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聲告白》一個好孩子被怎樣的家庭教育毀了?

“迪莉婭死了,可他們還不知道。”

這是文章的第一個簡短而又意味深長的句子。小說的主人公迪莉婭死了,她還是個未成年的孩子,卻在美好的青春年華里香消玉殞。

她成績好,懂禮貌,聽父母話,朋友也多,這樣她卻在一個漆黑的夜晚獨自離家,慢慢地划向了湖面中心……

是的,就是這樣的好孩子自殺了!沒有波瀾,沒有解釋,遊進了寒冷的湖水中。

她為什麼會自殺?是因為誰呢?

《無聲告白》一個好孩子被怎樣的家庭教育毀了?


是常和她玩的同班壞孩子傑克嗎?

當然不是,傑克總是開著車帶著新換的女朋友去別處過夜,對迪莉婭卻禮遇相加。她們逃課,做著些許瘋狂的事,迪莉婭很快樂,因為和傑克在一起她內心的壓力才沒有那麼痛苦。但她本想在死之前把身體交給傑克,可傑克拒絕了,因為傑克喜歡她的哥哥內斯。

《無聲告白》一個好孩子被怎樣的家庭教育毀了?


是因為她常常依靠的哥哥嗎?

迪莉婭很喜歡哥哥,她依賴他的哥哥,可是他推迪莉婭下水過儘管他最後又救了她。內斯渴望離開家,迪莉婭慌了,她唯一的溫暖沒有了,內斯討厭傑克,迪莉婭就偏偏和傑克走在一起,這樣就可以引起哥哥的注意,但還是不能阻止哥哥那顆迫切的心。當不能依靠哥哥的迪莉婭是否真的這麼脆弱呢?當然不是,常常解救她於水火的哥哥怎麼忍心傷害她呢!

《無聲告白》一個好孩子被怎樣的家庭教育毀了?


是她的父母,是教育理念的道德綁架!

這樣的好孩子竟是因為父母,難道她的父母刻薄她嗎?相反,迪莉婭卻是因為父母的偏愛而倍感壓抑。

詹姆斯——迪莉婭的爸爸,一個偷渡生活在白種人世界裡,備受歧視和排擠而一心想融入白人人群的黃種人。他用著幾乎強迫式的鼓勵內斯和迪莉婭去交朋友,當內斯讓他失望時,便把希望放在了可憐的迪莉婭身上。

瑪麗琳——迪莉婭的媽媽,一個為夢想而出走家庭後懷孕的失敗婦女。她憧憬著另外一種生活,她渴望自己有一份事業,而不是家務纏身的白人女性,懷了第三個孩子的她知道自己已經沒有機會了。當女兒迪莉婭拿出她母親留下的那本書後,便把全部希望寄於到了迪莉婭。

《無聲告白》一個好孩子被怎樣的家庭教育毀了?


從此,迪莉婭成了父母的掌上明珠,連哥哥妹妹都被無情忽略了。是的,就在這種雙重的期望下迪莉婭崩潰了,她得假裝有好多朋友,特別受歡迎,實際上她除了傑克似乎沒有什麼朋友;她還得學著不喜歡的物理,努力成為一名醫生,儘管她的成績已經一塌糊塗。

《無聲告白》一個好孩子被怎樣的家庭教育毀了?


她過著虛假而又違心的生活,只為成為父母眼中的內心的驕傲。迪莉婭想過反抗嗎?她當然想過,但她害怕母親再次離開她,她害怕父親徹底出軌。她無法想象家庭的支離破碎會給她帶來多大的傷害,所以她繼續偽裝,連旁人都無法察覺到她內心的頹然和空洞。她開始呼吸沉重,壓抑,失聲,無法再繼續的的她悄無聲息地離開了,去了父母再也找不到的地方,無法去期盼的地方了。


《無聲告白》一個好孩子被怎樣的家庭教育毀了?


對於一個不滿18歲的孩子,這樣的沉重的結局是否太過殘忍,父母自己無法實現的事壓在了一個孩子身上,作為父母卻沒有想過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麼!

如果沒有這一切,迪莉婭或許還在草地裡和夥伴嬉戲打鬧的孩子,笑容爛漫,天真可愛,可就是這樣扭曲的家庭觀念把一個孩子毀了!

“我們終此一生,就是要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這是書中的一句話。我想這也是作者想告訴那些被他人的期望束縛而迷失的人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