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古代左右之分:古代到底是左為大,還是右為大?有何依據?

其實嚴格地說,這個問題很籠統,因為古代的歷史很長,特別是中國這樣的文明古國,古代有5000的歷史,不同的歷史時期左和右的地位是完全相反的。

揭秘古代左右之分:古代到底是左為大,還是右為大?有何依據?


簡單的從幾個比較有代表性的時期進行解答。《老子》也就是《道德經》這部書是道家三玄之一,作者老子後來被道教奉為教主,這部書裡對左和右有闡述。

古人對左和右的認識是和吉凶禍福相聯繫的,吉事尚左,凶事尚右。按照一般人趨吉避凶的正常心理,那應該是以左為大,大就是尊貴的意思,以右為小,小就是卑賤的意思。

但是在軍隊剛好相反,兵者兇器也,聖人不得已而用之,軍隊出征打仗是凶事,所以,就以右為尊,上將軍居右,偏將軍居左。這是為什麼呢?老子解釋說,這些凶事就以喪禮來對待。

老子還說:“聖人執左契,而不責於人。有德司契,無德司徹”。聖人拿著“左寫”——借條的左半邊——而不會去逼著人還債。這也是“左”為尊的一個證明。

由此可見在同一個時代,同一個國家在面對不同的事情時,採取的方位的尊卑態度都是截然相反的,更何況5000歷史中不同時代和地域,對左右的認識肯定也會大相徑庭。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陰陽五行學說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陰陽五行學說貫穿一切,滲透到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陰陽理論和左右也建立了聯繫,《禮記•雜記》:“左為陽,陽,吉也”,“右為陰,陰,喪所尚也”。這也是古人一直以來以左為尊的一個重要原因。

揭秘古代左右之分:古代到底是左為大,還是右為大?有何依據?


在春秋戰國時期還是以左為尊,比如戰國四公子之一的信陵君,為侯贏駕車是虛左以待,這就是一個證明。到了秦始皇統一中國,尊左,商鞅這個推動秦國變法的人的官職就是左庶長,可見秦始皇是繼承了秦國尊左的傳統。

漢代司馬遷的《史記》裡有“無出其右”的成語,看來已經在一定程度上開始以右為尊了,從此有了一個詞“左遷”也就是貶官的意思,這也證明了漢代以右為尊的習俗。

後世大部分與漢代的以右為尊相反,堅持的是以左為尊,只有元朝以右為尊。從東漢至隋唐、兩宋,我國基本上堅持了左尊右卑的制度。這時期,左僕射高於右僕射,左丞相高於右丞相。元朝建立以後改為以右為尊,右丞相高於左丞相。

到了明朝,這個制度又被朱元璋給改回來了,成了以左為尊。清朝繼承了明朝以左為尊的習慣,朝中的大臣滿族人一般都任左職就是正職,一把手;漢族官員都是任右職,官位比左職低。

到了18世紀末法國大革命時期,特別是1791年的法國制憲議會上,溫和派的保王黨人都坐在一場的右邊,而激進的革命黨人都坐在左邊,從此便產生了''左派''、''右派''兩種稱呼。左和右不僅有尊卑之分,而且和政治態度相聯繫,左派表示革命與進步,右派表示保守和反動。

揭秘古代左右之分:古代到底是左為大,還是右為大?有何依據?


近代以來,西風東漸,這種觀念也進入中國,左派、右派的區別和傳統的以左為尊的習慣相結合,於是就有了中為主、左為上的習慣了,這其實也是對歷史習慣的尊重和繼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