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的感人故事——記來賓市人民醫院隔離病房裡的“逆行天使”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抗擊疫情阻擊戰隨之打響。作為來賓市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的定點收治醫院,來賓市人民醫院勇挑重擔,設置隔離病房,衝在疫情阻擊戰的最前線。那麼,在隔離病房裡,醫護人員如何開展治療工作呢?

“女將”主動請纓 逆行上前線

36歲的黃志蘭是來賓市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的一名“老”護士,心血管內科的陸秋月則是一名“95後”年輕護士。

從1月30日晚進入隔離病房至2月12日,作為首批進入隔離病房的護理人員,她們已經連續奮戰了14天。2月13日,她們已順利“出關”,但是,還需繼續醫學觀察14天,才能與家人團聚。

“我是主動請纓到隔離病房的。”黃志蘭說,“我從事護理工作已14年,經驗豐富,況且我是黨員,我先上!”疫情嚴峻,黃志蘭的丈夫全力支持,包攬了一對兒女的的照料重擔。此後,黃志蘭全身心投入到隔離病房的工作中……

而剛工作兩年的陸秋月則是這麼說:“我單身一人,父母也不在身邊,沒有家庭負擔,我去隔離病房工作最合適。”“進入隔離病房害不害怕?”“剛開始還是感覺到挺緊張,壓力也很大,但並不害怕感染。緊張的是,擔心自己工作沒做好。”陸秋月坦言。

战“疫”的感人故事——记来宾市人民医院隔离病房里的“逆行天使”

黃志蘭(左)協助陸秋月換裝

隔離病房裡 忙碌的6小時

起初,隔離病房患者少,就黃志蘭和陸秋月負責病房的護理治療工作,兩人輪流進入病房,每6小時輪換一次。

白班時,要先給患者送早餐,跟著測量生命徵、採集血標本和咽拭子,並整理病房、打掃衛生、處理醫療廢物、環境消毒。僅這些工作就耗費一個多小時,然後給患者做霧化和相關治療。

“跟普通病房不一樣,隔離病房裡處理醫療廢物時先套上兩個醫療廢物專用垃圾袋,鵝頸式封口,保證封口密閉,用含氯消毒液噴潵表面消毒,外層再套一個乾淨醫療廢物專用垃圾袋,才運送出病房。”陸秋月說,特別是剛開始那5天,一個人要做兩個人的工作,恨不得多長出兩隻手來。

在隔離病房的6個小時裡,上廁所是一件麻煩事。黃志蘭解釋道,因為穿脫一次性防護服會花費很多時間,且上一次廁所就要浪費一套防護服。每次從隔離病房出來,防護服裡的衣服都早已被汗水浸透,口罩和護目鏡在臉上留下了深深的勒痕,手上的皮膚也被汗水浸泡脫了皮。

“為了少上廁所甚至不上廁所,進病房前我就不喝水了,平時只吃米飯,吃水分少、能量大的食物。”黃志蘭說,這樣不僅節約了時間,也節省了防護物資。每次換班脫下防護服後,自己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猛喝水,補充水份。

兩人每6小時就交替輪一次班,這樣每天每人至少有12個小時不能進水。持續長時間的工作大量消耗了她們的體能,水分又不能及時補充,導致兩人嗓子常常處於乾燥冒火的狀態。這樣的工作狀態持續了5天后,隨著患者增多,加派護士增援,工作壓力得以緩解。

战“疫”的感人故事——记来宾市人民医院隔离病房里的“逆行天使”

陸秋月在核對醫囑

精心護理患者 全力抗擊病毒

每天晚上,當患者休息後,才能休息一下,一天下來只能睡4、5個小時。

儘管苦儘管累,可患者的那一聲“謝謝”卻讓黃志蘭和陸秋月身上所有的疲憊消失得無影無蹤。

曾經,來自象州縣的那名患者,在一次治療結束後感激地對黃志蘭說:“雖然我不幸被感染了,但是萬幸回到了來賓遇到了你們,有你們的精心護理,我才康復得這麼快。你們辛苦了!”

病房裡的一對夫妻,因為擔心自己身上病毒傳染性大傳染給醫務人員,因此儘量不讓我們醫務人員近距離接觸他們,每次陸秋月給他們測量體溫,他們都叫她不要靠近,自己量就行了。但是為了讓他們安心治療,陸秋月每次都說:“沒關係的,我們都做好了防護,請你們放心。”

有句話說得好: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有人為你負重前行。黃志蘭和陸秋月,就是保衛人民生命安全身體健康而負重前行的人。(卓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