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圣德医院一线护士林娜 在隔离留观病房抗疫一线的病房日记

“我宣誓,我志愿献身护理事业,热爱护理专业,谨奉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坚定救死扶伤的信念,尊重病人的权利,履行护士的职责。”南丁格尔誓言是我们心中最圣洁的东西,总是能带给我们力量和勇气。2月14日,是河南圣德医院外三科护士林娜在隔离留观病房抗疫一线工作的第二十天,休息的时候,她在日记中再一次重温了第一天上岗时的南丁格尔誓言。自新型疫情扩散以来,林娜和她的同事们一直奋战在抗疫的第一线,用她们的坚韧默默地守护着“河南南、湖北北”疫情阻击前沿——信阳。她们经历了什么?她们又是走过了哪些心路历程?今天,就让我们来看一看河南圣德医院隔离留观病房24岁小护士林娜的抗疫一线日记。

走的时候,奶奶追在后面给我塞土鸡蛋,说现在食堂不一定开门,你带宿舍去煮,一定要戴好口罩,多消毒……

在一月初就在网上看到很多关于武汉新型冠状病毒的新闻,那会儿觉得它就是个普通的病毒距离自己还很远,一点都没有在意,继续自己的正常生活,还在期待着过年要回家好好热闹呢。1月22日夜晚,护士长突然在群里通知,我们科室需要抽调四名护理人员去发热门诊值班,看到这个信息,我就想到武汉的冠状病毒了,心里还在想,已经这么严重了吗?1月23日我们都到了科室开准备会,会上要求我们外三科所有护理人员都要做好准备,全部去发热门诊24小时值班,看着护士长心疼的眼神和同事严肃的表情,我想,这个病毒的发展形势怕是比较严峻了。

发热门诊是在医院的一个偏僻的角落里,因为第一次启用,里面的灰尘肉眼可见,备用物资还不是很齐全,看着门前施工尚未结束的地面,心里不禁凄凄惨惨戚戚了,来之前护士长已经征询过我们的意见,我们几个同事都是自愿来这里的。记得当时护士长为此很感动却也心疼的眼眶泛红,既来之则安之,1月24日,我们六个人紧紧张张忙乎了一整天,一边去医院各个部门领取物资,打扫卫生;一边接待发热病人。忙完了一天的工作,心却早已经飞回了家里,心想着终于可以回家过年,陪家里人吃年夜饭了……

回家仅仅待了一晚,所有的关于过年的憧憬还没有开始就已谢幕。1月25日上午,医院大群里就通知所有医护人员都取消休息,回院随时待命,一大早就听别人说信阳交通要管制,我家里距离医院又远,我就和我爸说了这个事,我爸说他送我,中午我刚刚吃完饭放下饭碗,我爸就问东西收拾好了没,我说这么急?三四点再去,今天也不上班,我爸就说你这是要上前线打仗呀,还不赶紧去,封路了就去不了了。好吧,我把前一天带回来的一个包包拿上就准备走,我奶追在后面要给我拿土鸡蛋,说现在食堂不一定开门,你带宿舍去煮,一定要戴好口罩,多消毒……,我知道她担心我,我安慰她,没事,我们医院来的都是普通病人,和平时一样的,路上高速口堵车一个半小时,下午四点多总算是到了宿舍。

这个事情总得有人做,必须得有人做,那么我愿意

1月26日,这天下了很大的雪,谚语说瑞雪兆丰年,今年会是丰年吗?疫情爆发之后,护士长组织我们报名,没有一个人犹豫。15个姐妹里,12个是90后。最小的女孩井家乐才22岁,刚刚毕业参加工作。

怕家人担心,我不敢告诉他们自己在一线。我加上科室另外两个同事,一共三个人走在去发热门诊的路上(因为我们要去拿护士服),昨天夜晚护士长说我们科室需要三个人去隔离病房上班,上班期间都不可以回家了,我愿意去,带着一点害怕和难以言说的心情,到底是什么呢?是责任吗?是义务吗?不知道,就是觉得这个事情总得有人做,必须得有人做,那么我愿意做。

信阳圣德医院一线护士林娜 在隔离留观病房抗疫一线的病房日记

病房的“苦”,但在这个特殊时期,各方面工作需要做的更好才行呀

1月26日起,我们就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成立一个隔离病房,需要申领各种物资,而且全面消毒,划分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医护人员通道,患者通道,然后铺床,给所有的垃圾桶套垃圾袋……所有的工作琐碎而繁重,但是在医院各个部门的支持和我们隔离病房所有的医护人员努力下,一上午时间已经有了一个正规的隔离病房的模样了,开始入住疑似人员了。防护服和口罩是很紧缺的,我们上下班都是小心翼翼的穿脱防护服,因为防护服太少了,不能保证一天一换,我们都是同事之间给彼此的防护服用消毒液喷洒消毒,下次再穿。生活区和隔离病房都分别有一个很大的喷洒桶,配置好的消毒液放在里面,背在身上给病区和生活区消毒,那个桶装满了水该有几十斤吧,各个走廊通道每天都要喷洒一次,我们女孩子每次只能背半桶水,就这样把病房通道喷洒一遍就累的浑身是汗,每一个出院的患者,都由我们做终末消毒,撤床单,拖地,擦拭桌椅,最后空气消毒,记得有一天出院了6个人,六个房间做下来,我们四个人真的是累的不想说话,脚痛的走路都是弓着走,不敢着地,真的太痛了,我说:“好累呀,不想动了。”同事看着我说:“那怎么办呀?这几个空房间赶紧消毒出来,不然后半夜来病号了放哪里呢?”是呀,最近房间紧缺,我得尽快准备出来备用房间呀!

每天吃饭就是简单地扒两口,就进去换人;由于防护服穿脱很麻烦,为了节省时间,我们就都默契地不喝水,憋着不去上厕所;来例假了,也没有时间换卫生巾,还有姐妹忍着痛经坚持工作。护理工作本就繁琐细致,在隔离病房更不能马虎,每天我们神经紧绷的工作时间都长达十多个小时,有时甚至在睡梦中也会下意识地想到自己负责的病人。

我们穿着又厚又笨重的防护服,戴着口罩和护目镜。工作中偶尔会碰到,虽然谁也认不出谁,但我又知道我们是一体的。我们默默为彼此祈祷,祈祷大家都能平安出去。因为从去留观病房的第一天起,我们就没有回过家,不能和外界有任何的接触。

在这里,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极尽所能,努力做好工作,也会累,甚至于抱怨几句,但是心里清楚地知道,在这个特殊时期,各方面工作需要做的更好才行呀!

信阳圣德医院一线护士林娜 在隔离留观病房抗疫一线的病房日记

信阳圣德医院一线护士林娜 在隔离留观病房抗疫一线的病房日记

病房的“酸”,闲下来才发觉脸上闷出来的小红包,耳朵后面的已经有点结痂的疤痕,手背上的湿疹。

隔离病房上班不仅仅是日常工作的累,还有很多之前从未想到过的困难。刚开始穿戴的防护品只是觉得闷、热,闷了就需要加快呼气的频率,然后眼镜上的雾气也越来越多,凝聚成小水珠沾湿了我的睫毛,手又不敢随便乱摸,只能眨巴眨巴眼睛,从眼镜缝隙里看东西。碰上血管不好的,那带着外科手套降低了指腹的敏感度,眼镜的雾气又模糊了视线,除了可以扎上止血带,其他的都是没谱的事。没办法,有时候就是我做穿刺前的准备工作,让外面眼镜上暂时没有雾气的同事过来,尽快给他穿刺。很多时候,情况比较紧急,会给眼镜取下来,有时候抽动脉血气,全靠食指和中指的触觉来下针,怎么办呢?只好换上薄一点的手套,实在没法了就去掉手套,结束以后多洗手。

上班忙碌的时候只想着干活,有时候闲下来后才发觉口罩勒的耳朵和鼻子痛的很,护目镜挤压的鼻梁更塌了,整件被汗水浸湿的衣服,脸上被口罩勒出的血痕。下班以后,脸上闷出来的小红包,耳朵后面的已经有点结痂的疤痕,手背上的湿疹,我在想,武汉的护士肯定是更辛苦了。

家人打来的充满担忧的电话,还有哭着要妈妈的孩子……所有人都在抢时间,所有人都很艰难,有时甚至因为工作负荷大而流泪。但我们知道,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这是我们的职责。

信阳圣德医院一线护士林娜 在隔离留观病房抗疫一线的病房日记

病房的“甜”,工作可以得到认可,一切都值得!

“饭来了,吃饭了”,每到了饭点,躺在床上都可以听到主任的招呼,我们日常休息也是在病区里,每天都能看到主任背着装有消毒液的大桶,喷洒消毒,吃饭的地方有水果、牛奶、小零食、补气中药,这得益于我们的大家长、大管家主任和护士长啦,怕我们吃不好,抵抗力下降,“生死力争”地让医院给我们采购的,有时候还会有鸡腿啊,辣椒酱啊,猪耳朵呀……都是护士长张丹让朋友送来给我们打牙祭的,这些日子,虽然没能享受到家里的美食,却在这里吃上“百家饭”,也是美美的!病房里的患者们的理解、体谅也是减少了我们一半的疲惫,因为我带着手套,经常不好撕输液贴,他们都会主动用另一只手帮忙,还说我们这么年轻的小姑娘,真不容易呀!有的时候我把眼镜去掉去给他们扎留置针,他们都说,“没事没事的,你这样太危险,就这样扎,直接扎”。听了这些话,心里很感动,不用他们做什么,只要有大家的理解、体谅,自己多付出一点也是很开心的。每次给患者打水、收拾垃圾袋、送饭,都能收获到他们的感谢,工作可以得到认可,一切都值得!

2003年非典时我们都还小,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2020年我们成为了她们,就请让我们替大家负重前行!


文字整理/丁羽 编辑/郭鑫 终审/曹启合


编辑 豫快报 李诗胜 欢迎提供文字/摄影/视频/创意作品,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