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犯自述幼儿园痛苦经历——过度指责对孩子造成的伤害不可估量

文 | 周围小事

教育错了的儿童比没有受教育的儿童离智慧更远——卢梭


少年犯自述幼儿园痛苦经历——过度指责对孩子造成的伤害不可估量

少年犯自述幼儿园时的痛苦经历

在《没有坏孩子,只有坏方法》一书中,看到一个故事。

有一个少年犯,在监狱里和管教干部谈话时,哭着说,在很幼儿园时期,他曾经和朋友们去果园玩,很多小朋友开始偷摘果园里的果子,他由于害怕,并没有摘,只是站在旁边看。

后来这件事情,被学校发现了,他的妈妈去学校里了解这件事情时,当着同学和老师的面给了他一耳光,并且狠狠骂他小偷!他难过极了!

后来事情真相大白以后,这位粗心的母亲也没有给孩子任何说明。

少年犯自述幼儿园痛苦经历——过度指责对孩子造成的伤害不可估量

当下一次机会摆在孩子面前时,这位小孩毫不犹豫参加了偷窃,并且有了一帮依靠偷窃为生的"好朋友"。

他一次一次犯下错误,偷窃的数目也越来越大,直到被公安机关抓住。

看到这个故事,理解了卢梭的那句话,教育错了的儿童比不受教育的儿童离智慧更远。显然,这位少年犯会进监狱,与他童年时的这次经历有关,他母亲的教育方式深深的影响并且改变了他。

本来他没有偷窃,而他的母亲竟当众打他,更让他心碎的是母亲的指责,当众骂他是小偷,而在事情澄清后,知道了孩子没有参与,母亲也没有给他任何说明,这让他心灰意冷,觉得母亲就认为他是小偷,于是下一次毫不犹豫的偷窃,最终入狱。

少年犯自述幼儿园痛苦经历——过度指责对孩子造成的伤害不可估量

试想一下,如果他的母亲在事后,能够给孩子道歉,能够对孩子说:“妈妈误会你了,别的小孩都参与其中了,而你却没有了,说明你的品质很高贵,和他们都不一样,而我居然还骂你是小偷,是妈妈不对。”

或许,孩子的结局会不一样。

什么是过度指责

有一次,去朋友家玩,朋友正在让三岁半的儿子玩贴纸,刚开始,孩子的兴趣很浓厚,一边玩一边自嗨。过了一会儿,朋友看到孩子把女孩的裙子贴歪了,她立马上手撕掉重新贴,并且嘴里还说到:“你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的贴纸游戏都能贴歪!”

我注意到,自从同事说了这句话后,孩子玩的兴趣就不高了,没有像之前那样,一边玩还一边说话,而是很沉默的自己贴,时不时的还不敢贴。

少年犯自述幼儿园痛苦经历——过度指责对孩子造成的伤害不可估量

虽然孩子小,可能还不懂笨是什么意思,但是,这样的语言让他心情低落。

当孩子一不小心摔碎碗时:“笨手笨脚的,拿个碗都拿不好!”

当孩子作业做得慢时:“你写字怎么写得这么慢,都过去这么久了,这么点儿作业还没做完!”

当孩子数数时:“你怎么这么笨,20过后是21,怎么就到30了,交了你这么多遍了,还是数不到100!”

当孩子尿裤子时:“你是笨蛋吗,都四岁了还要尿裤子!”

......

孩子就打碎一次碗,你就说他笨手笨脚;孩子做不好作业,就说他笨,教不好,甚至还会拿其他做得比较好的孩子与他比较,说一大堆;当孩子做某件事没有做好时,就对他喋喋不休的指责和训斥等等。

当孩子稍有差池或者犯了一点错误,就对孩子不停地指责和批评,带着激动的情绪教训孩子,这就是过度指责。

少年犯自述幼儿园痛苦经历——过度指责对孩子造成的伤害不可估量

虽然说完后,家长心里是舒服了,可是,孩子却受伤了。

为什么会出现过度指责孩子的行为

  • 当孩子犯错误时,不能及时控制自己的情绪

当人在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的情况下,就会做出一些过度的行为。

当孩子犯错误时,有的家长就会情绪高涨,为了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一些指责伤害孩子的话,就会不由自主的脱口而出。

  • 对孩子的期望太高

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当孩子达不到自己的期望时,就可能会对孩子过度指责。

  • 家长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期待孩子身上的“问题”能有所缓解

当孩子犯错误次数稍微多一点,家长就会觉得孩子是“问题儿童”,便开始表达对孩子目前状况的不满,而表达不满的方式就是对孩子抱怨,指责,甚至是谩骂,但与此同时,这种责骂中又透着某种期望,期望孩子的行为有所转变,期望孩子身上的“问题”能有所缓解。

少年犯自述幼儿园痛苦经历——过度指责对孩子造成的伤害不可估量

可是,家长却不知道,对孩子的过度指责,不仅不会改变孩子,让孩子的“问题”有所改变,反而会伤害孩子。

过度的指责不仅不会让孩子的行为向你的期望靠拢,反而会让孩子收到严重的伤害

负面消息和正面消息给人的影响比例是4:1,也就是说,一个负面的评价比正面的评价带给人的影响大4倍,人们更容易受负面评价的影响,而孩子年龄越小,语言对他的暗示作用就越大。

从心理学角度讲,人人都有“受暗示性”父母对孩子经常性的指责和消极评价,会让孩子接受心理暗示,比如长期被父母说“笨”的孩子,到后来孩子会觉得自己真的笨,于是做什么都不愿意去努力了,最终失去信心。

所以,指责会给打击孩子,会让孩子对自己越来越没有信心,最终变成你口中的“笨蛋”。

少年犯自述幼儿园痛苦经历——过度指责对孩子造成的伤害不可估量

而且,更糟的是,如果孩子在这种充满训斥的环境中长大,影响孩子的以后的性格。

他们会变得喜欢谴责自己和别人;他们会怀疑自己的价值,对别人也会缺乏信任和尊重;他们会变得郁郁寡欢,自卑敏感,会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有的甚至患上抑郁症等一些心理疾病;而且,这种语言构成了一种压抑的气氛,会阻碍孩子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从而影响到孩子智力的发展。

过度的指责不仅不会让孩子的行为向你的期望靠拢,反而会让孩子收到严重的伤害。

避免对孩子过度指责,家长可以这样做

  • 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当孩子犯错时,如果当时自己的心情比较激动,不妨先不要开口,先让自己冷静下来,等自己心情平静下来,再想一想,要如何对待孩子的“问题”。

  • 不要将问题“泛化”

其实,孩子的错误没有你想象的那么严重,而往往是家长把孩子的问题“泛化”了。

少年犯自述幼儿园痛苦经历——过度指责对孩子造成的伤害不可估量

什么时把问题泛化呢,比如,孩子在幼儿园时,无法从1数到100,你可能就会想到他以后学习数学肯定学不好,进而可能还会想学习成绩不好,等等一系列的想法就冒出来了,然后就会由这个小“问题”泛化到孩子“笨”。

当家长把问题泛化时,就很容易对孩子过度指责。

  • 对孩子的期望不要太高,根据孩子的能力定期望

俗话说,期望越大,失望越大,父母有时候可以稍微降低对孩子的期望,这样,双方都能更加舒适,当孩子达到期望了,也就不会对孩子过度指责了。

少年犯自述幼儿园痛苦经历——过度指责对孩子造成的伤害不可估量

  • 利用罗森塔尔效应,把消极的影响变成积极的影响

1968年,两位心理学家来到一所小学,在学生中进行了类似的实验。两人从花名册上随机划出一些学生,然后告诉老师,这些同学比较聪明,有发展潜力。受到心理学家的影响,老师真觉得这几个孩子特别聪明,所以总用对待聪明孩子的方法对待他们。8个月后,两人再次来到这所学校进行复试,结果名单上的学生成绩有了显著进步,而且在情感、性格、求知欲等方面,也表现良好。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揭示了心理暗示和心理期待对一个人的影响。它告诉我们:孩子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人们如何看待他们,如何对待他们。

父母可以反过来利用这一点,把责骂这种消极的影响变成积极的影响。

当孩子有一点点进步时,不妨夸一夸孩子,这样孩子将变得更优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