被品評過呢?想明白了這一點,閨蜜也就釋然了。巧的是,弟媳婦有一次無意間跟她吐槽,說:“嫂子,你知道嗎?媽總是當我面說你有多好多好。”看,原來這只是婆婆的伎倆而已。

雖然不能把公婆當成爸媽,但是他們始終是丈夫的父母,孩子的爺爺奶奶。一定要尊重他們,這是討論這個問題的前提。

  • 行為上,有進退有取捨,但不盲目忍讓。

現代人夫妻都上班,不放心保姆帶孩子,很多人選擇請公婆來同住,方便照顧小孩。很多矛盾也是由於住在一起引起的。有的朋友先生是家中獨子,公婆來帶孩子,基本能夠做到和平相處,大概是因為沒有選擇吧!如果先生有兄弟,有的公婆就開始比較,提要求。畢竟多個孩子多條路子,不在你家也能在他家。遇到這種情況,小事便罷了,畢竟公婆也有自己的想法。一旦觸及到了你的底線,比如涉及到孩子養育,夫妻感情和生活品質等問題,第一次就要把苗頭扼殺在搖籃裡。讓他們看到你的底線在哪裡,這樣比一直忍讓,要麼憋出內傷,要麼集中一次大爆發來得好。

  • 技巧上,遇事溝通,不留心結。

大部分的家庭問題都有溝通不暢的原因。有的家庭甚至壓根沒有溝通過,碰到事情了,忍一忍,摔個盆打個碗發洩一下,就過去了。借中醫的一個說法“通則不痛”。家庭問題也宜疏不宜堵,否則久而久之會形成心結。溝通時,注意方法技巧,多換位思考。很多極端案例,起因都是很小的誤會。如果題主認為自己身為大媳婦,有受委屈的地方,也可以聯合自己的隊友,和家庭中的其他成員做一次溝通。相信能起到效果。

  • 經濟上,先小家後大家,好好掙錢。

最重要的事情最後說。現在人們的壓力很多,房貸、教育、醫療、保險,每一樣都是一座山,壓得人透不過氣。不過好在生在中國,遇到了國家經濟飛速發展的時候,大部分家庭過得都不錯。要知道,三十年前,有的妯娌還會為誰拿死去的婆婆留下的一床破被絮打架呢!現實生活中,“蘇明哲”是少數。經濟上,做到先小家再大家,即便是做大媳婦吃虧,也虧不到哪裡去。投身到好好掙錢的大流中去,才是最重要的。


最後的最後,希望疫情儘快過去,大家都過回從前有滋有味的日子。


八萬裡的風


我是大媳婦,婆婆疼兒子,所以對我也挺寬容的。過日子就得豁出去,不要去算計那些雞毛蒜皮的,誰也不傻,所以都沒必要玩心眼。我與妯娌間因性情不同,交流不多。也沒有大是大非的矛盾。相處不是一天兩天的事,順其自然就行,沒必要演戲。有自己的生活,不奢求扶持,我們留在這個家,主要還是先生的能力與態度,如果覺得他好,對他的父母好一點又何妨?


葉落心湖



瑤族丫頭


哦,看起來這個家庭非常不錯呀,兄弟幾個都結婚住在家裡?這種家庭已經不多了。在過去傳統觀念,長子繼承家業,也就掌管家庭的財產和權利。這就是長兄如父,長嫂比母的來源。外加有些兄弟妹妹年齡小,長兄嫂自然擔負起幫助父母照顧弟妹的責任!大媳婦如果沒有這個意識,感覺吃虧也就再所難免。但現在都是什麼時代了?這個觀念已經落伍了!如果大媳婦願意遵從,家庭會和睦許多,如果不願意遵從,那就分開過,法律也不支持長嫂比母長兄如父的觀念。但孝敬公婆卻是必須的。


京都老客41118


我那麼你要看看大媳婦是咋做的,那麼討婆婆喜歡。是不是自己做的並不如大媳婦,我們要把自己的心態擺正,不嫉妒,不抱怨,真真的做自己,做個好兒媳婦,都為了自己的家,更是為了自己。大家庭得和睦,也是小家庭的興旺,如果是被婆婆挑剔,看不慣,我會即刻反省自己,那裡出了問題?哪裡,做的不對?讓老人這麼不順眼,老公在中間也是相當的為難啊!沒聽人說嗎?家越吵越散。

怎麼處理好與公婆的關係,很多消息都是這樣說的,這是世界難題。其實說簡單也簡單,說難也難,主要看你是怎麼對待這個問題?認真對待的話,就一定能想出辦法?改變這種現狀。

婆婆不喜歡做的,儘量不要去做,多做點她看的順眼的事,多買點她喜歡吃的東西,和婆婆保持一碗水的距離,也不要走的太近,親生母親,時間長了都拌嘴呢?何況我們的婆婆大人。有些朋友說了,我憑什麼討好她,因為他是你老公的媽,在老公的心裡,媽永遠是第一位,就像我們得媽媽在我們心裡的地位一樣的。

如果你愛你的老公,那就要學著愛你的婆婆。

自己寬容點,就能少生氣,自己少生氣,就能少得病。自己少得病,家庭就會越來越順啊!換位思考,咱年輕嗎大度點,做一個有格局的人。


懂事哈


您好:

世上的事情本就沒有誰應該誰不應該的說法,作為一個家庭成員來講人人公平有份,但是公平也沒有一定的標準,是心公平還是理公平?

一家五個孩子,上面四個女孩,最小一個男孩。動遷給了很多房子補償,但是老人要一碗水端平全部給了兒子,什麼叫平?女兒都不去爭要她心平靜了。但是其中兩個孩子離婚居無定所她們認為公平嗎?誰應該都哪去?誰又應該得不到?

所以想明白了,看開了,什麼都是沒用的計較。

大媳婦、兒媳婦、三媳婦……誰也不看,我能做我就做,我做的心安理得,誰覺得吃的理所應當誰就吃。我只享受做的開心過程,為家人提供美餐我快樂,別的不考慮。

公婆都是長輩,畢恭畢敬對待,笑臉相對,做小輩的盡心了就歐了。

人在做天在看,誰有多大的修行誰得多大的福德,安心做好自己。一旦計較,所做的一切就失去了意義。

祝吉祥!


尤主明


婆媳間不能有隔閡,否則永遠都看不上對方,婆婆要是對你好,你就心胸大度點,畢竟咱是老大就要有樣,婆婆要是不講理的人,那就躲著點,不要激化矛盾,也不要把矛盾放大到老公身上,幾十塊的性格和習慣不是我們能改變的,只要心不壞哄著來,家和萬事興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