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萬新冠肺炎確診病人為何造成全國“看病難”?

2月中旬,全國新冠肺炎防治持續向積極方向發展。然而,在全國新冠肺炎疫情防治取得階段性成果的同時,越來越多人發現自己身邊也出現了“看病難”的情況。

針對這種情況,2月13日國家衛健委新聞發佈會提出新冠防治不能影響正常醫療工作,強調保障透析病人、腫瘤病人和孕產婦兒童等重點人群的醫療需求。目前全國接受治療的新冠肺炎病人統共7萬餘人,而我國僅艾滋病患者人數就是新冠肺炎患者的十倍有餘。為什麼患者人數相對較少的新冠肺炎疫情,會影響到全國醫療機構的運轉呢?

防疫需要

首先,一些“看病難”是抗疫安排導致的。口腔科、耳鼻喉科、眼科等科室,由於醫生在看診的時候必須近距離與病人面對面,甚至必須要病人摘掉口罩才能看診,交叉感染風險極大。李文亮醫生就是在為眼科病人看診時不幸感染新冠病毒的。

根據上級文件精神,這類專業的門診一律中斷,僅保留急診。一些容易導致感染的有創檢查也因此暫停。同時,一些醫院抽調人員到防疫關卡協助工作,因此停止了體檢中心、康復理療等不緊要的服務。

7万新冠肺炎确诊病人为何造成全国“看病难”?

上海九院就診信息

此外,醫院救治新冠肺炎患者,本就是高危環境。近日,北京市一些醫院機構都出現了非新冠病人入院後確診新冠肺炎的案例,有的病例甚至出現在高危易感人群密集的產科。

2月18日,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發生一例因探視家屬患有新冠肺炎,導致住院病人被感染的事件。該病例導致醫院老年病科及透析室等醫護及護工等院內人員100人,透析病人150人,老年病科住院病人,以及數量不明的病人家屬成為了新冠肺炎密切接觸者。

根據國家衛健委發佈的數據,截至2月11日24時,全國共報告醫務人員確診病例是1716例,佔到全國確診病例的3.8%,其中有6人不幸死亡,佔全國死亡病例的0.4%。

然而,由於種種原因,各家醫療機構應對新冠肺炎風險的能力卻並不高。這就導致醫療機構在收治一般病人的時候慎之又慎。

防護用品不足

開展醫療活動,首先要保證醫護人員不被新冠病毒感染,醫院不會成為交叉感染的傳染源。

目前,我國口罩產能約為每日產能2000萬隻。顯然,在復工復產、恢復正常人員往來的情況下,口罩需求大增,這個產量較為緊張。正是由於防護用品緊張,一些醫療機構遲遲不能恢復正常的診療活動。

筆者瞭解的A醫院,本該四至六小時一換的一次性外科口罩,醫院從一月下旬開始每天只能為醫護人員提供一個,直到2月19日才可以每日領取2個,領導宣稱“經專家組研究戴8小時也沒事”。

醫護人員只用利用紫外線燈照射、噴淋酒精等手段消毒口罩重複利用口罩,但是紫外線燈會破壞口罩結構強度。在一些“看大病”的高水平醫院,還要為湖北醫療隊的同事蒐集防護物資,防護用品更加捉襟見肘。

當前,國家衛健委出臺的6版新冠肺炎診療指南,都強調早期插管使用呼吸機的作用。據筆者瞭解,在武漢市整體託管了2個重症病區的A醫院醫療隊,併為醫療隊調配了多臺呼吸機。但是在2月14日前後,由於前方缺少面屏、頭套等防護用品,醫護人員對導致病毒播散的高危操作如插管、吸痰等非常謹慎,連“專職插管”的麻醉科醫生也哀嘆英雄無用武之地,防護用品的短板困擾了全國醫療機構收治新冠病人與非新冠病人。

醫療低標準、低冗餘

根據《全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綱要(2015—2020年)》,目前我國公立三甲醫院的床護比應不低於1:0.6,也就是說醫院病房的護士配備比例是每張病床0.6位,一個擁有30張床位的病房應該至少配備18位護士。

但在醫療服務高級化、護理內容日益複雜的今天,臨床一線早就面臨護理人手不足的問題。更何況,很多醫院由於種種原因護士未能滿編。我國多數醫院的住院病人生活護理,即照顧病人的日常起居,是靠病人家屬和自聘的護工解決的。甚至於本該醫院工作人員完成的預約檢查、送樣本、領藥、取報告等工作也要家屬代勞。這就導致醫院收治了一位住院病人,就必須讓病人一家子在醫院裡忙前跑後。

而且我國醫院病房多數是多人間。要想避免病人飛沫波及隔壁床位的病友,床間距需要達到2.4米甚至是極端條件下的3.6米。於是,早期嘗試復工的醫院即便復工,病房收治人數也必須在低位運行。醫院把雙人間病房當做單人間使用,把三人間病房當雙人間使用,以此類推,隔床收治,降低病房中的病人密度,達到衛生隔離標準。

可是目前的醫院普遍無法做到“免陪護”,一位病人再帶上幾位家屬,病人裡的人員密度就無法確保衛生隔離條件了。即便病房床位使用率僅為三到四成,仍然無法控制院內感染風險。何況陪人不像病人那樣老實躺在病床上,因為各種主客觀因素要進進出出,這都增加了感染風險,還要操心陪護人員的口罩需求。平常醫院為了經濟效益可以“蘿蔔快了不洗泥”,新冠肺炎的特殊時期就舉步維艱了。

7万新冠肺炎确诊病人为何造成全国“看病难”?

1月31日,在武漢第七醫院內,中南醫院護理部副主任馮畢龍(中)與同事在鋪設病床,為新開隔離病區做準備。新華社記者 熊琦 攝

人手不足

雖然援助湖北只動員了全國範圍內不到3萬名醫護人員,不到全國註冊醫護人員的千分之四。但是,能夠“看大病”的醫院當前普遍面臨人手壓力。除了前文提到的防疫需求外,還有另一個不易為人察覺的原因。

在疫情影響下,目前全國大中小學都尚未開學,這其中包括醫學院學生。根據教育部、衛健委發佈的通知,禁止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學員、臨床專業研究生、本專科實習生在疫情結束前返回學校,避免學員和學生感染新冠肺炎和造成大學校園內的疫情傳播。

這條通知本無可厚非,疫情當前學校學生聚集自然不安全,但造成的另一個負面影響是,全國上百家同時身兼規培基地和教學醫院職能的“看大病”醫療機構,損失了幾乎全部的低年資醫師。

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要求取得醫學院校畢業證書的醫學生,在醫院各個科室輪轉學習三年,進行臨床醫學實踐,建立規範化的臨床思路。國家希望這一措施可以提高全體醫務人員的下限標準,讓各級醫療機構都能擁有高水平醫院工作經驗、群眾認可的醫生。

臨床醫學研究生培養也有大量基於臨床實踐的培養內容。這兩類同學名為學生,事實上是醫院的低年資醫生,承擔了醫院的大批基礎性診療工作。因為同學們放了防疫假期,各大醫院都面臨了嚴重的人手不足問題。

7万新冠肺炎确诊病人为何造成全国“看病难”?

某醫院一個月補助臨床研究生三千元,一個值得廣而告知的數目

以上文提到的A醫院為例,該院擁有5000名在職的衛生技術類員工,另外有近兩千名各層次研究生、規培學員在醫院學習。取得行醫資格的研究生、規培學員是醫院日常工作的重要組成,尤其是從事諸如書寫醫學文書、錄入醫囑等基礎性工作。

學生的缺位擾亂了大型醫院的日常工作。近期各內科科室尤其是呼吸內科、重症醫學等專業的醫生奔赴湖北前線,從存量一線醫生當中調劑存在一定的難度。規培學員、臨床研究生和醫院沒有簽定勞動合同,雖然從事臨床工作,但身份是“學生”,本身在待遇上就存在不公平。假如同學們出現感染等各類工傷意外,醫院在規則內對學員們進行補償和賠償存在制度性困難。即便教育部門沒有限制,醫院和帶教老師仍然並不鼓勵學生們提前返校。

儘管如此,自一月中旬以來,湖北地區有大量的規培學員、臨床研究生自願留在醫院參與值班。很多學子和正職醫務人員一道,戰鬥在抗疫的最前線。

季節性血荒

除此之外,每年春節前後的季節性血荒,也是影響醫院開展正常診療活動的重要原因,今年的疫情更是加劇了每年伴隨大學生春節離校發生的季節性血荒。

我國義務獻血的主力是大學生和公務員,現在前者因疫情放假在家,後者往往充實到抗疫一線,很難顧及獻血。再加上疫情因素導致街頭採血車無功而返,當前我國各地血庫的存量告急。

救治新冠肺炎危重病人的重要舉措是清除病人體內的炎症細胞因子,緩解“炎症風暴”對病人的衝擊。不論是人工肝、人工腎、床旁血液淨化還是ECMO(體外膜肺氧合)去除炎症細胞因子,治療過程中病人都需要輸入血漿。

血荒既導致前線搶救危重病人的治療方案趨保守,也導致非新冠病人的手術、化療尤其是血液類腫瘤化療、尿毒症透析等醫療活動難以進行。因此,疫情風險較輕的地方,應該考慮在避免人員聚集的情況下動員義務獻血。

只有人們的生活完全迴歸正常,前述提到的就醫緊張矛盾才能得到解決。請大家繼續遵守各地防疫指揮部的部署,在當前湖北以外省區新冠肺炎疫情從“輸入型傳播”轉為“聚集型傳播”的形勢下,儘快結束居住地的疫情傳播。在此期間,大家如有發熱等病情千萬不要僥倖,一定要及時就醫,及時排查。除此之外,大家可以考慮參與無償獻血,用實際行動參與抗疫戰鬥,讓我們早一點看到勝利的那一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