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斯內普教授

本週封面

你好,斯内普教授 | 一周文化史

安塞爾·亞當斯鏡頭下的美國懷俄明州大提頓國家公園。 (資料圖/圖)

事件

1848年2月21日:卡爾·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在倫敦發表《共產黨宣言》。1920年,陳望道根據英文版和日文版,首次將《共產黨宣言》完整譯為中文。

1863年2月17日:國際紅十字會成立。

你好,斯内普教授 | 一周文化史

呈現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開幕場景的木刻畫,刊於1872年3月9日《法蘭萊斯利週刊》。 (資料圖/圖)

1872年2月20日:位於美國紐約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

1885年2月18日:馬克·吐溫的長篇小說《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在美國出版。

1903年2月23日:古巴正式將關塔那摩灣永久租借美國,為美國第一個海外海軍基地所在地。

1905年2月23日:美國芝加哥律師保羅·哈里斯與其他三位商人成立了扶輪社,起初僅為凝聚情誼和專業,後發展成為服務性國際組織。

1929年2月18日:第一屆奧斯卡金像獎獲獎名單公佈。頒獎典禮於同年5月16日舉行。

你好,斯内普教授 | 一周文化史

攝影經典《在硫磺島豎起國旗》。 (資料圖/圖)

1945年2月23日:美聯社記者喬·羅森塔爾拍攝《在硫磺島豎起國旗》。

1993年2月22日:電影《香魂女》和《喜宴》共獲柏林電影節金熊獎,張藝謀是該屆評委之一。

1996年2月17日:首次國際象棋人機大戰落下帷幕,六局比賽後,俄羅斯世界冠軍加里·卡斯帕羅夫4比2戰勝挑戰者——IBM公司開發的超級計算機“深藍”。

2006年2月23日:中國獲得冬奧會第一枚雪上項目金牌。韓曉鵬獲得都靈冬奧會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金牌,同時也是中國在冬奧會上男子項目金牌“零的突破”。

2008年2月21日:陳冠希發表聲明向“豔照門”受害者和香港市民道歉,宣佈無限期退出香港演藝圈。

出生者

34年2月22日:張道陵,一名張陵,字輔漢,道教門派正一道創始人,據稱壽命長達122歲(逝於156年)

1473年2月19日:尼古拉·哥白尼,波蘭數學家、天文學家,“日心說”倡議導者(逝於1543年)

1744年2月23日:邁爾·阿姆謝爾·羅斯柴爾德,德國銀行家,羅斯柴爾德家族開創者(逝於1812年)

1788年2月22日:阿圖爾·叔本華,德國哲學家,唯意志論主義開創者(逝於1860年)

1865年2月19日:斯文·赫定,瑞典地理學家、探險家,樓蘭古城遺址發現者(逝於1952年)

1873年2月23日:梁啟超,字卓如、宏猷、任甫,別號任公、飲冰室主人,清末民初政治家、思想家,著名學者(逝於1929年)

1878年2月17日:連橫,幼名允斌,字天縱、一字雅堂,《臺灣通史》作者(逝於1936年)

1883年2月23日:卡爾·雅斯貝爾斯,德國哲學家,基督教存在主義代表人物(逝於1969年)

你好,斯内普教授 | 一周文化史

艾格尼絲·史沫特萊與魯迅、宋慶齡等人。 (資料圖/圖)

1892年2月23日:艾格尼絲·史沫特萊,美國左翼記者(逝於1950年)

1900年2月22日:路易斯·布努埃爾,西班牙電影導演、製片人(逝於1983年)

1902年2月20日:安塞爾·亞當斯,美國攝影家,以呈現人跡罕至的自然風光見長(逝於1984年)

1924年2月17日:瑪格麗特·杜魯門,美國作家,第33任美國總統哈里·杜魯門的女兒(逝於2008年)

1931年2月18日:託妮·莫里森,美國非裔作家,199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逝於2019年)

1933年2月18日:小野洋子,日裔美國藝術家、歌手,約翰·列儂遺孀

你好,斯内普教授 | 一周文化史

阿蘭·裡克曼在《哈利·波特》系列中扮演西弗勒斯·斯內普教授。 (資料圖/圖)

1946年2月21日:阿蘭·裡克曼,英國演員(逝於2016年)

1947年2月19日:林懷民,舞蹈家,雲門舞集創辦者

1952年2月21日:賈平凹,原名賈平娃,作家,2008年獲第七屆茅盾文學獎

1953年2月22日:柯受良,綽號小黑、亞洲飛人,演員、歌手(逝於2003年)

1954年2月20日:李雪健,演員

1955年2月17日:莫言,作家,2011年獲第八屆茅盾文學獎,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1956年2月21日:哈金,原名金雪飛,華裔美國作家

1963年2月17日:邁克爾·喬丹,美國籃球運動員、商人

1963年2月20日:崔永元,主持人

1965年2月17日:邁克爾·貝,美國電影導演

1968年2月23日:韓磊,又名森布爾,歌手

1978年2月17日:張譯,演員

1982年2月20日:徐磊,作家,筆名南派三叔,代表作為《盜墓筆記》系列

1983年2月19日:中島美嘉,日本歌手

逝世者

1600年2月17日:喬爾達諾·布魯諾,意大利哲學家、數學家(1548年出生)

布魯諾被羅馬宗教法庭處以火刑。眾多學者認為,如果將布魯諾看作近代科學的殉難者,會將他的形象簡單化和樣板化,也會過分簡化科學與宗教間的複雜關係。

南方週末記者 劉悠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