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後的“暴飲暴食”餐飲業即將迎接“報復性消費潮”?

疫情持續,大部分人仍處於停工停學的居家隔離狀態。“民以食為天”,活動範圍的限制以及對健康防護的考慮,都迫使以往的外賣黨、外食黨紛紛掌勺做菜。

但是,“肥宅”們最愛的奶茶火鍋、小資青年的精緻日料法餐,又豈能出自於家庭廚房?壓抑近二十天的吃貨之魂,近日陸續在社交平臺上表示“等疫情過後就要每天一頓火鍋十杯奶茶”的感嘆。甚至,有網友開發了“雲喝奶茶”的模式,通過微信表情包模擬門店買奶茶獲得精神滿足;著名全國連鎖火鍋店海底撈的官方微博底下,每天都有打開等重新開業的粉絲。


對於餐飲業者來說,這現象無疑是即將到來的“報復性消費潮”的預告。所謂“報復性消費”,便是指消費者的消費意願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在一段時間內都無法落實為消費行為,最終“厚積薄發”,慾望釋放後的消費者進行高於往常水平的消費表現。如奶茶、火鍋等強調現做現吃的人氣菜品,更容易遭受消費者的“報復性消費”。


疫情過後的“暴飲暴食”餐飲業即將迎接“報復性消費潮”?

“報復性消費”,一把雙刃劍

餐飲業當然希望“客似雲來”。但在疫情這一特殊的環境下,“客似雲來”令餐飲業者心情複雜。實際上,在這將近兩個月的停工時間內,餐飲業者可謂操碎了心。先是資金流轉的問題:年前準備春節期間生意的備菜全面擠壓,停工同時還也要面對沒停下來的店鋪租金以及員工工資等支出。不久前就曾傳出有餐飲業主聲稱資金鍊斷裂結束營業。

疫情過後的“暴飲暴食”餐飲業即將迎接“報復性消費潮”?


在這個基礎下,業者還要開闢出新的資金來為復工做儲備、並解決人力問題。餐飲業對食材的新鮮度要求高,意味著業者只能重新備貨,但疫情未完全結束的情況下,誰也無法預估復工初期的客流量。同時,全國多個地方仍處於交通不便的狀態,導致業者未能及時召回員工,人手出現短缺。這也意味著,即使復工後出“報復性消費”現象,餐飲業者也不一定有足夠的能力迎接;但如果沒迎上“報復性消費”潮,店鋪難乎為繼

餐飲業者如何應對

從簡單快餐到精緻菜餚,餐飲業之下,是從就餐環境到消費場景都有差異的餐飲類型。不同類型的餐飲有著不同的受眾,同樣不同的受眾的“報復性消費”表現不同,如果盲目跟隨潮流,誤判生意,更會造成餐飲業者的二次損失。各類型餐飲業者應該怎麼找到自己在“報復性消費”潮中擔當的角色?

針對平價連鎖快餐,即使疫情接近尾聲或結束,都應先繼續強化企業的外賣業務。平價連鎖快餐有很大一部分受眾都是白領人士,隨著企業陸續復工,隨之而來的午晚餐需求也會漸漸復甦。大部分白領都是教育程度較高的青年群體,衛生意識較高,即使疫情逐漸減弱,仍有對在外就餐環境的顧慮。另一邊廂,工作節奏並不能保證白領能完成一日三餐的自給自足。雙重條件作用下,使白領人士的外賣需求進一步提升。消費行為的重複導向用戶忠誠,企業若能把握這段時期為消費者提供優質外賣體驗,便能率先搶佔白領的消費決策心智

疫情過後的“暴飲暴食”餐飲業即將迎接“報復性消費潮”?


而對於原本精緻高級類型的餐飲業者,則更要考慮成本降低。疫情下消費者的收入水平首當其衝,不少老闆由於現金流緊缺,停工期間不發工資,加之停工帶來的公司業績影響,則是對職員的雙重打擊。而影響消費者的,更有疫情期間發生的各種悲劇帶來的情緒影響。受到多重打擊下,高級料理強調的感性價值在消費者的心目中的地位將有所下降,昂貴的菜品難以成為更多消費者的“報復”選擇。對於業者而言,此時更適合通過降低成本以降低菜品價格,守住客人的消費習慣,維護客人對企業的心智認知

經過疫情帶來的公共衛生知識普及,消費者的食品安全意識無疑得到提升。無論是哪類型的餐飲企業,業者都應該比以往更加嚴陣以待,全面加強食品安全,為消費者營造安心的就餐環境。而藉著消費淡季的機會,練好企業內功,才能迅速適應消費潮帶來經營狀態的急劇轉變。

多位專家在表態,參考“非典”,疫情對企業的打擊是有延續性的,對整個經濟環境的影響將會在疫情過後仍在持續。對於依賴客源的餐飲業者,在疫情虧損後未能及時抓住“報復經濟潮”,企業將更難恢復元氣。

結語

即使身處同樣的行業,面臨同樣的困境,因應類型差異,餐飲業者也需作出合乎自身企業定位的應對策略。目前網上已經湧現不少聲音,在為“報復性消費潮”進行預熱,如果業者盲目跟隨潮流判斷生意的形勢,極有可能造成反作用,加速企業潰敗。


疫情過後的“暴飲暴食”餐飲業即將迎接“報復性消費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