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我》:我們都生活在關係中,關係好了你就好了

2020年的第一本書,是陳海賢老師的《了不起的我》,越看越愛不釋手,裡面字字珠璣句句入心,真的有一種坐在他的心理諮詢室的感覺,一個老朋友坐在對面向你娓娓道來,你還一直點頭稱是。


《了不起的我》:我們都生活在關係中,關係好了你就好了

作為人這樣的個體,我們真的有必要了解點兒心理學的知識,看看我們行為背後的操作系統如何,到底是什麼樣的觀念支配著我們的行動呢?當我們拖延時,焦慮時,倦怠時,真的是我們出問題了嗎?有沒有想想這背後的根源是什麼呢?

今天我帶著大家一起來了解下“關係”,到底是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的呢?

一談到關係,我們就會想到夫妻關係、親子關係、同事關係、朋友關係以及同學關係等等,在關係中我們處於什麼樣的地位呢,換句話說我們到底在一段關係中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如果入戲太深的話,那往往都會讓我們深受其擾。


《了不起的我》:我們都生活在關係中,關係好了你就好了

角色的本質,是人和人在關係中產生的一種行為期待,是關係裡的人共同達成的隱性契約。我們扮演的角色,它決定了我們會怎麼想,怎麼感受,怎麼說話,以及說什麼樣的話,該採取什麼樣的行動。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扮演好生活中的角色,就是讓我們擺正自己的位置,別人的角色地位我們不要干預,安安靜靜的扮演好我們自己的即可,管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大家都會相安無事,切莫侵入別人的領地。


《了不起的我》:我們都生活在關係中,關係好了你就好了

舉個例子來說,我們身邊有很多焦慮的媽媽,一邊說:“老師,我的孩子太沒有自主性了,我就希望他能主動去做事。”但是在家裡,她卻幫孩子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好了,事無鉅細打理得妥妥當當,根本沒有意識到,在這樣的角色關係中,沒有擺正好自己的位置。那麼這樣的孩子,如何發展出他們的自主性呢?在這樣的關係中,是不正常的一種親子關係。

那麼,我們怎麼才能調整自己的角色呢?


《了不起的我》:我們都生活在關係中,關係好了你就好了

首先,在回應對方之前要先想想,對方把我們放到了一個什麼樣的位置和角色上?我們是否願意接受這樣的位置和角色呢?

這其實就是一種角色期待,對方期待著我們在這段關係中發揮什麼樣的作用,如果我們順著對方的期待,往往會將關係中的解決問題的責任大包大攬,最後受苦受累的是我們自己,而對方還會覺得好委屈。所以一定要想一想,我們彼此之間的界限在哪裡,對方的責任絕對不包攬在自己身上。

其次,如果我們和別人相處時感到一些不舒服,就要思考,是不是我們自己的位置或者角色有問題。


《了不起的我》:我們都生活在關係中,關係好了你就好了

通常這種位置和角色的錯位,是我們沒有待在自己的位置上而是試圖替別人做決定。在關係中一定要擺正自己的位置,別人的事情可以給出建議,最後的決定權依然在別人手中,我們無權干涉。

最後,如果我們對一個人有期待,不要在語言上要求他,而要像我們期待他的樣子那樣對他。當然,前提是我們要真誠地相信這個人有值得期待的一面。

期待的力量是很大的。這和李雪老師的“愛他,如他所是,而非如我所願”,真的有異曲同工之妙處。我們可以對關係中的對方有期待,要用正面的語言去鼓勵,對方可能也並不知道自己還有那樣的天賦異稟,當你說著說著就激發了他無窮的潛力。


《了不起的我》:我們都生活在關係中,關係好了你就好了

這樣的關係才是良性關係,在這樣的關係中雙方都會得到滋養,而不是彼此消耗。角色既是限制,也是改變的方法。新的角色必將帶來新的改變,擺正好自己的位置,在舞臺上找到自己的最佳演出位置,那麼一定可以給這個世界帶來一場美妙絕倫的華美劇情,整個世界也會因我們而變得更加的生動活潑妙趣橫生,我們會發現未知的自己。

不管什麼樣的關係,做好自己最重要,你,Get到這一點了嗎?祝福所有的人在各種關係中都能活得輕鬆自在喜樂平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