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溫出身低賤,反倒成了他日後稱帝的條件

朱溫是五代時期後梁王朝的開國皇帝。他終結了大唐王朝在中國長達289年的統治,揭開了我國曆史上又一個軍閥混戰時代的序幕,無論在政治、經濟還是軍事上,都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

朱溫出身低賤,反倒成了他日後稱帝的條件

朱溫,宋州碭山午溝里人也。其父誠,以五經教授鄉里,生三子,曰全昱,存,溫。誠蚤卒,三子貧,不能為生,與其母傭食蕭縣人劉崇家。”“昆弟之中唯溫狡猾無行,崇弟兄嘗加譴杖,一日偷崇家釜而竄,為崇追回。”

從朱溫早年的家境和為人看,很難想像他日後能出人頭地,更別說成為高高在上的後梁皇帝了,但也正是這樣的生存環境造就了他。

首先,環境對朱溫的世界觀產生了重要影響。朱溫家雖累世為儒,可是其父朱誠在他很小的時候便去世了,因此,朱溫並沒有接受多少儒家思想的教育,這對他來說既是一種損失,也使他在思想上擺脫了儒家思想的束縛,更具叛逆精神。

朱溫出身低賤,反倒成了他日後稱帝的條件

此外,朱溫的祖父、父親雖然都以教書為業,但他們終身皆未謀得一官半職。讀書治學的做法不僅未能光耀門楣,反而讓家人跟著吃盡苦頭。這種狀況必然引起朱溫對先人崇儒行徑的懷疑和對現狀的強烈不滿。

而且,長期生活在暴力環境下,又很容易使他陷入對武力的崇拜。在這種思想支配下,朱溫沒有因襲前人,而是選擇以武圖霸的自強途徑。這對他後來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朱溫之所以能主動投身軍中,正是受了以上思想的驅動。

其次,艱苦的生存環境對朱溫的性格影響也不可忽視。朱溫是窮人家的孩子,從小就失去父親。在寄人籬下的日子裡,他不僅過早地嚐到了生活的艱辛,而且還要時刻防備來自東家的皮鞭之苦。

朱溫出身低賤,反倒成了他日後稱帝的條件

按照心理學說法,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孩子,其性格往往容易走向極端,要麼軟弱可欺,逆來順受;要麼兇狠暴虐,狡猾無行。從《舊五代史》等有關古籍對朱溫的介紹看,生性頑劣的他顯然形成了後一種個性。

在低人一等的環境中,朱溫不但沒有形成軟弱的性格,反而變得更加狡猾兇悍。他從小精於騎射,臂力過人,成年後的朱溫更是“不事生業,以雄勇自負,里人多厭之。

以朱溫這樣的家境和性格,如果在太平盛世,他這一生很可能是個浪蕩鄉間的無業遊民,但他卻偏偏生在唐朝末年。這時的神聖皇權早已被打落在地,“天子寧有種耶,兵強馬壯者為之耳”的壯語成了人們的信條。

朱溫出身低賤,反倒成了他日後稱帝的條件

因為亂世奉行的是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什麼道德和秩序都被拋置腦後,像朱溫這種勇武過人,又不願受道德禮法約束的人,往往能用刀開拓出自己的市場,而他的狡詐用在軍事以及風雲變幻的政局上,又不失為一種智謀,使他能在唐末那種複雜黑暗的政治環境中縱橫捭闔,青雲直上。

再加上朱溫生活在社會底層,對社會弊病及民間疾苦深有體會。所以,他當政後頗能針對時弊,順應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

尤其是唐僖宗乾符四年爆發的黃巢起義,更給他提供了一個絕好的嶄露才乾的機會。

朱溫出身低賤,反倒成了他日後稱帝的條件

朱溫從軍後可謂如魚得水,其兇悍的品性立刻變成戰場上的勇猛無敵,其狡滑奸詐也轉化為軍事上的足智多謀,因而“力戰屢捷”,僅僅過了五年,他便由一名小卒成長為黃巢手下的一位高級將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