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迷茫,《聖教序》臨帖的時候到底該寫多大的字?

太平洋的風4


大家好,我是清涵書法。很高興來回答這個問題,對於這位朋友提出的問題來發表一下我的個人觀點!

1.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越來越多的朋友開始喜歡書法、接觸書法、練習書法。無論是出於哪方面的原因,對於書法來講這都是件好事。

很多的朋友入門書法都是選擇楷書入門,毫無爭議這是對的路子,包括我自己也是從歐楷九成宮入門的。當我們練習了幾年楷書,有了基礎以後很多朋友開始轉手練習行書,因為行書是最實用的一種書體。

2.要練習行書,我建議首選王羲之的集字聖教序,因為那畢竟是書聖王羲之留下來的寶貝。

對於剛剛從楷書過渡到行書的朋友來講,可能有很多不適應。例如筆法、字法等。那麼對於初學聖教序的朋友來講臨摹聖教序,該寫多大合適呢?

我的答案是可以稍微放大一些字體臨摹!!原因如下。

3.首先聖教序有個特點,帖中的字可大可小!原拓上的字體尺寸較小,對於初學者有很大難度。因為如果按照原帖臨摹,需要你有過硬的控筆能力。一般初學者朋友寫的字都在十公分左右,如果沒有過硬的小楷功夫,很難把帖中字的筆畫穿插、映帶表現出來。所以適當放大一點也是可以的!

4.其次,把聖教序稍微放大一點有利於初學朋友觀察筆法和結構。

唐代大書法家、書法理論家孫過庭曾經在書譜中說過:察之貴精,擬之貴似。也就是說臨摹聖教序要仔細觀察帖中字的點畫形態,以便領悟其運筆方法,務必達到形似。如果在臨摹過程中不注意觀察範本的運筆之法,那就收穫不大。

5.最後一點就是放大一點臨摹的話,可以捎帶著把大字練習了,畢竟我們還是應用中大字多一點。

綜上所述,我認為初學聖教序可以適當放大臨摹,對於我們初學還是有很大益處的!


清涵書法


《聖教序》原碑字有多大?

聖教序原碑高3米5。寬1米。一共有1900多字,共有30行,每行80個左右。每個字約2釐米左右。

我臨聖教序是放大至5釐米左右。站著懸肘書寫。(以下幾幅習作由筆者書寫)。

為了避免行氣不足和章法不足我又臨了王鐸墨跡《王鐸臨集字聖教序》,坐著枕腕書寫,大約三釐米左右。

創作時寫的字十釐米左右,揉進了其它碑帖的元素,站立懸肘書寫。

平時練習寫5釐米左右的字比較適中,也提高了書寫效率,在此基礎上再縮小字體和放大字體都可以。

字帖上的小字2釐米左右,那麼是小楷,筆畫中段運筆快,一掠而過,但放大寫成大字十釐米左右的,那麼點畫會顯得單薄,在創作大字時筆畫中段要雄渾厚重,讓筆墨沉到紙裡面去,運筆不能太快。另外字形放大後,空白也隨增大,要加粗筆畫,減少空白,字才不顯空,不顯散。這就是直接把小楷放大寫大字不佳的原因。

為了把大字寫雄強厚重,我們來看看這幾位書家是怎麼處理的:

王鐸是使用漲墨法,有時把相鄰筆畫併到一塊,使線條又粗又重,還有塊面感。

傅山極力外拓,追求體量感。

張瑞圖大量用折筆,一意橫撐。

因為大字要講氣勢,要有厚重感,為了適應大幅形式要求,他們作了一定的技法處理。

(個人淺見,僅供參考。不當之處,敬請包涵。)


神韻軒書法


我的觀點跟大家不一樣,王羲之集字《聖教序》是非常難得的行書學習範本,其中包含著豐富的書寫技法,特別是在單字的結構與章法處理上,非常值得借鑑,而且適合寫各種大小的字。

因此,我建議臨寫《聖教序》,可以用大、中、小三種毛筆來臨,寫不同大小的字,會有不同的體驗,不同的收穫。

1、從技能訓練上來看

對一位書法家來說,大中小字的書寫技能都需要掌握。寫中字、小字,更多地強調筆法精到,靈動多姿;寫大字則追求氣魄宏偉、氣象威嚴。通過《聖教序》一帖,我們用不同大小的字去臨,可以寫出不同的體驗,達到學習大、中、小各種字體的書寫能力。

2、從書法創作或實用性書寫來看

我們日常書寫的時候,也不單純是寫小字,很多時候是寫大字,而且寫大字的場合更多,比如創作條幅、中堂、對聯的時候,基本上都用大字,小字往往只用來落款或書寫信札。

如果我們平時一味只寫小字,實際上在寫大字的時候就需要轉換,沒有這方面訓練,那麼就很難駕馭,寫不好大字。

3、從臨寫《聖教序》成名的書家來看

很多成名的書法家都是臨原帖大小的字,而中書協最推崇《聖教序》教學實踐的張旭光老師,他的臨摹與示範講解、乃至創作,都是用大字,所以有些人堅持說《聖教序》只能臨原帖大小字的說法是站不住腳的。

各位讀者朋友怎麼看?歡迎留言交流。(附圖為秦理斌書《大唐三藏聖教序》局部)

更多書法技巧文章,歡迎關注【麓風軒】書法公益課堂


麓風軒


臨聖教序的小建議

1、紙和墨:

一定不用生宣,用熟宣或半生不熟的紙,濃墨裡少加水或不加水,能拉開筆為好。

2、折出格:

一張毛邊紙,橫著折格子,最後的格子為1.5釐米左右即可。毛邊紙的上下留白多一些好看,類似信箋紙風格。

3、毛筆:

小狼毫、小兼毫為好,可以用幾種筆測試,哪個好用用哪個,千萬別按住一支筆用。

綜述:

工具材料上要科學使用,然後才是技法的問題。

其它以後說。

4、字的大小:

建議按照原帖字的大小臨。最好不要放大。因為,小字與大字的方法不是一回事。比如:

我們寫一個15釐米的楷書長橫,從起到收一定要每個動作到位,這個橫才好看。

如果我們寫一個0.5毫米至1釐米之間的小楷長橫,就不能按大楷那樣了,就要簡約了。

更重要的是:

寫小楷、小行書更多的是靠毛筆自身的特性、彈性自然帶出許多線條的,而不是“刻意寫出來的”。



老跨鬥


【蘭石學書法】觀點:臨習《聖教序》時字要寫多大,需要看自己的個人習慣和臨習階段。

我覺得如果是學習行書時間不長,臨習時字最好比原貼大一倍左右,用紙建議用米字格的毛邊紙或半熟宣,這樣可以很清楚的看出自己臨習中的出現的諸多問題,然後對症下藥,這個階段需要做到形似即結字準確。臨習到了一定程度就可以寫的和原貼一樣大小了,這時需要體會的是《聖教序》的筆法和章法。





蘭石學書法


我是是4cm左右



閒雲山中


您好!感謝您的信任,您的提問引我思考。

我寫聖教序也就兩週的時間,之前蘇軾手札臨的稍微多一點,很少寫楷書大字。我書法是自學,覺得臨帖就應該去感受原貼的氣韻,觀察字形架構,琢磨書家行筆的速度快慢遲緩,揣摩下筆的輕重等等。至於該寫多大合適,應該沒有統一規定,我是憑自己的需要和感受嘗試性實踐,寫大20釐米左右),稍小(15釐米),再小(5釐米),有時候也我都去嘗試寫小楷。每一種大小變化都是有針對性的。控筆,發力,氣韻,速度,字體特徵。。。。這些,我都是在嘗試中獲得經驗。覺得怎麼好玩,怎麼有感覺就怎麼來。

水平有限,不知道能否對您有幫助?

刊出幾張練習,請多指點[祈禱][祈禱][祈禱]





棲心堂


如果是才開始臨最好還是實臨原大的帖,帖上的字有多大就儘可能的臨多大,這樣能更好地掌握字的結體和筆法,看你是用報紙在寫,本人還是建議你用毛邊紙更好一些,這樣保存下來對比可以看到進步和問題所在,報紙寫完一丟就過去了,學習還是要講方法的。至於寫大字好?還是寫小字好?那要等過了實臨這關再去反覆臨帖時可以嘗試大小的轉換練習,不要一來就放大練習。


HC紅春


《聖教序》臨寫時字的大小有兩點體會,第一、初臨時要比原大稍大一些,《聖教序》原字也就拇指甲大小。初學其他字帖也一樣,稍大一些好入手。第二、有了一定的臨寫經驗,很有必要進行原大精臨練習,對《聖教序》才能有深入的瞭解。附本人幾年前的原大臨寫對比圖供參考,不足之處,懇請方家指正。



丨散也丨


自我感覺是兩到三釐米為好!各自有各自的習慣,毋需糾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