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里,为什么老十三娶阿兰就可以,老十四娶乔引娣就是违背祖制?

大马猴拉二胡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话说《雍正王朝》这里边的人和事,虽然和这史料里边的事有所区别,但这里边的描述细节处理的很到位。

就比如题主说的阿兰和乔英娣的事。

那么为了把题主这事整明白,咱不妨先把这满汉不通婚的事整明白了。

满汉不通婚

话说搁满清的时候,满汉之间他人为的设立了各种各样的条条框框,这就是所谓的祖制,也就是祖宗定下来的规矩。

话说这所谓的祖制,这压根就不是律法当中的条款,只是满族给自己个族人定下的这么一个规矩而已。

那么其中有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满汉不通婚”,如果有违制的,这轻的要严惩,这重的可就要杀头。

所以自打满族建国以来,这历史上记载的满汉通婚的例子拿手指头都能数的清楚,少的可以。

说道这里估计有人不乐意了:“拉倒吧!不懂历史还整啥历史,人家多尔衮时期就已经颁布了满汉可以通婚的政策,你搁这胡咧咧啥?没劲!”

别介呀!你这属于瞅一半丢一半的主。多尔衮主政时期,确实有这么一个说法,而且和礼部说的这事,这就相当于和全天下说了。

但你记住了,没几天的功夫,多尔衮就变卦了,你这想通婚?可以!没毛病,这得到户部登记,不登记这不行!

瞅见吗?门槛提高了。

估计有人说了:“不就是户部登记吗?去登记一个不就完事了?”

完事?那得看人家给你登记不登记喽!您这大老远从云南这嘎达溜达到北京城,找户部登记,人家来个一推四六五,得咧,这事就等着吧!

所以多尔衮说的这压根就是一句空话,当不得真。这阻力主要是来自于满人,阻挠这事的进展。

后来多尔衮一死,他这话可就成了顺治整的多条大罪之一啊!所以之后满汉不通婚这就成了天条,一般人就碰不得。

想当年乾隆想要把自己的闺女嫁给孔子第七十二代嫡孙,为了不违背祖制,先来个过继,给于敏当女儿,转了这么一下公主变成了汉人,这才有了下嫁,您自己个说说这事严重不严重。

那么这事搁到书里,虽然轻了点,但依然是不可逾越的天条。

书里的事

首先咱介绍一下阿兰。

话说阿兰这是汉家女儿,是张五哥的妹妹。那么阿兰是咋和老十三认识的呢?

想当年老十三陪着雍正搁扬州这块救灾,那么路上搁江夏镇过夜。就瞅见一个膀大腰圆的货——胡教头,仗着是江夏镇的地头蛇,这就跑过来欺负人家阿兰,压根就没有把老十三和雍正搁眼里边。

咱就说了,老十三那是有这狭王的称号,眼珠子里揉不得沙子,你还在人家眼跟前欺负女人。

老十三气不过,这不赏了几脚丫子。

得,这胡教头还不服气,回头就想整个暗杀弄死雍正一行,结果就被老十三他们一帮人给弄死了,丢到了河水里。

那么老十三整个行径,搁在阿兰的眼珠子里,那是特别的崇拜,但这俩人的身份就搁那的,这就两条平行线,压根就不会相交的。

但这事还是在老十三的心里种了个种子。

这后边那江夏镇的庄主刘八女绑了张五哥的老爹威胁张五哥去顶个死囚的罪,就这事要是顶替了,张五哥这脑袋瓜一准备刽子手给剁吧了,

阿兰这面对的可就是家破人亡的结局啊,这就跑到了北京城找十三爷。

十三爷那没的说,直接就把这事捅到了康熙的眼跟前,把这事给捅破了,张五哥的命包下来不说,还做了康熙的带刀侍卫。

老十三和这阿兰算是情投意合吧,两次见面这就有了感情,毕竟老十三就顶着个狭的名,阿兰办的事这远超一般女人狭的概念,这就叫缘分吧!

后来吧,老十三一家伙就被康熙给圈禁了,这一圈可就是十年,一般人可真熬不住啊,阿兰这就陪着老十三一起圈了。

咱就说圈就圈了吧,一帮子阿哥贝勒啥的对这老十三还是不放心,就老十三的府里头间谍啥八阿哥的,九阿哥,十四阿哥的这都有,那叫个林林总总,眼花缭乱。

那么能和老十三贴心的就剩下这阿兰了。

您就说这俩人要是没有感情,说出去谁都不信啊!

这不后来雍正成功的做了皇帝,老十三不仅成为了铁帽子王,还把阿兰抬了籍。

这一抬籍,阿兰的身份就不一样了,这就是旗人了。

搁过去这就是满八旗,蒙八旗和汉八旗,这旗人和汉人就不是一个阶级的,是可以和满人通婚的。

所以这就有了后来阿兰成为了老十三侧福晋的桥段,毕竟这抬籍之后,在通婚就没有违背祖制了。

那么老十四的乔引娣是咋回事呢?

话说乔引娣是老十四打西北前线回来,路过山西的时候,救下来的一个汉族女子。她这人是被冻晕在了山神庙跟前,老十四顺手把她给救了。

那么老十四在乔引娣的眼里这就是救命恩人啊!这不后来乔引娣也来到京城,这就心甘情愿的要做老十四的女人,当然这中间不存在啥贪慕虚荣的东西。

那么乔引娣想要嫁给老十四,这也得需要抬籍。

可回头看看老十四和雍正,这一对虽然是亲兄弟,但这俩人压根就是世仇。

不见面俩人都在斗心眼,这见了面别说是心眼了,嘴巴都得斗上一斗,非得分出个子丑寅卯来。

而让雍正更加生气的是,这老十四还鼓动他亲妈乌雅氏给搞事,您说能不生气吗?

你都不让雍正顺气,他能给你乔引娣抬籍,这想多了吧!

所以雍正用乔引娣的事何尝不是惩罚老十四的不忠不义。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梁老师说历史


阿兰是张五哥的妹妹,是家住江夏镇的汉人女子。当年老十三胤祥与老四胤禛到扬州赈灾,路过江夏镇,见胡教头仗势欺人,公然调戏阿兰,胤祥路见不平,出手相助,把阿兰救出虎口。在阿兰看来,胤祥不仅是自己的救命恩人,也是一位侠肝义胆的汉子,从此把一片芳心寄托在胤祥身上。后来由于张五哥替任季安顶罪,被押入京师受刑,阿兰不远千里,到京城求救,从而与胤祥再续前缘。

乔引娣是老十四胤禵从西北前线返京时路过山西时,偶然救下的一名汉族逃难女子。当时的乔引娣在山神庙中被冻晕了,幸亏老十四出手相救,把她从阎王爷那里拉了回来。分手之时,胤禵还给了乔引娣几颗金瓜子做为盘缠。在乔引娣看来,胤禵也跟胤祥一样,是一位仗义出手的救命恩人。后来乔引娣来到京城,为了报答胤禵的救命之恩,心甘情愿的做了他的女人。那么为何两人同为汉人女子,老十三娶阿兰就可以,老十四娶乔引娣就是违背祖制呢?

这里所谓的“祖制”,指的是清朝皇家为保证血统的高贵纯正,不允许与汉人通婚的制度,即“旗汉不通婚”。但这项制度并没有得到切实的执行,汉人既可以通过抬旗的方式入旗,旗人也可以通过出旗的方式为民。换句话说,只要按程序办理一些相关手续,旗汉之间也是可以通婚的。

阿兰陪伴胤祥度过了十年圈禁生活,与八爷安插在府里的乔姐儿斗智斗勇,康熙驾崩当晚,胤祥拿着金牌令箭前往丰台大营,杀掉丰台提督成文运,接管兵权,成为与隆科多并列的擎天保驾功臣之一。胤禛继位后,为了表示对胤祥的奖赏,把阿兰抬入旗籍,做了胤祥的侧福晋,加封怡亲王,世袭罔替,成为清朝十二位铁帽子王之一。

在原著中,阿兰抬旗是通过胤禛在内务府托关系弄来一张空白抬旗文书,找一户破落旗人认为女儿,神不知鬼不觉的就把这事给糊弄过去了。乔引娣就不一样了,她是胤禵的女人,而胤禵自康熙驾崩后处处与雍正作对,回京大闹灵堂,跑到太后面前诉苦,联络旧部富宁安抵制年羹尧,甚至对雍正毫无人臣之礼,这些都让雍正对其大为不满。因此当胤禵表示想娶乔引娣为侧福晋时,雍正以违背祖制的理由拒绝。

还有一层原因,乔引娣跟胤禛早年间结识的旧情人小福长得太像了。胤禛早年间在地方办差时遇上黄河决堤,被大水卷走,幸亏小福一家人搭救,这才活了下来。两个年轻人情窦初开,爱得死去活来,悄悄偷食了禁果,令小福珠胎暗结。由于小福家是贱籍,按律不得与外人通婚。族人发现小福未婚先孕,败坏名声,按族规要活活烧死。胤禛当时眼睁睁的看着小福被族人烧死,由此成为他一生的噩梦……胤禵处处与雍正作对,先被革除郡王爵位,后被发配到景陵替先帝守陵。可他有美人相伴,依然快活似神仙,依旧与八爷党私通书信,企图前往西北重整旗鼓。胤禛闻知勃然大怒,既然你不仁别怪我不义,以守陵宫女太监散布谣言的罪名,把乔引娣强行从胤禵身边夺走。

雍正用夺走乔引娣来惩罚胤禵的不忠不义,用抬举阿兰来奖励胤祥的赤胆忠心,形成强烈的反差对比,借此告知八爷党“顺之者昌,逆之者王,愿赌服输,古今同理”。千万不要赌输了还想赖帐,否则结果只能是自取其辱,自取其祸。


历史茶坊


原书中的设置是这样:

阿兰其实也是老九安排的无间道,

但老十三是真心喜欢她的,

老四就给他从宗人府还是哪儿的弄了份表格之类的东西,

填好了往上一交就算入了旗籍了。

老十三那这个给阿兰看,弄的她很感动,

再加上平日耳鬓厮磨,算是动了真情了。

书中最后的结局其实是阿兰和乔姐儿都误以为对方要害老十三,结果同归于尽了。

大约是在康熙晏驾那阵子吧。

原书中老十三跟贾宝玉似的,身边儿有好多亲的近的大丫头

按电视剧的安排老十三面前始终都只有阿兰在而已,

哪怕是临死的时候。

所以咱们可以推测,

既然可以比较轻易地抬旗,二人感情又那么好,

所有人(包括编导)也是宁愿他们最终明媒正娶了吧。


追馨衣橱


这其实还是跟雍正夺嫡有关;

老十三是自己的铁杆;老十三想收了阿兰,雍正一运作,这事就成了;而老十四虽然跟老四是亲兄弟,但不在一个阵营,老十四要娶乔引娣,雍正正好拿这个事为难他,雍正就拿出祖制压老十四,要老十四不能如愿。

在八旗制度中,是分为满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八旗的。其中的汉八旗地位地位低于满八旗,但高于普通汉人。这就跟打怪升级一样,优秀的普通汉人就可以进入汉八旗,然后对于汉八旗过分优秀的人物,同样可以进入满八旗。满八旗才是地位最高的人。汉八旗的主要组成部分来源于汉人,还有一少部分下层的满人、蒙古族以及朝鲜族。其实汉八旗就是清朝统治者为拉拢不能直接进入满八旗和蒙古八旗的优秀人物而设立的。

第一:阿兰跟乔引娣都是汉人,老十三和老十四采用的办法不一样;

老十三娶阿兰在前,还是私下搞得,没在宗人府备案,《雍正王朝》也没有明确说给阿兰什么名分;可老十四是要明媒正娶乔引娣为侧福晋的,而祖制又规定旗人是不能直接娶汉人的。所以雍正就会用祖制拒绝老十四的请求;老十四如果也私下搞,不给乔引娣名分,只要乔引娣在自己身边就可以,这样雍正是管不着的。


第二: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雍正给老十三放行,却卡老十四卡的死死的;

清朝对于满汉不通婚的说法不准确,应该说是旗人不跟普通汉人通婚。旗人为了稳固统治,仍然会选择和汉人上层通婚的。这个汉八旗就有解决旗汉不通婚的功效。从剧情看,阿兰有了不小的名分,雍正把老十三跟阿兰的事给挪地上来了,因为老十三是自己的铁杆,雍正就可以把阿兰抬旗,列入汉军八旗,有了旗人身份,就不存在祖制约束问题;而雍正本来就跟老十四是竞争对手,老十四要给乔引娣抬旗也是可以的,但是宗人府这一关不会通过,因为雍正不允许。总之要找理由拒绝。

在清朝,皇帝的不少后妃都是汉人之女,而来源主要就是汉官之女。皇帝想娶谁家闺女,是汉人身份没关系,通过给她们全家抬旗,就有了旗人身份,再不行还可以列入满八旗。总之,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汉人要跟旗人结婚,那要先脱汉入旗。


在清朝,广义上的满汉不通婚是约定成俗的规定;慈禧曾经下旨允许满汉通婚的,但是皇帝选秀女还是要从八旗中选的。直到清亡,旗汉不通婚的规定都被执行的比较死。


过去即历史


十四阿哥胤禵为什么要纳乔引娣为侧福晋?胤祥和阿兰在一起行,胤禵为什么就违反祖制了呢,受到老四的反对?

一,十三爷和阿兰在一起,阿兰是老八的卧底呀,怎么要求身份?一句话,她就是来监视胤祥的居住的,陪睡只是兼职。后来日久生情,爱上了老十三,也是人之常情。

但老八也没有想到,阿兰送去不久,胤祥就被康熙老皇上圈禁了,好好的一颗“棋子”,成为“死间”,失去了作用。囚禁期间,老十三即使有心,也无法纳阿兰为福晋。不违反“满汉不通婚”的祖制。

二,老十四在康熙驾崩以后,交出军权,在雍正的大内侍卫的陪同下,回京奔丧。

一路上这个大雪呀,漫天飞舞,一行人没有办法,只能在一个破庙暂避,然后救下了即将冻死的乔引娣。

乔引娣属于贱籍,无依无靠,救下如果不管,还是没有活路,同为沦落人,老十四收留了乔引娣,相处日久,就有了萝莉爱上了大叔的乔段,睡到一起了。

胤禵回京后,与同胞兄弟老四矛盾加深,终于被雍正惩罚,被派到清东陵给死去的康熙老皇上守陵,不舍得扔下孤苦无依的乔引娣,就带着已怀了孩子的她。

甚至,他还想立乔引娣为侧福晋,雍正帝以满汉不通婚为由拒绝了。


南雷霆峰


要分析这个问题,最主要的就是我们要明白一个问题,雍正才是皇帝,所有事情他说了算,所以老十三与老十四是否能娶心爱的汉人,全在雍正掌握之中。

那么,为什么老十三可以娶阿兰,而老十四却不能娶乔引娣呢?接下来我将为你仔细分析。


一、阿兰何许人

当年老十三胤祥与老四胤禛(雍正)到扬州赈灾,路过江夏镇的时候,看见胡教头在光天化日之下调戏阿兰,胤祥路见不平,来了一个英雄救美。

情窦初开的阿兰看到帅气的老十三,顿时小鹿乱撞,救命之恩无以回报,阿兰唯有以身相许。老十三看阿兰亭亭玉立,当然也是求之不得,可是两人仅仅是情意绵绵短暂时间,随后别离,暗自神伤。

没过几年,阿兰的哥哥张五哥替任季安顶罪,阿兰不远万里从江夏镇跑到京城找老十三求救,自此,两人终于再续前缘。


二、乔引娣何许人

乔引娣与老十四胤禵的故事与阿兰他们的如出一辙,也是当年老十四在西北地区做西北大将军的时候,经过山西,遇到逃难汉人女孩乔引娣,遂豪爽出手相救,还给了乔引娣盘缠让她活命。

乔引娣后来为了报答救命之恩,不远万里找到京城以身相许,成了老十四的女人,两人在一起好生幸福。



三、为何雍正对两件事态度截然相反

在说明这个事情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所谓的祖制,在清朝的祖制其实就是“旗汉不通婚”,大家都知道清朝的皇室是满人,所以不允许与汉人通婚影响地位以及王室的纯正。

但是,这个祖制是存在漏洞的,因为清朝为了奖励那些优秀的汉人,又设置了汉八旗,也就是说对于表现特别好的汉人而言,可以让其成为汉八旗,汉八旗可以算作旗人,并且在汉八旗时表现优异还可以升级成为满八旗,也就是纯正的王室一族了。


既然存在这样的漏洞,作为当时的最高领导皇帝自然是可以进行变通让一个汉人成为旗人,从而名正言顺不违背祖制结婚,关键就看对方是否值得皇帝这么做。

老十三一直是雍正的忠实粉丝,从雍正夺嫡开始,老十三一路都支持雍正,如今雍正成为皇帝,自然要优待老十三,所以老十三想跟阿兰结婚,简直易如反掌,雍正拿个表格随便一填走个程序阿兰就可以从汉人摇身一变成旗人,名正言顺嫁给老十三。

而老十四呢,身份就尴尬了,当初夺嫡之时站错队伍跟随倒霉的老八,成为八爷党,如今雍正自然处处为难,搞不好小命不保,还想走后门,怎么可能。

所以雍正坚决不同意老十四娶乔引娣,醉翁之意不在酒,表面说是违反祖制,实际上就是告诉老十四你不听我的话,一切免谈。

可惜老十四执迷不悟,只要当时服个软,识时务者为俊杰,跟随雍正管理大清天下,别说娶一个乔引娣,就是娶十个乔引娣,雍正也可以搞定。



结语

事在人为,规矩是死的,但人是活的,关键就看你怎么操作,人生很多事情都是如此,识时务者为俊杰,跨越鸿沟,摆正心态,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事情!



嗔痴历史观


在这个环节上,连续剧跟原著是有相当大的区别,所以原著方面的内容就不谈了,只谈连续剧中的内容。

相信这个环节是很多人不加注意,但想起来又比较疑惑的环节,同样都是草根女子,凭什么阿兰可以顺利入住十三爷的府邸,而乔引娣却直接遭到雍正的阻挠呢?都是同样身份的女子,对方都是同样身份的皇子,凭什么老十三就可以老十四就不行呢?



但如果仔细分析的话,出现这样的结果恐怕不难理解,因为两个女子的细节也有着太大的差别。

首先说阿兰,全剧当中她究竟以什么样的身份存在于十三爷的府中其实从始到终都没有交代,个人认为她很可能只是地位较低的妾室,甚至可能地位还要更低,原因就在于十三爷接纳她的时间,是在太子第一次被废,老十三遭到牵连被关进宗人府的时间段,隆科多心领神会在内部为老十三置办了宅子,还把阿兰送了过去,可以说这个时候阿兰虽然是老十三受宠的爱人,但她应该没有什么身份地位,充其量也只是侍妾的身份,毕竟这个时候老十三关在大牢里还没放出来,难不成要在大牢里大张旗鼓的成婚?且不说这时候雍正还没有成为皇上,作为父亲的康熙对这个女子莫名其妙的进入宗人府能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已经是开了最大的天恩。



随后老十三经过了短暂的释放,又再一次光荣的入住宗人府长达十年之久,而在这十年的时间里,又是阿兰一直陪伴着他,可见这段时期阿兰始终没有什么太正式的身份,福晋或侧福晋想都不敢想,被关到宗人府还能带着正室妻子一块入住,这是关押呢还是疗养呢?

当然要说阿兰一点身份也没有这也不太可能,除了受到老十三的宠爱之外,她还具备着另外一个优势,那就是他的哥哥张五哥已经成为了康熙的带刀侍卫,甚至有可能已经被抬旗,在身份已经是旗人的情况下,即便老十三不能纳阿兰为福晋或者侧福晋,给一个稍低的名分,例如庶福晋也是完全可以做的到的。



而相比较之下乔引娣则不可能这么幸运!

阿兰至少还有一个给皇上充当带刀侍卫的哥哥,还有着新任皇帝雍正的支持,而乔引娣则是什么也没有,被老十四发现的时候早已经成了孤家寡人,与盲流无异,从关系地位上来说,老十四在宣布纳乔引娣为侧富晋之前,不断的在政治领域给雍正添堵,甚至继续与八爷党保持若即若离的暧昧关系,从满清皇族的规矩来说,乔引娣的身份不符,从政治利益角度来说,雍正更不可能允许一直给自己制造麻烦的老十四不断地为所欲为,拒绝同意乔引娣成为老十四的侧福晋不仅仅是因为规矩,雍正更想让他的弟弟明白,谁才是大清的真正主子!


辽宁资深球迷


在清朝历史上, 皇子不管是娶老婆还是纳妾,都有一套严格的制度。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是否遵守制度按制度出牌,取决于规则的制定者与执行者。在《雍正王朝》里面,阿兰和乔引娣都是无家可归的民间女子,为何阿兰可以与十三阿哥在一起,而乔银娣却不能嫁给十四阿哥?

这主要是受当时的局面影响。

先看阿兰。她本生活在江夏镇,如果不是胤禛一伙回京路过,可能一辈子也认识不了十三爷。阿兰的哥哥张五哥成了刘八女的替罪羔羊,父亲去世后,阿兰无奈之下只好求助于十三爷。十三爷是性情中人,决定出面帮助阿兰。阿兰无以为报,只好以身相许,却被十三爷谢绝。

在太子第一次被废话,胤祥也被关押。当时的牢头是隆科多,一听说十三爷被关进来了,高度重视。小多子为了努力地往上爬,知道十三爷是棵大叔,要紧紧抓住。隆科多不但安排胤祥的吃住,为了胤祥过的舒服安排阿兰过来伺候。孤男寡女同处一室,总会发生点什么。等到胤祥出狱的时候,两人已有夫妻之实。

太子第二次被废后,胤祥被关进宗人府十年,这十年倍伴他的就是阿兰。经过十年的相濡以沫,两人早就日久生情。

《雍正王朝》中,胤祥跟阿兰在一起,首先是两人都有意愿,其次是没遇到人为的阻力,反而有人“存心”撮合。

再来看乔引娣。雍正上位后,十四阿哥虽是大将军王拥兵十万,却远在西北,朝中的动向一无所知。雍正为了解除十四阿哥对其皇位的威胁,派图里琛远赴西北,将十四阿哥“骗”回京城。在回京的路上,十四阿哥去一个山洞里休息,机缘巧合地遇见乔引娣。看到漂亮的小姐姐,又有“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感,十四阿哥将乔引娣“收编”,带回京城。

回京后的十四阿哥,不仅不尊重雍正,反而拉着皇太后和八爷党处处给皇上添堵。雍正很生气,不仅没有给十四阿哥安排工作岗位,而且以不合礼法为由否决了他娶乔引娣的要求。皇太后去世,雍正马上将十四阿哥幽禁,为了监视十四阿哥,雍正将他身边的人全部换掉,连同乔引娣也被带进宫。

雍正与十四阿哥之间的裂痕过深,两人之间需要有一座桥梁,乔引娣就能充当这个角色。雍正把乔引娣从十四阿哥身边抢过来,为的是能让她看到自己的良苦用心,看到一个真实的雍正。

在雍正的棋局里面,十四阿哥与乔引娣是棋子,他们的儿女情长只能为雍正的目的让路。


秋媚读史


在《雍正王朝》中,作为钦差的胤禛与胤祥路经江夏镇,深夜投宿在张老汉家中。张老汉有一儿一女,儿子就是张五哥,女儿便是阿兰。

后来,这两位皇子竟然遭到地头蛇刘八女的欺负,黯然离开江夏镇。本以为与江夏镇再无瓜葛,结果刑部曝出惊天冤案,张五哥竟然顶替任季安,被送上了断头台。



头一个知道此事的是十三爷胤祥,因为阿兰乔装打扮,上门找他申冤。胤祥遂将此事禀告康熙,千古奇冤方才大白于天下。

张五哥沉冤得雪后,被安排在康熙身边成为侍卫,而阿兰为了感谢胤祥,不惜以身相许,但胤祥并未答应。直到胤祥因太子被废出言顶撞康熙和大阿哥而遭到圈禁时,阿兰再次登门请求以身相许,胤祥这才感慨患难见真情,二人终成眷属。

后来,无论是胤祥被圈禁十年,还是雍正继位后不顾身体呕心沥血,阿兰都默默陪伴在他身边,直到胤祥积劳成疾死去。



但这里有个问题,清廷恪守满汉不得通婚的祖制,那为什么胤祥能够娶阿兰呢?而同样是满汉配,雍正继位后老十四胤禵向太后提出要纳乔引娣为侧福晋,却遭到雍正的拒绝呢?

首先,所谓的满汉不得通婚,并不是满人和汉人不能通婚,这是一种不准确的说法,准确的说法应该是不得与非旗人通婚。也就是说,如果汉人被抬旗,获得旗籍,照样可以与满人结婚,甚至可以入宫为妃嫔。比如,剧中的年秋月是在被抬旗之后,才成为胤禛的侧福晋。

所以,胤祥之所以能够娶阿兰,极有可能是因为阿兰被抬了旗,拥有了旗人身份。而胤禵无法娶乔引娣,也是因为乔引娣并未获得旗人的身份。

那么,为什么阿兰行,乔引娣却不行呢?



按照剧情设置,胤祥极力扶助胤禛夺嫡,胤禛继位为雍正后,胤祥也是雍正的左膀右臂。所以,无论是出于兄弟情义,还是皇帝对重臣的拉拢,雍正都可以给阿兰一个恩赏,给她一个旗人身份,让她风风光光地嫁入胤祥府上。

而胤禵则不是,他本身和胤禛就不是一党,前期他归属八爷党,后来他自己又萌生了夺嫡的念头。胤禛继位后,胤禵从西北赶回奔丧,屡次质问胤禛继位的合法性。胤禛极其愤怒,但念及兄弟关系,只好把他放逐在家,后来又派遣他去看守皇陵,而乔引娣也成了胤禛企图报复胤禵的出气筒,不仅不可能被抬旗,成为胤禵的侧福晋,还被放在胤禛身边成为宫女,与胤禵分隔。


达摩说


一说到清朝时期的婚姻,总会让人想到那句“满汉不能通婚”。实际上,并没有什么所谓的“满汉不能通婚”,有的只是旗人不与汉族平民通婚,也就是“旗内通婚”以及“旗汉不通婚”,起码皇室是严禁与汉族平民之后通婚的。而这也就是雍正反对十四爷娶乔引娣为侧福晋时所说的违背祖制。

这里所说的旗人包括了满八旗、蒙八旗、汉八旗,其中汉八旗较为特别,从民族来看,他们是汉人;从属性来看,他们属于旗人,也就是说他们的户口簿上写的旗人,不管他身上流的是哪个民族的血,他都依法享有旗人的权利和义务,比如年羹尧家。

《雍正王朝》剧中,阿兰和乔引娣一样,都是传统汉族地区普通穷苦人家的孩子,必然是不在旗的。可是十三爷和阿兰也在一起了,为什么雍正没有反对,并且给予了首肯与支持,而偏偏反对老十四与乔引娣呢。


十三爷有没有给阿兰名分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十四阿哥是明确要立乔引娣为侧福晋的。

《雍正王朝》剧中,我们也见证了一位侧福晋的诞生,就是年羹尧的妹妹,年秋月。雍正娶年秋月之前是将年家抬了旗的,并且雍正娶年秋月也是“明媒正娶”,经由邬思道做的媒,虽然剧中年家的出身并不好,仅仅是包衣奴才出身,但是经过雍正的抬旗,所以雍正娶年秋月为侧福晋并不违背祖制。

其实侧福晋在家中的地位并不低,正史中,当时的雍正王府里的侧福晋也就是后来的敦肃皇贵妃年氏(年羹尧的妹妹),在王府地位就要高于乾隆的生母钮钴禄氏和弘昼的生母耿氏的,当时钮钴禄氏和耿氏的名分都只是格格,要低于侧福晋年氏的。

十四阿哥当时要立乔引娣为侧福晋并不是单纯的纳妾行为,在没有抬旗的前提下,作为皇室成员娶汉族的布衣女子,并且要立为侧福晋,是很明显的违背祖制的行为,所以雍正反对的并不道理,不仅是雍正,再疼爱自己儿子的乌雅氏,也不敢贸然让十四爷违背祖制。

而老十三的情况就不一样了,剧中并没有交代老十三给了阿兰什么名分,以丫头的名义在府上服侍十三爷,这没有什么不能接受的。并且,丫头为主子生完孩子再给名分的不再少数,比如,八阿哥胤禩的生母良妃卫氏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受到册封的么。而《雍正皇帝》小说原著中,十三爷是娶了阿兰,但是也是在给阿兰抬旗之后才娶的,所以不管怎么说也都并没有违背祖制。


当然,也有雍正泄私愤,借机报复的成分。

十四爷自西北回京开始,无论是大闹灵堂,还是反对雍正推行新政,总是在于雍正唱反调,甚至经常借着探望母后为由,在太后乌雅氏面前大发牢骚,妄自评价功过是非,也挑拨了雍正与乌雅太后的关系,这一点也让雍正极为不满。所以,对于十四爷纳乔引娣为侧福晋,这个本就不符合祖制的行为,雍正坚决反对,一来合理,二来合情,同时也是对老十四平时对于自己种种反对声音的一种回应,所以怪只能怪十四爷自己的鲁莽和固执,最终坑了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