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慶之北伐 梁武帝為什麼只給他七千人 梁武帝的無奈

名師大將莫自牢,千軍萬馬避白袍。這句話是用來形容南北朝時期的南梁名將--陳慶之。

公元529年,北魏永安二年,南朝 梁中大通元年。北魏內亂,北海王元顥降梁,並請梁朝出兵助其稱帝。梁武帝蕭衍派陳慶之率兵七千護送元顥北歸,這原本一搪塞之舉卻成就了歷史上最具有傳奇色 彩的北伐征程。陳慶之的七千白袍軍,縱橫千里,屢戰屢勝,居然殺進魏都洛陽,扶立元顥為帝。一時間北朝談陳色變,洛陽城中童謠曰:“名師大將莫自牢,千兵 萬馬避白袍。”

陳慶之北伐 梁武帝為什麼只給他七千人  梁武帝的無奈


陳慶之北伐時坑說是橫掃北方,僅以七千人縱橫千里,大敗北魏。但是問題是,梁武帝為什麼只給陳慶之七千人,多給他點人,讓他順勢打下北方許多領土不好嗎?想要解答這個問題,我們要先看看當年的陳慶之北伐:

大通二年(528年),北魏發生內亂,鎮壓叛亂的爾朱榮大肆屠殺北魏皇室。

魏北海王元顥因本朝大亂而降梁,並請梁朝出兵幫助他稱帝。出於戰略上的考慮,梁武帝以元顥為魏王,並以陳慶之為假節、飆勇將軍,率兵護送元顥北歸,元顥遂於渙水稱帝,授予陳慶之使持節、鎮北將軍、護軍、前軍大都督。

陳慶之北伐 梁武帝為什麼只給他七千人  梁武帝的無奈


中大通元年(529年)三月,由於邢杲寇亂三齊,杲眾強盛,所以,北魏大軍在爾朱榮、元天穆的率領下,引兵東出。

北伐梁軍,乘虛徑進,從銍縣出發,攻克滎城,來到了睢陽。

中大通元年(529年)四月,魏將丘大千率眾7萬分築九城,以抵禦梁軍。陳慶之率軍進攻,一日之內攻佔三城,迫使丘大千投降。元顥進封陳慶之衛將軍、徐州刺史、武都公。

時魏濟陰王元暉業率羽林軍2萬來援,進屯考城(今河南民權東北)。考城四面環水,守備嚴固。陳慶之命部下在水面築壘,攻陷其城,全殲2萬,俘元暉業,租車7800輛。

梁軍直趨大梁,所過之處,魏軍望風而降。五月,魏帝元子攸分派部眾扼守滎陽(今屬河南)、虎牢(今滎陽西北汜水鎮)等地,以保衛京都洛陽。元顥攻佔梁國後,封陳慶之為衛將軍、徐州刺史、武都公,命其繼續督軍西上攻滎陽。魏左僕射楊昱、西阿王元慶、撫軍將軍元顯恭等率羽林軍7萬守滎陽,以拒梁軍。魏軍兵鋒甚銳,加上滎陽城堅,陳慶之攻之不克。時魏將上黨王元天穆大軍將至,先遣其驃騎將軍爾朱吐沒兒(爾朱兆)領胡騎5000、騎將魯安率夏州步騎9000增援楊昱。又遣右僕射爾朱世隆、西荊州刺史王羆率騎兵1萬,進據虎牢。魏軍共計30萬人,對梁軍進行合圍。元顥派人勸楊昱投降,但被拒絕。不久,元天穆與爾朱吐沒兒相繼而至,魏軍一時旗鼓相望。

陳慶之北伐 梁武帝為什麼只給他七千人  梁武帝的無奈


這時滎陽城還沒有攻下,梁軍將士都感到恐慌,陳慶之解下馬鞍並且餵了馬,對將士們說:“我們到這裡以來,屠城略地,實在不少;你們殺了無數的平民。元天穆的士兵與我們都是仇敵。我們只有七千人,敵人有三十餘萬,在這種情況下,他們理當不會讓我們生存。我們不能和敵人的騎兵在平原上交鋒,應該攻破他們的城壘,各位別自相猜疑,免得死在戰場。”於是親自擂鼓攻城,只是一次擊鼓,梁軍便全部都登上了城牆。勇士宋景休、魚天愍首先登上城牆,梁軍相繼而入,於是攻佔了榮陽而且俘虜了楊昱。不久,元天穆等帶領軍隊圍城,陳慶之率三千精騎背城而戰,擊破了元天穆的圍攻,魯安在陣前投降,元天穆、爾朱吐沒兒都獨自逃跑了。陳慶之收繳滎陽的儲備,牛馬谷帛都不可勝計。陳慶之旋即進攻虎牢,爾朱世隆不敢戰,棄城而逃,梁軍俘魏東中郎將辛纂。

魏孝莊帝元子攸為避陳慶之鋒芒,被迫撤至長子(今山西長子西)。元顥遂入洛陽,魏臨淮王元彧、安豐王元延明率百官迎元顥入宮。元顥改元大赦,以陳慶之為侍中、車騎大將軍、左光祿大夫,增邑萬戶。

不久,上黨王元天穆、王老生、李叔仁又率兵四萬攻克大梁,並分遣王老生、費穆進據虎牢,刁宣、刁雙入梁、宋。陳慶之聞後,率軍掩襲,魏軍皆降。元天穆率十餘騎北渡黃河而逃,費穆攻虎牢,在即將攻克的時候忽然聽說元天穆已經向北逃跑,認為自己已經沒有後繼之力,於是向陳慶之投降。陳慶之又進擊大梁、梁國,都攻佔下來。梁武帝聞訊後,再次親書詔書進行嘉勉。陳慶之和部下皆穿白袍,一路上所向披靡,所以洛陽城中童謠曰:“名師大將莫自牢,千兵萬馬避白袍”。元顥、陳慶之,從銍縣至洛陽,前後作戰47次,攻城32座,皆克,所向無前。

至此,事出不虞,天下改望。黃河以南的州郡,紛紛都投靠了元顥。而元欣也曾打算投靠元顥,只是在崔光韶的力勸之下,才作罷。

陳慶之北伐 梁武帝為什麼只給他七千人  梁武帝的無奈


北魏孝莊帝逃到河北,元顥的軍隊在元彧、元珍孫、元襲的帶領下,一鼓作氣追到河北,欲殺死孝莊帝。鄭先護奮力拒戰。爾朱榮以獨孤信為前驅,與元顥軍隊戰於河北,元顥軍隊戰敗。元彧撤走,而元珍孫、元襲,依然拒絕退出河北,最終,爾朱榮擊破並斬殺了元珍孫、元襲。爾朱榮遂迎駕孝莊帝於河內。

元顥入洛後,日夜縱酒,不恤軍國大事。陳慶之的梁軍士兵,“所從南兵,陵暴市裡”。所以,令朝野感到失望。

當時,洛陽地區的梁軍不滿1萬,而擁立元顥稱帝的夷、胡大軍已經多達10萬。副將馬佛念勸陳慶之偷襲元顥並佔據洛陽,陳慶之不從。陳慶之向元顥請求出鎮徐州,而元顥已對陳慶之產生了猜忌,拒絕了陳慶之的請求。陳慶之不敢復言。

北魏天柱將軍爾朱榮帶著從洛陽出逃的北魏孝莊帝,連同爾朱世隆、元天穆、爾朱吐沒兒、高歡以及鮮卑和蠕蠕的大軍,揮師洛陽。元顥佔據洛陽六十五天,令元延明緣河據守與爾朱榮對峙。陳慶之為了爭取戰略上的主動,帶領不滿1萬的梁軍渡過黃河,駐守中郎城。和北魏大軍展開鏖戰。陳慶之處於絕對的劣勢,但仍然在中郎城阻截了爾朱榮三天,殺傷甚重。爾朱榮用木頭做成木筏,令爾朱兆、賀拔勝從硤石渡河,與元顥戰於河橋,先後擊破元冠受、元延明等人,元顥的10萬大軍最終戰敗。元顥逃到臨潁,遇賊人被擒,洛陽失陷。

不滿1萬的陳慶之軍隊,被高琳所破。陳慶之雖然兵敗,但仍有數千人尚在。因為元顥已敗,陳慶之開始向南梁撤退,爾朱榮親率大軍追擊。陳慶之在蒿高遇到了山洪爆發。正在渡河的梁軍被洪水吞沒,陳慶之本人倖免於難。失去軍隊的陳慶之化妝為一個僧人躲過爾朱榮大軍的搜捕,逃到豫州,在豫州得到當地人的幫助,才輾轉返回南梁。回到南梁,蕭衍對陳慶之大加封賞,升陳慶之為右衛將軍,永興侯,封邑一千五百戶。

以上就是陳慶之北伐的所有經過,站在局外人的角度可能不能理解梁武帝的心思,我們不妨站在梁武帝的角度設想一下。

所謂“護王還北”,實際上是梁武帝想要通過培養傀儡的方式,控制和佔領北魏的國土。這跟北魏立劉昶為宋王伐齊,立蕭寶夤為齊王伐梁,沒有本質的差別。後人或驚歎、或推崇、或不屑於陳慶之以少勝多的表現,卻往往忽略了一個根本的問題。

陳慶之北伐 梁武帝為什麼只給他七千人  梁武帝的無奈


首先,這是一次試探性的軍事行動。梁武帝屢屢不惜代價地進攻淮水下游各城,根本目的是保障自身的戰略安全,即所謂“守江必守淮”。重鎮壽陽入手後,梁國就失去了繼續進取的利益驅動。黃河下游能否拿下來,拿下來能否守得住,宋文帝的三次失敗是前車之鑑,梁武帝既無把握,也不指望。因此,基於“打輸了不虧,打贏了穩賺”的心理,發動全面的動員,還不如派少量戰鬥力強的步騎兵北進,最好能在河、淮之間建立一個在受梁國掌控的緩衝國,最差也能把你北魏攪得更亂些。

其次,陳慶之不具備統領大軍的能力。論能力,陳慶之是優秀的將領,卻未必勝任統帥之職。若真動員了數萬甚至十萬以上的兵馬,在人才嚴重凋零的國內,梁武帝也很難找到合適的人選託付重任。於是,把人數不多的軍隊交給自己信任的陳慶之,並讓他充分發揮敢打逆仗的優點,乃是最佳搭配。梁武帝的安排看似匪夷所思,其實是有良苦用心的。

陳慶之北伐 梁武帝為什麼只給他七千人  梁武帝的無奈


此外,梁武帝對於北魏的亂象,並不是全面瞭解,他只知道北魏亂了,但是並不知道究竟亂到了什麼程度。

大部分信息來自於投奔他的北海王元顥,以及之前投降的宗室元法僧等人的口述。梁魏兩國此前雖有和解的趨勢,但仍是敵對國,從敵國獲得的信息是要打上問號的。如果交給元顥過多的人馬,不僅容易失控,而且可能引火燒身,自取其辱。陳慶之此行的另一個身份,就是對傀儡元顥進行嚴密的監視。

陳慶之北伐 梁武帝為什麼只給他七千人  梁武帝的無奈


陳慶之的可貴之處,在於他能夠兢兢業業執行這項勝算無幾、玄機重重的任務,把戰場變成了創造奇蹟的舞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