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陪练=90%的鼓励+10%可以做得更好+0%的批评

<strong>云书领读 | 读亲子 |《孩子学钢琴,父母先上课》

本文3597字,预估阅读时间:9分钟



高天天从去年9月学弹钢琴,作为一名琴童家长,一年下来感觉自己走了一些弯路,也在学习中慢慢理解了手型、节奏、强弱等抽象的概念。日复一日的陪练,连我这五音不全的耳朵都培养出绝对音高了。来井冈山出差,听到有同学唱军歌,我觉得他们吼的音实在太低了。


琴陪练=90%的鼓励+10%可以做得更好+0%的批评


陪孩子练琴是一场自我的修行,最大的考验就是如何能不把自己的急躁与焦虑传递给小朋友。


练琴时,每当看着他嬉皮笑脸,断断续续,强弱不分,音还有错,没有美感,我会瞬间怒火中烧,有时还一顿怒吼。冷静下来,我又觉得这么小的孩子弹琴需要各种配合协调,输出反馈,是很困难的,要理解孩子。


此中矛盾如何协调?唯有读书。


我看了三本有关小朋友练琴的书:《我和女儿的钢琴课》、《孩子学钢琴,父母先上课》、《周广仁钢琴教学艺术》。第一本是术,讲述了钢琴老师妈妈,如何陪孩子练琴,具体写了每本教材每个章节的练习目标和要求。第二本是道,讲述了孩子们学琴可能遇到的问题,书的作者是茅以升的孙女茅为蕙;第三本是精神,讲述了老一辈钢琴家在艰苦的条件下对音乐的追求。


最为一个外行,技术很难实践,但心理建设却需要一直在路上,于是《孩子学钢琴,父母先上课》成为一本常读常新的手边书。


在这本书里,值得反复体会的一句话就是:

我希望我们的家长,能够90%鼓励,10%说哪里可以做得更好,0%用于批评。因为孩子做的不够好,这不值得批评。


琴陪练=90%的鼓励+10%可以做得更好+0%的批评


除了鼓励,毛老师用难得平实的语言,分享了很多对家长共同困惑的见解:


一、为什么要学琴


让高天天学琴的初心是我觉得对于孩子的一生音乐很值得,而钢琴作为乐器之王,是很好的铺垫。至于学琴会遇到什么,到哪里去,我还是没概念的。我原以为业余路线是通向专业路线的,只是选择问题。


后来,我发现练琴很占时间,怪不得艺术生会加分,还会有专门通知。而普通孩子和专业道路是什么关系?我在毛老师的书里找到了答案:


专业路线:意味着音乐附小(约9-12岁)、附中(12岁以上)、音乐专业院校的学习路径。选择这个路径的孩子,需要有较好的家庭基础、大量刻苦的练习(附小附中学生的每天练习时间可能在8小时以上)并且具备音乐天赋。


业余路线: 为了提高音乐素养,或者是为其他乐器学习奠定乐理基础,或者是跟风。


功用路线:通过学琴走特长招生,然而这条路并不比专业路线宽多少,因为琴童实在是太多。


路线的选择直接影响着陪练的态度和定向。当我意识到孩子应该是业余路线时,一度陷入迷茫,花这么多时间练琴为什么?


业余路线目标无外乎是促进智力发育,开发左右脑,类似编程。给未来的生活锦上添花,或苦中作乐。从事业发展上看培养好艺术审美,还可以从事许多音乐周边工作。


从业余学习角度,学琴不是孩子生活的必修课,更不应该以极为苛刻的态度去要求苛求每个细节。


明确方向最大的好处是减少焦虑,培养爱好的根本还是保护和激发兴趣,而不是让孩子学会一门技术,恨上一门艺术。


琴陪练=90%的鼓励+10%可以做得更好+0%的批评


二、如何选择一位好老师


高天天学琴路上第一道坎儿就是启蒙老师的选择。他的第一位老师是早教班学生的家长,我们一直到老师家里上课,价格也低于市场价。


开始上课不久我就发现了老师的问题,比如从不亲自示范,回课要求松散,曲子从不讲感情,有时我觉得这样弹琴和打字有什么区别呢,更为严重的初期落指习惯的控制意识薄弱,弹出来不好听。


从意识到问题到换老师我拖的有点久,以至于后来要花大量时间纠正早期错误和习惯,浪费了很多宝贵的时间。


一个好的启蒙老师真的很重要,如何选一位好老师,毛老师介绍选老师的方法很实用:


——和孩子亲近,声音动听,笑脸动人,性格开朗,最好的老师是不乏严厉又面带微笑,讲话有意义,有道理,没有废话和大话。

——不吝表扬孩子,用赞美帮助孩子克服学琴的各种问题。

——具备教学技巧。对于小小孩,富有想象力的老师可以把艰深的乐理知识用各种方式轻松的传授给小朋友。


我觉得好老师一定要有积极的示范能力,让孩子觉得哇塞,还能弹的这么好听!


如何找到一位好老师?

去试听。最好家长先去试听,觉得不错再带孩子去试课。不适宜带小朋友参加一大堆试课,不利于培养学习习惯。


什么时候该更换老师?

启蒙阶段:如上所述,耐心爱心笑容以及对学生的灵活把控能力最重要,启蒙老师的意义是,他会影响孩子一生对音乐的看法。


初级阶段:学琴两三年后,这阶段老师的最重要特质是是否有示范能力,对本阶段曲目是否熟知,对儿童音乐成长道路是否了解。很多孩子是在这个阶段被引入专业道路的,可见老师的重要性。


中高级阶段:计划走专业道路后,需要在考量老师的教学成果、专业能力以及以往的学生成绩如何等。


三、如何选一本好教材


教材是高天天学习的第二道坎儿,听过很多老师言辞肯定的推荐菲伯尔,我仍然觉得学啥不是学,于是一直学到了小汤二。


现在想来,接受一种教材就是接受一个体系,一种理念。形成的是不同的弹奏习惯。真正的好老师,什么教材都可以教的很好,但是在有选择的情况下,选一套好教材入门,是很重要的。


毛老师这样建议选机构和教材:

选择机构:最重要的是稳定性。钢琴课大部分是预付费,需要关注机构的经营风格是不是稳健。如果需要去机构练琴,那么选择离家近的机构更好,能够保证一两天弹一次琴。


选择教材:目前幼童启蒙钢琴教材有很多种,各有特色,比如巴斯蒂安有趣但是晋级缓慢,小汤就枯燥些,还有很多其他教材,家长可以先翻翻看看,问问专业老师的意见。本书中毛老师不太推荐小汤。适合启蒙的教材一般是有趣味性,初期难度较小的教材。


琴陪练=90%的鼓励+10%可以做得更好+0%的批评


四、瓶颈期的问题和对策


1.鼓励比批评更有力量

陪孩子练琴=90%的鼓励+10%可以做的更好+0%的批评


2.分析瓶颈的成因

如果一个孩子已经由“爱钢琴”转向了“恨钢琴”,那么需要家长自测来看看自己是否在这个转变中发挥了作用。


A面问题:他是否在一个正常愉快的情形下开始学琴?


这部分其实是学琴初期应当预先思考的问题,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开始,很快就会遇到瓶颈期。


孩子一开始对钢琴的想象是美好的,不会天然就有憎恨,即便在学习过程中有困难和障碍,在家长的鼓励下也都能解决。


——老师是不是他喜欢的?

对于初学孩子来说,老师的性格远比专业水准重要。拥有温柔和开朗特质的老师,能让孩子有一个愉快的开始。


——妈妈是不是严格又温柔?

妈妈既要让孩子感受到爱和理解,又能够坚持原则不姑息不纵容。


——教材怎么样,能让他感兴趣吗?

有趣的教材才能激发起孩子学习的兴趣。


——妈妈是否能跟着一起练?

任何事情,只要是妈妈一起做的,都会让孩子觉得值得模仿,即使辛苦也不孤单。如果妈妈只是督促而不参与联的感观会大不相同。


B面问题:他为什么突然不喜欢钢琴了?


孩子的情绪是透明的,不会掩饰也很难撒谎,如果一个喜爱钢琴的孩子突然产生憎恨情绪,需要在父母等大人身上找原因。


——最近老师或家长是否有打骂等暴力行为?

孩子喜欢正面鼓励,打骂能迫使孩子暂时服从命令,但是不正确的教育行为会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让孩子对练琴这件事充满抵触。


——他是否开始了某段较难的学习?

如果一首曲子连续几周还无法初步掌握,会使人产生深深的挫败感,因为挫败而想要放弃是孩子的正常思维模式,需要家长的及时引导和鼓励。


——他最近是否为其他事情着迷?

这很正常,新的玩具,新宠物,新得到的电子产品,都会让孩子转移注意力,过段时间就好了,家长注意沟通就好。


3.如何度过瓶颈期


——激发对钢琴的爱

学钢琴始终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要突破瓶颈期有很多做法,而所有做法的基础是,让孩子自己真正爱上钢琴。

如果要向孩子传递这种思想,可以和孩子一起学琴,一起练琴,不要让孩子觉得这是他自己孤独的行为。感谢他为家庭带来了动人的音乐,让大家感受到音乐的快乐。并且认真的告诉他,学琴对他将来的益处。


——练琴安排的小技巧

如果要长时段练琴,可以分成基本半场,中间可以放松休息或者活动一下,调整身心。

练习曲目时不以练几遍为目标,而是以时长为目标,这样孩子不会把目标偏离到赶紧弹完就可以结束上去。

曲目安排上,尽量给孩子创造一些新鲜感。比如每天选不一样的曲子作为第一首。要知道孩子总是喜欢把最喜欢的放在最前面,这样永远都是好的更好,差的一直差。


——逆反期还要抓紧练习吗

如果通过仔细观察和认真比较认为孩子真的进入了瓶颈期,说明孩子可能到达了能力范围内比较高的水准了,这时家长还是要坚持让孩子练习。

但是如果有非常严重的逆反心理,可以暂时听一听,但是不要放松对音乐的教育,可以通过其他形式进行,比如听音乐会欣赏CD唱歌等形式。


琴陪练=90%的鼓励+10%可以做得更好+0%的批评


在这本书里,毛老师还探讨了买琴、考级、钢琴与学业等问题,在精神层面,毛老师反复强调在钢琴学习中建立一种健康的教育方式,父母不逼,不累,孩子最终因为钢琴而收获幸福!


做事终究拼的还是心态,希望在高天天漫长的钢琴学习之路上,我能控制住批评挑剔的洪荒之力,做高天天的啦啦队,而不是指挥官,让小朋友在成长路上更好的与音乐为伴。


琴陪练=90%的鼓励+10%可以做得更好+0%的批评

云书领读 | 读亲子 |《孩子学钢琴,父母先上课》

琴陪练=90%的鼓励+10%可以做得更好+0%的批评

本文首发于 微信公众号 【云卷读书云舒行路】


吾生也有涯

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

你真的应该读点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