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的感人故事——记来宾市人民医院隔离病房里的“逆行天使”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抗击疫情阻击战随之打响。作为来宾市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定点收治医院,来宾市人民医院勇挑重担,设置隔离病房,冲在疫情阻击战的最前线。那么,在隔离病房里,医护人员如何开展治疗工作呢?

“女将”主动请缨 逆行上前线

36岁的黄志兰是来宾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的一名“老”护士,心血管内科的陆秋月则是一名“95后”年轻护士。

从1月30日晚进入隔离病房至2月12日,作为首批进入隔离病房的护理人员,她们已经连续奋战了14天。2月13日,她们已顺利“出关”,但是,还需继续医学观察14天,才能与家人团聚。

“我是主动请缨到隔离病房的。”黄志兰说,“我从事护理工作已14年,经验丰富,况且我是党员,我先上!”疫情严峻,黄志兰的丈夫全力支持,包揽了一对儿女的的照料重担。此后,黄志兰全身心投入到隔离病房的工作中……

而刚工作两年的陆秋月则是这么说:“我单身一人,父母也不在身边,没有家庭负担,我去隔离病房工作最合适。”“进入隔离病房害不害怕?”“刚开始还是感觉到挺紧张,压力也很大,但并不害怕感染。紧张的是,担心自己工作没做好。”陆秋月坦言。

战“疫”的感人故事——记来宾市人民医院隔离病房里的“逆行天使”

黄志兰(左)协助陆秋月换装

隔离病房里 忙碌的6小时

起初,隔离病房患者少,就黄志兰和陆秋月负责病房的护理治疗工作,两人轮流进入病房,每6小时轮换一次。

白班时,要先给患者送早餐,跟着测量生命征、采集血标本和咽拭子,并整理病房、打扫卫生、处理医疗废物、环境消毒。仅这些工作就耗费一个多小时,然后给患者做雾化和相关治疗。

“跟普通病房不一样,隔离病房里处理医疗废物时先套上两个医疗废物专用垃圾袋,鹅颈式封口,保证封口密闭,用含氯消毒液喷潵表面消毒,外层再套一个干净医疗废物专用垃圾袋,才运送出病房。”陆秋月说,特别是刚开始那5天,一个人要做两个人的工作,恨不得多长出两只手来。

在隔离病房的6个小时里,上厕所是一件麻烦事。黄志兰解释道,因为穿脱一次性防护服会花费很多时间,且上一次厕所就要浪费一套防护服。每次从隔离病房出来,防护服里的衣服都早已被汗水浸透,口罩和护目镜在脸上留下了深深的勒痕,手上的皮肤也被汗水浸泡脱了皮。

“为了少上厕所甚至不上厕所,进病房前我就不喝水了,平时只吃米饭,吃水分少、能量大的食物。”黄志兰说,这样不仅节约了时间,也节省了防护物资。每次换班脱下防护服后,自己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猛喝水,补充水份。

两人每6小时就交替轮一次班,这样每天每人至少有12个小时不能进水。持续长时间的工作大量消耗了她们的体能,水分又不能及时补充,导致两人嗓子常常处于干燥冒火的状态。这样的工作状态持续了5天后,随着患者增多,加派护士增援,工作压力得以缓解。

战“疫”的感人故事——记来宾市人民医院隔离病房里的“逆行天使”

陆秋月在核对医嘱

精心护理患者 全力抗击病毒

每天晚上,当患者休息后,才能休息一下,一天下来只能睡4、5个小时。

尽管苦尽管累,可患者的那一声“谢谢”却让黄志兰和陆秋月身上所有的疲惫消失得无影无踪。

曾经,来自象州县的那名患者,在一次治疗结束后感激地对黄志兰说:“虽然我不幸被感染了,但是万幸回到了来宾遇到了你们,有你们的精心护理,我才康复得这么快。你们辛苦了!”

病房里的一对夫妻,因为担心自己身上病毒传染性大传染给医务人员,因此尽量不让我们医务人员近距离接触他们,每次陆秋月给他们测量体温,他们都叫她不要靠近,自己量就行了。但是为了让他们安心治疗,陆秋月每次都说:“没关系的,我们都做好了防护,请你们放心。”

有句话说得好: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黄志兰和陆秋月,就是保卫人民生命安全身体健康而负重前行的人。(卓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