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陪練=90%的鼓勵+10%可以做得更好+0%的批評

<strong>雲書領讀 | 讀親子 |《孩子學鋼琴,父母先上課》

本文3597字,預估閱讀時間:9分鐘



高天天從去年9月學彈鋼琴,作為一名琴童家長,一年下來感覺自己走了一些彎路,也在學習中慢慢理解了手型、節奏、強弱等抽象的概念。日復一日的陪練,連我這五音不全的耳朵都培養出絕對音高了。來井岡山出差,聽到有同學唱軍歌,我覺得他們吼的音實在太低了。


琴陪練=90%的鼓勵+10%可以做得更好+0%的批評


陪孩子練琴是一場自我的修行,最大的考驗就是如何能不把自己的急躁與焦慮傳遞給小朋友。


練琴時,每當看著他嬉皮笑臉,斷斷續續,強弱不分,音還有錯,沒有美感,我會瞬間怒火中燒,有時還一頓怒吼。冷靜下來,我又覺得這麼小的孩子彈琴需要各種配合協調,輸出反饋,是很困難的,要理解孩子。


此中矛盾如何協調?唯有讀書。


我看了三本有關小朋友練琴的書:《我和女兒的鋼琴課》、《孩子學鋼琴,父母先上課》、《周廣仁鋼琴教學藝術》。第一本是術,講述了鋼琴老師媽媽,如何陪孩子練琴,具體寫了每本教材每個章節的練習目標和要求。第二本是道,講述了孩子們學琴可能遇到的問題,書的作者是茅以升的孫女茅為蕙;第三本是精神,講述了老一輩鋼琴家在艱苦的條件下對音樂的追求。


最為一個外行,技術很難實踐,但心理建設卻需要一直在路上,於是《孩子學鋼琴,父母先上課》成為一本常讀常新的手邊書。


在這本書裡,值得反覆體會的一句話就是:

我希望我們的家長,能夠90%鼓勵,10%說哪裡可以做得更好,0%用於批評。因為孩子做的不夠好,這不值得批評。


琴陪練=90%的鼓勵+10%可以做得更好+0%的批評


除了鼓勵,毛老師用難得平實的語言,分享了很多對家長共同困惑的見解:


一、為什麼要學琴


讓高天天學琴的初心是我覺得對於孩子的一生音樂很值得,而鋼琴作為樂器之王,是很好的鋪墊。至於學琴會遇到什麼,到哪裡去,我還是沒概念的。我原以為業餘路線是通向專業路線的,只是選擇問題。


後來,我發現練琴很佔時間,怪不得藝術生會加分,還會有專門通知。而普通孩子和專業道路是什麼關係?我在毛老師的書裡找到了答案:


專業路線:意味著音樂附小(約9-12歲)、附中(12歲以上)、音樂專業院校的學習路徑。選擇這個路徑的孩子,需要有較好的家庭基礎、大量刻苦的練習(附小附中學生的每天練習時間可能在8小時以上)並且具備音樂天賦。


業餘路線: 為了提高音樂素養,或者是為其他樂器學習奠定樂理基礎,或者是跟風。


功用路線:通過學琴走特長招生,然而這條路並不比專業路線寬多少,因為琴童實在是太多。


路線的選擇直接影響著陪練的態度和定向。當我意識到孩子應該是業餘路線時,一度陷入迷茫,花這麼多時間練琴為什麼?


業餘路線目標無外乎是促進智力發育,開發左右腦,類似編程。給未來的生活錦上添花,或苦中作樂。從事業發展上看培養好藝術審美,還可以從事許多音樂周邊工作。


從業餘學習角度,學琴不是孩子生活的必修課,更不應該以極為苛刻的態度去要求苛求每個細節。


明確方向最大的好處是減少焦慮,培養愛好的根本還是保護和激發興趣,而不是讓孩子學會一門技術,恨上一門藝術。


琴陪練=90%的鼓勵+10%可以做得更好+0%的批評


二、如何選擇一位好老師


高天天學琴路上第一道坎兒就是啟蒙老師的選擇。他的第一位老師是早教班學生的家長,我們一直到老師家裡上課,價格也低於市場價。


開始上課不久我就發現了老師的問題,比如從不親自示範,回課要求鬆散,曲子從不講感情,有時我覺得這樣彈琴和打字有什麼區別呢,更為嚴重的初期落指習慣的控制意識薄弱,彈出來不好聽。


從意識到問題到換老師我拖的有點久,以至於後來要花大量時間糾正早期錯誤和習慣,浪費了很多寶貴的時間。


一個好的啟蒙老師真的很重要,如何選一位好老師,毛老師介紹選老師的方法很實用:


——和孩子親近,聲音動聽,笑臉動人,性格開朗,最好的老師是不乏嚴厲又面帶微笑,講話有意義,有道理,沒有廢話和大話。

——不吝表揚孩子,用讚美幫助孩子克服學琴的各種問題。

——具備教學技巧。對於小小孩,富有想象力的老師可以把艱深的樂理知識用各種方式輕鬆的傳授給小朋友。


我覺得好老師一定要有積極的示範能力,讓孩子覺得哇塞,還能彈的這麼好聽!


如何找到一位好老師?

去試聽。最好家長先去試聽,覺得不錯再帶孩子去試課。不適宜帶小朋友參加一大堆試課,不利於培養學習習慣。


什麼時候該更換老師?

啟蒙階段:如上所述,耐心愛心笑容以及對學生的靈活把控能力最重要,啟蒙老師的意義是,他會影響孩子一生對音樂的看法。


初級階段:學琴兩三年後,這階段老師的最重要特質是是否有示範能力,對本階段曲目是否熟知,對兒童音樂成長道路是否瞭解。很多孩子是在這個階段被引入專業道路的,可見老師的重要性。


中高級階段:計劃走專業道路後,需要在考量老師的教學成果、專業能力以及以往的學生成績如何等。


三、如何選一本好教材


教材是高天天學習的第二道坎兒,聽過很多老師言辭肯定的推薦菲伯爾,我仍然覺得學啥不是學,於是一直學到了小湯二。


現在想來,接受一種教材就是接受一個體系,一種理念。形成的是不同的彈奏習慣。真正的好老師,什麼教材都可以教的很好,但是在有選擇的情況下,選一套好教材入門,是很重要的。


毛老師這樣建議選機構和教材:

選擇機構:最重要的是穩定性。鋼琴課大部分是預付費,需要關注機構的經營風格是不是穩健。如果需要去機構練琴,那麼選擇離家近的機構更好,能夠保證一兩天彈一次琴。


選擇教材:目前幼童啟蒙鋼琴教材有很多種,各有特色,比如巴斯蒂安有趣但是晉級緩慢,小湯就枯燥些,還有很多其他教材,家長可以先翻翻看看,問問專業老師的意見。本書中毛老師不太推薦小湯。適合啟蒙的教材一般是有趣味性,初期難度較小的教材。


琴陪練=90%的鼓勵+10%可以做得更好+0%的批評


四、瓶頸期的問題和對策


1.鼓勵比批評更有力量

陪孩子練琴=90%的鼓勵+10%可以做的更好+0%的批評


2.分析瓶頸的成因

如果一個孩子已經由“愛鋼琴”轉向了“恨鋼琴”,那麼需要家長自測來看看自己是否在這個轉變中發揮了作用。


A面問題:他是否在一個正常愉快的情形下開始學琴?


這部分其實是學琴初期應當預先思考的問題,如果沒有一個好的開始,很快就會遇到瓶頸期。


孩子一開始對鋼琴的想象是美好的,不會天然就有憎恨,即便在學習過程中有困難和障礙,在家長的鼓勵下也都能解決。


——老師是不是他喜歡的?

對於初學孩子來說,老師的性格遠比專業水準重要。擁有溫柔和開朗特質的老師,能讓孩子有一個愉快的開始。


——媽媽是不是嚴格又溫柔?

媽媽既要讓孩子感受到愛和理解,又能夠堅持原則不姑息不縱容。


——教材怎麼樣,能讓他感興趣嗎?

有趣的教材才能激發起孩子學習的興趣。


——媽媽是否能跟著一起練?

任何事情,只要是媽媽一起做的,都會讓孩子覺得值得模仿,即使辛苦也不孤單。如果媽媽只是督促而不參與聯的感觀會大不相同。


B面問題:他為什麼突然不喜歡鋼琴了?


孩子的情緒是透明的,不會掩飾也很難撒謊,如果一個喜愛鋼琴的孩子突然產生憎恨情緒,需要在父母等大人身上找原因。


——最近老師或家長是否有打罵等暴力行為?

孩子喜歡正面鼓勵,打罵能迫使孩子暫時服從命令,但是不正確的教育行為會激發孩子的逆反心理,讓孩子對練琴這件事充滿牴觸。


——他是否開始了某段較難的學習?

如果一首曲子連續幾周還無法初步掌握,會使人產生深深的挫敗感,因為挫敗而想要放棄是孩子的正常思維模式,需要家長的及時引導和鼓勵。


——他最近是否為其他事情著迷?

這很正常,新的玩具,新寵物,新得到的電子產品,都會讓孩子轉移注意力,過段時間就好了,家長注意溝通就好。


3.如何度過瓶頸期


——激發對鋼琴的愛

學鋼琴始終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要突破瓶頸期有很多做法,而所有做法的基礎是,讓孩子自己真正愛上鋼琴。

如果要向孩子傳遞這種思想,可以和孩子一起學琴,一起練琴,不要讓孩子覺得這是他自己孤獨的行為。感謝他為家庭帶來了動人的音樂,讓大家感受到音樂的快樂。並且認真的告訴他,學琴對他將來的益處。


——練琴安排的小技巧

如果要長時段練琴,可以分成基本半場,中間可以放鬆休息或者活動一下,調整身心。

練習曲目時不以練幾遍為目標,而是以時長為目標,這樣孩子不會把目標偏離到趕緊彈完就可以結束上去。

曲目安排上,儘量給孩子創造一些新鮮感。比如每天選不一樣的曲子作為第一首。要知道孩子總是喜歡把最喜歡的放在最前面,這樣永遠都是好的更好,差的一直差。


——逆反期還要抓緊練習嗎

如果通過仔細觀察和認真比較認為孩子真的進入了瓶頸期,說明孩子可能到達了能力範圍內比較高的水準了,這時家長還是要堅持讓孩子練習。

但是如果有非常嚴重的逆反心理,可以暫時聽一聽,但是不要放鬆對音樂的教育,可以通過其他形式進行,比如聽音樂會欣賞CD唱歌等形式。


琴陪練=90%的鼓勵+10%可以做得更好+0%的批評


在這本書裡,毛老師還探討了買琴、考級、鋼琴與學業等問題,在精神層面,毛老師反覆強調在鋼琴學習中建立一種健康的教育方式,父母不逼,不累,孩子最終因為鋼琴而收穫幸福!


做事終究拼的還是心態,希望在高天天漫長的鋼琴學習之路上,我能控制住批評挑剔的洪荒之力,做高天天的啦啦隊,而不是指揮官,讓小朋友在成長路上更好的與音樂為伴。


琴陪練=90%的鼓勵+10%可以做得更好+0%的批評

雲書領讀 | 讀親子 |《孩子學鋼琴,父母先上課》

琴陪練=90%的鼓勵+10%可以做得更好+0%的批評

本文首發於 微信公眾號 【雲卷讀書雲舒行路】


吾生也有涯

而知也無涯

以有涯隨無涯

你真的應該讀點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