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山|如月朦朧如月靚

2018年的元宵前,一輛車、一個大旅行包、三五好友、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是的,說走就走並沒有很複雜。

明月山|如月朦朧如月靚

明月山日落

遇見不一樣的明月山。

我以前只是記得背過的導遊詞裡說過明月山有溫湯溫泉、有青雲棧道、有明月湖,印象最深的還是“明月山是全國第一家以月亮為主題的旅遊勝地”和那座“全球唯一一座背迎遊客的雲姑沐月”。這一行我確實見證到了這些,然而此行最大的收穫是遇見了明月山上的朦朧。“雲姑沐月”是真的背迎著上明月山的人,你若看到過也是會相信它是寓意著走進自然,返璞歸真之意的。“月亮文化”確是處處都可發覺,在進山的竹林小道上都是用月亮上有的東西來裝點的,像嫦娥、蟾宮之類的詩句與雕刻比比皆是。明月山之所以名明月,是因為山的整體形狀有如初生的圓月,明月本就可望而不可即又圓缺有時,所以自古以來人們投入了太多的情感與寄託,所以明月是朦朧的,這一次的明月山也是。

明月山|如月朦朧如月靚

雲姑沐月

明月山的纜車是朦朧的,坐在纜車上看不見底,望不見頂,白茫茫的全是大霧,偶爾可以瞧見底下幾處樹梢。

明月山|如月朦朧如月靚

嫦娥奔月

我們輪流做著“揹包客”漫遊著青雲棧道,我感覺青雲棧道此時應喚作“白雲棧道”了,四周宛如孫悟空上過的天庭,雲霧飄渺。一路上發現青松倒可見是青的,不為雲霧雪花的白蓋去在峭壁上招展著。

明月山|如月朦朧如月靚

青松

我第一次在山上嘗試的刺激項目是這裡的滑索,現在回憶起來依然是很過癮的,一去一回在空中也是看不見盡頭看不見底的,只聽得見滑輪滾鋼絲和自己尖叫發出的聲音,這絕對是朦朧明月山帶來的不一樣的體驗,臉頰和雙手被涼涼的雲霧摩擦的通紅,內心卻洶湧澎湃、激動不已,這絕對要比大晴天玩更“醒腦”。一身的裝備也就只有手機相機拍拍了,升起的無人機根本拍不出其它顏色的東西,在白霧中飛了一會的無人機都被凍著了,機翼都結了薄薄的冰晶。

明月山|如月朦朧如月靚

無人機

月亮湖就更朦朧了,朦朧的讓人有幾分涼意。你儘可以想象一番:在山的頂端,大霧籠罩著,有一面積很大的湖泊,有成片的樹木,四周有樹林出入的小山路口,有橋,湖邊有亭臺,有從水中豎起的長長短短的枯木……我不知蒲松齡是否寫過此種情境,但我可以想到太多的故事。可以這樣說:這大霧把景區內的大部分人工痕跡給矇住了,給人以仙境的感受。看得見的少了,想得到的多了,霧大遮人雙眼,確給人豐富的“精神享受”。

明月山|如月朦朧如月靚

月亮湖

書上說明月山之旅是風景如畫之旅,四季都是不同的畫卷,四時之景不同,遇見這朦朧的明月山也是很值得留戀的。

明月山|如月朦朧如月靚

青雲棧道

此行遇陰雨,見大霧,但是確也見著了明月山的另一種美。天然去雕飾,霧也。我是個愛旅行的人,所以每次旅行都是一次不可多得的享受和洗禮,我們是應該多給自己像“雲姑沐月”的那尊雕像一樣“走進自然,返璞歸真”的機會。

明月山|如月朦朧如月靚

松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