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電話會議翻車:假專家被真董祕“打臉”

2月19日晚間,華創證券召開的一場圍繞MCN(網紅孵化運營和營銷業務)的電話會議,成為大型翻車現場。該券商號稱邀請了上市公司星期六旗下子公司遙望網絡的專家分析企業經營情況,在該專家侃侃而談之際,遙望網絡董秘馬超卻突然現身,當眾拆穿該專家並非遙望網絡的人員,實為“假專家”。

讓人吃驚的是,這似乎是該分析師第二次引發如此的鬧劇。對此業內人士不禁調侃,“研究員過分追求熱點,高管專家已經不夠用了。”


券商電話會議翻車:假專家被真董秘“打臉”

假專家被真董秘“打臉”

華創證券“電話門”可謂資本圈開年第一大瓜。。

根據錄音資料,整場電話會只持續了不到17分鐘。在電話會前半段,號稱來自遙望網絡的“陳總”煞有介事地對公司業務進行了介紹,其中不乏非常關鍵的數據,例如2019年微信粉絲達到4億,其中自有粉絲在1億左右;公司去年的利潤在1.5億元左右。

令人大跌眼鏡的是,在開放投資者提問環節,遙望網絡董秘馬超接入電話後直接亮明身份,稱遙望中層以上就沒有陳姓領導。在十幾秒的沉默後,組織該場電話會議的券商分析師表示道歉,稱“這個專家不是MCN這塊的,是專家庫裡面的。”

對此,馬超難掩怒氣,“那為什麼說是遙望的?不要這樣誤導投資者好不好?!不帶這種玩的,一堆的假數據……我們從來都沒有跟市場報過2020年目標是多少,我也不知道你們這些目標是怎麼出來的。”

從雙方對話中看,這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如此鬧劇。馬超表示,“大家都是在市場上求生存的人,有一次我們可以理解,我們也進行了一些溝通,但我非常不理解為什麼會有第二次呢?”

《金證券》記者注意到,該分析師再三道歉,坦言自己在專家的核實方面存在疏漏。在對話的最後,馬超拋出了一句“行了,你等律師函吧”,這場電話會議也隨著草草結束。

窒息的“9分50秒”

華創證券“電話門”事件迅速發酵。

2月20日午間,華創證券對此發佈聲明稱,2月19日晚20:00,華創證券研究所傳媒研究小組舉辦面向機構投資者的行業交流電話會,主題是MCN行業概況和業務模式等。邀請參會介紹情況的是經第三方專家公司推薦、曾擔任遙望網絡“微小盟”平臺產品經理的顧晨某,但我方相關責任人員並未掌握和核實其已從遙望網絡離職的情況,主持會議的傳媒研究員潘文韜對其以“遙望網絡專家”身份進行了介紹,會中遙望網絡董事會秘書馬超對此人身份提出了質疑。現經與遙望網絡進行溝通核實,確認顧晨某已從該公司離職。

《金證券》記者注意到,公開資料顯示,潘文韜為同濟大學經濟學碩士,曾任職於國金證券,2017年加入華創證券研究所。

華創證券表示,已經責令研究員停職並啟動問責機制,整頓作風紀律,追究相關人員責任,嚴格盡職調查、會議交流、會議紀要和研究報告的合規審核,強化內控管理。

與此同時,馬超昨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進一步表示,經事後核查,該所謂“高管”假的不能再假,其兩年前曾在公司工作,因試用期不符合要求,沒轉正而辭退。

在華創證券電話會議“翻車”後,公司原定於昨日下午和晚上召開的兩場電話會議也因故取消。《金證券》記者接觸的深圳券商研究員透露,“這事引起了研究所領導的高度重視,要求大家自查,慎用第三方機構的專家庫。”

網絡流傳的截圖也顯示,有券商提醒所有分析師必須認真聽涉事音頻,“從9分50秒開始,大家引以為戒,電話會議一定要合規,紀要一定讓公司和合規都看過,儘量控制傳播範圍。”

追逐熱點,高管不夠用了

讓投資者難以理解的是,如果第一次錯請專家是烏龍,華創證券連續兩次上演鬧劇,簡直是“賣方迷惑行為大賞”。

交流中,前述券商研究員坦承,該事件一方面反映出券商機構合規和風控沒有做到位,另一方面也是行業追逐熱點的研究風氣所致。

眾所周知,星期六本以賣鞋為主,2019年3月公司併購遙望網絡就此成為網紅概念股。去年12月12日,星期六的收盤價為7.20元,卻在1月20日站上了34.10元的高點,漲幅驚人。

隨之而來,遙望網絡的高管們疲於接待各方調研。從星期六披露的調研紀要來看,春節假期過後,2月2日、2月18日,公司董事長謝如棟、董秘馬超均參加了機構電話會議。去年12月20日、12月26日,多家機構也赴公司現場調研。

“公司高管就這麼幾個,市場上那麼多券商分析師,能請到高管和權威專家的少之又少。如果缺少資源,不少分析師只能求助第三方機構,這個過程中自然魚目混珠。”那位分析師對《金證券》記者透露。

值得一提的是,在昨日A股大漲的情況,星期六開盤暴跌超8%,下午股價有所回升,最終尾盤跌3.5%,報27元。《金證券》記者接觸的滬上私募人士直言,“部分券商分析師如此玩法,這中間是否存在分析師通過邀請假專家、聯合資金來做局?怕了怕了,電話會議也要被玩壞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