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有歐盟,非洲有非盟,亞洲為何沒有亞盟?

鄉村肖律師


先看看歐盟成立的基礎:


  1. 聯盟動機 -- 抱團重建:二戰後為了戰後恢復,歐洲各國選擇抱團重建,歐盟前身是1952年成立的歐洲煤鋼共同體和1958年成立的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三大組織。此後又因為蘇聯美國冷戰,歐洲不想被分裂就只能抱得更緊。

  2. 地理位置 -- 海洋文化:歐洲是世界上海岸線最曲折的大洲,因此孕育了流動、開放和多元的海洋文化,靠海靈活,靠山沉著。歐洲大陸平原佔總面積的三分之一,還有數條河流串起多數國家。除了阿爾卑斯山脈和比利牛斯山脈把南歐稍微擋住了,以及英國和大陸隔著海峽,其他國家基本算連成一片。

  3. 氣溫氣候 -- 無縫連接:歐洲位於40°N至70°N之間,基本是溫帶海洋性氣候。因此境內農作物和牲畜的種類和技術可以無縫連接。相似的氣溫氣候條件,直接導致歐洲的農作物可以快速從一個國家被帶到另一個國家栽培種植,在提高農作物產量的同時也保證了歐洲人有共同的飲食文化。


按照歐盟成立的條件,逐一對照亞洲,看看會有什麼不同:


  1. 聯盟動機 -- 太多太雜:亞洲各國雖然有共同的文化來源,但對於自己的去處卻各有看法。日本韓國想著跟在美國大哥就不會被欺負,印度本著超越中國的目標能多佔便宜就多佔一些,新加坡地少人多隻想專注鞏固自己的經濟地位,中東地區還沒想清楚自己要幹什麼就成為了火藥桶,東南亞在美國和歐洲之間徘徊,中亞深居內陸說話沒什麼人聽時間久了也就安靜下來了,而作為目前最有潛力取代美國大哥地位的中國,就被小弟們排擠,是想團結大家又很難找出一個共同理由。

  2. 地理位置 -- 太大太遠:亞洲作為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大洲,南北距離從赤道去到北極,跨越經緯度十分廣,東西時差達11小時,這樣巨大的差異使得各個國家要團結起來更困難。

  3. 氣溫氣候 -- 太冷太熱:地跨寒、溫、熱三帶,地形又複雜多樣氣候使得除溫帶海洋性氣候外,世界上的各種氣候在亞洲都有分佈。這直接導致的問題就是飲食文化和栽培作物十分迥異,雖然這樣可以促進各地區的經濟,但是難免缺失了共同語言。這一點可參照中國南北方的飲食差異,鹹豆花還是甜豆花,吃飯用碗還是用碟,微辣可以嗎?雖然不影響溝通交流,但是比較文化認同上還是會自覺地分南方人北方人。


總結

亞洲建立亞盟不像歐洲一樣那麼簡單,其中需要協調的事情太多了。何況即使是歐盟,內部也有許多衝突和矛盾,建立聯盟就一定好嗎?再想到1955年的萬隆會議,亞洲不是不能結盟,而是長遠看來,還是“和平共處,求同存異”更適合亞洲。



歐洲低巨頭

  • 座標巴黎,路過歐洲10國,書籍、電影和旅行,想把我看到的世界說給你聽。
  • 我是陷阱中的陷阱,被居住的居民,被擁抱的擁抱,回答問題的問題。

巴黎鹹魚日誌


因為東亞有中國。就這麼簡單。

歷史上,亞洲也從來沒有聯合過,歷史上,亞洲就是以中國為尊,搞朝貢制度。


為什麼亞洲和歐洲不一樣?去看看歐洲那些國家,大家大小相差不大,實力相差不大,今天大家都知道,德國是歐盟的龍頭,但是當年歐共體期間,法國才是歐共體的龍頭。

德國人口8000多萬,法國和英國人口都是6000多萬,雖然有差別,但是至少相差不大。

雖然德國經濟比較強,但是也沒有強到逆天的地步,軍事上更不用說了,德國是個瘸子,法國和英國都比較強。

大家互相有制約。


非洲和東盟也比較類似,確實有比較靠前的國家,但是沒有強到予取予求,沒有強到足以壓垮所有國家的地步。


但是亞洲呢?中國一強獨大。

中國13億人口,日本1億多,韓國5000萬,朝鮮2500萬,整個東盟加起來不過6億。

也就是說中國一國人口,壓倒日本+韓國+朝鮮+東盟。

這還怎麼玩?


再看GDP,日本GDP約為5萬億,中國13萬億左右,韓國1.62萬億,整個東盟加起來,2.7萬億左右。

很簡單的數學題:5+1.62+2.7=9.32,這距離中國還差得遠。

印度確實是大國,但是印度的GDP也不過2.7左右,9.32+2.7=12.02

也就是說中國的GDP大於日本+韓國+東盟十國+印度。

這樣的力量對比就失衡了。

誰敢搞什麼亞盟?這不是找死麼?


作為一個聯盟實力不能差太大,差太大那就變成了翻版的北約了,今天北約就是名存實亡的,美國一家獨大,一家說了算,為什麼?力量對比失衡啊,什麼德國法國英國意大利,哪有說話的份啊,2003年美國攻打伊拉克,德國和法國都反對,反對有什麼用?還不是藉著北約的名義打了。


所以歷史上歐洲各式各樣的合縱連橫,今天英國和普魯士打法國的拿破崙,明天英國支持法國打德國的威廉二世,這都是有原因的,大家互相差別不大,這樣各國才有動力。

亞洲就沒法玩了,中國歷史上打的仗要麼就是內戰,要麼是遊牧民族入侵,已經固定的邊界的國家極少能給中國造成威脅,而最經常出現的情況就是中國皇帝一言不合,就要遠征,敲打敲打那些“蠻邦”。

越南人為什麼對中國有意見:歷史上歷朝歷代幾乎都要把越南敲打一下。所以越南人一直抱怨這個。


實力相差太大就沒有聯盟的必要了,也不會有國家跟你聯盟。


李建秋的世界


組成聯盟不難,難在要真正有在一起的心態。

非洲聯盟和歐洲聯盟相比,更多隻是一個聚會的場合,一體化之路很漫長。所以歐盟其實更有效率和指標意義。

但最近非洲也在發力。

7月7日非洲宣佈建立自貿區,這就是以非盟50多個國家為依託達成的一項協議。說明非洲人在經濟上試圖更加密切的往來。這其實也算是彼此加強合作,甚至進一步一體化的基礎。

從這個角度講,非洲人也是挺拼的。不聲不響地在國際社會並沒特別留意的情況下,把自貿區要建立起來。

鑑於非洲面積龐大,建成的話,這將是全球最大的自貿區。

著實可以讓非洲風光一把!

而歐盟的一體化更加穩健。

歐洲聯盟的建立其實也是應對二戰後歐洲現實。

畢竟之前兩次世界大戰歐洲都是策源地,說明彼此之間關係如果不處理好的話,會產生很大影響。

特別是法國和德國,這對國家之間恩怨數百年,如何化解,就成了一個大問題。

此後,歐洲人從經濟著眼,先建立法德煤鋼共同體,從這個逐漸延伸到了雙方經濟上的密切合作,歐洲共同體隨之產生。這也是為什麼法國和德國至今都是歐盟主心骨的原因,因為歐盟本質上就是法德經濟合作發展而來的。

後來又建立了歐洲央行乃至歐洲議會等一系列準聯盟機構,讓歐盟成為國際社會伊極的路更加堅實。

亞洲之所以沒有亞盟,主要是各國之間差異要比歐洲和非洲更大。

具體而言就是,亞洲的文化、種族、制度千差萬別,集合成一個聯盟,想“用一個聲音對外說話”不太現實。

別說整個亞洲幾十個國家了,就是如今東南亞聯盟的10個國家推進一體化都很難,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東盟既有信佛的,也有信真主的,既有全世界最窮國之一,也有全世界最富國之一,既有軍政府,也有西方民主政體等。

這和非盟差不多,雖然整體上是一個聯盟,但與歐盟這樣發展一體化迅速和相對完備的聯盟而言,不可同日而語。

亞洲更復雜,彼此之間矛盾也不少。

舉個例子:

以色列連亞運會都不參加,亞洲盃足球賽也不參加。為啥?因為亞洲很多阿拉伯國家,他們不願意和以色列人同場競技,因此要麼呼籲抵制以色列,要麼乾脆臨場罷賽。

他們在亞運會和亞足聯等地有很多票數,於是把以色列逼走。

這也是為什麼以色列參加歐運會和歐洲盃的原因。

這一個小例子就能看出,亞洲結成聯盟,該有多難。


木春山談天下


亞洲國家沒有成立聯盟的基礎條件,並且也沒有聯盟的必要。先說基礎條件,以西歐國家為主的歐盟之所以能成立的基礎,在於它們具備了以下七個因素。



第一、政治。西歐國家的政治體制類似,沒有政治方面的隔閡。

第二、軍事。歐盟國家多為北約成員國,具備軍事聯盟的基礎。

第三、經濟。歐盟國家的經濟模式類似,且經濟水平也差不多。

第四、歷史。歐洲歷史上本來就是一家,具有結盟的歷史基礎。

第五、文化。歐盟全部為基督教文明,雖然各國教派有所不同,但可以商量。並且歐盟還都是白人國家,價值觀接近。

第六、地緣。歐盟國家多以平原、丘陵地形為主,地理上沒有障礙。尤其是西歐和中歐完全連為一體。結盟是大勢所趨。

第七、美國。歐盟成立的問題上,美國沒有明確反對。

↓歐盟成立的關鍵事件“法德和解”

在以上七個基礎上,法國和德國和解,德國和波蘭和解,諸國把歷史恩怨拋在一邊,攜手發展。因而便成立了一個無內部邊界,擁有統一經濟政策和貨幣的區域經濟聯盟。不符合以上六個基礎條件的國家,比如俄羅斯和土耳其就始終無法加入歐盟。

再來說亞洲。亞洲分為六大板塊:東亞、東南亞、西亞、南亞、中亞、北亞。這裡我們不討論北亞,就說剩下的五大板塊。

第一、政治。亞洲各國政體各不相同,差異為各洲之最。

第二、軍事。西亞、南亞就不提了,就單說最和平的東亞,中日之間、日韓之間均存在衝突的可能性。別說結盟,亞洲國家之間不打起來就算好的了。

第三、經濟。各區域發展嚴重不均,差異也為各洲之最。

第四、歷史。亞洲國家在歷史上從來沒有統一過,沒有結盟的歷史基礎。

第五、文化。這個不用多說了,西亞穆斯林和東亞、南亞、東南亞的儒家、佛教文化完全沒有共存的可能性。

第六、地緣。亞洲實在太大了,並且地形也是支離破碎。(歐盟很小,這也是歐盟能一體化的原因。歐盟擴軍前,一直都很順,但就是擴軍後,也就是面積擴大後,各種各樣的問題也暴露出來了)


第七、美國。美國絕不會讓亞洲結盟。並且美國在亞洲遍佈馬仔,東亞有日韓,東南亞有菲律賓、新加坡、西亞有以色列。這些國家都如同英國般的存在,只要有它們,即便有亞洲聯盟,也會被它們攪亂。

綜上七點可以發現,由於亞洲國家在各方面都嚴重缺乏共同的價值觀,想要結盟,幾乎是不可能。對於亞洲國家而言,避免戰爭才是當下要考慮的問題,結盟貌似有點太切實際了。

不過,整個亞洲雖沒有結盟的可能性,但分區還是有可能的。比如現在的“東盟”(東南亞十國聯盟)和“中亞國家聯盟”,便都是亞洲國家結盟的案例。

這些亞洲的區域聯盟,其合作深度雖然不如歐盟,但它們的性質和追求也是加強區域一體化合作,力圖實現包括關稅、貨幣、經濟空間統一的追求,和歐盟是一致的。可以稱為“丐版”歐盟。

不過,東盟和中亞國家聯盟的影響力還是太小了。亞洲能不能結盟的關鍵要看東亞、南亞、西亞。



但是,就目前來說,西亞、南亞、東亞目前暫時連區域結盟的可能性都沒有。

西亞的問題在於政治和宗教,歐盟這種政治形態,還不適合西亞國家;南亞的問題在於印度霸權主義,周邊的國家都怕印度;而東亞國家則沒有必要,因為中國的存在就相當於是東亞的“歐盟”了。

中國的國土基本上已經佔有了東亞大陸的主要區域,東邊和南邊到東海、南海,西到喜馬拉雅山,北到西伯利亞荒漠。人口比歐盟多,面積比歐盟要大。在歷史上,亞洲地區的國際關係基本是朝貢體制,即其他亞洲國家向中國進貢,中國負責周邊地區的安全和秩序。當然在中國衰落後,這一體制便不復存在了。

也就是說,歐盟的頂級形態,就是中國。但東亞已經有中國了,所以“歐盟”這種玩意在東亞根本沒有存在的必要。

至於說中日韓經濟一體化,這個目前還太難實現了。

因為東亞三大民族一體化的前提,是日韓正常化,而目前日韓都不是正常國家,只是美國的半殖民地,尤其是日本更加明顯。前些年三國自貿區的失敗,已經非常明顯的說明了一切。(美國不同意,東亞什麼一體化的動作都別想搞成功)




另外,東亞一體化還有兩個癥結,一個是日本的歷史問題,一個是朝韓的統一問題。如果日本領導人沒有敢於承認錯誤,承擔歷史責任的勇氣,朝韓領導人沒有和解的勇氣和擔當,東亞想要一體化,沒戲。

當然,日韓的問題還在於美國。畢竟如果美國喪失了日韓,那就意味著美國的勢力被驅離出亞洲。亞洲就將是亞洲人的亞洲。美國的國際影響力將大大下降。而這是美國絕不願意看到的結果。

所以說,亞洲國家既沒有結盟的基礎,也沒有結盟的必要。


Mer86


歐盟和非盟包含了歐洲和非洲大多數國家,亞洲一共有48個國家和地區,阿盟擁有21個成員國,亞太經合組織有21個成員,但是許多不是亞洲國家,例如美國、澳大利亞和墨西哥等,東盟有10個成員國,可見即使是最大的阿盟,成員數量也不到亞洲國家總數的一半。


亞洲為什麼沒有成立類似於歐盟和非盟等國際組織?

亞洲在地理和文化上是分隔的,而且在政治上,各國之間仍有難以解決的矛盾,加上發展程度不同,因此難以結盟。

亞洲大陸有一條分界線:青藏高原。青藏高原以東是儒家文化,包括中日韓和越南等國,整個東南亞構成相同的文化圈。

青藏高原以西地區則是另一種文化氛圍,它們有著自己的文化和宗教,同時與歐洲文化相互交流,反而與同處於亞洲的東亞國家交流甚少。中東國家即使是擴張也是向北非和歐洲進行,阿拉伯帝國曾向東亞進軍,但是被唐軍擋在中亞。




不同的文化氛圍,相互之間有著很深的隔閡,加上青藏高原這條天然分界線,所以西亞和東亞國家之間難以結盟。

各國之間矛盾重重:西亞國家當中,以色列是另類,為了消滅以色列,阿拉伯國家不斷髮動進攻,雖然以色列通過外交緩和了與埃及等國的緊張關係,但是伊朗和敘利亞等國仍然敵視以色列。中東地區宗教、派系、民眾林立,互相之間對抗,因此很難聯盟。



東亞地區日本與韓國和中國的矛盾很難化解,而且美國勢力進入東亞,更是導致了東亞國家之間的對抗和分裂,因此結盟是不可能的。

歐洲和非洲各國之間發展水平相近,因此即使結盟也不會互相拖累,但是亞洲則不同,東亞地區日本和韓國是發達國家,韓國人均GDP3萬美元,日本3.7萬美元,而越南只有2300美元,跟越南結盟,日本韓國可以出錢出力,越南能夠提供什麼?



結盟的本質是抱團取暖和互利共贏,比如歐盟,然而無論是西亞還是東亞國家都因為發展程度不同而難以互利共贏,至於抱團取暖,亞洲國家也沒有類似俄羅斯的威脅,而且即使有,各國更願意與美國聯合,所以亞洲聯盟不可能成立。


視野新觀


理想很豐滿,但是現實很骨幹,想象中的亞盟是永遠也不會出現的。造成這一現狀的原因既有歷史因素,也有現實因素。雖然說亞洲開發銀行曾經在中日韓等國的推動下,希望推出以國家貨幣價值、各國國內生產總值及貿易規模等的加權值制定的虛擬貨幣亞元,來促進亞洲經濟的一體化發展。但是由於中日韓等國的內部矛盾加劇,外加美國的影響,這一計劃基本上已經流產。而隨著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成立,中日在大方向上開始競爭。而且一個歐盟已經讓美國坐立不安了,美國絕對不會允許另一個歐盟誕生,那麼日韓在其中的制衡作用就非常明顯了。

一、最近日本對出口韓國的半導體產品實施管制,這讓日本與韓國的關係開始緊張。而這次兩國的緊張關係,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像寒冰一樣一點點積累的。就在今年的年初,韓國的軍艦對日本的飛機進行了火控雷達照射,之後由於雙方各執一詞,導致事件雖然經過多次磋商,兩國仍然沒有妥協。而近幾年韓國的法院計劃拍賣日本企業在韓國的資產,來補償在戰爭中受到迫害的韓國慰安婦。但是在朴槿惠時期,韓國與日本已經在慰安婦問題上達成妥協。而文在寅政府直接推翻了先前政府達成的協議,還在前幾天解散了處理日韓慰安婦的財團,這讓日本直接炸毛了,日本政府最終祭出對出口韓國的半導體產品實施管制的措施。

正是由於歷史與現實的各種因素的影響,讓韓國與日本既是敵人又是盟友。正是由於這種複雜的關係,讓韓國與日本很難通力合作。雖然美國是韓國及日本的盟友,但美國出於自身的利益有時會干預兩國的矛盾,但有時又會放縱兩國的衝突。日韓或者美日韓各方的複雜關係其實就是東亞地區各國的複雜關係的投影。

二、中亞各國作為蘇聯的加盟國,直到現在俄羅斯對中亞各國的影響或者控制仍在。作為一個歐洲國家,俄羅斯是不會放棄中亞地區。因為中亞地區是俄羅斯腹地的一塊非常重要的緩衝區,甚至可以說中亞其實就是俄羅斯在亞洲的後花園。從俄羅斯每年對中亞各國的軍事援助到以俄羅斯為主導的歐亞經濟共同體、歐亞經濟聯盟等經濟合作組織,都可以看出俄羅斯不會輕易讓這一地區脫離俄羅斯的影響和控制,那麼成立亞盟必然會遭到俄羅斯的反對,雖然俄羅斯是一個歐洲國家。

三、印度夢想作為亞洲甚至世界的大國,雖然這一夢想一直沒有實現,但並不妨礙印度對這一夢想的野心。印度從爭做世界第三軍事強國,到爭做世界經濟大國,這樣的讓印度屈於人下嗎?另外印度一直面臨來自北方的政治、軍事、經濟等方面的壓力,讓印度一直希望超過北方的鄰國,這讓印度很難為亞盟出力。

四、西亞就更不用說了,阿盟內部一片散沙,加之民族矛盾,宗教矛盾,西亞地區已經成功取代巴爾幹成為世界新的火藥桶。而隨著伊朗打下美國的全球鷹無人機,讓西亞地區更加熱鬧。伊朗與以色列、伊朗與沙特、土耳其與以色列、沙特與胡塞武裝等等,整個西亞地區就像架在火上的鐵鍋。再加之這一地區蘊藏著豐富的石油等資源,讓這一地區成為大國的必爭之地,讓原來已經混亂的局勢更加的混亂。

因此,正是基於這些複雜的原因讓亞盟一直難產,而且未來也比較暗淡。但是像東盟、南盟等區域的發展組織還是比較活躍的,這可能才是亞洲的發展模式。


昨思今明未武


身在鬧市,心向青山


要想組成聯盟,要麼有共同的文化,要麼有共同的利益,然而亞洲太大,文化各異,要想組成一個聯盟是不現實的。

但這不代表亞洲沒有這樣的組織,事實上是有的,只不過按區域分成了幾個不同的聯盟,即:

西亞的阿盟(阿拉伯國家聯盟);

南亞的南盟(南亞區域合作聯盟);

東南亞的東盟(東南亞國家聯盟);

還有上合組織(上海合作組織)。

歷史上,亞洲分為中國、印度、中東三大文明區域,而這幾個聯盟與這三大文明區域大致一致,只不過東亞地區是以10+3(東盟+中日韓)的形式存在。

1,阿盟涵蓋西亞、北非,於1945年3月由埃及、伊拉克、約旦、黎巴嫩、沙特阿拉伯、敘利亞和也門7個阿拉伯國家在開羅成立,至今有22個成員國,全部由阿拉伯國家組成。



2,南盟主要覆蓋的是南亞,於1985年成立於孟加拉國首都達卡,至今有8個成員國:孟加拉國、不丹、印度、馬爾代夫、尼泊爾、巴基斯坦、斯里蘭卡、阿富汗。


3,東盟由東南亞十國組成,於1961年成立於泰國曼谷,至今的成員國有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泰國、菲律賓、新加坡、文萊、越南、老撾、緬甸和柬埔寨。



4,上合組織於2001年成立於上海,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哈薩克斯坦共和國、吉爾吉斯斯坦共和國、俄羅斯聯邦、塔吉克斯坦共和國、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組成,並於2017年接納印度和巴基斯坦為正式成員。


上合組織是目前世界上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區域合作組織。


心向青山


當前世界上國家之間的合作有兩大潮流,一是經濟全球化,二是區域經濟一體化。後者的合作主要是在相鄰國家之間,它們有更多的相似性與合作便利性。於是歐洲多數國家都加入了歐盟、非洲國家有非盟、南北美洲之間有美洲國家組織。好像唯有亞洲國家之間沒有整體的一體化組織。這是由多方面因素決定的:

亞洲幅員廣闊,地形複雜,造成了國家之間交往的困難。亞洲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洲,一般可分為:東亞、東南亞、北亞、中亞、南亞與西亞。這幾部分之間的地理分隔比較明顯,有大山大河等天然障礙,造成了國家之間交往的天然困難。



亞洲國家數量多,國家之間的差異大。亞洲雖然不是國家數量最多的洲,但國家之間的差異較大,這一點表現在各個方面:經濟上從發達國家到世界上最不發達國家都有;政治上,從資本主國家、社會主義國家、君主制國家都有;在民族宗教與文化方面,國家之間的差異更大,數百個民族,世界上幾乎所有的宗教都可以在亞洲找到,從儒家文明、印度文明到伊斯蘭文明交叉共存。這些差異短期不易消除。


亞洲國家之間的矛盾眾多。這些矛盾既包括歷史遺留下來的矛盾,也有現實的衝突;既領土資源方面的爭奪,也有民族宗教方面的磨擦。比如東亞國家間的歷史與資源問題,南亞國家之間的領土爭端,西亞國家的宗教派別之爭等。

從以上情況來看,與其他洲相比,亞洲國家的整合還有較長的路要走!


姜運倉


因為歐洲太小,分成那麼多國家加起來差不多和中國一個國家面積相當,文化差距也不是很大,從前有國王的,各國的國王全都是親戚。小國還沒有中國一個縣大,和中國春秋時差不多,中國早過了這個時候了,歐盟向前發展到頭不過是歐洲一體化成為一個國家,就是中國這個樣子了。

非洲雖然很大,原有文化差距也很大,但當了幾百年殖民地,各國的差別也就不是很大了,情況和歐洲類似了,就是英語、法語、西語、葡萄牙語這幾種官方語言,雖然都獨立了,但都還受原宗主國影響,和原宗主國很象,原宗主國組成歐盟,這些國家學著搞非盟也很正常。

而亞洲差距實在太大了,總的來說能形成幾個無關的文化圈,東亞的中、朝、韓、日、越南這類國家是中國文化圈,但這些小國都在努力去中國化,除了日本都要連中國字都不要了,在努力拉大差距。南亞次大陸的印度圈印巴是仇敵也不可能組便。阿拉伯圈算是文化上最接近的了,但又分成遜尼圈和什葉圈仇恨也很深,還有原蘇聯獨立出來的那些伊斯蘭國家圈,算是最接近了,可分家時帶出來的邊界爭議又影響了關係。這還只是大圈,小圈就更嚴重了,東南亞的小圈就更亂了。總的來說整個亞洲,民族不同源同種,文化千差萬別,宗教亂七八糟,政治制度千差萬別,實在找不到可以讓大家都坐下來能達成共識的地方。就連非洲至少還能有一樣是共同的都當過殖民地,大家還能共同反對一下侵略,亞洲還出了個日本去侵略過別國,所以在亞洲無論提出什麼來總有反對的,沒有任何共識可言,絕對不可能形成亞盟。


海中巖haha


歐洲有歐盟非洲也有非盟,亞洲卻沒有亞盟這是非常奇怪的。但是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也就不難理解了。


歐盟全稱歐洲聯盟,前身是歐洲共同體。縱觀歷史,二戰以前歐洲大陸經常發生發生戰亂,歐洲多國百姓呼籲統一和平,這是促使歐盟成立的一個先決條件。二戰之後,歐洲多國經受戰火的摧殘,他們急需發展,但是光是歐洲就有十幾二十個國家,而且他們的領土幾乎都是一個挨著一個,所以拿英國為例,它貿易最多的還是與歐洲各國的貿易來往,但是貿易來往難免要根據各國的關稅條令來制定價格,這樣一來手心貼手背的歐洲各國無法達到統一的貿易規則,這一方面又促使了歐洲成立聯盟組織。還有一個重要原因, 歐洲整個大陸面積1016萬平方公里,人口總和不過7億左右。這麼大點的大陸上存在著二十多個國家,可想而知每個國家面積大不到哪去,那麼多個小面積國家,經歷戰火後很容易被大國侵襲,所以這個因素促使他們聯合起來。



再看看非盟。非洲整個大陸在19世紀左右幾乎全部淪為歐洲各國的殖民地。二戰後非洲大陸許多國家獨立,但是由於他們一直是歐洲殖民地,自己的文化幾乎被磨滅了,經濟、軍事、科技等方面非常弱後。而且他們剛獨立每個國家政權非常不穩定,很容易產生暴亂,所以他們建立非盟,促進非洲各國的經濟、軍事、科技等方面的交流,聯合減少非洲國家的內亂。所以非洲各國建立了非盟(非洲聯盟)。


再看看亞洲,亞洲從古至今戰亂不如歐洲頻繁,而且亞洲古代的每個朝代都能統治本國非常久,多的達三四百年。即使隨著歐洲各國工業革命的興起,亞洲落後於歐洲各國,但是亞洲沒有完全淪為歐洲殖民地,這就造就了亞洲大部分國家歷史底蘊相對保存完整,不像非洲一樣。還有一個原因,亞洲不僅擁有眾多陸地國家,也有許多的海洋國家,並且各國之間的位置不像歐洲非洲一樣都是互相靠攏的,這就導致了亞洲各國交流不如歐非頻繁。

其實亞盟無法成立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因素,亞洲各國的制度不大相同,有社會主義國家,有資本主義國家,甚至還有落後的封建王朝國家。這就導致亞洲各國之間的意識形態無法保持在同一高度。你看歐洲非洲,他們許多國家的制度幾乎相同,因為歐洲各國改革時間都差不多,非洲各國獨立沿襲歐洲各國制度,他們的意識形態接近,所以歐盟非盟的建立比亞盟來的容易的多。


不過雖然沒有亞盟,但是為了促進亞洲國家的的經濟發展,亞洲成立了亞太經合組織,雖然不如聯盟體正式統一,一定程度上也能促進亞洲國家的經濟交流。

借鑑歷史,所有的聯盟都是短暫的,正所謂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一旦利益產生衝突,所謂的聯盟都要垮臺。只有自身發展強大,才能立足於世界,不被欺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