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学中医,该如何入手?

水冰雪汽


咋起步?买几本中医书籍看就完了呗!耐心看,熟能生巧,功到自然成!按书上交代,由潜如深慢慢体会!结合名家讲谈!一样样落实验证!勤学苦练必成正果!要有决心毅力!


田智勇826


学医开始,以前人习惯:药房3年,先学认中药、炮制中药(也有人说是抄方3年)但是抄方3年基本也是在药房。 伺候先生3年(就是在老师旁边帮忙磨墨水、端茶水),这个3年其实就是在老师旁边学习怎么看病。抄书3年(抄先生的书籍),这个时候,可以在先生的授意许可下,接诊一些患者,并拟方,方拟好后再给先生过目(这个时候也叫牛犊3年)。

如果没有一点中医基础,而先读伤寒论,未必能理解。(伤寒论不但辨证深奥,就连药物炮制都严格。很多方都有说法,如“杏仁去皮尖”等…这些就关系到中药学)因此,我个人认为还是循循渐进,先学中医基础、诊断、中药学、方剂学……这样比较好。

中医的学习有两种方法:一是:由简入深;一是:经典入手。

由简入深是说先看一些浅显得中医入门的书。如秦伯未的《

中医入门 》,陈修圆的《医学三字经》等等。

经典入手是说:初学中医即看〈黄帝内经〉;〈伤寒论〉;

〈金贵要略〉;〈神农本草经〉;〈温病条辩〉,等等。

自学中医最好有人指点。

很重要得是要分析自己是不是合适学中医!

建议最好先看一些中医入门的书,比如清代程国彭《医学心悟》增加对中医的信心和兴趣,然后精读四大经典(可参阅一些注解的书),多读几遍,有些基础后再浏览以下后世的医书(包括医案医话)。几年下来,可以学一些真正的中医知识。


健康运动中心冯春雷


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想学中医,往往无法入门,君不见大学5年毕业,还是门外汉?

无法入门的真正原因,是你对中医的理论,其实不感兴趣,你只希望吃到中医的果实。这就没办法了。那些对中医感兴趣的人,都是利益的驱动。中医的具体理论,与其个人利益相关,甚至生死攸关。

最常见的,就是自己或者亲属,得了病,医生治不好,不得已,只好自己学医,救自己。无利不起早,如果没有重大利害关系,谁有兴趣学中医?中医理论,毫无趣味,既不能入我法眼,更无法打动人心。

中医根本不是传说的那么神奇,都是一些极为简单的道理。每一个人,天生就懂中医。只是一般人,不愿花心思在中医上面。

中医入门,只讲缘分,没有方法。君不见,中医高手,大多出自病人?


医学站票


学习中医,自学10年,不如明师一点,,,不赞成自学,自学不成,浪费时间,等于慢性自杀,,,最好拜师学医,随师跟诊,高效速成。拜师也有讲究,我拜师学医,不迷信所谓的国医大师,和名老中医,

布气333


中医面临失传的严峻形势。是关乎兴衰成败的大问题。因为经典中医从唐代开始就不是主流了,几乎被各种杂说所淹没!黄帝内经伤寒金匮等如同日月光辉的大作被曲解糟蹋或者抛弃。而各种杂说对人体疾病的解释五花八门,严重的脱离真相,导致中医治疗效果很不理想。这也为反对中医者提供了口实。仲景之后,能全面继承中医经典思想且著作颇丰的人只有一个,那就是清代乾隆时御医黄元御。他继承了黄帝扁鹊张仲景等人的思想核心,详解了内经伤寒金匮,甚至经典中医的哲学基础易经道德经等著作也做了解释。学习他的著作可以使我们进入很高的境界,临床效果出奇。建议从学习他的四圣心源开始进入佳境。可以听喜马拉雅于忠超大夫四圣心源导读。


于忠超大夫


先去找一本中医药知识的书看,然后花两三年时间慢慢的背熟记透,大概入门了,至于那些药方,嘿嘿没有三.五年功夫,刚刚才接触些皮毛,千万别乱来。当然,拿自己来做实验是没有问题。但是一定要记得份量要减哦,古人说久病成医,就是这意思。想做悬壶济世的医生,还是老老实实去拜师傅吧。其实学中医也要讲究一个缘字,个中滋味慢慢悟吧。


蛋糕面包奶茶


中医中药都是以人为本。人作为第一被试验品的。所以你要亲力亲为。多读医书。自己拿自己做实验。

然后自己体会总结。然后拿身边人做实验。再总结。参考读书。记录。不但读中医书。也可以读西医书。黄帝内经,金鑎药略,医便,本草纲目。可重点读。选读。如果正规全面去读,你几辈子也读不完。

中医药一般都很人性。药性较缓。对症治疗一般没有危险。比如扎扎针灸,吃些活血化瘀的药没问题。不过要明白十八反,毒药不可随便用。


无际42


学习中医,首先得感兴趣,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最好从中医的经典著作开始学习,有可能会比较晦涩难懂,但这是源头,正本清源,其他书籍都是流派分支,现在有了很工具,不懂可以查,可以百度,经典的书籍可以反复看,慢慢理解。

再就是可以学习一些老中医的讲座,我听胡悉恕讲伤寒论、金匮录音讲座,前后好几十遍了,每次听都能有收获。

再就是多结合实际,增加临床看病的经验,可以从自己、身边的人看起,辨病施治,从简单的有把握的病看起,逐渐由浅入深,不断增加经验。



建议你:

一.先读秦伯末著《中医入门》(现代)。

二.再读成无己著《注解伤寒论》(古文)。

三最后再翻阅《黄帝内经》。

当然,读古文需要首先有古文基础。不妨先选读《古文观止》(有现代注解的)其中感兴趣的篇幅。还有如《洛神赋》、《岳阳楼记》、《滕王阁序》、《醉翁亭记》、《前、后赤壁赋》、《阿房宫》、《答李陵书》等。《聊斋志异》故事有趣,也不妨一睹。


YangliyingDTT


古代的人是从学周易开始的,那时候的读书人,一读医书就全通。但是现在没那么麻烦,经过几十年的研究,现在已经有了新的体系,比如中医研究院和中医药大学的老师教授们把自己的学问和行医经验总结起来,把古医书的艰涩部分解释出来,然后教给学生。所以,你可以先从现代体系开始,然后你再学周易、古代医书,这样更容易些。

中国大学MOOC(慕课)上,有北京中医药大学的课程,你可以去学学。首先学中医基础理论,然后是中医诊断学。学完这两个以后,是中医药学,了解各种药性和配药。再之后,会有一个分类,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去学,比如脾胃科、妇科、儿科、推拿按摩、针灸什么的。你可以学着试试。现在的医学生,即使学完大学课程也不是能单独行医的,因为经验太少,中医是需要师傅手把手教的,但也有例外,古代也有一些自学成才的。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