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姜昆与郭德纲合作,来个雅俗共赏,效果会怎样?

社会市井万花筒


这两个人是不可能在一起说相声的,但是可以让他们在一起举行一场辩论大赛,就象美国总统选举前的演说,那一定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肯定收视率会暴屏。


泰山124453211


好相声的标准之一是雅俗共赏,因此有人就提出,那不如让一些相声说得比较雅的和说得比较俗的人一起合作,说出来的作品不就雅俗共赏了吗?比如姜昆和郭德纲。

这种提议,未免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这不是白加黑最后一定得出灰那么直截了当。而且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姜昆和郭德纲是不太可能站在一起合作一段相声的。

雅俗共赏是相声高标准

雅俗共赏,的确是包括相声在内很多艺术的高标准之一。尤其是相声这种与民众距离更近的艺术形式,它过太雅不接地气,老百姓听起来费力气听不出包袱儿,他们当然不愿意接近。反过来,如果它过于俗气而没有一点大方和雅致,也只能获得低层次观众的认可,没有办法得到社会各阶层人士的肯定。

那什么样的相声才是雅俗共赏呢?比较好的标准,就是去听听经典相声,比如马三立、侯宝林、刘宝瑞、马季的部分作品。这些作品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都让老百姓喜闻乐见,都能够引人发笑,但并不庸俗,不仅不显很俗气,反而很多作品中还带有一定的文学性,这使得贩夫走卒们可以听,大学教授也可以听,是相声作品中最值得肯定的一部分作品。

八九十年代姜昆和梁左的一部分作品,比如《虎口遐想》、《电梯奇遇》和《特大新闻》等,也具有雅俗共赏的特点。这些作品的创作者之一梁左,本人大学读的是北大中文系,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蕴,而他又愿意投身到相对比较俗的相声行业中来,为这门艺术注入了很多文化气息。这也使得那些年姜昆的诸多作品,能够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上下一致的认可。

姜昆和郭德纲都没有做到始终雅俗共赏

20多年来姜昆几乎没有再贡献出优秀的相声作品,相对于《虎口遐想》等段子,是这些年姜昆的相声更俗了吗?还是更雅了?都不是。他这些年的作品之所以平庸不是雅俗问题,而是基本脱离了社会,其中反映的事情不再是观众喜闻乐见的事,因此就无法引发共鸣,也没有办法让人笑出来。

相对之下,差不多同一时期以来,郭德纲的相声尤其是早些年的相声,为什么能赢得那么多观众的喜欢,郭德纲也由此几乎成为现象级明星?是因为郭德纲借用传统相声的技法,加入当今观众尤其是年轻人的见闻思想,才获得了那么多认可。

对于郭德纲,他这些年的作品的确比2005年刚成名时俗气了很多,有一些伦理哏包括拿于谦家说事很多包袱儿,也是相对低俗的。对此郭德纲有自己的理论,他认为最早对着小剧场二三百人说相声,他就要说相对规矩的作品,而如今走向大剧场面对几千观众,观众中有相声迷有第一次接触相声的人,他就要改变作品风格,更多放下身段说相对更俗的相声。

不过郭德纲有句话说得非常有道理,相声表演,雅要雅得那么俗,俗也要俗得那么雅。当然这只是一种完美的理论,他明显没有完全能够做到,当今的相声演员绝大部分人也做不到,似乎总是落在两极,无法平衡。

姜昆郭德纲不太可能同台表演

在可以预见的接下来的日子里,姜昆和郭德纲不可能合说相声。

即便有这么一天,肯定也只是走走形式,象征一下主流院团与民间演员的一种和解,在这种情况下说出来的相声,不是雅俗共赏,只能是无关痛痒。

何必呢?



郑捕头


郭德纲的相声本身就是雅俗共赏,而姜昆自认为高雅,实际低俗。姜昆向来看不起郭德纲,而郭德纲更不把姜昆放在眼里,二人是不可能合作的。

姜昆是歌颂相声,但并非高雅

姜昆是马季的徒弟,而马季又是侯宝林的徒弟。侯宝林把相声从天桥、街头搬到了大银幕上,马季开创了歌颂型相声的先河,让相声登上央视春晚舞台而走红。


姜昆受师父师爷的影响,所创作的段子也是歌颂型相声。他也只会表演这些,传统的贯口、太平歌词根本不会。

记得有一次,姜昆在镜头面前表演贯口,那感觉就好像在背书一样,还不如小学生,无节奏感,无艺术感,足见其相声基本功很一般,很多都不会。

姜昆对传统相声嗤之以鼻,只认为自己的相声才是符合新时代的相声,是当今的主流。

自从郭德纲走红以后,姜昆一直在反三俗。他所谓的三俗,指的是媚俗、低俗、庸俗。他认为,德云社的小剧场相声就是低俗的,而他们的电视相声就是高雅的。那个时候,郭德纲的相声是上不了电视的。

而实际上,姜昆表演的相声里面有很多低俗的成分,比郭德纲还俗。但他有权威,能在电视上堂而皇之演出,如果是郭德纲,早就被封杀了。

郭德纲满足了俗人的口味,姜昆只有嫉妒

姜昆对相声的理解本身就是错误的,他认为相声是宣传的喉舌和工具,应按着政策的方向走,他对相声的定位就是庙堂艺术。

而相声实则是草根艺术,源于底层民众的生活。姜昆与郭德纲分别代表了庙堂和草根,而无论什么时候,草根远远多于庙堂。所以,郭德纲的支持者是远远多于姜昆的。

郭德纲成名之前,有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底层生活经历,为他的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使得他的相声接地气、生活化,容易引起共鸣。

郭德纲与平民阶层的笑点一致,而姜昆则远离了民众,高高在上。郭德纲的相声才能满足俗人的口味,相声本来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大众喜欢就是好的。

但姜昆的眼中,郭德纲这样的却变成了低俗,这就是姜昆自身的问题。他身居高位,离民众的生活很远,自然没办法创作出适合民众的段子。

但他并不服气,一直在抨击郭德纲三俗,嫉妒心太强,心胸狭窄,引起公愤,只会让郭德纲越来越受欢迎。

郭德纲与姜昆不可能合作

姜昆的反三俗运动从来没有停止过,而郭德纲倍受打压,他是爱憎分明的。

郭德纲之前曾经专门创作段子讽刺姜昆是太监,连带讽刺了许多体制内的相声演员。所以,他与姜昆是不可能同台表演的。

姜昆看不起郭德纲,借了德云社的东风,还要抨击他们。姜昆不会放低姿态与郭德纲这样的民间艺人合作。

再说了,郭德纲的相声并不是完全低俗,而是雅俗共赏,有分寸的,不然早就被封杀了。而姜昆只适合在电视上表演,并不是绝对的高雅。

郭德纲与姜昆分别代表了相声界的非主流与主流,这两个门派向来势不两立,不可能和解。所以,想让郭德纲与姜昆合作是不可能的。


R娱记



胖帅男


合作,如果在一定的机缘巧合之下,也不是不可以的。但是“雅俗共赏”,恐怕是做不到的。

姜昆虽然提倡“反三俗”,但是无可否认,相声本身是一门通俗的艺术形式。虽然很多通俗的东西,最后走进了高雅的殿堂,比如“三国志通俗演义”,被简称为“三国演义”而贯以“四大名著”之一的名头,但是相声,从目前来看,还不具备“高雅”的资质。

自古以来,曲高和寡。凡是高雅的东西,在流传上,肯定会受到一定局限性。而通俗的东西,由于时代变迁,反而会变得高雅,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民间流传的故事,老奶奶哄小孙子睡觉时讲的故事,说书人给目不识丁的听从说的故事,如果反映了社会现实,具有思想意义的话,可能流传下来。到几百年后,就成了“高雅”。但是在当时的时代,它就是通俗。

姜昆与郭德纲,不可能等到几百年后再合作。如果有生之年他们共同做一个节目,注定了只会是通俗,不可能有什么“雅俗共赏”。


栖鸿看红楼


电影有级别之分,内容涉及大量色情,暴力,血腥等元素不适合未成年观看的,为三级片,成人观看也是私底下偷偷的观看,并且三级片基本不在电影院上映。同理相声应该也有三级相声,相声的三级元素更多是在语言上,和肢体上超出未成年人尺度。这样看来,老郭的相声还能在北展等国家大型剧场或场地进行大型商演,并且在优酷专栏独播,而未被封杀,说明德云社的尺度貌似有点大但还不算过分,当然了这是对成年人来说,不过话说回来,身为钢丝的家长真的愿意给自己14岁以内的孩子长期大量观看老郭相声吗?姜昆的相声那就不存在尺度问题了,只存在笑不笑,所以两人假如合作,应该老少皆宜吧。


殿糖宝宝


两个微不足道的浪花!人先不表 说说文化。人类社会的进步 一定是优良文化所处进 文化层次下的人 自然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369等,所谓意识形态下的三教九流。。。中国文化一直以圣贤为荣!而时代的浪花们 充其量也就马戏团的自私自利而已小丑 离真善美遥不可及。。。善良文化里的污染指数。。。!老祖宗的话一定要牢记:善有善报 善报的结果 :人的一生平安健康快乐幸福


跑快938


哥们儿,你把雅俗共赏这个词给理解错了吧,雅俗共赏的雅俗二字指的是观众,又不是节目,雅俗共赏的意思是:文人雅士和贩夫走卒都喜欢,这叫雅俗共赏。

姜昆和老郭放一块那不叫雅俗共赏,再说了,姜昆就代表雅,老郭就是俗,这怎么给分的类呢,我没觉得老郭就是俗啊,另外德云社的专场,有新通俗一点儿的新段子,也有传统节目,这叫雅俗结合,老郭的单口里面加了闲篇儿,这叫雅俗共赏,你把老郭和姜昆放一起,那叫四不像,这个节目观众喜欢,那个节目观众骂街,倒是有情绪起伏高低了,万一姜昆被扔茶碗,这算谁的?


半知先生


别瞎想了!哪里来的雅与俗!

道不同不相为谋!这才是天道!

一个会说相声的民间闲散艺人,与一个不会说相声的小丑,二个人道不同不相为谋!你懂得!

会说相声的人有骨气!有傲骨!

不会说相声的人会弯腰!会低头!会爬!


西牧东放


姜昆根本接不住郭德纲的话儿,基本功差的太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