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兵临城下,左良玉手握80万大军,为何却不愿出兵替崇祯解围?

用户69330833


  • 左良玉的发家本领
    • 左良玉的个性有关:务实主义,没有过多的忠君之心。左良玉自小就没有父亲,由叔父养大。长大后,左良玉连母亲的姓氏都不知道。左良玉从小就没有读书,只是脑子好使,谋略多,善于和士卒打成一片。有谋略,善于收买人心,这就是左良玉能够崛起的根本原因。
  • 左良玉军是否有战斗力
    • 然良玉自朱仙镇之败,精锐略尽,其后归者多乌合,军容虽壮,法令不复相慑。良玉家歼于许州,其在武昌,诸营优娼歌舞达旦。这种公然在军营中优娼歌舞达旦的军队,除了耗费明朝的军饷和抢劫百姓之外,还有什么战斗力。
    • 左良玉在崇祯帝自杀时拥有兵力80万,号称百万。但左良玉军都是毫无军纪、勇于抢劫、怯于战斗的乌合之众。从崇祯九年左良玉军中开始渐渐以投降的农民军为主后,左良玉军就开始质变了,从保家报国之军,变成了唯利以图的不法之众。这个转变的原因,就在于左良玉原本就没有将军、治军的才能,不过是靠一些谋略和善于收买人心。和历史上以军令、从严治军的将军们不同,左良玉从来没有治军的能力。在本来就是为了利益而投降的农民军成为左良玉军后,左良玉的个人意志根本就不能左右部下。
  • 崇祯皇帝为何混得如此落魄
    • 左良玉、吴三桂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但救驾行动迟缓。刘泽清、高杰等人裹足不前,丝毫没有勤王的意思,崇祯皇帝为何混得如此落魄?因为这些手握兵权的武将们有着自己的小算盘。
    • 第一,自己的这些兵马能否打得过李自成。李自成经过十多年的发展,1644年的李自成的实力已经达到了顶峰,而且还处在上升趋势,俨然有横扫天下之势。左良玉虽然兵马众多,但是他在湖北屡次败给李自成,已经有了恐惧心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吴三桂的关宁铁骑虽然战斗力很强,但是绝对数量落了下风,即使关宁铁骑以一当十也难敌数十万大顺军。
    • 第二,崇祯皇帝时期,勤王的武将都没有好下场。崇祯二年己巳之变,后金军队进攻北京城,袁崇焕率军来到北京城下勤王,结果击退皇太极之后,崇祯皇帝却将其投入监狱,后来凌迟处死。
    • 第三,为自己留条后路。既然打不过李自成,与其被他消灭,还不如把手中这些军队当做投降李自成的资本。
  • 如何做才能保全自己
    • 袁崇焕的惨死使左良玉等想要勤王的将领顾虑重重。因为当年袁崇焕劳师远追皇太极,虽然成功退敌,但是由于东林党主导的朝廷文官的诋毁,使崇祯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处死了袁崇焕。而东林党人更阴损透顶的是他们还鼓动北京市民吃袁崇焕的肉、喝他的血,典型的整死还要踩一脚的卑鄙无耻行为。左良玉当然深知这一点。因而,他既不马上发兵勤王,也不拒绝。而是大张旗鼓的和手下制定详尽的作战计划。这样既能堵住东林党为主导的朝廷的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的文官之口,避免崇祯皇帝起疑心,也可以保全自己。
  • 手握雄兵的左良玉为何见死不救
    • 原因主要有两个:其一是面对崇祯的不信任,左良玉已心灰意冷,加上家族被灭、有知遇之恩的侯恂被贬,他已没有扶大厦于将倾的雄心。其二是左良玉的亲信、嫡系部队已不复存在,他对手中大军没有绝对控制力,救驾对他来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 左良玉始终无法得到崇祯信任。左良玉率军的过程中,始终没有得到崇祯的信任。早年,他在河南与李自成交手屡获战功,崇祯的嘉奖没到,派出的巡抚、总兵官和6000名京营部队却到了,还让宦官监军。在大臣提醒下,崇祯才给左良玉安排了个援剿总兵官职务。袁崇焕死后,清兵威胁京城。左良玉率兵援救,走到半路崇祯却诏令他回师去河南。破罐子破摔的左良玉沿途大肆掠夺百姓,崇祯下诏让他戴罪立功。数月后,左良玉在罗猴山大败被贬官三级。
    • 左良玉已失去对部下绝对控制力。崇祯殉国前,尽管左良玉手握号称百万大军,但实在是一群乌合之众,主要由降兵降将组成,主要副将惠登相就是降将,当年率农民军起事时绰号叫“过天星”。左良玉军分为十营,前五营是过去的官兵,后五营全是降兵。朱仙镇兵失败后,跟随左良玉数十年的精兵基本打光了,众多降兵降将缺乏亲信的有力掌控,左良玉的军令常无法通达。退兵武昌时,各营都通宵达旦的歌舞。而在之前1638年许州兵变中,左良玉全家老少被乱兵所杀,家族灭门。
  • 关于更多详细内容,可以看我的博客大汇总:https://blog.csdn.net/m0_37700275/article/details/79832978 或者 https://blog.csdn.net/m0_37700275/article/details/82972318

杨充


李自成兵临城下,左良玉手握80万大军却不去勤王,主要原因在崇祯,次要原因在左良玉。崇祯登基后,有忠君思想的将领被杀的被杀,战死的战死,忠君思想不坚定的文臣武将,形成了人人自危的局面,个个想着自保,不再关心皇帝的安危。




李自成逼近北京城,崇祯皇帝一共给四个人下旨勤王,宣化总兵唐通,山东总兵刘泽清,宁远总兵吴三桂,再有就是左良玉。结果刘泽清称病不来,吴三桂带着老百姓行军,一天只走十几里,到了香河还不走了,左良玉只报了一个详细的行军作战计划人马没动,只有宣化总兵唐通到了北京。崇祯高规格接待了唐通。唐通也表态誓死保卫京城,结果临走崇祯给唐通派了一个太监监军,唐通觉得崇祯不信任自己,不给他玩了。崇祯下令勤王,如果只有左良玉不到这也许可以说是左良玉的问题,现在四人都不听命令,这说明是崇祯有问题。




崇祯让左良玉勤王,他也清楚左良玉不怎么听招呼,担心他不来,于是先给好处,封左良玉为宁南伯,给他的儿子左梦庚平贼将军大印,并许诺大功告成以后就让他们父子世代把守武昌。实际上是同意他做个军阀头子。有这样优厚的待遇,左良玉仍然没有动心,他有两个担心,一是担心崇祯说话不算数,杀袁崇焕就是先例;二是他的部队战斗力不行,他和李自成交过手,根本不是李自成的对手。

左良玉号称80万大军,但大都是收复的散兵游勇,一群乌合之众,没有战斗力,而且左良玉对他们的控制力很差。左良玉的嫡系部队在朱仙镇一役几乎丧失殆尽。左良玉心里清楚,拿这帮兵去对抗李自成基本没戏。




再看一下左良玉80万大军是怎么来的,就更清楚他为什么不出兵勤王了。左良玉在河南镇压农民军的时候,手下的部队几乎丧失殆尽,后来他采取避重就轻策略,只打容易打的农民军,硬骨头他根本不啃,总打胜仗,把俘虏归入自己的队伍,这样他的队伍就逐渐壮大起来,最后达到80万。打仗不可能不遇强敌,左良玉接到命令,知道仗不好打时,一般他都拒不执行,朝廷因此对他革职留任,戴罪立功很多次。左良玉已经形成了这种作风,崇祯下旨招左良玉勤王,左良玉知道是硬仗,所以不去也是正常。

我是豫有得,欢迎加关注互动!


有得观史


左良玉是明末军阀的一个代表性人物,军纪败坏,乌合之众,是历史上有名的逃跑将军,号称八十万大军,水分九成以上!明末军队基本上就是家丁制,军户制度已经名存实亡了,一万都是多说的!

明末崇祯已经没有可把控的军队了,地方将领都是阴奉阳违,崇祯可以杀文官,甚至内阁首辅,但对地方军阀是一点办法没有!李自成包围北京的时候,能打仗的还有忠君思想的几乎没有了,卢象升,孙传庭,曹文诏都以身陨国了,剩下的诸如左良玉之徒皆为兵油子!你会指望没有信仰的左良玉会去解围?

就算外援指望不上,那崇祯还是有机会避免吊死煤山的,李自成兵临北京城下,只想崇祯封他做个陕西王!只要答应他就退兵,但崇祯为了自己的面子断然拒绝,很愚蠢的行为,不知道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道理!为了自己的面子,为了天子守国门的尊严,牺牲的是华夏三百年的沉沦!这个亡国之君死的不冤!




寅哥解惑


1641年,李自成三围开封,明廷督师丁启睿增援,李自成围城打援,在朱仙镇击溃丁启睿辖下左良玉十万人马,从此明朝江河曰下,中原之事,不可复问,面对李自成进逼京师,左虽有重兵,但都是李自成的败将,明朝朝不保夕,自己只能拥兵自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