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二世、隋煬帝、唐太宗、雍正帝這些帝王有沒有弒父篡位?

洪浩仁慈


沒有!

別說秦二世、隋煬帝、唐太宗、雍正帝這些帝王,中國歷史王朝從夏朝——清末,從奴隸制到封建制,400多位皇帝,有不務正業的,有吃喝玩樂的,有荒淫無度的,有兇狠殘暴的,有卑鄙無恥的,有愚蠢如豬的,有精明似鬼的。但是沒有一個是弒父篡位的。原因有以下三條:

第一:史筆如刀,史官不怕死。

弒:這個字在封建時代稱臣殺君、子殺父母。這是大逆不道的。入了十惡不赦之罪的。入了這十惡,遇赦不赦,是必死的。

我們來說說這個十惡不赦之罪都有什麼?

一、謀反,這歷來都被視為十惡之首。 二、謀大逆。指毀壞皇家的宗廟、陵寢、宮殿的行為。 三、謀叛。謀叛是指叛逃到其它敵對國家。 四、惡逆。指打殺祖父母、父母以及姑、舅、叔等長輩和尊親。 五、不道。無道。 六、大不敬。偷盜皇帝祭祀的器具和皇帝的日常用品,偽造御用藥品以及誤犯食禁。 七、不孝。指咒罵、控告以及不贍養自己的祖父母、父母。祖、父輩死後亡匿不舉哀,喪期嫁娶作樂。 八、不睦。 九、不義。指毆打、殺死長官(一般指州縣長官),丈夫死後不舉哀並作樂改嫁等。 十、內亂。指與祖父、父親的妾通姦。

作為一個皇帝,統御萬方,一向標榜以孝至天下,誰敢冒天下之大不韙,犯十惡不赦之罪?就算有的皇帝,想這麼做,一想到史筆如刀,他要是敢做,史官就敢如實記錄(古代的文人骨頭還是硬的),那就真遺臭萬年了。所以他們不敢。

第二:法理上不允許。

有謀朝篡位的皇帝,但沒有敢弒君(父)自立。殺了父親,自己死後怎麼進祖墳?宗廟裡還有沒有他的容身之地?

第三:情理上不可能。天地君親師,除了天地外,國君皇帝比親生父母還要更親,弒君後,天下可以一切討伐他,屁股還沒坐熱,估計就被人宰了。


我們再說說上述4位帝王有沒有是弒君自立。特別點了秦二世、隋煬帝、唐太宗、雍正帝這4位,無非有人認為是他們的皇帝位不是正常繼承的。

秦二世:胡亥

(趙)高乃與公子胡亥、丞相斯陰謀破去始皇所封書賜公子扶蘇者,而更詐為丞相斯受始皇遺詔沙丘,立子胡亥為太子。——《秦始皇本紀》


說的是秦始皇死後。趙高牽頭,和公子胡亥/丞相李斯一起陰謀更換了始皇帝給公子扶蘇寫的信(內容是讓扶蘇到咸陽參加葬禮),換成了:李斯在沙丘得到了秦始皇遺詔:讓胡亥當太子。

這就說明,秦始皇是先死的,死後是趙高牽頭讓胡亥當太子的。為什麼趙高讓胡亥當太子呢?因為趙高和胡亥私交很好,曾是胡亥的老師。這就不存在胡亥害死了秦始皇的說法。

隋煬帝:楊廣

甲辰,上疾甚,臥與百僚辭訣,並握手歔欷,命太子赦章仇太翼。丁未,崩于大寶殿。(引自《隋書 文王本紀》

這段說的是:楊堅(楊廣的爹)得了很重的病,躺在床上和百官一一辭別,並交代後事。囑咐讓太子(楊廣)把章仇太翼(盧太翼)從牢裡放出來。然後就死了。這段記敘裡沒有一點陰謀的意思。這個隋書可是唐政府寫的,要是有陰謀,早寫上去了。

唐太宗:李世民

癸亥,立世民為皇太子。又詔:“自今軍國庶事,無大小悉委太子處決,然後聞奏。”《資治通鑑.唐紀七》

說的是:李世民宣武門之變後,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李淵讓李世民做了皇太子。並下令:從現在起,軍隊和國家的大小事,都由太子做決定,然後再告訴我。

武德九年(626年),玄武門之變後,李淵退位稱太上皇,禪位於兒子李世民。

貞觀九年(635年),李淵病逝

也就是說李淵禪讓皇帝位,做了太上皇,李世民當了9年皇帝才死的,這就不存在弒父的事。

清世宗:雍正(愛新覺羅胤禛)

六十一年十一月,聖祖在申昜春園不豫,命代祀圜丘。甲午,聖祖大漸,召於 齋宮,宣詔嗣位。聖祖崩。辛丑,上即位。《清史稿.世宗本紀》

說的是康熙61年11月,康熙在暢春園得病了(不豫:是天子得病的諱稱),讓胤禛代替他去天壇祭天(祭天這事都是皇帝或者太子才能乾的),然後,康熙就病危了(大漸:病危的意思),就把大家召集起來。宣詔說:傳位給胤禛。然後聖祖崩

這裡面的先後順序是:先宣召傳位,然後再思了。所以也不存在雍正弒父篡位的說法。



少校柳下惠


弒父篡位,也可以理解為弒君篡位。

在歷史,明文記載的弒君事件有沒有,有,例如安慶緒殺安祿山,朱友珪殺朱溫。

參照上述案例,我們按照邏輯分析,弒君得有幾個條件:

首先,皇帝跟兒子有矛盾,或者皇帝跟有實權的大臣有矛盾,而且這矛盾得沒法調和。朱友珪的老婆讓父親睡了,但朱溫覺得他能力不夠,就想把皇位傳給義子朱友文。這個消息被正在皇宮侍寢的老婆探知,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朱友珪惡從膽邊生,率兵潛入皇宮把父親殺了。

安祿山

安慶緒殺安祿山,則是老爸身邊的大臣慫恿乾的。嚴莊安祿山的近臣,因為一些事,被罵得狗血噴頭。一怒之下,慫恿安慶緒聯合安祿山的太監李豬兒,殺了安祿山,直接在寢宮挖了洞埋了。

第二,皇子們手中得掌握兵權,不然的話別說弒君,就算弒君成功,也很容易被其他王公大臣反殺。

還是以朱友珪為例,他當時就是京城守衛的司令官,不然他根本不可能弒君成功。但也是因為手中兵力不夠,最後還是被反殺了。

第三,皇權不穩定,安祿山跟朱溫。雖自立為皇帝,當時都處在打江山的過程中,外敵環伺,皇權本身都風雨飄搖,各方面制度肯定不完善,很容易被人抓住漏洞。

再說回題幹,他們四人父親在位時,皇權穩定,而且他們的父親在中國歷史上都是聲名顯赫之輩,堪稱一代雄主。

要想弒君,手中得有兵權。他們中四人,隋煬帝和唐太宗算是帶過兵,且取得不朽的功績。隋煬帝伐陳主帥,但應該是作為皇子掛名監軍的吧,實際作戰指揮是手下將領乾的。只有唐太宗是帶兵出身,又是秦王可開府,有家兵家將。

最後,他們跟父親之間還得有大的矛盾,事實上,除了胡亥,另外三人能力卓著,深得父親喜愛,除了雍正,其他三人都是嫡子,難免也能多得父親疼愛。

雍正

中國古代宗法制度,規定皇位繼承都是立嫡立長。在宗法制下,他們四人有個共同的缺點就是不是長子,處於第二順序繼承人地位。

在跟父皇沒有矛盾的情況下,阻礙他們繼承皇位的矛盾,是他們的哥哥或者其他兄弟。

總結起來,他們要想登皇位,主要目標就是排除嫡兄長和其他兄弟的繼承權。而不是選擇弒君,在宗法社會下,弒君就是十惡不赦的大罪。很容易引發巨大政治動盪,即便登皇位,也是得位不正,恐怕一生都得面對他人挑戰皇位。


茶亭浪子


這四個帝王,我們就來分別說一說。

↑嬴胡亥是真·敗家子↑

1、秦二世嬴胡亥

胡亥並沒有弒父篡位。趙高也好,李斯也好,在秦始皇嬴政活著的時候,根本不敢有任何非分之想。

秦始皇嬴政死於暴病,這是他本人出巡前沒有料想到的,因此,在安排身後事時,他還沒有回到咸陽,流動的軍營裡有了滋生陰謀的時間和空間。

趙高抓住了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施展絕佳口才,說服了嬴胡亥和李斯一起篡改了秦始皇嬴政的政治遺囑。

也就是說,嬴政死的時候,嬴胡亥只是陪伴在身邊,以他可憐的政治智商,若沒有趙高攛掇,根本不敢想去奪權的事情,又何來弒父?但他雖然沒有弒父,卻把自己的親兄弟姐妹幾乎殺了個精光,不可救藥。

↑隋煬帝楊廣名聲不好,但傳聞不足信↑

2、隋煬帝楊廣

隋煬帝楊廣的歷史地位,被定位成暴君昏君,然而很多後人都並不討厭楊廣,反而歌頌他修建了京杭大運河,大隋國力昌盛,他是千載明君。

相反,李世民儘管在史書上地位很高,有“貞觀之治”的盛世繁華,可在許多後來人的眼裡看來,他反而是殺害同胞兄弟,殺害子侄,霸佔妻兒,逼迫父親退位的壞人。

小編不是非要站隊,只想表達一點,如果你是隋末唐初的一個平頭老百姓,是一個普通人,那麼,你肯定會更希望唐太宗李世民當政,因為他懂得“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並且做出了最大程度的自我剋制,給了老百姓活路。

相反,好大喜功的楊廣,搞各種大工程,在後人眼裡看來非常了不得,可對當時老百姓來說,完全就是深重的災難。

仁壽四年十一月,隋煬帝楊廣為了開發洛陽附近地皮,調發了山西河南數十萬農民當勞力;次年營建東都洛陽,每個月徵派的勞役男丁多達兩百萬人;從大業元年到六年,隋煬帝開發了各段運河,先後從河南、淮北、淮南、河北、江南諸郡徵派農民和士兵多達三百萬人;大業三年和四年在榆林以東修築長城,兩次修築調集了男丁一百二十萬,役死者過半;

據統計,隋煬帝在位十多年間,徵派的農民不下一千萬人次,平均每戶就役者一人以上,造成了大規模的“天下死於役”慘象。

當然, 有人會說這都是後來人對隋煬帝的汙衊,可是試想,以當時的科技水平,修建東都和大運河以及長城,必然需要密集勞力才能進行,而且在短短十多年裡同時開闢這麼多工程,“天下苦於役”慘象恐怕並非虛構。

這就說明隋煬帝這個人,他並不把別人的命當回事,愛死不死,老實幹活就行。 那時候也沒有什麼凱恩斯主義,搞大工程可不是為了促進就業,刺激消費,相反,當時的老百姓服勞役是義務,能管頓飽飯就不錯了,還想賺國家的錢?怕是想多了。

↑隋文帝楊堅的家教是失敗的↑

那麼,隋煬帝楊廣到底有沒有弒父呢?有這樣的傳聞,但不足信。要知道,隋文帝楊堅之所以廢黜太子,改立楊廣,根本原因是隋文帝楊堅低估了非嫡長子繼承皇位所帶來的危險,他沒有鞏固並培養太子楊勇的太子地位。

實際上,他對自己幾個兒子過於嚴酷了,三子楊俊被軟禁,四子楊秀乾脆被貶為庶人,當然,楊廣對此也偷偷的做出了不少“貢獻”。

太子楊勇因為生活奢華,遭到楊堅的厭惡,屢教不聽,楊廣琢磨透了楊堅的喜好,把自己包裝成文采高,有抱負,很樸素的樣子,尤其為了掩飾自己好色的本性,對自己私納的王妃們非常殘酷。

公元600年,楊廣成為太子之後,在太子之位上坐了四年,期間他率軍北上擊破了突厥的進犯。可見,楊廣在太子時期做的並不差勁,他沒道理去著急殺死楊堅,反正這老頭已經被他騙的一愣一愣了。

↑獨孤皇后是一個非常強勢的女人↑

在公元602年獨孤皇后去世後,楊堅逆反心理徹底爆發,沉迷酒色,盡情縱慾,楊廣的太子之位只會更加穩固。沉迷酒色對楊堅的身體帶來了巨大的透支,眼看身體一天不如一天,楊廣又怎會著急呢?

公元604年七月,隋文帝駕崩,36歲的楊廣即帝位,立即假造隋文帝的遺詔殺死了自己的兄長廢太子楊勇,清除整治隱患。


所以說,楊廣謀殺弒父,邏輯上存在漏洞,不足信。

3、唐太宗李世民

至於李世民,他肯定沒有弒父,只是強迫老爹提前退休罷了。

4、雍正帝胤禛

而雍正皇帝在歷史傳說中,被傳播最廣的,還是說他篡改康熙政治遺囑,這類故事實際上已經被史學界論證純屬造謠,康熙皇帝臨終前選定的接班人正是雍正。

↑雍正帝胤禛並沒有弒父篡權,而是正當繼位↑

之所以會有陰謀論產生,是因為康熙皇帝去世突然並且沒有來得及留下傳位遺詔。 但從康熙病重前的種種政治安排來看,傳位給四皇子胤禛是毫無疑義的:

徵兆之一,康熙六十年正月,命四皇子雍親王胤禛主持祭告先祖的儀式,任何懂中國政治的人都明白其中的政治意義。

徵兆之二,從六十年祭祖這件事上看出端倪的大臣們,比如陶彝,範長髮等人立即上疏請康熙帝建儲,康熙非常不高興,全部駁斥回去了,這其實表示,康熙皇帝有保護未來繼承人的意思,一旦過早把繼承人公佈確認下來,恐怕又要惹出無數風波,尤其是皇十四子胤禵還統兵在西北,事態極可能失控。

徵兆之三,雖然皇十四子胤禵率兵在外,但康熙派遣了胤禛的親信年羹堯加以鉗制,胤禵移駐甘州,年羹堯總督四川和陝西。

徵兆之四,康熙六十一年四月,在康熙帝身體一天不如一天的時候,撫遠大將軍皇十四子胤禵仍然被派出駐軍,而這一年十月,康熙命雍親王胤禛率領京城的王公重臣查閱京師通州倉廒,事情雖小,但政治含義絕不可低估。

徵兆之五,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康熙已經病危,住在暢春園,他命皇四子胤禛恭代祀天,而這種極具政治深意的政治活動,壓根沒有皇三子胤祉、黃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䄉代祀的份,更沒有召回皇十四子胤禵返京。

↑康熙帝何其精明,卻被繼承人問題弄得焦頭爛額↑

自此,康熙的傳位意圖已經非常明顯。

在這種情況下,雍親王胤禛會動手弒父嗎?絕對不會!康熙是他最大的靠山,只要耐心等待就好,而康熙的身體已經不行了,雍親王胤禛不會等待太長時間。

相反,如果胤禛等的猴急,不願意等了,就秘密弒父,一旦事發,立即成為別的皇子和反對派的口實,到時候恐怕不但會坐不上皇位,還會性命不保,天下大亂。

以胤禛成熟老辣的政治城府,絕對不會做出這種賠本買賣。

總而言之,這四位皇帝儘管有弒父的傳聞,但從邏輯上來看,他們並無弒父的動機,也沒有弒父的足夠論據。


我見青史多嫵媚


我認為這幾個人都沒有弒父篡位。

秦二世胡亥,第一,先說弒父,秦始皇在東巡過程中死去,胡亥最多是隱瞞死訊,就是被人黑到極點和篡改過的歷史也沒有說胡亥弒父,在一個他也辦不到。第二,再說篡位,我認為胡還沒有篡位,秦始皇幾次出巡都將胡亥帶在身邊,如果,不喜歡他,不會這樣做。秦漢時候人的壽命不高,秦始皇50歲死去,在當時已經是高壽了,他爺爺活了53歲,當了三天王就死了,他的父親活了35歲,當了三年王就死了。只有他的太爺爺活了75歲。這樣看來,他不可能不將繼承人帶在身邊。

隋煬帝楊廣,他也沒有必要弒父,他在之前已經是太子,他就等接班,更不存在篡位。有人說,他父親已經發現他的不端行為,楊廣是個政治智慧很高的人,他之所以能搬倒,“忍”是他的最高境界,他父親已經臥床不起了,他馬上就要成功了,他不忍了,說不過去。他色誘宮女,從他繼位以後,看他色不色。他修運河,建東都,滅吐谷渾西到張掖開萬國博覽會,他東巡遼東,兩徵高句麗,南巡揚州……到他死,在都城長安總共沒有住過兩年。

唐太宗李世民,玄武門之變以後,他已經大權在握,國家大事已經是他說了算,李淵已經是名以上的皇帝,幾個月之後,李淵也很知趣的讓出了皇位,自己當太上皇,唐太宗有什麼必要去弒父?

清世宗雍正,康熙晚年由於八子爭儲,他兩廢太子,搞得他精疲力竭,朝政鬆弛,貪汙成風,他已經沒有力氣去整治,他就希望找一個乾剛獨斷的人的人來重整朝政,康熙大帝絕不是我們想的69歲還不安排後事,他找的就是冷麵王雍正,雍正幾次代他祭天,他雖沒有明說,就是要保護雍正。


賽麥大弘


這四人都不是長子,不是皇位“合法”繼承人,除煬帝都從未當過儲君。他們所得到皇位也成為後世茶餘飯後閒聊中比較有爭議的。我們都不是當事人,就只能以照史書但談他們有沒有弒父奪位的可能?

秦始皇,《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七月丙寅,始皇崩於沙丘平臺。”公元前210年,死於邢臺廣宗的沙丘宮;秦始皇死後,趙高採取了說服胡亥威脅李斯的手法,二人在沙丘宮經過一番密謀,假造秦始皇發佈詔書,由胡亥繼承皇位,還以秦始皇的名義指責扶蘇為子不孝、蒙恬為臣不忠,讓他們自殺,由於暑天高溫,秦始皇的屍體已經腐爛發臭。為遮人耳目,胡亥一行命人買了許多鮑魚裝在車上,鮑魚的味道掩蓋了屍體的腐臭味,迷惑了大家。回到咸陽後,胡亥繼位,是為秦二世。胡亥能否成功就看扶蘇和蒙恬能否自殺的,因為扶蘇和蒙恬有30萬秦軍主力駐紮上郡。胡亥肯定沒有能力或氣魄敢殺趙政,關鍵就在趙高。再看看趙政身體怎麼樣。荊軻當時是有名的刺客,圖窮匕首突見,荊軻刺秦王不中,被趙政拔劍擊成重傷後為秦侍衛所殺,趙政當時還繞柱子跑了幾圈,一個職業刺客都無法追上並且將其擊殺,可以看出趙政身體還是比較棒的。其二就是秦始皇東巡前肯定明白自己的身體情況如何,不然這麼一個想長壽的人是不會想死東巡路上的。趙高和蒙毅是有仇的,而蒙毅和蒙恬都是扶蘇的人,扶蘇登基,趙高必死,為了生死存亡,這種小人是肯定會冒險的,比如幫胡亥即位自己是異常的積極。

仁壽四年(604年),楊堅患病住在仁壽宮,尚書左僕射楊素、兵部尚書柳述、黃門侍郎元巖都進入仁壽宮侍疾,併成內閣處理朝政,楊廣也入住大寶殿待疾。爭議就出現了:楊廣認為自己是第一死爸,不知道怎麼處理後事和登基事宜寫信請教楊素,回信時被宮人誤送到楊堅手裡,而天剛亮陳氏更衣,被太子楊廣所逼迫。陳夫人拒絕了他才得以脫身。她回到文帝的寢宮,文帝奇怪她神色不對,問什麼原因,陳夫人流著淚說:“太子無禮!”文帝憤怒,捶著床說:“這個畜生!怎麼可以將國家大事交付給他!獨孤誤了我!”他們迅速調來東宮的裨將兵士來宿衛仁壽宮,宮門禁止出入,並派宇文述、郭衍進入調度指揮;命令右庶子張衡進入文帝的寢宮侍侯文帝。後宮的人員全被趕到別的房間去。一會兒,隋文帝死了。

我認為可信度不高,楊廣弒父,都寫在野史上,正史從未明確過。

一、回信被“誤送”,要知道早在半年前楊廣就開始處理朝政,而且楊素和楊廣關係不一般,且都有私心是不會叫外人送這麼重要的東西。

二,晉王楊廣想爭奪太子之位,於是經常送禮給宮人們以籠絡人心,為己所用。楊廣送金蛇、金駝等物給陳氏,而陳氏確在皇太子廢立之際為楊廣出過不少力。現在是楊廣上位的關鍵時期,陳氏當時是後宮之主,肯定知道楊廣勢力有多大,她是不會發傻的。楊廣生性好色,他閱女無數,怎麼會給剛入宮才一年,並且差點壞自己大事的人去寫《傷神賦》。

三、《隋唐演義》《十八史略》《通曆》《大業略記》等書認為隋文帝是被楊廣殺害的。但是《隋書》中,有關宣華夫人的那部分卻隱約其辭的說文帝死的時候,楊廣帶張衡和宣華看望楊堅,讓張衡進入寢殿,並且讓夫人和後宮之人出去,過來一會出來就聽到他說文帝死了。《隋書》是魏徵等人寫的,如有其實,李世民是不會放過的,怎麼會含糊其辭。李淵起兵也只是說楊廣是個昏、暴之君,而匡扶隋室。

前面贅述太多,下面精簡一下。

李世民是肯定不會殺父。玄武門之變,都假稱李建成造反,完全可以嫁禍給李建成,說他殺父,自己進宮報仇,自己即可得名,而且上位可以毫無懸念。你可以認為那時李淵是皇帝當時還有權力,李世民有所顧忌。那好。“自是,上以軍國無事,每日視膳於西宮。”(《舊唐書》)這時候,李世民閒暇無事時,幾乎天天要來探視一回父親,並且親自照看老爸的飲食。   李淵最初讓位時,被安頓在大興宮(太極宮)居住,貞觀三年(公元629年),李世民把老爺子搬到了大安宮。那現在無權的李淵可以殺了嗎?李世民是個心機極重的人,他的上位歷程已經讓天下非議,自己勵精圖治想洗白,他不會再冒天下之大不韙,去弒父。

為什麼大家會認為雍正會弒父呢?

一、《大義覺迷錄》一書記載說:康熙病重後留下遺囑:“傳位十四子。”遺囑交給執掌當時京城防衛的國舅隆科多,而隆科多恰是允的死黨,二人勾結,將“十”字改為“於”字,因此,遺詔成了“傳位於四子”。這真是很荒謬絕倫,康熙發佈遺詔毫無疑問肯定是滿、漢雙語。漢文可以造假,那滿文呢?

二,十月二十一日,69歲的康熙興致勃勃去南苑打獵。十一月七日感覺身體不適,十三日晚便死去。有人說,康熙是中毒而死。當時在暢春園的意大利人馬國賢回憶說:皇上駕崩的夜間,園內有呼號之聲,不安之狀。這就是說,即使沒有投毒之類事,但肯定也發生了“突然大變”。康熙是何等精明之人,早知諸皇子爭奪皇位,身邊時有提防,毒死之說是經不住推敲的。雍正執政時大興文字獄得罪了天下的讀書人 ,所以在文人的筆下也不會留情。 個人觀點雍正是一個能君 他的死也是累的。康熙標榜仁政,到了晚年倦勤,出現吏治敗壞,社會矛盾尖銳,國家基本到滅亡的地步,再看看乾隆的揮霍,可以看到康熙的選擇是對的。

歷史本身就是一個謎團,要想解開真正謎底,那隻能穿越歷史回到當時的那個歷史事件中去,也許才能還原出歷史的真面目,否則,誰也只能是推測!


熈軒


歷史記載的十分清楚,民間的傳說是不準確的

秦胡亥

胡亥的老爸是嬴政,嬴政是以為雄才大略的君主

生的兒子有點草包

不過,這個老子十分的喜歡,

出門都喜歡帶在身邊

走到沙丘的時候,嬴政病倒了

這個時候,借給胡亥一百個膽子,他也不敢弒君殺父

但是,嬴政是自己死了,之後死了之後,胡亥是否篡改了遺詔

這個就沒有記載了,太史公也是猜想而已

隋煬帝

這個小子啥事情都乾的出來

弒君這類事能幹出手

為啥這麼說?應為隋文帝的太子是楊勇,不是楊廣

但是最後楊廣卻當了皇帝,這裡面說沒有貓膩,恐怕沒人信

隋文帝的遺詔肯定是楊勇繼位,這倆關係還是不錯的,雖然楊勇有點木,但是隋文帝的眼睛也不瞎啊

但是楊廣繼位了,楊勇被殺了

這就有問題了,這個問題就是楊廣宣佈的遺詔

這個遺詔肯定是假的,這樣推測,隋文帝就是被楊廣殺死的,合情合理

結合後來楊廣的所做作為,這點事,他做得出!

唐太宗

這個問題就簡單了

李淵死的時候,李世民已經奪權查成功了

一個沒有權利的太上皇,以李世民的修為,還是可以容忍的

所以,李淵一定是善終

不過,李淵管理兒子的本事確實不咋地,兒子相殘,還是在眼皮底下,做老子的心情可以想象

雍正

這個更是扯淡了

雍正怎麼可能弒君呢

雍正是一個有作為的皇帝,隨冷麵但勤勉,隨兇狠但明理

這個一個皇帝,說她矯旨,說他弒君

簡直是可笑至極

我們分析事情,一定不能離開事情裡面的人

分析人,不能離開人的性格

由性格可以推測出此人的做事風格,由風格可以推測出方法

面對紛雜的歷史,只能如此是推測了


桃花一簇開無主


歷史上有些人、事、物總會在機緣巧合下站到風口浪尖上,真相也隨著時間碎落滿地。

大唐王朝,是繼隋之後的大一統中原王朝,共歷二十一帝,享國二百八十九年。隋末宇文化及叛亂殺死隋煬帝楊廣,隴西集團群龍無首,唐國公李淵起兵於晉陽,五個月後建都長安,創立大唐王朝。隨後的故事,基本上我們瞭解到的都是李世民如何英雄豪傑,可他的父親逐漸被人忽視。直到宣武門之變,悄悄的當上太上皇退休去了。

玄武門之變後,李淵瞬間從大唐的最高統治者淪為喪失權柄的太上皇,也就是從這個時刻起,針對這位在世“高祖”的歷史篡改就已經開始了。不論是唐代的史書還是宋代的《資治通鑑》幾乎一邊倒地把李淵描繪成“昏庸”、“好色”、“怯懦”的傀儡形象,甚至是在奠定大唐根基的“晉陽舉義”上,李淵都是被兒子騙上賊船,又稀裡糊塗當上皇帝的。可如果仔細想一下,就會明白這種說法的荒誕和失實。

李淵,是一位歷史上被嚴重低估和忽視的開國帝王。在楊廣被殺後,當時華夏最有影響力的隴西集團門閥內鬥,李淵是最有實力的領導人。他的母親與楊廣的母親是親姐妹,當時的外戚獨孤氏,他的姨夫就是隋朝的開國皇帝楊堅。

李淵時期

因為李淵統治時期是在表親楊堅、楊廣和兒子李世民之間,他們太過閃耀的歷史事件淹沒了能力超群的李淵。

李淵出身名門,自幼就是一名出色的神射手,“雀屏中選”的典故,就是源自他一箭射中屏風上孔雀的眼睛,才贏得了竇氏的青睞,與她生下李建成、李世民、李三娘這幾位影響後世的兒女。

李淵的兩個歷史之最:他是歷史上成就帝業時間最快、統一時間最快的大一統王朝的開國皇帝,如果比功勳的話他超過了其他所有雄才大略的千古一帝。

秦始皇嬴政,贏氏一門奮鬥六氏,13歲繼承王位,天下已有二分之一,22歲親政,39歲掃平六國,十年統一天下。

漢高祖劉邦,從起兵到當皇帝,花了七年,然後再平定異性王真正統一天下花了十四年。

漢光武帝劉秀,從起兵到稱帝花了三年,後掃平天下滅了赤眉軍一共花了十五年。

宋太祖張匡胤兩兄弟,一共花了十九年還沒有完成大一統。

元世祖忽必烈,從自稱蒙古大汗到割據北方,再到南下滅宋也一共花了十九年的時間。

明太祖朱元璋,從起兵到稱帝花了十六年,又花了十六年才平定雲南,再過六年才收復遼東前後三十八年時間。

即使獲得天下最容易的,晉武帝司馬炎和隋文帝楊堅接手禪讓稱帝的時候,基本上天下已經佔有三分之二,可司馬炎也用了十五年時間滅吳統一,楊堅也花了九年時間滅陳統一。

而李淵在太原起兵之時,也只有太原一府之地,兵力也就臨時招募的三萬餘人。也就是基本強過於白手起家的劉邦、劉秀和朱元璋,比起其他開國君主,那基本上也是小勢力。

但隨著李淵的一路招降納叛,五個月取得長安,隨後便稱帝建國,瞬間便已經有了天下二分之一。此時新生的唐王朝,已經手握河東加關東兩大戰略要地,巴蜀地區也紛紛投靠,不但佔據關中地區俯瞰天下,而且戰鬥兵力也達到了當時的天下三分之一。

李淵五個月建都長安

而當時的對手,梁國蕭銑手握40萬大軍,杜伏威稱霸江淮,劉黑闥流民軍隊首領虎踞河北,竇建德對壘唐軍,個個也是難對付的梟雄。

並且李淵有一大長處就是善於識人用人,屬下優秀的人才數不勝數,網羅天下人才。

所以李淵不可能像電視劇裡演的那樣性格優柔寡斷、懦弱的老好人。這一切應該是那個擅長改歷史的兒子李世民給他改編的性格。

而且公元617年,李淵父子在今太原舉旗造反,史稱“晉陽起兵”。這一舉動不是很多史書記載的是李世民的個人判斷,李淵是被隱瞞的。其實這一切就是李淵自己策劃的。

隋煬帝時期,盛傳一條流言“李氏當為天子”讖謠,讓隋煬帝對李姓高官多所猜忌,一度殺了不少姓李的人。李淵裝作沉迷酒色之中不能自拔,而且對隋煬帝表忠心立軍功。

正當李淵精心準備,準備太原起兵時,通過外交手段結交李密、突厥兩方面。更對李密表示,願意臣服於他。使得唐軍無後顧之憂,同時一路大肆封官許願,以過人的政治手腕把支離破碎的隴西集團重新整合。

稱帝后的李淵,專心內政,保障後勤,足不出長安,運籌帷幄於千里,調派李世民和李淵兩人掃蕩南北,僅僅三年,唐軍就攻破洛陽,一戰之後,其他勢力紛紛稱臣。掃平天下基本上只用了七年時間。

唐朝統一過程中,李世民和李靖的軍事天賦固然作用很大,但即便沒有他們倆,如此統一之路也就是晚幾年而已。因為掌握著隴西集團門閥勢力和關隴河東府兵,可以調配的資源太過豐富了。

真正瞭解戰爭的人都知道,軍事上的成功最依仗的往往是後勤保證,劉邦曾把軍功評為:“功狗”和“功人”,攻城略地如曹參為“功狗”,後勤保障如蕭何為“功人”,李淵恰恰就是蕭何這樣的統籌支援之功。

同時,在制度上李淵繼承了隋的制度,初步奠定了唐王朝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各項制度和基礎。減輕農民負擔,促進了農業生產,又提倡儒學,抑制佛教,為後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李淵的長子李建成,論軍功政治表現,也算的上歷代開國太子的強者,只是略弱於李世民。而且李淵還有一女稱作:李三娘,也是一位難得一見的巾幗英雄。論子女教育,李淵絕對在歷代皇帝中數得上。

但由於李世民不僅獲得了隴西集團的支持,還有山東(岐山以東)各地的勢力支持,在最終奪嫡之戰中勝出。其實李世民不只是奪嫡之戰,更是與他父親李淵之間的鬥爭,最重要的是支持李世民的勢力裹挾在一起為了他們日後的利益戰勝了李淵。

李世民的上位,為了證明自己的政治合法性,隱藏了李淵的過人功績,更多的描繪了李世民的打天下的軍功。


一伸手就是風口浪尖


這四位皇帝中只有隋煬帝楊廣有可能是弒父篡位,雖然正史中沒有明確記載,但野史確有傳言。

隋煬帝在年輕時還沒成太子之前,隋文帝楊堅有五個兒子,於是便立大兒子楊勇為太子,楊勇這個人能力特別出眾,深受朝中大臣讚賞,然而卻不討他父皇母后歡心,不會哄人。然而這個楊廣這個人野心極大,心機也特別重,心想同樣是兒子,為什楊勇能成為太子將來繼承皇位而我卻只能做個王爺。於是楊廣在隋文帝和他的母后面前,收起了自己貪婪的面孔。所以在他們面前,裝的很孝順,能夠善解人意,幫自己的父皇忙朝中的事務,一邊則是在自己的母后面前裝作孝順的樣子,不貪戀女色,愛讀書習武。前面講到楊勇不會討父皇歡心,於是漸漸失寵,楊廣還拉攏朝中重臣楊素,於是楊素被收買,上書彈劾楊勇。隋煬帝震怒於是廢了楊勇立楊廣為太子。楊廣在成為太子後還是裝得像個謙謙君子。後來,隋文帝病重,躺在床上,無法行動了。這個時候楊廣的野心慢慢的開始暴露了出來。很著急的想做上皇帝的這個位子,想和楊素通過書信聯繫商量登基的事情,結果不好,這件事傳到了隋文帝的耳朵裡。隋文帝非常的生氣,瞬間明白了楊廣的為人,原來之前楊廣都是做樣子給自己看。楊廣知道隋文帝要廢了他的太子之位,急了,於是帶兵逼宮下毒毒死了隋文帝,隨後封鎖消息,登基稱帝。隋文帝一生兢兢業業,為民操勞,結果死在了自己兒子手上。

秦二世胡亥是個草包,讓太監趙高給玩弄於鼓掌之中。在秦始皇嬴政臨死彌留之際下遺詔要傳位給大兒子公子扶蘇卻被趙高與李斯篡改遺詔立胡亥為皇帝,還賜死了世代為大秦征戰的蒙家人,就這樣秦朝就敗在了秦二世胡亥手中。

李世民是通過“玄武門政變”登基的。在李世民還是秦王時,由於功高蓋主引起了太祖李淵和太子李建成的忌憚,於是處處猜疑李世民,李世民被逼無奈發動了“玄武門之變”,殺死了哥哥李建成和李元吉,逼李淵退位奉為太上皇。

雍正就更不能說是篡位了,康熙下達這道遺詔時,胤禛並不在場。他趕到康熙所在的暢春園時為巳刻,三次進見康熙問安,這時康熙還能說話。直到夜間戌刻,康熙去世,才由隆科多向胤禛宣讀遺詔,據說胤禛尚無當皇帝的思想準備。眾皇子向他叩首,於是胤禛即皇帝位,改元雍正。





風中寄憂思


我們很難直接說他們有沒有弒父,只能綜合各方面,推測一個最為可能的答案。

首先,來說說秦二世。

秦二世得位,是因為秦始皇東巡途中駕崩。秦始皇死得突然,並沒有留下什麼臨終遺言。或者說,即便有,也沒能及時傳達出去。

大家普遍認為,秦始皇死前留下遺詔,決定以公子扶蘇繼承皇位,趙高與扶蘇不和,為了防止遭到清算,他決定聯合李斯進行抗旨,最終篡改了這道詔書,改立胡亥,而賜死扶蘇和蒙恬。

當然,這是謀害之說,也有說秦始皇害病,秦始皇早擬年得了結核性腦膜炎,後又得了癲癇病,並經常發作。這種疾病在他東巡途中惡化,秦始皇用頭撞擊車內的青銅冰鑑,最終使自己不治身亡。

2009年,專家從海外購回了一批流失的竹簡,其中有一些來自於西漢初年,名為《趙正書》,而這個《趙正書》中,就有這樣的記載:“期窘臣,恐大臣之有謀,請立子胡亥為代後,王曰可。”

從這裡看,胡亥得位是合法的。彼時嬴政自知時日無多,已經來不及回咸陽了,長子扶蘇雖賢,卻不在身邊,他在上郡監軍。

王之將死,繼位過程是宜短不宜長,秦始皇晚年,社會已經不太穩定了,如果等扶蘇回來繼位,很可能他還沒到咸陽,就發生了動盪。

這個時候,跟在身邊的胡亥就成了一個比較合適的候選人,即便秦始皇從來沒有培養過他。

秦二世胡亥當然有作案時間,不過從他後來的所作所為,我們也能有所推測,他沒有這個膽子弒父,也沒有想過弒父。

政治上,胡亥就是個白痴,他如果有城府、有謀略,也不至於鬧出“指鹿為馬”這樣的笑話。

他甚至都懶得處理朝政,把什麼都交給趙高來做,而也因此,趙高大權獨攬,並完成了弒君這個行為。

胡亥弒君,不太可能。

隋煬帝楊廣弒父說,一個未解之謎。

楊廣跟胡亥相比,可就強上很多了,如果沙丘宮變的主角是楊廣和隋文帝這對父子,楊廣絕對有作案的可能,他玩得了陰謀,也足夠心狠手辣。

隋文帝在位晚期,楊廣已經是名正言順的太子,且坐鎮宮禁,手握大權。

仁壽四年(604年),楊堅患病,居仁壽宮,楊廣為了防止父皇駕崩後生變,於是預先佈置防範措施。他手寫書信與楊素往來,互謀對策,楊素的回信被錯送到了楊堅手上,楊堅一看,頓時氣得不輕,畢竟,這不是還沒死嗎?

再者,楊堅的寵妃宣華夫人起身更衣,被楊廣調戲,宣華夫人哭哭啼啼,跑去跟楊堅告狀去了。

楊堅怒不可遏,命人召楊勇前來。


楊廣當然不可能讓這種事情發生,於是調動侍衛接管了宮禁,然後關閉宮門,張衡進入了楊堅寢宮。

“乃屏左右,令張衡入拉帝,血濺屏風,冤痛之聲聞於外,崩。”——《通曆》

當然,這是一家之辭,關於隋文帝臨終記載,《隋書》和《資治通鑑》則描繪得較為溫和,屬於正常傳位。

事實上,楊廣已經坐穩了太子位,楊堅患病在床,已經很久沒有處理過政務了,楊廣只需要安安靜靜等待楊堅駕崩,他沒有必要在這種時候節外生枝,做出這些荒唐事。

他有謀害楊堅的機會,也有這個能力,但不至於這麼做。隋朝的歷史是唐代修的,李世民改史書,有沒有抹黑楊廣,實在很難說。


畢竟,楊廣跟李淵一家子的關係實在不怎麼好。

唐太宗弒父,基本沒有這個可能。

李世民奪位是經歷了一場玄武門之變,他親手幹掉了大哥和三弟,滅了二人滿門,並且接手宮禁。

他在實際上掌握了軍政大權,李淵隨後立李世民為太子,沒多久就選擇了禪位。

可以肯定的是,李淵禪位是被逼的,但成為太上皇后,李淵在宮內安然生活了九年,直到病逝。

李世民並沒有太過限制李淵的人身自由,李淵經常還能出來參加一下宴會。


李世民做了九年皇帝后,以他的手段,李淵不可能還有什麼有分量的親信在朝廷之中。

李淵對李世民沒有任何威脅,而且,李世民還是比較顧念父子之情的,直到李淵駕崩之前,李世民都還在為他修建避暑的大明宮。

李世民沒有必要下這個手,李淵沒有任何威脅。

雍正帝得位,揮之不去的弒父疑雲。

康熙六十一年(1722)農曆十一月,康熙帝玄燁猝崩暢春園,享年68歲。

關於康熙想傳位於誰,歷來不乏爭論,有的人說,是十四阿哥、大將軍王胤禵,也有人說,是雍親王胤禛。


康熙晚年,九子奪嫡,老大、老二先後落敗,且被幽禁,已經明確喪失了繼位資格。

直至康熙去世,剩下的這些人中,最有力的皇位競爭者便是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還有十四阿哥胤禵。

這三人中,八阿哥雖然很有實力,卻不被康熙所喜愛,斃鷹事件時,康熙甚至直接訓斥過他:““自此朕與胤禩,父子之恩絕矣。”

父子之情都要斷絕,傳位於他是絕不可能了。

十四阿哥落敗,獲得了很多人的同情,大家都覺得是雍正奪取了十四阿哥的帝位。


其實不然,雍正怎麼幹且先不說,康熙還真的沒打算過傳位於胤禵。

康熙晚年病重,胤禵作為撫遠大將軍,鎮守青海,手握重兵。

他有權,也頗受器重,然而,皇權交接的敏感時刻,康熙是不可能放任自己的繼承人遠在天邊的。

臥病期間,胤禵曾回京探望,沒多久就又被攆回了前線。

並且,年羹堯作為四川總督,控制住了胤禵的糧草供應,這直接就斷絕了胤禵起兵奪位的可能。

十四阿哥胤禵也不是康熙屬意的繼承人。


兩個強有力的競爭對手都被排除了,四阿哥胤禛看起來機會很大,然而康熙並未在明面上做出過表示。

康熙的死很突然,胤禛的狗腿子隆科多出來宣佈繼位人選時,所有人都是一副不可置信的模樣。

八阿哥胤禩靠著柱子,雙手環抱,一副愛理不理的狀態,十七阿哥胤禮聽了這個消息,狀若瘋癲,狂奔離去。

所有人都沒有心理準備,他們至少沒有在心裡考慮過胤禛,這太突然了。

雍正當然編造了一套先帝的臨終遺言,只是這個可信度就有待商榷了。

雍正弒父,不能排除這個可能。


所以這四個人裡面,真正要說弒父,只有雍正帝的嫌疑大一些。


浮沉於史


先說胡亥,現在歷史記載是秦始皇在出外巡遊期間病死,本來秦始皇是想把皇位傳給大公子扶蘇的,但是趙高和李斯密謀,認為胡亥當皇帝更有利於他們,結果就是矯詔說是皇位傳給了胡亥,當然胡亥也是同意的。之後還矯詔說扶蘇守衛邊疆不力,逼迫扶蘇自殺。從此可以看出,胡亥本來沒有機會,但是天下掉下了皇帝寶座。但是和秦始皇的死沒有任何關係!


再說李世民,也是非正常情況。但是李建成是太子,按道理李世民是沒有機會的,但是秦王和太子水火不相容,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李世民發動玄武門兵變,殺死太子李建成和兄弟李元吉,控制了整個局勢。李淵的皇帝變得名不符實,最後直接把皇位讓給李世民,自己當上了太上皇。然後還又健健康康的活了好幾年呢。所以說李世民也沒有弒父奪位,而是殺死兄弟奪取皇位的!

隋煬帝也不是,隋煬帝下功夫是在繼位之前,想盡千方百計當上了太子,把原先的太子楊勇給擠下去了,這樣她也是順利繼位放的皇帝!

還有就是雍正,這是爭議最大的,但是康熙也不是雍正害死的啊!爭議是說本來康熙不想傳位於他,而是十四爺!但是分析一下,康熙傳位詔書不是容易造假的,滿漢兩種文字,的確康熙一開始並不屬意雍正,但是雍正用能力征服了康熙。

所以這四個人都沒有弒父繼位,雖然爭議很多,採取種種手段上位,但是都沒有做題目中的那些事情!都是歷史傳聞而已

我是敏學訥言,關注我共同欣賞歷史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